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74355 上传时间:2022-10-21 格式:DOCX 页数:112 大小:198.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史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2页
中国古代史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2页
中国古代史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2页
中国古代史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2页
中国古代史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史教案.docx

《中国古代史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史教案.docx(1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古代史教案.docx

中国古代史教案

第一节远古社会和传说时代

教学目标

一、基础知识目标

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等远古居民;河姆渡文化与半坡文化;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

二、思想教育目标

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出现文明的地区之一,中国远古文明对人类社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2.原始农业的出现和发展是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是人类以后发展的基石。

在农业文明的发展史中,我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3.人们在与大自然的交流、斗争中逐渐成长;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社会组织也不断进步。

三、能力目标

1.引导学生学习、理解课内外有关远古社会的知识,了解史论结合的学习方法,培养阅读教材的能力。

2.通过半坡文化与河姆渡文化的对比讲解,培养学生对比分析的方法与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对北京人、河姆渡文化、半坡文化的分析和理解。

难点:

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和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教学方法

采用归纳、比较的情境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教师通过对教学核心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正确归纳、总结历史知识与历史规律;在对比与分析的基础上理解教材知识,掌握教材体系,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教学思路

1.本节内容是学生进人高三年级的第一课,具有起始课的性质。

虽然这是一节不列入考试范围的阅读课,但因为它与学生对高三学习的方法与能力的认识密切相关,所以这既是一节高密度的高三知识学习课,又是一节踏踏实实的学习方法指导课。

首先要教会学生分析教材结构,理清教材思路。

再次要深入理解教材上的结论,做到史论结合。

最后要求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认识历史发展的动力和历史发展的规律。

2在教材知识的处理上,要深入理解新教材的编写思路,力争淡化历史的学科体系,不要过分追求学科体系的完整,突出重点、难点的教学,力争使教学思路明确,结构完整,利于学生领会。

在教学中讲清人类社会发展的脉络,突出北京人、河姆渡文化、半坡文化等重要知识点即可。

3.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思维习惯。

教师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通过积极的思考得出结论。

对河姆渡文化、半坡文化与北京人,可以通过对比让学生悟出历史发展的规律和结论。

4.在教学过程中要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使同学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得到智慧的启迪和美的享受。

如山顶洞人有了装饰品,可以启发学生山顶洞人有了美的观念;也可以启发学生山顶洞人有了原始宗教的观念等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进入紧张的高三学习生活,它与以前的学习有哪些不同呢?

我们今天通过学习,看看能不能找到答案。

今天我们学习我们伟大祖国古代的历史,我们从什么时候学起呢?

当然,从最古的时候学起。

那么,哪位同学能准确地告诉我们我国的历史是从何时开始的呢?

(学生回答元谋人或者距今约170万年前)在肯定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指出:

从我国的大地上最早有了远古的人类,就有了我们伟大祖国的历史。

(板书本章标题:

祖国历史的开篇──先秦)今天我们学习第一节的内容。

(板书本节标题:

远古社会和传说时代)

【讲授新课】

教师指导学生快速阅读教材,找出教材讲授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结构。

学生浏览教材,归纳出教材讲授的子目和主要内容。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归纳指出:

(归纳图解)

本节我们主要学习我国原始社会的历史。

在原始社会,因为生产力的水平极为低下,人们只有依靠集体的力量才能得以生存。

人们共同劳动,共同消费,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们的生活极为艰难。

人们通过集体的力量,不断地进步,懂得了用火,学会了制造陶器,发展了原始的农业、畜牧业,发展了原始的手工业。

最终因为生产力的进步,原始社会解体,阶级社会来临。

我们把漫长的原始社会分为两个大的阶段──原始人群和氏族公社阶段。

元谋人、北京人是原始人群的代表。

从山顶洞人开始,人类社会进入氏族公社阶段。

氏族公社又可以分为母系氏族公社、父系氏族公社两个阶段。

山顶洞人是母系氏族公社的早期,河姆渡、半坡氏族是母系氏族公社的繁荣时期,大汶口文化中晚期则是父系氏族公社的代表。

父系氏族公社出现后,生产力迅速发展,阶级社会来临了。

我国传说的炎帝、黄帝和尧、舜、禹时期相当于父系氏族社会的晚期,我国出现了阶级社会文明的曙光。

下面我们学习原始人群时期的情况。

(板书:

一、我国的远古居民)

设问:

1.为什么说我国是世界上发现早期人类遗址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引导学生读图《我国旧石器时代人类遗址》)

2.我国早期人类的分布有什么特点?

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3为什么说元谋人已经是人了?

人与动物的区别是什么?

4.恩格斯讲过人类用火的意义比发明蒸汽机还要大。

你能结合北京人的用火谈谈自己的看法吗?

5.什么是旧石器时代?

什么是旧石器时代的文化?

旧石器时代的文化有什么特点?

(教师最好用投影或幻灯的形式把设问依次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思考讨论得出自己的结论)

在学生充分思考的基础上,教师归纳:

1我国早期人类遗址的分布地域极为广泛,从东北的辽河流域到广东珠江流域,从西藏到台湾都有我国先民的遗迹。

这些遗迹从空间上看分布区域广,从时间上看时间跨度大,说明从一开始中华文化就有多元发展的趋势,奠定了中华文明宏伟博大的基础。

2.制造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元谋人已经会制造石器工具了。

3.火的使用是人类第一次掌握了一种自然力,从而促进了人的进化与进步。

远古人类利用火照明取暖、防御野兽、烧烤食物,维系着种族的繁衍。

特别是有了火,人类可以吃到熟食,极大地推动了人自身体质的发展,有利于人类的进化。

远古人类最早使用天然火,如北京人遗址中有厚厚的灰烬层。

山顶洞人已懂得使用人工取火。

4.打制的石器被称为旧石器,主要使用旧石器的时代被称为旧石器时代,这一时期人类的遗迹被称为旧石器时代文化。

那时人类过着最初的原始群居生活,到了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已经出现了氏族公社的生活方式了。

设问:

1.什么是氏族公社?

山顶洞人比北京人有了哪些进步?

2.山顶洞人有了骨针,有了装饰品,这些说明了什么?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归纳:

山顶洞人时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渡时期。

山顶洞人会在小件器物上磨光钻孔,使用人工火,过着氏族公社新的方式的生活。

人们从观念上出现了人类组织、人类社会的认同,出现了人自身意识的觉醒,有了美的观念。

(板书:

二、河姆渡文化与半坡文化)

设问:

1.什么是母系氏族公社?

2.原始农业是怎样出现的?

它的出现有什么意义?

3.出示图片:

半坡人与河姆渡人不同形式的房屋。

请同学分析形成这种不同的原因。

4.列表比较北京人、山顶洞人、河姆渡人、半坡人的生产、生活情况。

在同学读书、思考、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归纳总结:

1母系氏族公社是人类社会非常重要的发展阶段,原始农业、原始手工业都出现在这个阶段。

在这个阶段,由于生产力低下,社会生产的主要形式是渔猎和采集,妇女在生产、生活中占有主导地位。

2.人们逐渐认识到一些植物的生长规律,并且进行了人工的培育,最终出现了原始的农业。

3.通过图片可以看出半坡人的房屋是半地穴式,而河姆渡人的房屋是干栏式的。

出现这种差别的原因是人们必须适应当时、当地的气候条件和环境条件。

半坡人的居住环境有直立性很强的黄土,用半地穴式的结构可以节约原料,可以使房屋在冬季有比较好的保温效果,而夏季比较凉爽。

而河姆渡人居住的地方潮湿、多雨,干栏式的建筑可以使人居住于比较干燥的地方。

人类在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不断创新,使自己的文化不断发展。

引导学生列表比较。

比较项

北京人

山顶洞人

河姆渡人

半坡人

生活的时间

距今约70~20万年

距今约18000年

距今约7000~

6000年

距今约6000~

5000年

运用的主要工具

打制石器

打制石器

磨制石器

磨制石器

主要的生产生活

技术

使用天然火

人工取火

磨制和钻孔技术

培育了水稻

培育了粟和蔬菜、麻

居住的情况

原始群居

母系氏族公社

母系氏族公社繁

荣时期

母系氏族公社繁荣时期

社会观念的变化

有了美的观念

彩陶文化

有了彩陶文化,会织麻布

陶器的发明和使用是人类第一次创造出自然界不存在的东西,它的出现有利于人们存储粮食和水,是人类能够定居的前提与基础。

随着生产的进步,人类社会逐渐过渡到父系氏族公社,大汶口文化的中晚期就是父系氏族的代表。

这时人类已经步入阶级社会的门槛了。

(板书:

三、大汶口文化中晚期)设问:

1.什么是父系氏族?

为什么人类会进入父系氏族?

2.大汶口文化在社会经济方面有哪些进步?

3.你是如何认识中国古代的玉器文化的?

4.丝织品的出现有什么意义?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

大汶口文化中晚期,农业已经成为社会的主要生产部门,男子在生产、生活中的地位日益突出。

社会逐渐过渡到父系氏族公社阶段。

当时生产工具品种增多,技术更加进步。

玉器文化的出现意味着磨制技术、采矿技术、人的审美意识的巨大进步。

而丝织品的出现,对当时出现的贫富分化起到了推进作用。

在古人的传说中,已经有了父系氏族公社,人类进入阶级社会的内容。

(板书:

四、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

历史上的传说往往是古人的追忆,有一定的真实性。

考古学资料越来越多地印证了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是历史的一定再现,我们可以认为这是中华文明史的开端。

随着考古学的进一步发展,也许我们就不再用传说一词了。

炎帝、黄帝是中国的人文始祖,他们的后裔形成了华夏族的主尧、舜、禹的“禅让”,是原始部落民主推选部落首领的方法,对后世影响深远。

第二节夏、商、西周的更替和制度

教学目标

一、基础知识目标

夏、商、西周建立和灭亡的基本情况;三个暴君及他们的暴行;世袭制;盘庚迁殷;国人暴动;井田制和分封制。

二、思想教育目标

1.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奴隶社会的国家之一,是世界上重要的文明古国。

2.通过介绍夏商奴隶的生活,让学生了解奴隶的悲惨生活和奴隶制的残酷。

三、能力目标

1.通过介绍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让学生增长具体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进一步明白历史发展中的兴衰之道。

2.通过介绍武王伐纣,让学生增长综合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王朝更替和分封制。

难点:

国家概念的讲解。

教学方法

始终以问题的解决贯穿课堂之中,不断引导学生去思考,逐渐让学生通过事物的表面去揭示历史的本质和规律。

教学思路

1.本节内容以简单的语言描述了夏、商、西周的更替及其制度,知识点多,学生学起来有困难。

王朝更替的原因,学生可能不易得出。

所以,本节课应引导学生多加分析,准确理解,获得对历史本质的一点认识。

2.本节课的教学,拟采取多设置问题的方式,不断引发学生作深层次思考,同时用问题形式把全节课内容串起来。

3.在落实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力争处理好大字内容、小字内容的关系,给学生一个充实的、有趣的历史全貌。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在经历了漫长的原始社会以后,人类开始向阶级社会迈进。

到了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

今天,我们分别向大家介绍奴隶制确立、发展和繁荣时期的夏、商、西周。

(板书:

第二节夏、商、西周的更替和制度)

【讲授新课】

大禹治水时公而忘私,三过家门而不入,深得各部落的拥护,他以“禅让制”的形式接替舜,成了部落的首领。

伴随着私有制和阶级对立的发展,特别是战争的频繁,禹的权力越来越大,以致发展成个人专断。

据说有一次禹召集各部落首领开会,一个首领因迟到而被禹杀了。

可见,禹似乎已不是群众的首领,而是至高无上的国王了。

约公元前2070年,禹正式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板书:

一、夏朝的建立)

设问:

此时的夏朝是一个部落还是一个国家呢?

为什么?

(指导学生看书回答)

教师归纳总结:

夏朝是一个国家。

原因:

1.氏族按血缘结合在一起,国家按地区来管理,禹治水成功后,就把天下分为九州,派“九牧”去管理,这表明夏已具有国家的职能,而不是靠氏族的血缘关系来维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中国风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