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新课程》各章知识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3757725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3.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走进新课程》各章知识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走进新课程》各章知识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走进新课程》各章知识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走进新课程》各章知识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走进新课程》各章知识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走进新课程》各章知识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走进新课程》各章知识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走进新课程》各章知识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走进新课程》各章知识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2)传统的应试教育势力强大,素质教育不能真正得到落实。

3、各个国家的课程改革有什么特点?

各国的课程改革表现出以下一些共同趋势:

(1)政府参与并领导课程改革。

(2)课程改革的焦点是协调国家发展需要和学生发展需要二者之间的关系。

(3)课程改革具有整体性。

第二节课程改革的目标

1、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与策略是什么?

第一,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

第二,重建新的课程结构。

第三,体现课程内容的现代化。

第四,倡导建构的学习。

第五,形成正确的评价观念。

第六,促进课程的民主化与适应性。

第七,加强信息教育与其他课程的整合。

2、这次课程改革的任务是什么?

这次课程改革的根本任务是: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3、理解“教育与生活”

(1)教育过程也是师生的生活过程。

教育是个体生命历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生活中蕴含有丰富的教育因素;

学生的校内外生活是学校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领域;

(3)生活是现实的,具体人的生活,教育必须基于学生的生活,关照学生的生活,致力于完整人的发展;

(4)教育不同于生活,教育不能脱离也不能还原学生的生活,教育必须高于生活,教育的内容和活动是对生活的提炼和对生活的超越。

4、教育作为文化--心理过程,关注的是理想个体的生成与发展,有两个基本观点:

(1)价值引导:

教育具有方向和目标的(一切教育活动都是为达到一定的教育目的而展开的);

教师对学生的成长负有道义上的责任,教育是投射,蕴含着教育者的主观意趣的引导活动。

(2)自主建构:

指受教育者的精神世界是自主地、能动地生成、建构的,而不是外部力量塑造的,通过活动与自主建构,个体的创造力、潜能等得以表征。

凝固在活动过程中和活动结果上。

通过活动又丰富、发展个体的潜能、素质、素养。

总之,这样的教育,学生得到潜能的开发、精神的唤醒、内心的敞亮、独特性的彰显和主体性的弘扬;

教师学生是经验的共享、视界的融合、灵魂的感召。

5、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6项具体目标是什么?

(1)改变课程功能(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调整课程结构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精选教学内容

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改变课程实施过程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5)改革考试制度与评价

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6)重建课程管理体系

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第二章课程结构

第一节课程结构的调整

1、为什么要对现行的课程结构进行调整?

(1)课程类型主要有:

①学科课程与经验课程,这是从课程内容所固有的属性来区分的两种类型;

②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这是从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来区分的两种类型;

③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这是从课程计划中对课程实施的要求来区分的两种类型;

④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这是从课程设计、开发和管理主体来区分的三种类型。

(2)我国现行的课程结构,存在着较严重的不足。

首先,在学校课程中学科课程占据绝对主导地位,而经验课程则微乎其微;

分科课程占据绝对主导地位,而综合课程则微乎其微;

必修课程占据绝对主导地位,而选修课程则微乎其微;

国家课程备受关注,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得不到实质性的开发。

本次课程结构的调整将扭转长期以来困扰我国的中小学课程类型单一、科目比重失衡的局面,从而实现学校课程类型多样化、具体科目比重均衡化的要求

2、新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

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

(2)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开设技术类课程,积极试行学分制管理。

(3)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程。

(4)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深化“农科教相结合”和“三教统筹”等项改革,试行通过“绿色证书”教育及其他技术培训获得双证的做法,城市普通中学也要逐步开设职业技术课程。

3、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体现在哪里?

(1)课程结构的均衡性是指学校课程体系的各种课程类型、具体科目、课程内容能够保持一种恰当、合理的比重。

首先要承认每门课程的独特性和独特价值,它们在实现新课程的培养目标上都能做出自己的贡献。

其次要承认每门课程的特殊性和局限性,没有一门课程能够包打天下,实现所有的课程目标。

课程之间的协调与合作是整体发挥课程功能、全面实现课程目标的必然要求。

再次要承认课程之间在教学任务上有轻重之分。

从学生角度来说,均衡性也决不是指学生各学科或各领域平均发展,而是指个性的和谐发展。

(2)课程结构的综合性体现在:

第一,加强学科的综合性。

第二,设置综合课程。

第三,增设综合实践活动。

(3)课程结构的选择性是针对地方、学校与学生的差异而提出的,它要求学校课程要以充分的灵活性适应于地方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以显著的特色性适应于学校的办学宗旨和方向,以选择性适应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4、怎样理解国家课程?

国家课程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统一课程,它体现国家意志,是专门为未来公民接受基础教育之后所要达到的共同素质而开发的课程。

国家课程的开发主要是根据不同教育阶段的性质与培养目标,制定各个领域或科目的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编写教科书。

它是一个国家基础教育课程计划的主体部分,涵盖的课程门类和所占课时比例与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相比是最多的,因而在决定一个国家基础教育质量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5、怎样理解地方课程?

地方课程是在国家规定的各个教育阶段的课程计划内,由省一级的教育行政部门或其授权的教育部门依据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等发展需要而开发的课程。

地方课程在充分利用地方教育资源、反映基础教育的地域特点、增强课程的地方适应性方面,有着重要价值。

6、怎样理解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是以学校教师为主体,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根据学校的办学思想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校本课程的开发主要依据国家教育方针、国家或地方课程计划、学校教育哲学、学生需求评估以及学校课程资源,强调以学校为主体和基地,充分尊重和满足学校师生的独特性和差异性,特别是使学生在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中难以满足的那部分发展需要得到更好的满足。

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计划中一项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7、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性是什么?

第一,校本课程是我国三级课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校本课程开发可以弥被国家课程开发的不足。

第二,校本课程开发有利于形成学校办学特色,满足个性化的学校发展需求。

第三,校本课程开发有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尤其是科研能力的提高。

第四,校本课程开发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展,真正满足学生生存与发展的需要。

8、校本课程开发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①具有明确的教育哲学和办学宗旨。

②具有民主开放的学校组织机构。

③具有钻研精神和专业技能的教师队伍。

④具有科学的课程评价体制。

⑤具有基本的办学经费和必备的教育设施与设备。

9、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及设计流程是什么?

第一项,成立校本课程发展委员会。

第二项,确定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依据。

①国家或地方教育主管部门指导性文件;

②学校教育哲学或办学宗旨;

③学生需求的评估;

④社会学校课程资源的评估。

第三项,校本课程总体目标。

第四项,校本课程总体结构。

第五项,《课程纲要的撰写》。

10、校本课程开发活动的具体方式有哪些?

①课程选择;

②课程改编;

③课程整合;

④课程补充;

⑤课程拓展;

⑥课程新编。

11、校本课程实施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①校本课程的原型评价;

②校本课程的试验;

③选择校本课程的教学方法;

④校本课程的时间安排。

12、学校课程管理的原则是什么?

①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

②坚持权利与责任相统一。

③正确处理好三类课程的关系。

④充分利用和开发校内外课程资源。

13、学校课程管理的目的是什么?

①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而主动的发展。

②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③实现学校的课程创新,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

14、怎样理解课程资源的含义?

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

例如,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及培养目标等方面的因素,就是课程的要素来源。

它们的特点是作用于课程,并且能够成为课程的要素。

15、课程资源的筛选机制和原则是什么?

第一个筛子是教育哲学,即课程资源要有利于实现教育的理想和办学宗旨反映社会的发展需要和进步方向。

第二个筛子是学习理论,即课程资源要与学生学习的内容条件相一致,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

第三个筛子是教学理论,即课程资源要与教师教育教学修养的现实水平相适应。

16、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途径是什么?

第一,开展当代社会调查,不断地跟踪和预测社会需要的发展动向,以确定或揭示有效参与社会生活和把握社会把给予的机遇而应具备的知识、技能和素质;

第二,审查学生在日常活动中以及为实现自己目标的过程中能够从中获益的各种课程资源;

第三,开发和利用课程实施的各种条件,包括图书馆、实验室和各种活动场馆、专用教室等的合理建设;

第四,研究一般青少年以及特定受教学生的情况,以了解他们已经具备和尚未具备哪些知识、技能及素质并据此确定制订教学计划的基础。

第五,鉴别和利用校外课程资源,包括自然与人文环境,各种机构、各种生产和服务行业的专门人才等资源;

第六,建立课程资源管理数据库,拓宽校内外课程资源及其研究成果的分享渠道,提高使用效率。

17、校外课程资源主要有哪些?

校外课程资源主要包括校外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网络资源以及乡士资源等。

18、开发和利用教学活动资源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①调查研究学生的兴趣类型、活动方式和手段;

②确定学生的现在发展基础和差异;

③为学生提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