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随州市2014年中考化学试卷(解析版).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72901 上传时间:2022-10-2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4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随州市2014年中考化学试卷(解析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湖北省随州市2014年中考化学试卷(解析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湖北省随州市2014年中考化学试卷(解析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湖北省随州市2014年中考化学试卷(解析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湖北省随州市2014年中考化学试卷(解析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北省随州市2014年中考化学试卷(解析版).doc

《湖北省随州市2014年中考化学试卷(解析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随州市2014年中考化学试卷(解析版).doc(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北省随州市2014年中考化学试卷(解析版).doc

湖北省随州市2014年中考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共8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16分)

1.(2分)(2014•随州)我们每天都生活在一个不断变化的物质世界里.下列变化一定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用干冰做制冷剂进行人工降雨

  B. 久置在空气中的澄清石灰水表面产生一层白膜

  C. 伴随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

  D. 爆炸

考点: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解答:

解:

A、用干冰做制冷剂进行人工降雨,是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温度降低水蒸汽冷凝成水滴,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

B、久置在空气中的澄清石灰水表面产生一层白膜,是因为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钙的缘故,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正确;

C、伴随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例如灯泡发光放热,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

D、爆炸可能是化学变化例如火药爆炸,可能是物理变化,例如轮胎爆炸,故D错.

故选B.

点评:

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

 2.(2分)(2014•随州)化学为人类社会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下列对化学的认识中正确的是(  )

 

A.

人体必需微量元素摄入不足不利于身体健康,因此应尽可能多吃含有这些元素的营养补品

 

B.

为减少水体污染,农业上应禁止使用农药和化肥

 

C.

KNO3和Ca3(PO4)2都是复合肥料,为植物生长提供N、P、K等营养元素

 

D.

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有助于节能减排,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

考点:

均衡营养与健康;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

专题:

化学与环境保护;化学与生活.

分析:

A、根据均衡营养,合理摄取必需元素分析;

B、根据造成水体污染的原因,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分析判断;

C、依据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分析判断;

D、根据化石燃料燃烧后的产生的污染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解答:

解:

A、对于人体必需元素,要注意合理摄入,摄入不足或过量均不利于人体健康,A错误;

B、化学对于促进人类的进步具有重大作用,应该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不应该禁止使用,B错误;

C、常见化肥有氮肥、磷肥、钾肥,KNO3属于复合肥,但Ca3(PO4)2属于磷肥,C错误;

D、化石燃料燃烧后的产生的很多污染物,如氮与硫的氧化物,会污染空气,并且产生大量的温室气体CO2,因此减少减少化石燃料的直接利用,有助于节能减排、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D正确.

故选:

D.

点评:

化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因此化学与生活有关的知识点,既有利于指导人们的生活、生产实践,又是中考的热点之一,特别是营养素、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相关知识,化肥与农业生产,能源与环保等知识.

 

3.(2分)(2014•随州)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化学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稀释浓硫酸

B.

闻气体气味

C.

取用液体试剂

D.

量9.5mL液体

考点:

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测量容器-量筒;液体药品的取用.

专题:

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

A、浓硫酸是稀释方法:

“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

B、“招气入鼻”法来闻气体的气味;

C、取液后的胶头滴管不要平放或倒置,防止药液腐蚀橡胶乳头;

D、量筒的选择,遵循“一次、就近”原则.

解答:

解:

A、浓硫酸稀释时,一定要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里,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故A操作正确;

B、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的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不能将鼻子凑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故B操作错误;

C、取液后的胶头滴管不能倒置,这样药液腐蚀橡胶乳头.故C操作错误;

D、量取9.5mL液体,应该选用10mL的量筒.故D操作错误;

故选:

A.

点评:

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是做好化学实验的基础,学生要在平时的练习中多操作,掌握操作要领,使操作规范.

 

4.(2分)(2014•随州)食醋是厨房中的一种调味品,其中含有少量醋酸,醋酸的分子结构模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醋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醋酸不属于有机化合物

 

B.

醋酸是由两个碳原子、四个氢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

 

C.

醋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

醋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0g

考点:

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A.根据有机物的概念来分析;

B.根据物质的构成情况来分析;

C.根据物质中元素的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D.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规定来分析.

解答:

解:

由醋酸的分子结构模型可知,其化学式为:

CH3COOH.

A.由醋酸的化学式可知,它是一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

B.醋酸是由醋酸分子构成的,而不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C.由醋酸的化学式可知,其中碳元素的质量为:

12×2=24,氢元素的质量为:

1×4=4,氧元素的质量为:

16×2=32,故醋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是“1”,通常省略,而不是“g”.

故选C.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2分)(2014•随州)下列是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和②两种粒子的化学性质相似

B.

③和④均属于离子结构示意图

 

C.

粒子②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

D.

①②③④共表示四种元素的粒子

考点:

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A、根据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进行判断;

B、根据在离子中,核内质子数不等于核外电子数分析判断;

C、根据粒子②最外层的电子数的特点分析;

D、根据核内质子数判断元素的种类.

解答:

解:

A、①的核外只有一个电子层,有2个电子,具有相对稳定结构;②的核外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的电子数是2,未达到稳定结构.故A错误.

B、在④中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属于原子.故B错误;

C、在②的核外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的电子数是2,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故C正确;

D、由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质子数有3种,共属于三种元素.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粒子结构示意图的有关知识,要明确相对稳定结构、质子数与元素种类的关系以及原子与离子的判断方法.

 

6.(2分)(2014•随州)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但盲目类推又可能得出错误结论.以下类推正确的是(  )

 

A.

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所以纯净物一定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

 

B.

在化合物里,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所以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则非金属元素一定都显负价

 

C.

碳酸盐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气体,所以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D.

在化学反应中,一氧化碳和氢气都能夺取氧化铜中的氧,所以一氧化碳和氢气都具有还原性

考点: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酸的化学性质;化合价规律和原则;氢气的化学性质与燃烧实验.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物质的分类;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常见的酸酸的通性.

分析:

A、根据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考虑;B、在化合物里,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所以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非金属元素不一定是显负价;C、根据金属与酸反应生成氢气考虑;D、根据氢气和一氧化碳的还原性考虑.

解答:

解:

A、纯净物不一定是由分子构成,还有可能由原子直接构成,或者是由离子构成,故A错;

B、在化合物里,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所以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非金属元素不一定是显负价,例如硝酸铵中后面的氮元素显+5价,故B错;

C、金属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所以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气体的物质不一定是碳酸盐,故C错;

D、氢气和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都能夺取氧化铜中的氧,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分子、原子、离子;在化合物中非金属元素可能显正价,也可能显负价,熟悉氢气和一氧化碳的还原性.

 

7.(2分)(2014•随州)为达到实验目的,下列实验方案或结论不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或结论

A

除去铜粉中含有的少量铁粉

将混合固体加入到足量稀盐酸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

B

鉴别①CuSO4溶液②稀H2SO4③NaCl溶液④NaOH溶液

不用其它任何试剂就能鉴别,且鉴别的顺序为①④②③或①④③②

C

除去CO2中的少量HCl气体

先通过NaOH溶液,再通过浓硫酸

D

鉴别NaCl溶液、Na2SO4溶液和(NH4)2SO4溶液

各取少量于试管中,分别滴加Ba(OH)2溶液,观察现象

 

A.

A

B.

B

C.

C

D.

D

考点: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金属的化学性质;酸、碱、盐的鉴别.

专题:

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分析:

A、根据铁能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而铜不和盐酸反应进行解答;

B、根据在不另加试剂就能鉴别的题目中,首先观察有无有特殊颜色的物质,若有,将有颜色的溶液鉴别出来,然后再借用这种溶液鉴别其它溶液把其它没有确定出的物质确定出来;若都没有颜色就将溶液两两混合,根据混合后的现象进行分析鉴别;

C、根据氯化氢气体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而二氧化碳也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进行解答;

D、根据硫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而硫酸铵溶液和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氨气和水,而氯化钠溶液不能和氢氧化钡溶液反应进行解答.

解答:

解:

A、铁能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而铜不和盐酸反应,所以可用将混合固体加入到足量稀盐酸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的方法除去铜粉中含有的少量铁粉,故A正确;

B、①CuSO4溶液②稀H2SO4③NaCl溶液④NaOH溶液中CuSO4溶液呈蓝色,首先鉴别出蓝色的CuSO4溶液;把CuSO4溶液与另外三种溶液混合,出现蓝色沉淀的溶液为NaOH溶液;再把剩余的两种溶液滴加到产生的蓝色沉淀中,能使沉淀溶解的是蓝色,无明显变化的是NaCl溶液;故将它们一一鉴别开来鉴别出来的先后顺序可能是①④②③或①④③②,故B正确;

C、氯化氢气体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而二氧化碳也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所以不能用NaOH溶液,再通过浓硫酸的方法除去CO2中的少量HCl气体,故C错误;

D、硫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而硫酸铵溶液和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氨气和水,而氯化钠溶液不能和氢氧化钡溶液反应,所以可用滴加Ba(OH)2溶液,观察现象的方法鉴别NaCl溶液、Na2SO4溶液和(NH4)2SO4溶液,故D正确.

故选:

C.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小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