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微生物检验考试重点精华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3745857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87 大小:91.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床微生物检验考试重点精华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7页
临床微生物检验考试重点精华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7页
临床微生物检验考试重点精华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7页
临床微生物检验考试重点精华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7页
临床微生物检验考试重点精华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临床微生物检验考试重点精华版Word格式.docx

《临床微生物检验考试重点精华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微生物检验考试重点精华版Word格式.docx(8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临床微生物检验考试重点精华版Word格式.docx

正常菌群:

定居在人类皮肤和黏膜上的各类微生物,在正常情况下无害,而且具有拮抗外来病原微生物和提供某些营养物的作用。

条件致病微生物:

原属正常菌群中的细菌,由于机体抵抗力下降、寄居部位改变或寄居微生物丛平衡失调,能引起内源性感染。

病原微生物:

指少数能引起人类和动、植物致病的微生物。

3.微生物学:

是生物学的一个分支,它是研究微生物的类型、分布、形态结构、生命活动及规律、遗传、进化以及与人类、动物、植物等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

随着其研究的深入,形成了很多分支学科。

4.医学微生物学:

是研究与医学和疾病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免疫性以及特异性诊断和预防治疗措施的学科。

5.临床微生物学的性质和任务:

1.研究感染性疾病的病原体特征2.提供快速而准确的病原学诊断3.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4.对医院感染进行监控

6.临床微生物检验的思路与原则:

1.确保分析前质量2.全面了解机体的正常菌群3.保证检验过程中的质量4.采用三定一结合(定性、定量和定位,结合病情)5.重视和加强与临床的联系

第一章

1.生物安全:

采用微生物学技术、安全设施、保护设备,防止实验室工作人员、环境及公众暴露于实验室中处理储存的已知或潜在的感染性微生物。

2.实验室生物安全:

描述防止实验室发生病原体或毒素意外暴露及释放的原则、技术及实践。

3.获得性感染主要是由于处理感染性物质时的操作不当造成的。

4.危险度评估是生物安全的核心。

5.生物安全基本设备:

生物安全柜和个人防护设备

6.实验室生物安全保障:

指单位和个人为防止病原体或毒素丢失被窃、滥用、转移或有意释放而采取的安全措施。

7.生物恐怖:

是指使用致病性微生物或毒素等作为袭击手段,通过一定的途径散布危险因子,造成疾病的暴发、流行,导致人群失能和死亡。

8.消毒():

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去除或杀灭大多数微生物的过程。

灭菌():

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或去除所有微生物的过程。

消毒灭菌技术包括:

热力(湿热灭菌和干热灭菌)、化学(液体或气体)、辐射(γ辐射和紫外线)、过滤技术。

9.医院感染的定义:

医院感染又称医疗机构相关感染。

指病人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于潜伏期而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同时也包括在医院内感染而在出院后发病的感染。

医院感染的分类:

外源性感染:

交叉感染和医源性感染;

内源性感染:

又称自身感染

10.常见医院感染:

泌尿道感染最常见:

与留置导管有关、呼吸道感染、外科伤口感染、血流感染→占医院感染的小部分,但是最重要的院内感染,近年来日益增加、其它:

烧伤、皮肤和软组织感染,眼和结膜感染、子宫内膜炎、产后生殖道感染,胃肠炎、肝炎等。

第二章

1.标本采集的一般原则:

1无菌采集(标本部位和盛放容器)2早期采集3根据目的菌的特性用不同方法采集4采集适量标本5安全采集

2.临床常见采血指征:

1发热(≥38︒C)或低温(≤36︒C)2寒战3白细胞增多(计数大于12,000⨯109,特别有“核左移”未成熟的或杆状核的白细胞)4粒细胞减少(成熟的多核白细胞<

1000⨯109)5血小板减少6皮肤粘膜出血7昏迷,休克8多器官衰竭9升高

3.培养瓶种类及接种程序:

成人:

需氧瓶和厌氧瓶儿童:

需氧瓶抗生素吸附剂:

活性炭和树脂

4.血培养瓶的接种顺序:

◆蝶形针采血:

先需氧瓶后厌氧瓶,以免装置中的氧气进入厌氧瓶。

◆注射器:

先厌氧瓶后需氧瓶。

◆采血量少于推荐量时,先接种需氧瓶,剩余血液接种厌氧瓶。

①多数菌血症由需氧菌和兼性厌氧菌引起。

②严格需氧菌和致病酵母样真菌都是从需氧瓶培养出来。

5.血培养的三级报告流程

6.菌血症:

在血液中有细菌存在,包括一过性和持续性在血中存在,不繁殖或很少繁殖,不引起或仅引起轻微的炎症反应者。

7.脓毒症:

化脓性细菌在血液中大量繁殖且产生毒性代谢产物的同时,由于细菌扩散,在全身多个器官和组织引起新的化脓性病灶。

8.合格痰标本标准:

白细胞>25个/低倍视野,鳞状上皮细胞<10个/低倍视野。

9.有临床意义的尿标本:

杆菌≥105,球菌≥104

第三章

1.细菌形态学检查方法:

不染色检查:

只能观察动力和运动状况.

1.压滴法(湿片法)→不可有气泡和外溢

2.悬滴法→可较长时间观察

3.毛细管法→主要用于观察厌氧菌的动力

染色检查:

菌体形态、大小、排列、染色特性及特殊结构,可将细菌进行分类。

2.主要染色方法:

革兰染色、抗酸染色、荧光染色、特殊染色(鞭毛染色和荚膜染色)

3.革兰染色的三个原理,操作步骤与临床意义

原理:

细胞壁的结构学说:

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结构较紧密,肽聚糖层厚,含脂质少,脱色时乙醇不易渗入,反而使细胞壁脱水,通透性下降,

胞内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不易渗出。

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结构较疏松,肽聚糖层薄,含脂质多,易被乙醇溶解,使细胞壁通透性增加,胞内结晶

紫与碘的复合物易被乙醇溶解溢出而被脱色。

化学学说:

革兰阳性菌含大量核糖核酸镁盐可与结晶紫、碘牢固结合,而不易被乙醇脱色。

革兰阴性菌内所含核糖核酸镁盐少,故易被脱色。

等电点学说:

革兰阳性菌的等电点(2~3)比格兰阴性菌(4~5)低,在相同的条件下,革兰阳性菌比革兰阴性菌所带的负电荷

多,与带正电荷的碱性染料结合较牢固,而不易脱色。

操作步骤:

①细菌涂片、干燥,经火焰固定(菌膜>

11)②结晶紫染色1,水洗甩干③加碘液媒染1,水洗甩干

④加95%乙醇脱色30s,水洗甩干⑤用稀释复红或沙黄复染30s,水洗吸干后镜检

临床意义:

①鉴别细菌②选择治疗用药③与细菌致病性有关

4.培养基:

由人工方法配置而成的,专供微生物生长繁殖使用的混合营养物制品。

5.培养基的种类

按物理状态分:

液体、半固体、固体培养基(高层、斜面、高层斜面、平板)

按用途分:

基础、营养、鉴别、选择和特殊培养基

5.细菌的培养方法

需氧培养法(37℃,18~24h)二氧化碳培养法:

二氧化碳培养箱和烛缸法厌氧培养法

6.生化反应

(一)碳水化合物的代谢试验

1.糖(醇、苷)类发酵试验

(1)原理:

不同细菌分解糖(醇、苷)的酶各异,代谢能力产物各不同,有的不分解,有的仅产酸,有的既产酸又产气,利用此特点鉴别细菌。

(2)培养基:

0.5~1.0%糖类等,内有指示剂。

(3)方法:

细菌接种糖发酵管,37℃、24h孵育后观察结果

结果判断:

有的细菌能分解某些糖产酸产气(),有的只能产酸而不产气(),有的则不能分解糖类()

★2.葡萄糖代谢类型鉴别试验(试验)

★原理:

细菌在分解葡萄糖的过程中,必需有氧分子参加,在无氧环境下不能分解葡萄糖,称为氧化型;

在分解葡萄糖的过程中,可以进行无氧降解,称为发酵型,此型细菌在有氧和无氧环境下都能分解葡萄糖;

不分解葡萄糖的细菌称为产碱型。

★培养基:

培养基(氧化-发酵培养基)

阴性杆菌指示剂为溴麝香草酚兰;

阳性球菌指示剂为溴甲酚紫。

★方法:

2支试管,一支加灭菌的液体石蜡覆盖,使培养基与空气隔绝;

另一支不加灭菌的液体石蜡,培养基暴露于空气中。

35℃培养18~24h后,观察结果

★结果及应用:

氧化型细菌(O)——仅在有氧环境中分解葡萄糖,在无氧环境中不分解,加液体石蜡不变色,不加液体石蜡变色;

发酵型细菌(F)——在有氧或无氧环境中都能分解葡萄糖,两管均变色

不利用型细菌(N)——有氧或无氧的环境中都不能分解葡萄糖,两管均不变色

产碱型细菌(K)——开放管变蓝,封闭管不变色

3.β-半乳糖苷酶试验()

具有β-半乳糖苷酶的细菌,可分解邻-硝基酚-β半乳糖苷(),生成黄色的邻-硝基酚,在很低浓度下亦可检出。

(2)试剂:

0.75M溶液

取纯化菌落于0.25无菌生理盐水中,制成浓的菌悬液,加入一滴甲苯使酶释放,37℃5,再加入等量的溶液,水浴203h观察结果。

(4)应用:

迅速或迟缓分解乳糖的细菌试验为阳性,而不发酵乳糖的细菌为阴性。

主要用于迟缓发酵乳糖菌株的快速鉴定

a细菌分解乳糖需要两种酶,一种是半乳糖苷渗透酶,可是乳糖通过细菌的细胞壁进入菌体内另一种是β-半乳糖苷酶,可将乳糖分解成半乳糖和葡萄糖,进而再分解。

缓慢分解乳糖的细菌缺乏渗透酶,不能将乳糖快速运到细胞内所以需几天乳糖才能被分解。

b乳糖:

葡萄糖和半乳糖通过β-半乳糖苷键连接

邻硝基酚取代了葡萄糖,其分子小很多可直接进入菌体内。

4.七叶苷水解试验

有的细菌可将七叶苷水解成七叶素和葡萄糖,前者与二价铁离子反应,生成黑色化合物

七叶苷培养基、胆汁七叶苷培养基

(3)方法及应用:

肠球菌阳性,其他链球菌阴性

★5.甲基红试验()

◆原理:

细菌在代谢糖的过程中,分解葡萄糖产生丙酮酸,丙酮酸的代谢有两种途径,一种是丙酮酸进一步分解成甲酸、乙酸、乳酸等混合酸,使降低到4.5以下,加入甲基红试剂显红色(阳性)。

如果酸进一步转化为其它物质(醇、酮、醛、气体和水),或丙酮酸按另一途径代谢,则仍保持在6.2以上,加入甲基红试剂呈黄色(阴性)。

◆培养基:

葡萄糖蛋白胨水

◆方法:

将待测纯菌接种于葡萄糖蛋白胨水中,孵育后加入甲基红试剂,立即观察结果。

◆结果应用:

大肠埃希菌阳性,产气肠杆菌阴性。

★6.试验

◆原理:

细菌分解葡萄糖产生丙酮酸,丙酮酸脱羧生成中性的乙酰甲基甲醇,乙酰甲基甲醇在碱性溶液中被空气中的氧氧化生成二乙酰,二乙酰再与培养基中精氨酸、肌酐等所含的胍基结合,形成红色化合物(胍缩二乙酰)。

◆培养基:

同甲基红试验

◆方法:

将待测纯菌接种于葡萄糖蛋白胨水中,孵育后加入试剂,35℃放置15~30分钟观察结果。

◆结果与应用:

同甲基红试验一起使用。

甲基红阳性者试验常阴性

(二)蛋白质和氨基酸的代谢试验

1.明胶液化试验

细菌分泌的明胶酶(胞外蛋白水解酶)能分解明胶使明胶失去凝固能力而液化

(2)方法:

将待检菌接种于明胶培养基中,35℃孵育24h到7日,每24h取出放入4℃冰箱约30以上,观察有无液化。

(明胶的凝固点20℃,高于24℃呈液化状态)

(3)应用:

a肠杆菌科细菌鉴别b厌氧菌鉴定c非发酵菌鉴定常用

★2.吲哚试验(靛基质试验)

★原理:

具有色氨酸酶的细菌,可分解蛋白胨中的色氨酸,生成吲哚(靛基质),吲哚与加入试剂对位二甲氨基苯甲醛作用,生成玫瑰吲哚呈红色。

★培养基:

蛋白胨水培养基

★方法与结果:

将待测菌接种于葡萄糖蛋白胨水中,35℃培养18~24h,再在培养基中加入靛基质指示剂(对二甲基氨基苯甲醛),试剂与培养基两液面接触处呈红色为阳性,无色为阴性。

★应用:

主要用于肠杆菌科细菌的鉴定。

3.硫化氢试验

①原理:

有些细菌能分解培养基中的含硫氨基酸,产生H2S,H2S与培养基中2+(或2+)反应生成黑色的硫化亚铁或硫化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