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辽宁省东南合作校届高三下学期期初检测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3697973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526.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辽宁省东南合作校届高三下学期期初检测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历史辽宁省东南合作校届高三下学期期初检测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历史辽宁省东南合作校届高三下学期期初检测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历史辽宁省东南合作校届高三下学期期初检测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历史辽宁省东南合作校届高三下学期期初检测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辽宁省东南合作校届高三下学期期初检测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历史辽宁省东南合作校届高三下学期期初检测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辽宁省东南合作校届高三下学期期初检测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历史辽宁省东南合作校届高三下学期期初检测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A.促进了地方意识与国家认同统一B.适应了我国疆域辽阔的发展特点

C.有利于大一统国家的巩固和发展D.最大限度保证了国家治理的效益

【答案】A

郡县制是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促进了地方意识与国家认同统一,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故选A;

行省制适应了我国疆域辽阔的发展特点,排除B;

郡县制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出现,国家还没有实现统一,排除C;

D项中“最大限度”表述太绝对,排除。

3.中国古代社会死刑复奏制度是指奏请皇帝批准执行死刑判决的制度。

起源于汉朝。

北魏太武帝时正式批准死刑复奏制度,唐太宗将三复奏改为五复奏,明律规定“凡死罪囚,不待复奏汇报而处决者,杖八十”。

这一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①避免了冤假错案的发生②加强了皇帝对司法审判的控制

③使立法科学化、人道化④体现“明德慎罚”的统治思想

A.②④B.①②C.②③D.①④

死刑复奏制度下,必须奏请皇帝批准执行死刑判决,这一制度建立和完善加强了皇帝对司法审判的控制,体现“明德慎罚”的统治思想,有利于减少冤假错案的发生,②④正确,①错误,故选A,排除B、D;

材料信息无法充分说明立法科学化,排除③,故排除C。

4.唐代石榴裙颜色赤红、染色程序复杂、面料造价昂贵,本应为贵族阶级的专属物,却成为一种时尚在唐代不同阶层中广泛流行。

这体现了当时

A.纺织印染技术的成熟B.社会阶层流动的加快

C.社会奢靡之风的盛行D.经济繁荣和社会开放

【答案】B

石榴裙由贵族阶级的专属物变为不同阶层中广泛流行的时尚,说明社会发展,社会阶层流动的加快,冲击了社会等级观念,故选B;

A不是主要原因,排除;

C不是材料反映的实质,排除;

石榴裙广泛流行不能充分说明社会开放,且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

5.《宋史·

蛮夷传四》记载,南宁州刺史兼蕃落使死后,“其国人诣涪州,言南宁州蕃落使龙彦瑫卒,归德将军武才及八刺史状请以彦瑫子汉瑭为嗣,诏授汉塘南宁州刺史兼蕃落使。

”这表明当时

A.土著首领世袭权利被剥夺B.程序规范凸显中央政府权威

C.有效解决了少数民族问题D.羁摩州导致边疆地区的动荡

南宁州刺史兼蕃落使死后,中央应南宁当地人的要求,诏授汉塘南宁州刺史兼蕃落使,有效解决了少数民族问题,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的稳定,故选C,排除D;

南宁州刺史兼蕃落使彦瑫死后,以彦瑫子汉瑭为嗣,体现了世袭制,排除A;

材料无法体现程序规范,排除B。

6.吴敬梓《儒林外史》中塑造正面人物,以“文行出处”和“功名富贵”相对立。

文是儒家的道艺,行指好的品行,出指出来做官,处指立身处世。

由此可以看出吴敬梓

A.摆脱传统道德观念束缚B.体现出新的时代气息

C.以儒家理想为政治理想D.深刻地揭露现实社会

《儒林外史》中塑造的正面人物,以“文行出处”和“功名富贵”相对立,预示着全书两大形象体系的对立:

一边是牺牲自我与个性为代价追求功名富贵的利禄之徒;

一边是保持独立人格,讲究文行出处的潇洒人士。

反映了对儒家传统道德观念的嘲讽,故选A;

B、C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

D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7.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学习西方购买、建造近代化蒸汽军舰的议论开始出现。

从江南机器制造局,再到福州船政,中国开始有了自己的蒸汽动力军舰。

这反映了当时

A.国人对海洋的视角和心态B.中国近代海军的迅速发展

C.洋务运动取得了突出成果D.开眼看世界成为一种潮流

据题意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通过向西方学习,最终制造出了自己的蒸汽动力军舰,体现了国人对海洋的视角和心态,故选A;

迅速发展的说法过于夸张,排除B;

有了自己的蒸汽动力军舰不代表取得突出成果,排除C;

成为一种潮流的说法过于夸张,排除D。

8.如表为1905年日俄《朴茨茅斯条约》签订后,日本在东投资修筑的铁路。

由此推知

A.日本为吞并东北准备条件B.中国丧失了东北的筑路权

C.日本资本输出占主导地位D.俄国与日本竞争处于劣势

由表格看出,日本在东北投资修筑的铁路里程长、投资大,结合所学可知,甲午战争后,列强的侵略方式以资本输出为主,故选C;

A、B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

表格没有涉及俄国修筑铁路的信息,无法得出俄国与日本竞争处于劣势的结论,排除D。

9.如图为中国爱国漫画家丰子恺1939年针对日军在西南地区轰炸创作的一幅漫画。

该画反映了作者

A.对不抵抗的讽刺B.对时局感到迷茫

C.对和平生活的渴望D.对抗战必胜的信心

【答案】D

《今天天气好》创作于1939年,当时全国人民抗日热潮异常高涨的年代,当天下着雨,日本的飞机飞出来就会视线不好,找不到下面的投射点,也就不方便轰炸,因此说今天天气好,反映了作者对抗战必胜的信心,故选D;

漫画无法体现对不抵抗的讽刺,排除A;

B漫画信息也无从体现,排除;

下着雨的天气和渴望和平生活没有直接联系,排除C。

10.1962年5月27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进一步精简职工和减少城镇人口的决定》。

经过一年多的时间,总共精简职工1940万人,减少城镇人口2600万左右。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完成B.“大跃进”运动迅速发展

C.人民公社运动深入开展D.中央努力纠正“左”倾错误

结合所学可知,1958年大跃进运动造成我国城镇人口急剧增长,60年代中央提出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纠正“左”倾错误,精简职工、减少城镇人口都是调整国民经济的具体措施,故选D;

A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

材料反映的是60年代对国民经济的调整,纠正大跃进的“左”倾错误,排除B;

精简职工和减少城镇人口,并非深入开展人民公社运动,排除C。

11.古希腊雅典法庭审理案件时,原告先发言,陈述控告事实,然后被告进行辩护。

如果法庭投票结果为被告有罪,原告会再次发言,提出判决意见。

之后,被告再次发言,就原告的意见作出陈述并提出自己的判决意见。

法庭根据发言进行二次投票,决定接受哪一方意见。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雅典

A.审判内容注重证据B.审判程序客观严密

C.审判结果杜绝腐败D.审判过程复杂繁琐

据题意可知古代雅典审理案件时原告和被告要进行多次的发言陈述,由此可知审判过程复杂繁琐,故选D;

材料体现的是审判程序的复杂繁琐,而非注重证据、程序客观严密和杜绝腐败,排除ABC。

12.宗教改革家一再向世人宣示,世俗的工作是为上帝服务,商人和手工工匠应努力干自己的工作,强调过有计划的生活,反对得过且过,提倡勤俭节约。

这种生活方式

A.促进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思想觉醒

B.反映了宗教改革对教会势力的妥协

C.维护了现存统治秩序和世俗王权

D.符合资产阶级进行资本积累的需要

宗教改革家主张“商人和手工工匠应努力干自己的工作”“提倡勤俭节约”,符合新兴资产阶级努力工作、发财致富的需求,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故选A;

B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

材料没有涉及维护世俗王权的信息,排除C;

这种生活方式符合资产阶级进行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排除D。

13.法国大革命时,2600万法国人中,大约有1200万人不会说法语。

许多国民公会的代表提出要大力倡导法语,革命政府也计划在新建的小学和理工大学里讲授法语,进行一场“语言革命”。

这些举措

A.表明语言是政治改革的辅助手段

B.说明法语成为当时人们身份地位象征

C.提升了法国民众中讲法语的人数

D.扫除了形成统一民族国家的文化障碍

大力提倡法语和计划进行“语言革命”都说明法语的较高地位,说明法语成为当时人们身份地位象征,故选B;

材料没有体现政治改革的内容,排除A;

材料仅体现了计划,不能说提升了人数,排除C;

“扫除……障碍”的说法过于夸张,排除D。

14.19世纪,英国食品市场上掺假、制伪、掺毒等现象不断发生并愈演愈烈,构成了当时英国最主要的食品安全问题。

这一现象出现的背景是

A.城市化使传统食物不能满足需要B.工业革命带来了食品贸易扩大

C.工业革命改变了民众的饮食结构D.工业化改变了食物的来源途径

根据“19世纪,英国食品市场上掺假、制伪、掺毒等现象不断发生并愈演愈烈,构成了当时英国最主要的食品安全问题”可得出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生产力提高,食物的来源也发生了变化,因此造成制假的技术也提高,故D项正确;

A项不是其背景,排除A;

材料与贸易无关,排除B;

材料强调的是制假现象的背景,而不是民众饮食的变化,排除C。

15.苏联曾经在一段时期强调“没有充分的马克思主义论证,任何一个工艺过程,都不应该付诸实现。

任何一种机器,也都不应安装,更不应从外国订货。

”这体现出当时苏联

A.科学技术教条化B.教育体制政治化

C.科学技术国家化D.科技意识形态化

根据“任何一种机器,也都不应安装,更不应从外国订货”可得出此时苏联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要求科学技术国家化,故C项正确;

教条化与主旨无关,排除A;

材料没有涉及到教育,排除B;

材料与意识形态无关,排除D。

16.如图为外媒报道有关美国发动贸易战的漫画。

据此分析,作者意在

A.宣扬美国开放合作B.呼吁各国针锋相对

C.讽刺美国害人害己D.肯定各国共商共建

漫画反映的是有关美国发动贸易战,可知,作者意在呼吁各国采取相应措施,对美国针锋相对,故选B;

美国发动贸易战,并非开放合作、共商共建,排除A、D;

C漫画信息无法体现,排除。

二、非选择题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表明朝户籍制度

户籍制度

内容

里甲制度

每110户为一里,摊丁、粮多者10户为里长,其余100户分为十甲,每甲又以一户任甲首。

里长、甲首皆轮流担任,十年轮换一遍。

负责管柬所属人户,统计其丁、产变化状况,督促生产,调节纠纷。

黄册

继承了元朝以职业定户籍的做法。

在里甲制的基础上编造黄册,每里一册,登载该里110户的丁、口数以及年龄、财产状况。

黄册每隔十年重新核实更造,分列出十年来各户人丁、财产变迁细目,以便官府能够清楚地了解户糖的变化,合理征发赋役。

鱼鳞图册

在里甲制度和制作黄册的基础上,命各地编绘鱼鳞围册以登录田土。

一州县中划分为若干粮区,详列其面积、地形、四至、土质优劣、田主姓名等,编号绘制为分困,汇为州县总围册。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户籍制度的特点并对该制度简要评价。

【答案】特点:

既是户籍制度也是基层行政管理制度;

田宅、资产和丁口相结合;

户籍管理与赋役管理基本合而为一;

地域分割,户籍不能随意变更;

严格控制人口流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