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花儿说句悄悄话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3728020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9.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和花儿说句悄悄话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我和花儿说句悄悄话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我和花儿说句悄悄话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我和花儿说句悄悄话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我和花儿说句悄悄话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和花儿说句悄悄话Word文件下载.docx

《我和花儿说句悄悄话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和花儿说句悄悄话Word文件下载.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和花儿说句悄悄话Word文件下载.docx

这样的教材使每一个学生都拥有发展的机会,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生活,在探究中学会探究,在体验中培养情感。

这样的教材充满生气和乐趣,充满着智慧的挑战和探究的冲动,使每一个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个体生活的主体和社会生活的主体”,是一种活的教材。

三、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运用

1、学生资源:

⑴参与实践活动用的卡纸、画笔、胶水、照相机等。

⑵活动中学生收集到的图片、照片、采访录音等。

⑶学生动手做的一种花的头饰。

2、教师资源:

⑴向学生提供的环保科教片《花儿——人类的朋友》。

⑵收集拍摄的花卉照片,剪辑有关录像。

⑶歌曲录音带《爱护小花朵》。

3、家长资源

⑴提供的花卉照片。

⑵养花护花经验介绍。

4、自然资源

⑴校园、实践园花圃、草坪。

⑵家中庭院花圃。

⑶家里的盆花等。

四、本课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花对人类生存的作用,培养儿童关爱花草的态度和热爱自然的情感。

2、通过主动参与探究、对话等活动,增进对花的认识和了解,自觉养成保护环境的文明行为与习惯。

3、学会养花护花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初步建立生态意识。

五、教学结构

根据本主题的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安排为3课时。

第1课时:

课内——观看录像,交流体会,感受美丽,反省自己。

1、观看进行整合过的环保科教片及校园、庭院美丽的生活景点,感受美丽,激发情感。

2、再看对比录像(花卉、草坪被损坏,遭受污染的场景)联系自己平时的行为谈感受。

3、交流课前收集到的资料(照片、图片,以及学生自己画下来的或记录下来的一些自己的发现。

第2课时:

课外——走进自然,走近花草,自主探究,加深认识。

1、学生自由组合,自主选择对象进行观察、调查、探究等活动。

2、用适合自己的方式做观察记录,加深对花的认识和了解,在亲身体验中培养爱花、爱大自然的情感。

第3课时:

课内——互动交流,展示汇报,与花对话,自我教育。

课外——爱心行动。

1、在学生获取大量信息的基础上,选择时机,让他们互动交流,展示汇报探究的情况。

2、根据各人实际情况有创意地设计与花对话活动,进行情感交流,达到自我教育目的。

3、自行持续进行养花、护花行动,养成爱花护花的好习惯。

 

六、实施过程

第一课时:

基于对学情的体察,课前我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

我先打开自制的环保科教片《花儿——人类的朋友》让学生观看,其中采用易被一年级学生乐于接受的画面和语言,融合了来自于儿童身边的生活情景,如校园及学生家中庭院的美丽生活景点,学生在观看时被这些熟悉的美丽的风景所吸引,他们一边看,一边就情不自禁地赞美:

我们校园里的花儿真美起来:

凌云浩家院子里的喇叭花真鲜艳,实践园里的一串红就像小鞭炮一样噼里啪拉地开放了,哇,红红的,多漂亮呀……

看完录像,我让学生谈感受。

他们的言语间充满了对花的喜爱和赞美。

从他们激动的眼神和充满快乐的小脸蛋上,我知道,他们已经感受到了花儿的美丽、校园的美丽、庭院的美丽、大自然的美丽。

紧接着,我话锋一转,让他们再来看一看校园、实践园、庭园的另一种风景(播放自己拍摄的录像):

月季花枝折花落,毛杜鹃花圃里有了两条不该有的小道,鸡冠花耷拉着脑袋(太干了)、绿色的草坪上躺着纸屑、包装袋、易拉罐……

看完录像,孩子们脸上的表情都严肃起来,一个学生首先站起来“告状”:

“星期一中午,我看见卞超和雅娜追跑跌倒在月季花上,把花枝折断了。

”有的说:

我们班徐云和王亮从花辅里直接穿过;

还有的说,中午进来,我看到有好几个学生坐在草坪上吃零食,吃完了就乱丢包装袋……这时,我引导他们检讨一下自己的行为,教育他们要做诚实的孩子,有错不要紧,改了就是好孩子。

于是孩子们便纷纷检讨自己的一些不良行为,他们能大胆直率地讲出自己不关爱花草的例子,好多孩子都承认自己从毛杜鹃花辅里穿过,那两条小道是被他们的小脚踩出来的。

我告诉他们:

老师数过了,光毛杜鹃被踩死的大约就有38棵。

自此,孩子们已深深地反省了自己,认识到由于自己的不良行为对花造成了损害,同时也破坏了环境,破坏了校园的美丽,破坏了大自然的美丽。

除了录像中看到的情景,课前老师还布置你们收集有关资料,想不想拿出来交流呢?

学生纷纷拿出在房前屋后、田野河边、校实践园里拍摄到的照片、画下的图画,以及亲眼看到的或记录下来的场景等资料进行小组交流。

在参与交流中,我发现学生的资料还是比较丰富的,我至今还清晰地记得有一位学生的观察记录。

他说,他家门口有一棵月季花,第一天开满了美丽的花朵,第二天很多花就被别人摘了。

第三天枝上一朵花也没有了,他看了后伤心地掉了泪。

整节课,学生通过观看、对比、交流、反省等活动,一方面感受到了花的美丽,感受到了自然的美;

另一方面也认识到损坏花草是一种不良行为,懂得了关爱花草、珍爱环境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

课外。

在第一课时体验学习的基础上,我和孩子们一起走进自然,走近花草,进行了参观、调查、访问等一系列探究活动。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组成小小探究组,选择自己要探究的课题:

如花名、花的作用、花期的长短、护养方法等等,小组成员带着各自的任务,进入一定情景状态,展开探究活动。

在学生自主体验、自主探究的活动过程中,我有目的地去帮助儿童,使其有意识地去注意、发现,创设支持儿童自主探究的环境,教给他们访问、调查、记录的一些基本方法,我花足够的时间让每个孩子能反复接触、捕捉自己要探究的问题。

学生探究的活动方法是综合的,形式多样,有的向种花老人了解花的作用,有的请教自然老师一些花的名字及护养方法;

有的还向园丁和家长学种盆花;

有的还收集图片,拍下照片,还有的用适合自己的方式写出小小“体验日记”。

通过活动,学生认识了很多种花,了解了一些花的作用、花的护养方法,可以说每个学生都真正参与进去了,置身于小课题研究中,自主活动,自主探索,自主体验,获得直接经验,积累了更广泛的综合性知识,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锻炼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

第三课时:

课内——课外

在学生获取大量信息的基础上,我选择时机,给学生一个互动交流、展示汇报的空间。

孩子们带着收集、探究获取的资料,先在小组内交流,再在大组中汇报。

在学生对花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后,我又创设了学生与花“对话”的情境,引导他们根据各人的特长有创意地与花进行交流,和花儿说句“悄悄话”。

学生自愿组合,创意出了很多种对话形式:

有的对着照片上的花倾诉,有的对着图片中的花诉说,有的对着头饰上的花表达心中的话语,还有的两人一组,一人扮花另一人对着“花”说悄悄话。

对话内容也很感人:

有的说:

“小喇叭花,我上次摘了你两片花瓣,你还疼吗?

现在我知道我错了,你能原谅我吗?

“杜鹃花妹妹,我弄断了你的小手,我很难过,以后我一定要好好保护你。

“月季花,上次活动时我不小心碰了你,你就用刺扎我的手,当时我恨你,现在我知道你的刺原来是用来保护自己的。

“大理菊,上次我看到曹原把你摘走,你一定很伤心吧,我也很伤心。

“桂花姐姐,我看见一个大人把你采下来,可能想把你插在花瓶里,你离开了妈妈,是不是很害怕?

”还有的说:

“鸡冠花,我看见你这几天总是耷拉着头,没精打采的,我想你一定是渴了,我来送水给你喝吧。

”……对话之后,播放《爱护小花朵》歌曲录音,教师和学生一起唱这首歌。

整个教学过程表现为一种互动性,充满了人文关怀和情感沟通,充满了思维和心灵的撞击,充满了智慧的火花和创造的激情。

在对话交流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像力和主观能动性,这一活动给学生铺设了“回家”的大道,并引领学生踏上了“回家”的道路,在心灵的唤醒中,在潜能的开发中,激活了学生热爱生活的“本能”,学生感到愉悦、充实。

爱心行动(课外实践)

在学生和花情感沟通后,进一步引导学生谈一谈,以后自己准备为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做些什么?

学生讨论后纷纷发言:

“我想做一个保护花草的标牌,上面写上‘爱护花草树木’插在花圃里。

“我要给花浇水、锄草、捉虫。

“我要给草坪捡树叶,捡纸屑。

“我们要给花和树挂上一个牌子,写上花名、树名。

还有的说:

“我要学种花,学栽树。

”……教师给予激励,希望同学课后按计划行为起来,鼓励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式把活动情况与活动中自己的发现记录下来。

七、教后反思

反思这一主题活动教学,我感到有两点比较满意:

一是活动主题的生成来源于对学生日常行为表现的观察,切合儿童的年龄特征,使教育活动更有针对性和趣味性,易于被儿童接受,是课程资源的“活化”。

二是对活动的安排比较满意,整个活动通过儿童赏花,感受花的美丽;

观花,加深对花的认识;

与花对话,进行心灵沟通,情感交流;

养花、护花,养成关爱花草、珍爱环境的行为与习惯,达到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八、教学评点

1、教师有强烈的课程意识,善于捕捉儿童生活中的信息并生成教育主题,创造性地把生活资源与《品德与生活》的教育内容融为一体。

2、巧设人与花的“对话”情境,在富有童真童趣的对话过程中,学生敞开心扉,展开想象,自我教育,实现人与花的情感交流,这种教学方式富有创造性,十分符合低年级孩子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教育教学规律。

3、教育活动安排具有内在的逻辑联系,由赏花激情激趣,到观花探究,加强了对花的了解,再到展开对话,进行情感表达、沟通,最后到养花、护花,自觉行动。

整个过程安排体现了审美、情感、态度以及教育过程和方法的有机融合,课内、课外教育活动的有机整合,充分体现了寓教于乐、寓教育于活动之中的教学特点,使《品德与生活》课程的实践性、综合性、创造性等基本特点得以充分张扬。

(本文发表于《江苏教育》2004年第1期第20—21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