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711500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267.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Word格式.docx

《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Word格式.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Word格式.docx

例1.2求矩阵

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

输入

A=Table[i+j,{i,3},{j,3}]

(1)计算矩阵A的全部(准确解)特征值,输入

则输出

{0,

}

(2)计算矩阵A的全部(数值解)特征值,输入

Eigenvalues[N[A]]

{12.4807,-0.480741,-1.3483

(3)计算矩阵A的全部(准确解)特征向量,输入

Eigenvectors[A]//MatrixForm

(4)计算矩阵A的全部(数值解)特征向量,输入

Eigenvectors[N[A]]//MatrixForm

(5)同时计算矩阵A的全部(准确解)特征值和特征向量,输入

OutputForm[Eigensystem[A]]

则输出所求结果

(6)计算同时矩阵A的零空间,输入

NullSpace[A]

{{1,-2,1}}

(7)调入程序包<

<

LinearAlgebra`Orthogonalization`后,还可以做以下的运算:

GramSchmidt[]:

用Gram-Schmidt过程将向量组单位正交化;

Normalize[]:

将向量组单位化;

Projection[vect1,vect2]:

求从向量组vect1到vect2的正交映射.

输入

LinearAlgebra’Orthogonalization’

GramSchmidt[Eigenvectors[N[A]]]//MatrixForm

例1.3求方阵

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

Clear[M];

M={{1,2,3,},{2,1,3}{3,3,6}};

Eigenvalues[M]

Eigenvectors[M]

Eigensystem[M]

则分别输出

{-1,0,9}

{{-1,1,0},{-1,-1,1}{1,1,2}}

{{-1,0,9},{{-1,1,0},{-1,-1,1}{1,1,2}}}

例1.4(教材例1.2)求矩阵

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近似值.

A={{1/3,1/3,-1/2},{1/5,1,-1/3},{6,1,-2}};

则屏幕输出的结果很复杂,原因是矩阵

的特征值中有复数且其精确解太复杂.此时,可采用

近似形式输入矩阵

则输出结果也采用近似形式来表达.

A={{1/3,1/3,-1/2},{1/5,1,-1/3},{6.0,1,-2}};

{{-0.748989+1.27186i,-0.748989-1.27186i,0.831311},

{{0.179905+0.192168i,0.116133+0.062477I,0.955675+0.i},

{0.179905-0.192168i,0.116133-0.062477i,0.955675+0.i},

{-0.0872248,-0.866789,-0.490987}}}

从中可以看到

有两个复特征值与一个实特征值.属于复特征值的特征向量也是复的;

属于实

特征值的特征向量是实的.

例1.5(教材例1.3)已知2是方阵

的特征值,求

.

Clear[A,q];

A={{2-3,0,0},{-1,2-t,-3},{-1,-2,2-3}};

q=Det[A]

Solve[q==0,t]

{{t

8}}

即当

时,2是方阵

的特征值.

例1.6(教材例1.4)已知

是方阵

的一个特征向量,求参数

及特征向量

所属的特征值.

设所求特征值为

输入

Clear[A,B,v,a,b,t];

A={{t-2,1,-2},{-5,t-a,-3},{1,-b,t+2}};

v={1,1,-1};

B=A.v;

Solve[{B[[1]]==0,B[[2]]==0,B[[3]]==0},{a,b,t}]

{{a

-3,b

0,t

-1}}

时,向量

的属于特征值-1和特征向量.

矩阵的相似变换

例1.7(教材例1.5)设矩阵

求一可逆矩阵

使

为对角矩阵.

方法1输入

Clear[A,P];

A={{4,1,1},{2,2,2},{2,2,2}};

P=Eigenvectors[A]//Transpose

{0,2,6}

{{0,-1,1},{-1,1,1},{1,1,1}}

即矩阵A的特征值为0,2,6.特征向量为

矩阵

可验证

为对角阵,事实上,输入

Inverse[P].A.P

{{0,0,0},{0,2,0},{0,0,6}}

因此,矩阵

在相似变换矩阵

的作用下,可化作对角阵.

方法2直接使用JordanDecomposition命令,输入

jor=JordanDecomposition[A]

{{{0,-1,1},{-1,1,1},{1,1,1}},{{0,0,0},{0,2,0},{0,0,6}}}

可取出第一个矩阵

和第二个矩阵

事实上,输入

jor[[1]]

jor[[2]]

输出结果与方法1的得到的结果完全相同.

例1.8方阵

是否与对角阵相似?

Clear[A];

A={{1,0},{2,1}};

输出为

{{1,1},{{0,1}{0,0}}}

于是,1是二重特征值,但是只有向量{0,1}是特征向量,因此,矩阵A不与对角阵相似.

例1.9(教材例1.6)已知方阵

相似,求

注意矩阵

是对角矩阵,特征值是

.又矩阵

是分块下三角矩阵,-2是矩阵

的特

征值.矩阵

相似,则

且-1,2也是矩阵

Clear[c,v];

v={{4,0,0},{-2,2-x,-2},{-3,-1,1}};

Solve[Det[v]==0,x]

{{x

0}}

所以,在题设条件,

例1.10对实对称矩阵

求一个正交阵

为对角阵.

LinearAlgebra\Orthogonalization

Clear[A,P]

A={{0,1,1,0},{1,0,1,0},{1,1,0,0},{0,0,0,2}};

输出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为

{-1,-1,2,2}

{{-1,0,1,0},{-1,1,0,0},{0,0,0,1},{1,1,1,0}}

再输入

P=GramSchmidt[Eigenvectors[A]]//Transpose

输出为已经正交化和单位化的特征向量并且经转置后的矩阵

为了验证

是正交阵,以及

是对角阵,输入

Transpose[P].P

Inverse[P].A.P//Simplify

Transpose[P].A.P//simplify

{{1,0,0,0},{0,1,0,0},{0,0,1,0},{0,0,0,1}}

{{-1,0,0,0},{0,-1,0,0},{0,0,2,0},{0,0,0,2}}

第一个结果说明

因此

是正交阵;

第二个与第三个结果说明

例1.11求一个正交变换,化二次型

为标准型.

二次型的矩阵为

这恰好是例1.10的矩阵,因此,用例1.10中的正交矩阵

作正交变换

化作标准型.输入

f=Table[x[j],{j,4}].A.Table[x[j],{j,4}]//Simplify

2(x[2]x[3]+x[1](x[2]+x[3])+x[4]2)

这是原来的二次型

.把上式中的x[1],x[2],x[3],x[4]用y[1],y[2],y[3],y[4]表示,输入代换命令

f/.Table[x[j]

(P.Table[y[j],{j,4}])[[j]],{j,4}]//

Simplify

-y[1]2-y[2]2+2(y[3]2+y[4]2)

这就是二次型

的标准型.

例1.12(教材例1.7)已知二次型

(1)求标准形;

(2)求正惯性指数;

(3)判断二次型是否正定.

A={{1,1,-2},{1,-2,1},{-2,1,1}}

则输出矩阵A的特征值为

{-3,0,3}

所以二次型的标准形为

;

正惯性指数为1;

该二次型不是正定的.

例1.13(教材例1.8)求正交变换将二次型

化为标准形.

A={{1,1,0,-1},{1,1,1,0},{0,1,1,-1},{-1,0,-1,1}}

X={x1,x2,x3,x4};

Expand[X.A.X]

LinearAlgebra\Orthogonalization.m

P=GramSchmidt[Eigenvectors[A]]

P.A.Inverse[P]//MatrixForm

则输出所求的正交变换矩阵P与二次型矩阵A标准形.从结果知,所求二次型的标准型为

 

实验2层次分析法

通过应用层次分析法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学习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掌握用层次

分析法建立数学模型的基本步骤;

学会用Mathematica解决层次分析法中的数学问题.

基本原理

层次分析法是系统分析的重要工具之一,其基本思想是把问题层次化、数量化,并用数学

方法为分析、决策、预报或控制提供定量依据.它特别适用于难以完全量化,又相互关联、

相互制约的众多因素构成的复杂问题.它把人的思维过程层次化、数量化,是系统分析的一中

新型的数学方法.

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数学模型,一般可按如下四个基本步骤进行.

1.建立层次结构

首先对所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