重庆历年高考文综历史试题及答案.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75895 上传时间:2022-10-21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90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历年高考文综历史试题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重庆历年高考文综历史试题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重庆历年高考文综历史试题及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重庆历年高考文综历史试题及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重庆历年高考文综历史试题及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重庆历年高考文综历史试题及答案.doc

《重庆历年高考文综历史试题及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历年高考文综历史试题及答案.doc(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重庆历年高考文综历史试题及答案.doc

2011年重庆高考历史试题

12.子曰: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孔子称赞管仲,是因为管仲辅佐齐桓公

①恢复了周礼 ②尊崇周王,会盟诸侯③实行“初税亩” ④北御夷狄,南制楚蛮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我国古代有一位学者,被李约瑟誉为“中国科学制图学之父”,“完全可以和欧洲古代著名地理学家托勒密相提并论”。

该学者是

A.斐秀 B.郦道元 C.沈括 D.徐霞客

14.周滇《逢邻女》诗中有“慢束罗裙半露胸”,“参差羞杀白芙蓉”的句子。

这里所描写的女装形式流行于:

A.A汉朝 B.南朝 C.唐朝D.宋朝

15.《宋史》记载:

“会元昊请臣,朝廷亦已厌兵,屈意抚纳”。

宋朝对夏“屈意抚纳”的内容包括

①重开边境贸易②割让幽云十六州 ③约为兄弟之国④封元昊为夏国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6.中国古代丝织业一直很发达,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表现。

下列选项中,反映明代丝织业状况的是

A.使用新式“纱绸机” B.开始吸收波斯织法和图案风格

C.开始培育八辈之蚕 D.丝绸和养蚕缫丝技术开始西传

17.重庆海关税务司报告中记载的大足县余栋臣起义布告称:

“我大清臣民皆忠孝之人,谁敢信奉夷狄之教,今洋人诈称通商传教……自道光以来……焚我皇宫,灭我属国,既占上海,又霸台湾,强迫开埠胶州,竟欲瓜分中国。

”这次起义应该发生在

A.1851年 B.1895年 C.1898年 D.1906年

18.一百年前,孙中山提出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成为革命党人奋斗的纲领。

以下论述能够体现民权主义思想的是

A.“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B.“驱逐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

C.“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 D.“涤二百六十年之腥膻,复四千年之祖国”

19.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某校拟组织学生到徐向前等建立的农村革命根据地旧址寻访革命足迹,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他们前往的地区位于图4中的

20.1946年7月,毛泽东在《以自卫战争粉碎蒋介石的进攻》的指示中说:

“暂时放弃若干地方若干城市,是为了取得最后胜利……此点。

应使全党和全国解放区人民都能明白,都有精神准备,这一时期的人民军队采取的主要作战方法是

A.游击战 B.攻坚战

C.阵地战 D.运动战

21.彼得·盖伊在其著作中写道:

“对成千上万知道它的人和当时的观察家来说,在1760到1800年之间,生活彻底改变了”,“这个时代疯狂地追求发明”。

这种精神可能出现在

A.法国 B.英国 C.德国 D.美国

22.李时珍认为“鸟产于林,故羽似叶”。

反应了他在动物适应环境、相关变异及遗传特征方面的认识,与其持相近观点的欧洲科学家是

A.哈维 B.拉瓦锡 C.道尔顿 D.拉马克

23.自“9 •11”事件以来,一方面,恐怖主义再次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另一方面,国际社会对恐怖主义的认识不断提高。

下列与此相关的表述,最准确的是

A.恐怖组织所造成的伤害有所显现 B.部分国家强烈谴责恐怖主义活动

C.恐怖主义是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 D.恐怖主义是“20世纪的政治瘟疫”

37.(32分)国家政策与知识分子的命运息息相关。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乾隆年间,朝廷罗致大批文人分批编纂书籍,完成了一大批图书,其数量之多,范围之广,是前代所不及的。

此举被称为是“稽古右文,常儒兴学”的盛事。

但与此同时,又蓄意借此以收缴并销毁一切被认为“违禁”的书籍文献,先后又制造了50余起文字狱。

“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谍”,就是笼罩在文字狱恐怖之下的知识分子状况的真实写照。

——摘编自韦庆远《明清史续析》

材料二(斯大林时期的苏联)怀疑主义、独立思想,都是没有活动余地的。

没有自由工会,没有出版自由和结社自由,充其量只有对宗教的有限宽容。

适应这个体系的某些苏维埃犹太人却发现自己受到较多的宽容,有些人甚至取得了重要岗位。

但是多数犹太人仍面临着怀疑和不信任,而且在宗教事务上受到困扰。

艺术、文学,甚至科学都变成了政治宣传的工具。

创新性、实验性的作品—以及从事它们的人员—在苏维埃文化生活中消失了。

——摘编自[美]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材料三邓小平说:

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

要反对不尊重知识分子的错误思想,要重视知识,重视从事脑力劳动的人,要承认这些人是劳动者。

对于恢复高等院校正常的招生制度,邓小平在1975年就有过这方面的设想,但由于“四人帮”发动了“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而未能实现。

但他从中华民族的长远利益和国家的长远发展出发,对此事一直念念不忘。

(1977年)邓小平果断恢复高考的战略决策,顺民意,得民心,改变了整个中国的面貌和整整一代甚至几代中国青年的命运。

(他们)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蓬勃发展,展示着骄人的才华,贡献着无尽的力量

——摘编自薛庆超《革故与鼎新:

红墙决策》

(1)材料一反映了清朝的哪些史实?

(6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史实的影响。

(6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这一时期苏联思想文化状况的特点;(6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状况带来的严重后果及产生的根源。

(4分)

(3)指出材料三体现的邓小平的思想以及他决定恢复高考的动机;(4分)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邓小平这种思想和恢复高考的决定对当时知识分子和中国青年命运的影响。

(4分)

(4)在实现国家“十二五”规划的宏伟蓝图中,你认为应该怎样充分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

(2分)

39.(60分)东北亚地区的和平与发展符合时代的主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甲午)战争的结果使日本一跃而成为新兴的军事强国,挤进了帝国主义的行列,构成对朝鲜和中国安全的威胁,进而纵横捭阖,与西方强国争权夺势。

日本对于三国干涉还辽,强迫它交出已到手的赃物,引为奇耻大辱,认定日、俄为争夺朝鲜和中国东北迟早必出一战。

1904年2月,日、俄双方相互宣战。

——摘编自丁铭楠等《帝国主义侵华史》

材料二1905年,日、俄签订《朴茨茅斯和约》。

其主要内容有:

俄国承认日本在朝鲜的政治、军事、经济的绝对利益;俄国自中国东北撤兵,除辽东半岛外,东北的一切地方均交还中国;俄国将辽东半岛的租借权、南满铁路及有关特权均无偿转让给日本。

——摘编自赵建民《日本通史》

材料三朝鲜半岛自分裂以来,民族饱尝对抗分裂之苦。

“相约千年”的朝鲜和韩国首次首脑会晤,(2000年)6月15日在平壤落幕。

双方在商民族的和解与团结、交流与合作、和平与统一的大计上初结硕果,签署了《共同宣言》、北南首脑会晤的这一成果,利及北南、东北亚和亚太的和平与稳定。

——摘编自《人民日报》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甲午战争前日本利用什么机会出兵朝鲜;(2分)说明甲午战争后日俄矛盾日趋尖锐以致引发战争的原因;(2分)分别归纳这两次战争对东北亚地区政治格局的影响。

(10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战后导致朝鲜半岛出现分裂的直接原因;(2分)归纳这次首脑会晤所取得的积极进展并指出其重要意义。

(4分)

CACBACADDBDC

37.(32分)答案要点

(1)一方面罗致文人大规模地编纂各类书籍;另一方面收缴并销毁一切被认为“违禁”的书籍文献;制造文字狱迫害知识分子。

一方面有利于保存文化遗产;另一方面破坏了文化遗产;文字狱加强了文化专制,造成了社会恐怖,禁锢了思想,摧残了人才,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2)怀疑主义和独立思想受到严格限制;没有出版和结社自由;对宗教持有限的宽容态度;艺术、文学、科学成为政治宣传的工具;创新性、试验性作品遭到扼杀;创新性、试验性作品的作者等遭到“清洗”。

给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造成了巨大损害。

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或斯大林体制)。

(3)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为了中华民族的长远利益和国家的长远发展。

扭转了多年来对知识分子实行的”左”的政策,知识分子重新受到尊重;改变了中国青年的命运,他们在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展示了才华,贡献了力量。

(4)略

39.(60分)答案要点

(l)清政府应邀出兵帮助朝鲜镇压东学党起义。

争夺朝鲜和中国东北。

甲午战争后,日本成为亚洲军事强国,跻身帝国主义行列;朝鲜和中国的安全受到威胁;中国被大大地削弱,国际地位急剧下降。

日俄战争后,俄国在东北亚地区的势力遭到削弱;日本取得了中国东北南

部地区的权益.把朝鲜变为其实际上的殖民地,势力得到更大的扩展。

(2)日本投降后,苏美军队以北纬38度线为界分别进驻朝鲜半岛的北部和南部。

在民族的和解与团结、交流与合作、和平与统一等方面达成初步共识,签署了《共同宣言》。

进一步缓和了朝鲜半岛的局势,有利于东北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2010年重庆高考历史试题

12.班超投笔从戎,立功西域,为封为定远侯。

他在西域的主要活动有

①派甘英出使大秦②出使大宛、大月之氏

③任西域都护,管理西域④大败被匈奴,使其政权瓦解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文献记载“钢铁是杂炼生(生铁)鍒(熟铁)为刀镰者。

”此文献提到的金属冶炼技术发明于

A.春秋战国时期B.两汉时期C.魏晋南北朝时期D.隋唐时期

14.宋人称“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郎按执红牙拍,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与“学士词”词风一致的代表人物是

A.李煜B.李清照C.陆游D.辛弃疾

15.一位学者在研究解缙(1369—1415)主持编纂《永乐大典》的有关情况时,想了解当时的都城,他应查阅的地图(局部)是

16.近代重庆总商会会所楹联曰:

“登高一呼,直召唤四百兆同胞共兴商战;纵目环球,好凭此数千年创局力挽利权。

”该楹联所反映的主张,最早提出的是

A.洋务派B.早期维新派C.康梁维新派D.民主革命派

17.1913年2月,一位国民党领导人在国民党湖北支部举行的欢迎会上说:

“我们此时要致力于选举运动,……要在国会里头,获得过半数以上的议席,进而在朝,就能组成一党的责任内阁。

”这位领导人是

A.孙中山B.蔡锷C.宋教仁D.黄兴

18.《中共八七会议告全体党员书》指出:

“我们的党公开承认并纠正错误,不含混不隐瞒,这并不是示弱,而正是证明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力量。

”这里谈到的错误,主要是指中国共产党

A.放弃了对革命武装的领导权B.采取了“左”倾冒险主义方针

C.放弃了民族革命战线的领导权D.排斥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

19.美国总统在《致蒋介石并转重庆人民的信函》中说:

“为向中国人民——尤其重庆市民——对于联合国家作战努力之伟大贡献表示敬意起见,兹特附呈纪念状一帧。

贵国人民对于侵略者之坚强抵抗,已为贵国之友人树立楷模。

”此信反映的史实发生在

A.国共第一次合作期间     B.国共十年对峙期间

C.国共第二次合作期间     D.国共全面内战期间

20.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开创了法国历史的新纪元,在此期间发生的历史事件有

①成立立法议会②颁布《人权宣言》③推行全国限价④发动热月政变

A.①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小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