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doc版.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70992 上传时间:2022-10-2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武汉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doc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武汉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doc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武汉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doc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武汉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doc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武汉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doc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武汉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doc版.doc

《武汉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doc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武汉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doc版.doc(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武汉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doc版.doc

2010年武汉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3分)

1.下列所示实验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研碎木炭B.硫粉燃烧C.称量粗盐D.过滤

2.“低碳经济,低碳生活”已成为社会发展和家庭生活的主流。

下列行为不符合“低碳”理念的是()。

A.近距离出行时,用自行车替代机动车

B.发展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

C.大量实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和塑料袋

D.推广使用氢氧燃料电池提供动力的客车

3.碳家族中,C60的分子结构形似足球(如下图所示)。

关于C60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它是一种单质

B.每个C60分子由60个碳原子构成

C.它与金刚石是同一种物质

D.它完全燃烧后的产物是CO2

4.二氧化氯是新一代饮用水的消毒剂。

下图是生产二氧化氯的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表示氧原子,表示钠原子,表示氯原子)

依据上述信息可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B.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C.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D.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5.将金属M置于硫酸锌溶液中,无明显现象发生;而将其置于硫酸铜溶液中,表面有红色固体物质析出。

由此可判断M、Zn、Cu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A.M、Zn、CuB.Zn、M、CuC.Zn、Cu、MD.Cu、M、Zn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向某溶液中滴加AgNO3溶液和稀HNO3,产生白色沉淀。

该溶液一定是稀盐酸

B.可用适量的硝酸钡溶液,除去氯化钠溶液中混有的碳酸钠,得到纯净的氯化钠

C.要除去铜粉中混有的少量炭粉,可采用在空气中充分灼烧混合物的方法

D.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合反应

二.非选择题

26.(4分)按要求用相应的化学符号填空。

(1)洒精_________

(2)两个氢离子_____________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五氧化二磷的化学式,并标出其中磷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_____

27.(3分)有些金属的氢氧化物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但物理性质却有所不同,如Ca(OH)2,Ba(OH)2的溶解度就存在一定的差异,如下表所示:

温度/℃

0

40

80

溶解度/g

Ca(OH)2

0.187

0.141

0.094

Ba(OH)2

1.67

8.22

101.4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下图中,表示Ca(OH)2溶解度曲线的是___________(填“A”或“B”)。

(2)如果要将Ca(OH)2的不饱和溶液转为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只举一种)

(3)现有常温时含Ca(OH)2,Ba(OH)2两种溶质的某饱和溶液,若要得到较纯净的Ba(OH)2溶液,采取的物理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_。

28.(3分)下表是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A、B、C、D分别是4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请根据图中信息及相关要求真空。

(1)硫元素的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_______________。

(2)A、B、C、D4种粒子中,易得到电子,形成稳定结构的是__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3)某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

其结构示意图如下图,该离子的符号是___________。

29.(4分)燃料燃烧所产生的热量给生活与生产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但燃烧不当也会造成极大的损害。

(1)燃烧不完全燃烧既浪费资源,产生的气体又对环境造成污染。

为研究影响物质燃烧的因素,现设计如下图所示实验:

将燃烧匙内小木炭块灼烧至红热后,立即伸入集气瓶内,并塞紧橡皮塞。

将注射器内氧气迅速推入集气瓶内,观察到木炭发白光。

该实验说明燃烧的剧烈程度与_________有关。

燃烧的剧烈程度还与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有关,如__________(举一日常生活实例)

(2)小明、小刚同学在研究灭火的原理时,进行了如下实验:

分别在两个小铁盒中倒入少量植物油并点燃,小明用坩埚钳把小铁盒放在冰水共存的水面上,观察到火焰立即熄灭,该实验证明了灭火的原理是___________,小刚同学将一块湿抹布盖在小铁盒上,火焰也立即熄灭,他依据的灭火原理是__________。

30.(5分)根据下列的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装置Ⅰ在实验中可用于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2)在化学实验中,对装置稍加改装或采用不同的组合时,就能完成多种实验。

如将装置Ⅱ改为Ⅳ后,可以顺利进行草酸受热扫解的实验。

草酸是一种有机物,常温时为一种无色透明的晶体,加热时易分解。

草酸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C2H2O2==H2O+CO2+CO

根据改进后图Ⅳ所示实验装置推测草酸还具有的物理性质为___________________。

(3)现将装置Ⅳ与装置Ⅲ相连,对草酸受热分解后所得产物的组成和性质进行探究。

实验开始前E中左右液面在同一水平面上。

①装置Ⅲ中A可用于收集反应生成的水,还具有____________的作用;

②实验过程中,D中一直无明显现象,E中球容器内液面_____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31.人类每年都要从大自然中提取大量的金属,用于满足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的需要。

(1)钢铁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最多的金属材料。

高炉炼铁常以焦炭、铁矿石、石灰石、空气等为原料。

炼铁过程中,一氧化碳和赤铁矿(主要成分为Fe2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国钢铁年产量很高,但因锈蚀造成的损失也很惊人。

人们常采取在铁制品表面涂刷油漆或镀上其他金属等方法,以防止其锈蚀。

上述方法所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矿物储量很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并不多,请保护金属资源!

下面几种做法中,可有效保护金属资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a.回收利用废旧金属制品

b.任意开采铁矿石

c.铁制品不加处理,存放在潮湿的环境中

d.寻找、开发金属的代用品

32.(6分)现有甲、乙两包白色固体,已知甲中含有NaCl、NaNO3、NaCO3、NaOH中的一种或几种,乙为纯净物,是初中化学学习中涉及到的物质。

为了证明甲、乙两包固体的成分,现进行如下实验:

(1)实验一

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①取甲中少量粉末加足量水充分溶解

溶液呈无色

--------

②取①中所得溶液少量,滴加紫色石蕊试液

石蕊试液变了蓝色

溶液pH____7(填“>”、“<”或“=”

③另取①中所得溶液少量,滴加稀盐酸

无明显现象

甲中一定含有______(填化学式,下同),一定不含有______,可能含有________。

(2)实验二(部分物质在流程图中未列出)

根据以上实验推断,乙物质为___________(填写化学式),使用该物质时应注意_______________。

33.(6分)某化学活动小组用稀盐酸对赤铁矿Fe2O3含量进行测定(杂质不与盐酸反应且不溶于水),得到一黄色残液。

为防止直接排放造成环境污染,对其组成进一步进行探究。

过滤该残液,取100g滤液,向基中不断加入5%和氢氧化钠溶液,所得实验数据如下表:

加入氢氧化钠的溶液的质量/g

20

40

60

80

160

180

生成沉淀的质量/g

0

0

0.80

1.78

5.35

5.35

(1)通过对上述实验数据的分析,该滤液中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

(2)选择合理的数据,计算100g滤液中溶质的质量(若有多种溶质,任选一种。

结果精确到0.01g)。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O—16Na—23Cl—35.5Fe—56

化学答案

一、选择题

1.B2.C3.C4.A5.B6.D

(7至15题为物理题)

二、非选择题

(16_25为物理题)

26.

(1)C2H5OH(或CH2CH2OH、C2H6O)

(2)2H+(3)O

(4)P2O5

27.

(1)B

(2)升高温度(或恒温蒸发溶剂、加溶液质、加氢氧化钙、加熟石灰、加消石灰、加Ca(OH)2,加生石灰、加CaO等)

(3)加热后趁热过滤(或升高温度后立即过滤;降温结晶、过滤,再将晶体溶于蒸馏水)

28.

(1)16

(2)D(3)Mg

29.

(1)氧气的浓度(或氧气的含量、氧气的纯度、氧气的质量分数、氧气的体积分数)

将煤做成蜂窝状,燃烧更剧烈(或木材架空后燃烧更旺等)

(2)环境温度降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将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隔绝

30.

(1)2H2O2=====2H2O+O2

(2)熔点较低

(3)①安全瓶②降低

31.

(1)3CO+Fe2O3===2Fe+3CO2

(2)将铁制品与空气和水隔绝(或将铁制品与潮湿的空气隔绝)

(3)ad

32.

(1)②>③NaOHNaCO3NaCl、NaNO3

(2)(NH4)2SO4不能与碱性物质混用(答具体的物质或碱均可)

33.

(1)HClFeCl3

(2)方法一:

解:

高滤液中HCl的质量为x。

NaOH+HCl=========NaCl+H2O

4036.5

40g*5%x

40/40g*5%=36.5/x

X=1.83g

答:

略。

方法二:

解:

设滤液中FeCl3的质量为y。

NaOH+FeCl3=========NaCl+Fe(OH)3↓

162.5107

Y5.35g

162.5/y=107/5.35g

Y=8.13

答:

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小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