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乘法.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73209 上传时间:2022-10-2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7.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单元 乘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第三单元 乘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第三单元 乘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第三单元 乘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第三单元 乘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三单元 乘法.docx

《第三单元 乘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单元 乘法.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三单元 乘法.docx

第三单元乘法

第三单元乘法

单元要点分析:

教学内容: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两位数乘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根据课程标准具体内容目标的要求,对乘法的数数计算只要求是“三位数乘两位数”,因此教材编排中删除了以往的机械、复杂的操练题目,增添了能使学生体验一些数学的思维方法的韪,多让学生尝试一些探索,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理解运算的意义,并能用运算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划方法,探索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运用乘法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使学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

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

3、通过对乘法以及有趣算式规律的探索,经历数学问题探索的过程,并会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课时安排

内容课时数

卫星运行时间1课时

体育场1课时

神奇的计算工具1课时

探索与发现一1课时

探索与发现二1课时

探索与发现三1课时

卫星运行时间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积的范围,并逐步养成估算的习惯。

  2、能结合已有的知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进行正确计算

  3、能利用乘法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1、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因数中间有0的计算方法。

教具准备

  电脑课件(或幻灯设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示课题

  用电脑课件呈现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转动的情景。

(或用幻灯呈现课文主题图)。

  呈现字幕“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一圈需要114分时间。

  教师:

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2圈、圈、圈……所需要的时间,你可以计算吗?

  1、揭示课题。

  2、教师: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3、板书:

卫星运行时间

二、探索交流,获取新知

  1、旧知铺垫

  

(1)提出问题:

请你算一算,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圈、圈、圈需要多少时间?

  

(2)学生用算式计算

  (3)反馈计算结果

  (4)114×2=228(分)114×5=570(分)114×10=1140(分)

  说一说:

“114×10“你是怎么算的?

  2、探索新知

  

(1)提出问题:

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21畔需要多少时间?

  

(2)列出算式表示

  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很容易列出算式:

  114×21=(分)

  (3)估算结果

  ①要求,你能估一估这个算式的得数吗?

  ②学生可以把114看亻100来估算,也可以把21看作20来估算,学生可能回答:

  学生1:

比2000分多

  学生2“比2500分少

  (4)具体计算:

  教师:

你还可以用哪些方法进行计算呢?

  让学生独立思考,探索,然后在小组中进行交流。

教师巡视全班,观察并指导学生认识各种不同的计算方法,然后有选择的展示学生的计算方法。

  解决方法1:

  114×20=2280(利用旧知,先算20圈的时间)

  114×1=114

  2280+114=2394

  解决方法2:

  114×21

  =114×7×3(用21看成“7×3”)

  =798×3(利用旧知,多位数乘一位数)

  =2394

  解决方法3

  114×21(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进行类推)

 114……114×1

 228……114×20

 2394

  展示过程中,要让学生说明每一步计算的算理

  3、试一试

  课文第34页的“试一试“

  

(1)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辅导,特别要关注学有困难的学生,耐心辅导,使他们掌握笔算方法

  

(2)反馈运算结果

                 312

154×312列竖式时的注意点:

写作×54

21248

1560

②408×25因数中间有0的计算方法。

   408

   ×25

  2040

  816

  ③47×210因数末尾有0的简便计算

   47

  ×210

三、课堂活动:

  课文第32页“练一练“的第2题

  “森林医生“先认真观察算式的每一步计算,找出错误的地方,并说明错误的原因,然后再写出正确的竖式计算过程和结果.

四、巩固练习:

  1、课内外作业

  课文第32页“练一练“的第1、3、4题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卫星运行时间

  教学挂图 114×21= 竖式

教学反思

体育场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结合具体生活情境,使学生掌握乘法估算的方法,能对生活中具体事物的数量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估计。

2、能力目标:

能运用估计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3、情感目标:

让学生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能与同学交流自己估计的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品格,形成积极、主动的估算意识。

教学重点:

能够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正确估算。

教学难点:

能比较准确地估计生活中的一些数量。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

小组准备一张报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导入谈话:

2008年8月8日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相信大家还记忆犹新。

这不,老师就为你们选取了一些精彩的片段,请大家欣赏。

(播放视频)

2、提出问题:

看了以后,同学们能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吗?

(如果有学生提出“参加开幕式的有多少人?

”的问题后,师再问:

你有什么办法估算吗?

3、提示课题:

那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运用估算的方法算算体育场能容纳多少人。

(板书:

体育场)

二、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课本中的体育场全景图,并请学生认真观察体育场排列情况,估一估这个体育场能坐多少人?

(1)独立思考:

估计整个体育场的座位数。

(2)小组交流:

让每个同学都在小组中说一说自己估算的方法,估算的数据及结果。

(3)小组选代表反馈交流结果。

学生1:

从图中看出每小块看台大约有50个座位,这个体育场可能有30个看台,大约有1500个座位;

学生2:

把体育场分东、西、南、北四个方位,每个方位大约坐1000人,4个方位,大约坐4000人:

学生3:

体育场的每一排座位数大约是2000人,估计这个体育场有30排,大约共6000个座位。

2、出示具体数据进行估算。

(1)出示其中一个看台的图片(多媒体出示),学生进行估计。

方法一:

将看台座位平均分成6份,每份有人,这个看台估计有名观众。

方法二:

这个看台每排有人,共有8排,估计有名观众。

……

(2)这个体育场共有28个看台,如果每个看台的观众数大致相同,你能估计这个体育场有多少名观众吗?

引导提问:

①这个体育场一共有多少个看台?

②每个看台有多少个座位?

③可以用什么算式来表示?

学生回答,教师相机板书:

21×8×28或168×28

估算结果:

把168看成170,把28看成30,170×30=5100

4、小结:

师:

估算时应注意什么?

a)将因数看成整十、整百或整千的数,这样便于计算。

b)估算时注意符合实际,估计结果接近准确值。

三、联系实际,拓展练习。

1、根据本班级人数,估计全校学生的人数。

2、完成“练一练“的第1题:

请同学们自选一张报纸,估计其中一版的字数,你能有几种估计的方法?

(学生有多种方法,可以将报纸折一折或圈出一块,在知道这一块的字数的基础上再得到整版的字数“也可以数一数某一行的字数与总行数,然后相乘得到整版的字数。

3、估一估。

这是小博士文具店九月中旬一个星期的营业额(单位:

元),你能很快估计出这个星期的营业额吗?

你还能估计出九月份的营业额吗?

说说你的估计方法。

星期一二三四五六日

营业额294286291298302315312

四、回顾反思,培养能力。

这节课你们学会了什么?

在估算过程中你遇到过困难吗?

能不能说说?

是怎么解决的?

五、课后练习,形成能力。

同学们,你们知道神舟七号飞船什么时候返回吗?

我们课后回家通过上网查阅有关资料:

神舟七号载人飞船绕地球飞行多少圈,估计共飞行多少千米?

六、布置作业:

课后完成“练一练”的第3-5题。

板书设计:

体育场

每个看台座位数看台数共有多少个座位

28×6170170×30=5100

30×6=18028(30)180×30=5400

20×8=160160×30=4800

21×8=16828168×28=4704

教学反思

神奇的计算工具

教学目标:

1、认识并会使用计算器

2、从身边算起,巩固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3.适当进行环保教育

教学重难点:

1、认识并熟练使用计算器。

2、熟练运用计算器。

教学准备:

学生每人准备一个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远古时代,都有哪些计数或计算的工具么?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在我们可以用哪些计算工具来进行计算?

2、问:

在日常生活中,你在哪见过计算器?

3、小结:

可见,在日常生活中计算器已经被广泛的使用了,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计算器这个神奇的计算工具,并利用它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

板题:

神奇的计算工具。

二、展开学习。

1.争做优秀推销员(认识计算器)

今天老师想请同学们以推销员的身份来介绍自己的计算器。

试想,如果你是这个品牌计算器的推销员,你应如何介绍这个计算器的基本按键和使用方法,使用方法可以举一个例子计算演示。

比一比谁是最优秀的推销员,优秀推销员的标准为

(1)声音洪亮,语言能够表述清楚

(2)能够有条理的进行介绍,两人一小组试推销,互相取长补短。

强调小数点

2.计算器高手:

(计算)

作为一个优秀的销售人员不但要有非常棒的口才,还要有良好的计算功底,接下来我们将进行一场计算比赛,请听清要求,女生先用口算进行计算,男生用计算器进行计算,请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老师指定的题目,并把答案记录在口算卡上,算完后马上起立,比一比口算速度快,还是计算器的速度快?

拿出你的口算卡做第一组题,准备开始

演示课件:

第一组:

15+23=82-62=1000×5=

第二组:

7861+3492=35×21=6300-2145=

师问:

那么,什么样的计算用口算比较快,什么样的计算用计算器比较快呢?

总结:

并不是所有的计算都用计算器比较快,对于比较简单的算式来说用口算更方便、更准确

请你用合适的计算方式来计算下题:

 1002-63  4698+1836  0.5×60  1596÷38

汇报:

每道题分别用哪种计算方式来算的?

结果是多少?

不要所有题都依赖于计算器,同学们还是要勤于思考,善于动脑,这样大脑才能越来越灵活。

3.环保问题。

在我们身边存在着许多数学问题,这些问题的数据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

请大家看大屏幕:

出示:

“据统计,一个没有关紧的水龙头,每天大约浪费16千克的水。

照这样计算一年(按365天计算),要浪费多少千克的水?

现在我们把这些水利用起来:

“把这些水装在饮水桶中(每桶水约重20千克),大约能装多少桶?

你家每月要喝几桶水?

“算算这些水够你家喝几个月?

合多少年?

合作要求:

(1)先想一想,再在本上试着进行计算

(2)如果有困难,四个人可以进行讨论,最后由一人进行汇报。

看到这个数字你有什么感想?

教师:

看似不经意的一滴滴水,积累起来就够一家子喝上几年的。

通过这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