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2018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二).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72833 上传时间:2022-10-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2018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2018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2018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2018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2018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2018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二).doc

《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2018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2018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二).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2018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二).doc

武汉市江岸区2018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二)

一、(共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或书写有误的一组是()

  A.沮丧(sàng)浮躁奄奄一息(yǎn)不可思议

  B.虬枝(qiú)落寞稍纵即逝(jí) 手不释卷

  C.煞白(shà)张惶 吹毛求疵(chī) 钟灵毓秀

  D.耷拉(dā)羸弱 汗流浃背(jiā) 荒谬绝纶

  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⑴盛开的昙花就那么静静地悬在枝头,像一帧被的胶片。

  ⑵在这样的生活环境的下,有的年轻人养成了一些坏习惯。

  ⑶《美人鱼》票房累计已达27亿,破内地影史票房纪录。

  A.定格熏陶指日可待  B.定型熏陶屈指可数

  C.定格熏染指日可待  D.定型熏染屈指可数

  3.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山东2014年开展的一次调研发现,该省多数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积极健康向上,该省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展现出良好的精神风貌。

  B.为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工作,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教育部决定2018年实施高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专项工作。

  C.那些或许是非自愿回到校园的孩子,在不远的将来肯定会理解政府的苦心,并由衷的感谢这种来自义务教育法的强制力量。

  D.新《民办教育促进法》对学前教育阶段的民办幼儿园发展影响最大。

而办好民办幼儿园,对实现学前教育普惠目标至关重要。

  4.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A.是的,读懂黑土地这部博大恢宏、幽远深邃的自然、历史和人生的巨卷,需要时间的打凿和精神的反刍,如今,我头上的野草荣而又枯,年已不惑。

似乎才领略了一点她的教诲。

  B.这地面上留住的月光和湖面上的不同。

湖面上的闪烁跳跃,如同乐曲中轻盈的拔弦;地面上的迷茫空灵,却似水墨画中不十分均匀的笔触。

  C.这时,我虽不在未名湖畔,却想出了一幅湖光塔影图。

湖光、塔影,怎样画都是美的,但不要忘记在湖边大石上画一个鼓鼓的半旧的帆布书包。

  D.一方面是孺家“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担得起,一方面是佛、道、禅的“云在青天水在瓶”的看得破。

有这样的互补,中国知识分子才能在极严酷的环境中活下去。

二、(共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5~7题。

给地震波一个空间

段奇清

  ①地震从来都是令人恐惧生畏的自然现象。

在科学技术落后的旧时代,地震就如同一个暴君,人类只能任它鱼肉宰割。

如今,科技发展一日千里,但对地震似乎也没有很好的办法。

鉴于地震造成的巨大灾难大多是建筑物倒塌而导致的,人类不断提高建筑物的抗震等级,但却极大地增加了建筑成本。

  ②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呢?

法国马赛菲涅尔研究所的科学家们正在尝试换一种思路——用比较少的成本、简单易行的办法,减少或消除地震对人类的危害。

  ③我们知道,地震就是地震波造成的地面震动,而地震波又分为横波和纵波,当横波与纵波在地表混合形成“面波”时,它们的破坏性最强。

  ④法国科学家们想,地震波形成之后,在地下找不到一个安身之处,便横冲直撞到了地面,造成地面建筑物成批倒塌,人员大量伤亡。

鉴于此,他们开始了“给地震波一个空间”的研究。

  ⑤其方法是在地面钻孔。

不过,这种“孔洞”不是在地面随便打上一些就能行的。

科学家们通过预测地震波的波长范围,通过运用计算机模拟计算,最后得出结论,这些孔洞的直径应为0.3米,孔洞与孔洞之间的距离应为1.73米;由于面波只在地表传播,所以孔洞的最大深度只需5米。

  ⑥在地面打孔洞是受到“隐身衣”的启发。

人们之所以能看到物体,是因为物体阻挡了光波通过,被阻挡的光波反射到了人的眼睛里就会成像。

物体能“隐身”,是人们为物体穿上了某种衣服,即给物体表面涂上了一种特殊材料,此时光波会绕物体而行,如同没被阻挡一般,人们也就看不见物体了。

  ⑦在地面钻孔就如同在“视觉隐形”时给物体穿上特殊隐形衣,地震波的“眼睛”也就“看”不到地面的物体了,不能再对其形成破坏。

不,此时的地震波并不需要“看”地面的物体,因为孔洞已经让它们在里面很舒适了。

  ⑧法国科研团队在法国阿尔卑斯山的某一处山脚下先后诱发了两次人工地震,监测发现孔洞让80%以上的面波消失于无形。

  ⑨不过,地质结构的复杂性和天气的多变性等不确定因素,要求孔洞这种“超材料”的位置必须高度精确。

法国科研团队依靠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发现,运用超大功能计算机等设备,完全能够精确定位钻孔位置。

  ⑩精确定位后的孔洞能够对地震波传播介质造成突变,改变其折射方向,折射后地震波相互接触后产生共融,最终使本来可以造成天塌地陷的能量化为乌有。

目前,这项技术已被运用于对海啸的控制了。

  ⑩给地震波一个空间,是换一种思维方式对待地震,不是与之为敌,也不是被动地逃避,而是主动地为地震波准备一处歇脚的地方,让其与人类“共融”。

如此,地震波也就会对我们“以礼相待”。

  (选自《思维与智慧》2015年第3期,有删改)

  5.对“给地震波一个空间”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它用比较少的成本、简单易行的办法,减少或消除地震对人类的危害。

  B.使横波和纵波无法接触,从而让地震波的破坏性消除。

  C.在地面钻孔就是给地震波安身之处,使它不对地面建筑物和人员造成危害。

  D.“给地震波一个空间”是一种主动疏导地震波,使之与人类“共融”的方式。

  6.“给地震波一个空间”的研究工作不包括的一项是()

  A.运用计算机模拟出孔洞的直径、深度和洞间距离。

  B.受“隐身衣”原理启发。

  C.诱发人工地震。

  D.科学家依靠现代技术手段证明人类完全可以精确定位钻孔位置。

  7.实现“给地震波一个空间”,最关键的一项是()

  A.孔洞的位置高度精确  B.改变地震波的折射方向

  C.使地震波看不见地面上的物体  D.使地震波相互接触后产生共融

三、(共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8~10小题。

富郑公

  公讳弼,字彦国,幼笃学,有大度。

范仲淹见而识之,曰:

“此王佐才也。

”怀其文以示晏殊殊即以女妻之天圣八年以茂材异等中第。

  庆历三年,晏殊为相,范仲淹为参知政事,杜衍为枢密使,韩琦与公副之,欧阳修为谏官,皆天下之望。

鲁人石介作《庆历圣德诗》,历颂群臣,日:

“维仲淹、弼,一夔一契。

”天下不以为过。

公恭俭好礼,与人言,虽幼贱必尽敬。

其为文章,辩而不华,质而不俚。

平生所荐甚众,尤知名者十余人,世以为知人。

  富郑公为枢密使,坐石守道诗,自河北宣谕使还,道除知郓州,徙青州。

谗者不已,人皆为公危惧。

会河北大饥,流民转徙东下者六七十万人。

公皆招纳之,劝民出粟,自为区画(筹划)散处境内,居庐饮食医药无不备。

从者如归市。

有劝公非所以处疑弥谤,祸且不测。

公傲然不顾曰:

“吾岂以一身易六七十万人之命哉!

”行之愈力。

明年,河北二麦大熟,始皆襁负而归,则公所全活也。

于是虽谗公者亦莫不畏服,而疑亦因是浸释。

  尝见与一所厚者书云:

“在青州二年,偶能全活得数万人,胜二十四考中书令远矣。

  (选自苏轼《富郑公神道碑》,有删节)

  8.对下列加点字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怀其文以示晏殊,殊即以女妻之妻:

  B.吾岂以一身易六七十万人之命哉易:

交换

  C.偶能全活得数万人活:

活下来

  D.平生所荐甚众,尤知名者十余人荐:

推荐

  9.下面断句正确的一项()

  怀其文以示晏殊殊即以女妻之天圣八年以茂材异等中第

  A.怀其文以示晏殊/殊即以女妻/之天圣/八年以茂材异等中第

  B.怀其文/以示晏殊殊即以女妻之天圣八年以茂材异等中第

  C.怀其文以示晏殊/殊即以女妻之/天圣八年/以茂材异等中第

  D.怀其文/以示晏殊殊/即以女妻之天圣/八年以茂材异/等中第

  10.下列对文中意思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富弼少时刻苦学习,志向远大,受到范仲淹的赏识。

范仲淹怀揣他的文章向晏殊推荐,并且把女儿嫁给了富弼。

  B.河北饥荒,富郑公接纳难民,为他们送吃的喝的,搭建住处,有人劝他别招来诽谤,他全然不顾。

  C.富政公写文章,雄辩而不华丽,质朴而不粗俗。

  D.鲁人石介作《庆历圣德诗》,其中就歌颂富郑公是可以比古时贤人的人。

  四、(10分)

  11.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于是虽谗公者亦莫不畏服,而疑亦因是浸释。

  12.填空。

(6分,每空2分)

  ①千古兴亡多少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②一壶浊酒喜相逢,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付笑谈中。

(杨慎《临江仙》)

  ③零落成泥碾作尘,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陆游《卜算子•咏梅》)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6小题。

留住那个心智觉醒的时刻

周国平

  ①一个5岁的男孩对指南针不停转动,最后总是指向同一个方向充满惊奇:

没有一只手去拨动,怎么会发生这样的事呢?

从这个时刻起,他相信事物中一定藏着某种秘密,等待着他去发现。

爱因斯坦之所以成为伟大的科学家,就是从这个时刻开始的。

  ②在所有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都会出现这样的时刻:

好奇心觉醒了,面对成年人习以为常的世界,他们提出了绝大部分成年人没想到也回答不了的问题。

和好奇心一起,还有想像力和理解力,荣誉感和自尊心,心灵的快乐和痛苦,总之,人类精神的一切高贵禀赋也先后觉醒了。

假如每个孩子生命中的这个时刻在日后都能延续下去,人类会拥有多少托尔斯泰、爱因斯坦、海德格尔啊!

  ③当然,这是不可能的,由于心智的惰性、教育的愚昧、功利的驱迫、生活的磨难等原因,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儿童时代的这个时刻仿佛注定只是昙花一现,然后不留痕迹地消失了。

但是,趁现在的孩子们正拥有着这个时刻,我们能否帮助他们尽可能多地留住它呢?

  ④《诺贝尔奖获得者与儿童对话》所做的也许就是这样一件有意义的工作。

不妨说,获奖者们正是一些幸运地留住了那个心智觉醒时刻的人。

从那以后,他们没有停止提问和思考,终于找出了隐藏在事物中的某些重大秘密。

比如物理学奖得主宾尼希,小时候父母不让他随便打电话,他就自己想办法,用两个罐头盒和一根紧绷的长绳子制作了一部土电话。

当孩子们能够用它在相邻房间清楚地通话时,他品尝到了成功的巨大快乐。

后来他因研制可以拍摄到原子结构的光栅隧道显微镜而得奖,我相信这一成果与那部土电话之间一定存在着某种联系。

  ⑤为什么天空是蓝的?

为什么有男孩和女孩?

为什么1+1=2?

为什么会有战争……这些诺贝尔奖获得者所回答的问题似乎都属于《十万个为什么》的水平,可是,又有多少大人能够说清楚这些貌似简单的问题?

他们每个人的特殊贡献往往就建立在解决某一简单问题的基础之上,是那个简单问题的延伸和深化。

  ⑥关于科学家工作的性质,化学奖得主波拉尼有一个生动的说法:

和小说家一样,科学家也是讲故事的人,他们用自己讲的故事来为看似杂乱的事物寻找一种联系,为原因不明的现象提供一种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小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