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小学信息技术教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722950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43.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冀教版小学信息技术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冀教版小学信息技术教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冀教版小学信息技术教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冀教版小学信息技术教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冀教版小学信息技术教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冀教版小学信息技术教案Word格式.docx

《冀教版小学信息技术教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冀教版小学信息技术教案Word格式.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冀教版小学信息技术教案Word格式.docx

通过鼠标的涂涂抹抹、键盘的敲敲打打,使学生初步感知、体会鼠标、键盘信息输入的方法和特点。

了解和熟悉计算机输入、输出信息以及处理信息的方式和特点。

有关windows的内容安排在第15课和28课,目的是在学生对windows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之后,通过整理上升到理性认识。

知道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的管家,它不仅管理着计算机的资源,而且是计算机与人之间进行交互的接口,实现了人机对话。

对桌面、窗口、菜单的功能有清楚的认识。

了解常用文件、文件夹等工具,强化操作能力的提升,深刻理解计算机是人们生活、学习、工作必不可少的工具。

在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气氛中认识新工具。

第1课十分关键,学生对计算机很感兴趣,教师要积极引导、鼓励学生通过看、听、摸来感知计算机,放手让学生涂涂抹抹、敲敲打打,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保护好!

让学生在快乐、轻松的学习情境中,感受计算机的魅力。

二、画图(第2-6课)

根据学生思维特点和接受能力,本册2-6课由简单到复杂设计画大熊猫、五星红旗、我的小房子、美丽的早晨、剪贴画五项活动。

目的是使学生熟练掌握鼠标和画图软件的操作,体会画图软件的神奇功能,学会运用计算机描绘事物和生活场景。

第2课画大熊猫目的是使学生学会使用简单的几何图形工具和简易色彩搭配绘画。

大熊猫体态特征明显,色彩单一,易于绘画,能够引起学生绘画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第3课画五星红旗,引导学生把握事物的结构特征和组成元素。

五星红旗为大家所熟知,绘画时除了注意每个五角星的结构外,还要注意五个星的结构排列和长方形的结构关系。

第4课画我的小房子,前两课都是平面图,这一课是立体图,要求学生把握事物的空间结构特征,色彩运用上也相对复杂多样。

第5课画美丽的早晨,为情境化绘图。

要求学生能够仔细观察自己周围的世界,使用画图工具展现生活中的场景,表现生活中的美。

第6课是制作漂亮的剪贴画,培养学生利用材料进行再组合、再创造。

教材给出了两种剪贴画的制作流程图,让学生比较和选择,引导学生树立工程意识,合理安排和使用材料、工具和时间,确定合理流程。

在每项活动中,教材都一步步引导学生主动尝试、积极操作,使学生在活动中、在创作中熟练使用计算机画图软件。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根据教材提示亲自动手,积极实践,勤于动脑思考,勇于自己解决问题。

而避免对绘画活动进行演示和示范。

在使用画图工具上,教师要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工具,培养学生运用多种途径解决问题的习惯。

教师要学会欣赏每一位学生,欣赏每一位学生的绘画作品,让学生在鼓励和赞扬中得到进步。

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欣赏自己的绘画作品,同学之间也要互相欣赏,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三、网络(第9—14课)

本册9-14课为网络模块,主要有网上浏览,网络搜索、下载、保存和整理,收发电子邮件等。

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体会网络的便捷,了解网络的功能,学会利用网络进行信息收集、存储、加工和传递。

第9课网上真精彩,本课选取了三个比较典型的网站“迪士尼乐园网”、“中国少年雏鹰网”“河北远程教育网”(娱乐、游戏和学习),通过浏览精彩网站体验网络世界的魅力,学会上网。

第10课珍藏雷锋的照片,这一课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会网络搜索,将搜索到的图片下载,并将下载的图片放在不同的文件夹里分类保存。

学会使用文件夹是本课的重要内容。

第11课海底世界图片展,搜集、保存网页,并从保存网页的文件夹中复制出所需要的图片进行整理,这一课和上一课下载、保存图片的路径不同,使学生认识到解决同一问题有不同的方法。

第12、13课“制作生日贺卡”、“我是小画家”是综合活动,是对10、11课所学知识、技能的运用。

学生要学会设置图片属性,掌握电脑作画的空间布局,掌握电脑创作的技巧,根据对生活场景的理解和想象创作出具有个性的作品。

第14课我发电子邮件,学会申请电子邮箱、收发电子邮件和管理维护电子邮箱。

让学生体会使用电子邮箱的优点,感受信息技术在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网络是个精彩的世界,这几课内容很容易引起学生兴趣,教师尽可放手让学生去尝试、探索。

教师的作用就是不断地提供支架,在学生需要时给予必要的帮助。

四、文字处理

(一)中英文输入(第7、8课)

本册7-8课,主要活动为中英文输入,这也是为后面上网做准备。

上网搜索、网上注册等活动都需要输入字符信息,而熟练的中英文输入是网上冲浪的必要基础。

输入法练习是非常枯燥的活动,教材巧妙地设置了整理英语句子和整理礼貌用语两个活动,使学生将输入法与自己的学习生活联系起来,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中掌握输入法。

通过两个活动,学生能够掌握中英文输入法的使用,能够在记事本中正确输入中英文字符,掌握中英文的切换、中英文标点符号的输入,掌握各种输入法之间的切换,掌握全角、半角的正确使用等。

教师在指导学生练习输入法时,要告诉学生熟能生巧,不能急于求快。

教师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专门练习打字的游戏来练习输入法。

(二)Word文字处理和图文编辑(第16——20课)

本册16-20课为文字处理模块,教材精心选择和设计了文字编排方面的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掌握word等文字处理工具,学会文字处理,学会根据主题选择适当的信息表达的方式,尤其是图文编排方式。

第16课我是小编辑,熟悉“word”这一文字处理工具,练习基本的文字处理操作,学会使用文字处理的常用工具,能够编辑简单的文档。

第17课古诗配画,这一课主要是使学生学会在word文档中插入图片,根据诗词内容合理安排图片的位置,使文档图文并茂。

本课综合了网络下载的内容。

第18课“龟兔赛跑”卡通画,安排了多个图片和文档的编排,使学生学会设计版式,学会运用word中的绘图工具。

本课综合了网络搜索、下载和画图的内容。

第19课图说“梅兰竹菊”,使学生学会给图片注释说明文字,学会稍复杂的图文编排。

通过建立分类文件夹,学会不同事物的分类。

第20课编写彩色日记,这一课主要是使学生学会字体效果的编写,根据需要调整文档字体格式、色彩,为文档配置背景等。

(三)综合活动(第21—27课)

第21—27课,是综合性的活动,包括上网、画图、文字处理活动。

这些精心选择的活动具有整合性和综合性,能够吸引学生兴趣。

学生通过搜集信息——整理信息资料——设计版式、编辑文稿,完成活动任务。

在这一过程中,提高信息处理能力。

教师要建议学生多看多思考、多交流,以一种自主探究以及小组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习,提高学习能力,使学生能用图文并茂的文档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传达信息。

让学生编制出内容丰富、主题鲜明、排版美观、图文并茂、赏心悦目、张扬个性的作品,也为以后的网页制作奠定基础。

在教学中要避免将学会操作、会编辑为教学重点,而应将通过文字加工、处理、编排等来体现学生的情感,表达学生的想法为主要目的;

应以文档的创意、文档表达的信息为主。

本学期教学内容和目的要求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要内容,让学生学习和掌握信息技术析基础知识和技能,通过信息技术课使学生具有获取、传输、处理,应用信息的能力。

激发学生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生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所经应让学生掌握以下内容:

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

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

通过学生使用信息技术自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使用与年龄发展相适应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开展直接和激励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与兴趣。

提高质量的具体措施

一、认真分析教材,钻研教材,认真备课,做到不备课不上课,努力把课讲好。

二、在上课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浓厚兴趣,同时,发展个人爱好和兴趣,掌握一些最基本的操作

三、在讲解基础知识时,尽可能浅显一点,并注意平时反复强调重点知识点。

四、重点进行操作技能的培养,多安排这方面的练习。

五、以学生自主学习活动为主,教师讲授为辅,模仿与探索活相结合,个别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

六、律方面要严格管理,要听从教师指挥,不能乱动机房中的各种设备,还要保护机房里的计算机和各种设备。

七、及时考核、总结、讲评、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第一课 

我的新工具——计算机

教学目标:

信息处理过程的主要环节有信息输入、信息处理和信息输出。

教学重点:

计算机是一种信息处理工具,它通过硬件和软件的支持,对鼠标和键盘等输入设备输入的信息进行加工和运算,转换成人们所需要的信息,通过显示器等输出,本课安排了“摸、看、听”,“涂涂画画”和“敲敲打打”三个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认识计算机,感受计算机信息处理的过程,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

教学准备:

计算机网络教室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1.认识计算机

第一个活动是学生动手启动计算机,通过看、听、摸,感受计算机的启动是一个系统逐步、有序工作起来的过程。

在启动计算机的过程中,通过观察主机、显示器和键盘的变化,了解计算机系统自检的过程。

在开机时,学生通过打开显示器、主机开关的前后顺序,认识到主机是计算机信息处理的核心。

同时正确的开机顺序,能防止电流对主机的冲击,造成损坏。

2.体会鼠标输入,显示器输出的计算机信息处理过程

在“涂涂画画”的过程中,通过操作鼠标,观察显示器屏幕的变化,体会信息的输入、处理和输出过程。

通过这个活动使学生认识到鼠标属于输入设备,它在显示器上是以指针来表达的,从而明确输入设备在输出端是有表达的。

其中画图软件将鼠标输入信息转化为图形信息。

活动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尝试窗口的最大化、最小化和关闭等操作。

关于“使用完一个工具,就需要关闭它”,如果不关闭窗口,会有许多功能模块(软件)在同时工作,占有系统资源,降低计算机运行速度等,关闭即可使此模块停止工作。

活动不要求学生一定要完成一个绘画作品,只要能体会鼠标和显示器之间的关系即可。

3.体会键盘输入,显示器输出的计算机信息处理过程

第三个活动是敲敲打打键盘在计算机中输入信息,此活动和“涂涂画画”类似,所不同的是使用了两种不同信息输入设备。

活动完成后,在“记事本”中不一定呈现成品,只要学生通过这个活动能体会到键盘的输入功能即可。

键盘上有一些功能键,在输入字符过程中,能够控制输入。

在输入字符的活动中让学生自主探求功能键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在这个活动中,还可以让学生尝试用鼠标操作实现光标的定位,体会鼠标和键盘实现光标定位的操作有什么不同,认识到在信息输入过程中,作为输入设备,鼠标和键盘可以互相配合使用,能够高效完成信息的输入。

为了保证计算机系统的正常工作,延长计算机的使用寿命,需要学会正确关机。

4.关于“链接”

教师告诉学生计算机是人类处理信息工具之一,人类在不同的阶段使用不同的信息处理工具,减轻了劳动强度,简化了工作步骤。

计算机具有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是当今信息时代人类处理信息的重要工具。

关于信息处理的几个环节和现代信息技术的核心,教材以后的课目会相应提到,教师应对此先有所认识和了解。

第二课时

涂涂画画真好看

教学目的:

1、认识常用颜色,熟悉常用绘画工具和材料。

2、培养学生敢于大胆表现。

3、感受色彩世界的美丽,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乐趣。

认识常用颜色

教学难点:

大胆地用色彩和线条涂画出美丽的画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