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地理必修3 第1章 第1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706509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501.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地理必修3 第1章 第1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人教版地理必修3 第1章 第1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人教版地理必修3 第1章 第1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人教版地理必修3 第1章 第1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人教版地理必修3 第1章 第1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地理必修3 第1章 第1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文档格式.docx

《人教版地理必修3 第1章 第1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地理必修3 第1章 第1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文档格式.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地理必修3 第1章 第1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文档格式.docx

(3)区域内部表现出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具有显著差异性。

【提示】 

(1)×

 有的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如行政区;

有的区域的边界具有过渡性质,如干湿地区。

(2)√ 从区域的内涵上分析,区域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划分出来的,地理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故体现了区域划分的客观性;

区域是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的,指标的选定体现了划分者的主观性,故区域的划分有主观性的特点。

(3)√ 区域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因此不同区域之间具有差异性;

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因此区域内部表现出相似性和连续性。

教材整理2 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阅读教材P2第4自然段至P3活动,完成下列问题:

1.区域差异

⇒⇒

2.以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为例,对比分析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地理位置的差异

(2)自然环境的差异

区域

要素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大陆性稍强,降水较少,温暖季节短

土地条件

水稻土为主,多为水田,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黑土为主,多为旱地,人均耕地面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矿产资

源条件

贫乏

有丰富的石油等矿产

(3)生产活动差异

项目

类型

水田耕作业、水产业

旱地耕作业、畜牧业

作物

水稻、油菜、棉花

玉米、春小麦、大豆

熟制

一年两熟至三熟

一年一熟

工业商贸

商业贸易发达,是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是我国重要的重化工业基地

(1)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地区都是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水热条件组合好。

(2)松嫩平原的黑土生产力较高;

长江三角洲的水稻土生产力较低。

(3)长江三角洲依托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和丰富的矿产资源,成为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提示】 

(1)√ 长江三角洲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松嫩平原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也是雨热同期。

(2)×

 松嫩平原的黑土和长江三角洲的水稻土都是生产力较高的土壤。

(3)×

 长江三角洲依托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发展了轻工业,从国内外运入矿产资源发展重工业,成为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教材整理3 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阅读教材P4至P5阅读,完成下列问题:

1.开发早期

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低下,受地理环境限制,耕作农业发展缓慢。

2.农业社会

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增强,农业生产工具改进、生产技术改良,劳动力资源更丰富,优越的气候条件,使该区成为我国主要的桑蚕和棉花生产基地。

3.现代社会

人口、城市密集,人均耕地少、破碎、分散,农业生产规模小,粮食商品率较低,“粮仓”地位逐渐让位于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棉花生产也比不上新疆南部和华北平原。

(1)在开发早期,稠密的水系促进了长江中下游平原农业的发展。

(2)在农业社会,长江中下游平原多水而质地黏重的土壤是耕作业发展的限制条件。

(3)在现代社会,稠密的水网把耕地分割得很破碎,不利于农业机械化的推广。

 开发早期,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低下,稠密的水系成为人们交通的阻隔,限制了耕作业的发展。

 随着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生产技术的改良,长江中下游平原多水而质地黏重的土壤不再成为耕作业的限制条件,农业生产得到较快的发展。

(3)√ 随着工商业的发展,长江中下游平原人口、城市密集,人均耕地面积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再加上稠密的水网把耕地分割得很破碎,因此,农业生产的规模较小,不利于机械化推广,粮食商品率也较低。

[质疑·

手记]

预习完成后,请将你的疑问记录,并与“小伙伴们”探讨交流:

疑问1:

 

解惑:

疑问2:

疑问3:

区域的内涵及特征

下图为我国四大综合区分布图。

探讨:

我国四大综合区域图体现了区域的哪些特点?

【提示】 ①整体性;

②差异性;

③层次性;

④可变性。

我国四大综合区的边界是明确边界还是过渡性边界?

【提示】 过渡性边界。

我国四大综合区划分的依据主要是什么?

【提示】 地理位置、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

1.区域的内涵

(1)区域的主观性与客观性。

“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体现了区域划分的客观性,“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则体现了区域划分的主观性。

(2)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即区域在地表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特征。

(3)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即占据一定位置,并与周围的区域发生着空间联系。

2.区域的特征

(1)整体性:

组成区域的各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下图体现了青藏地区的整体性特征。

(2)差异性:

指一区域与其他同等级区域之间存在着差异,同一区域内部之间也存在着差异。

这种差异包括自然环境的区域差异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两个方面,是进行区域划分的基础。

如我国四大综合区分布图中的“黄色中国”、“绿色中国”、“金色中国”和“银色中国”就体现了区域的差异性特征。

(3)层次性:

区域是有等级的。

其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如下图所示:

(4)可变性:

首先是指区域界线的模糊性。

虽然有的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如行政区,但是大多数区域的边界具有过渡性质,如干湿地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

其次是指对同一地表空间,人们研究区域的目的不同,划分的角度、指标不同,可得到不同的区划方案。

1.下图是甘肃省以某种自然指标划分出来的四大区域。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

(2)题。

【导学号:

94880000】

(1)这四大区域的划分指标是(  )

A.积温的多少

B.年降水量的多少

C.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关系

D.年太阳辐射量的多少

(2)关于这四大区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区域界线是明确的

B.区域内部整体性突出

C.区域之间差异性突出

D.四大区域是相互联系的

【解析】 第

(1)题,由图可知,四大区域是干湿地区的划分,干湿地区与降水量、蒸发量的对比关系最密切。

(2)题,干湿地区之间具有过渡性,没有明确的边界。

【答案】 

(1)C 

(2)A

2.随着区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有学者提出中国宏观区域经济的“新三大地带”的划分方案,分为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中部及近西部地带、远西部地带。

读图,完成

(1)~

(2)题。

中国“新三大地带”划分图

(1)区域的划分应依据一定的指标。

以下不属于区域划分的自然因素指标的是(  )

A.气候 B.地形

C.洋流D.植被

(2)制约远西部地带发展的最重要的原因是(  )

A.资金、技术、人才匮乏

B.农业基础薄弱

C.水土流失严重

D.自然资源不足

【解析】 第

(1)题,洋流与陆地区域划分无关。

(2)题,远西部地带资源、能源充足,但经济落后,资金、技术、人才匮乏,制约着其发展。

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986年,中国邮政发行“中国民居”特种邮票一套,邮票上的这些民居建筑除了反映各地风俗外,还反映了当地地理环境的重要特征。

三枚邮票上的三种传统民居分别体现了其所在区域的哪些自然地理特征?

【提示】 ①为陕北民居——窑洞,反映出当地降水较少,黄土具有直立性的特点;

②为云南民居——吊脚竹楼,吊脚竹楼可以防潮、通风,反映了当地气候湿热的环境特征;

③为内蒙古民居——蒙古包,反映出当地草原牧场广阔的环境特征。

造成我国不同区域民居风格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 主要是不同区域气候和地形等方面的差异造成的。

1.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不同区域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人们的生产特点有许多不同,区域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等也存在差异。

以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为例:

(1)长江三角洲的区域特征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松嫩平原的区域特征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区域差异的分析思路

区域差异既包括自然环境的区域差异——各个区域在气候、地貌、水文、土壤、植被等方面的差异,也包括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各个区域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差异。

区域地理环境是区域发展的重要基础,区域地理环境的差异深刻影响着区域的发展,具体表现如下:

3.某地区与众不同的自然、人文景观被其他地区的人们称为“怪”,陕西和云南就是其中较为突出的代表。

云南十八怪:

四季服装同穿戴,鲜花四季开不败,山洞能跟仙境赛,过桥米线人人爱……陕西十八怪:

面条似腰带,房子半边盖,姑娘不对外,帕帕不装头上戴……据此回答

(1)~(3)题。

(1)云南凭借自身的优势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已逐渐成为我国的花卉产业带,与广东相比,云南发展花卉产业的优势自然条件是

(  )【导学号:

94880001】

A.水源B.地形

C.气候D.劳动力

(2)在传统的民居中,陕西的房子“半边盖”,而云南却出现底层空置的竹楼,其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A.陕西的煤炭资源丰富,废弃的煤井便成了居民的房子

B.云南竹子多,且竹子可以驱蚊防虫

C.陕西人多地少,云南人少地多

D.陕西气候干燥,黄土具有直立性,适宜建窑洞

(3)出现云南“过桥米线人人爱”、陕西“面条似腰带”的主要原因是

A.云南盛产大米,陕西盛产小麦、玉米

B.云南降水丰富,陕西气候干燥

C.居民的饮食习惯不同

D.云南水蚀严重,陕西风沙危害严重

【解析】 第

(1)题,云南地处低纬度高原,地形、地貌复杂,所以气候类型多样,为发展多种多样的花卉种植提供了条件。

(2)题,陕西气候干燥,黄土直立性强;

云南当地竹子多,适合建竹楼,人住上层,通风凉爽。

第(3)题,出现云南“过桥米线人人爱”、陕西“面条似腰带”的主要原因是居民的饮食习惯不同。

【答案】 

(1)C 

(2)D (3)C

4.读下图两区域相关示意图,回答

(1)~

(2)题。

(1)从自然条件看,两区域发展的产业是(  )

A.甲畜牧业,乙水产养殖业

B.甲渔业,乙商品谷物农业

C.甲畜牧业,乙水稻种植业

D.甲水稻种植业,乙高寒畜牧业

(2)黄河谷地、湟水谷地以及横断山区多数河谷地势低,夏季气候温和,近年来逐渐形成我国为数不多的反季节蔬菜生产基地,其产品主要供应(  )

A.东部冬季市场B.东部夏季市场

C.本地夏季市场D.本地冬季市场

【解析】 第

(1)题,根据水系形状特征读图判断甲是洞庭湖水系,乙是青藏高原地区。

从自然条件看,甲是鱼米之乡,产业是水稻种植业,乙是独特的高原气候,适宜发展高寒畜牧业。

(2)题,黄河谷地、湟水谷地以及横断山区多数河谷位于地势第一、第二阶梯,海拔高,但相对地势低,夏季气候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