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主板培训详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3696195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123 大小:1.5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脑主板培训详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3页
电脑主板培训详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3页
电脑主板培训详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3页
电脑主板培训详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3页
电脑主板培训详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脑主板培训详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电脑主板培训详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脑主板培训详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电脑主板培训详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现在根据主板上所设置的CPU安装插座类型分为Slot架构和Socket架构。

其中Slot架构中又分为Slot1、Slot2和SlotA三种,目前Slot1、Slot2仅用于Intel的CPU,而SlotA则仅用于AMD公司的K7(Athlon);

在Socket架构中分为Socket7、Socket8、Socket370和SocketA三种。

其中Socket7为586级CPU使用,Socket8、Socket370则用于Intel的CPU,SocketA则为AMD的CPU使用。

现在市场里经常看到一些将声卡、显卡的功能集成到主板上的一体化主板,例如:

Intel810、815主板、Sis620及Sis630主板、VIA的一些主板。

还有将CPU、部分内存、显卡和声卡都集成在一起的更一体化的586主板,例如CyrixMediaGX主板(使用的CPU与我们平常所用的各类Slot或Socket结构CPU在安装上不兼容)。

这种“一体化”主板实际上是早期“ALLINONE”主板的技术拓展,只要接上电源、显示器、键盘和软(硬)盘就组成了一台最基本的电脑。

主板按结构标准分为ATX、Micro-ATX、Baby-AT、NLX和FLEX五种:

Baby-AT型:

这种主板是我们以前常用的,它的特征是串口和打印口等需要用电缆联接后安装在机箱后框上。

ATX和MicroATX型:

这种主板是将Baby-AT旋转90度,并将串、并口和鼠标接口等直接设计在主板上,取消了联接电缆,使串、并、键盘等接口集中在一起,对机箱工艺有一定要求。

MicroATX主板与ATX基本相同,但通常只有两个PCI和两个ISA扩展槽,两个168线的DIMM内存槽,整个主板尺寸减少很多,需要特制的MicroATX机箱。

NLX型:

NLX结构是英语“NowLowProfileExtension/新型小尺寸扩展结构”的意思,这是进口品牌机经常使用的主板,它在将各串、并等接口直接安装在主板上后,专门用一块电路板将扩展槽设置在上面,然后再将这块插入主板上预留的一个安装接口槽,这样可以将机箱尺寸做得比较小。

FLEX型:

比MicroATX主板面积小1/3,主要用于高度整合电脑中。

2.主板基础知识

 如果把中央处理器CPU比喻为整个电脑系统的心脏,那么主板上的芯片组就是整个身体的躯干。

在电脑界称设计芯片组的厂家为CoreLogic,Core的中文意义是核心或中心,光由字面的意义就足以看出其重要性。

对于主板而言,芯片组几乎决定了这块主板的功能,进而影响到整个电脑系统性能的发挥,芯片组是主板的灵魂。

 芯片组(Chipset)是主板的核心组成部分,按照在主板上的排列位置的不同,通常分为北桥芯片和南桥芯片。

北桥芯片提供对CPU的类型和主频、内存的类型和最大容量、ISA/PCI/AGP插槽、ECC纠错等支持。

南桥芯片则提供对KBC(键盘控制器)、RTC(实时时钟控制器)、USB(通用串行总线)、UltraDMA/66(100)EIDE数据传输方式和ACPI(高级能源管理)等的支持。

其中北桥芯片起着主导性的作用,也称为主桥(HostBridge)。

除了最通用的南北桥结构外,目前芯片组正向更高级的加速集线架构发展,Intel的8xx系列芯片组就是这类芯片组的代表,它将一些子系统如IDE接口、音效、MODEM和USB直接接入主芯片,能够提供比PCI总线宽一倍的带宽,达到了266MB/s。

下面就来具体介绍主板的各部分技术特点:

1)、印制电路板(PCB)

PCB是所有组件赖以“生存”的基础。

它实际是由几层树脂材料粘合在一起的,内部采用铜箔走线,名为“迹线”。

一块典型的PCB共有四层,最上和最下的两层叫做“信号层”。

中间两层则叫做“接地层”和“电源层”(见图1)。

将接地和电源层放在中间,这样便可更容易地对信号线作出修正。

当需要安装双处理器,或者处理器引脚数量超过425根时,就要求主板达到六层。

这是由于信号线必须相距足够远的距离,以防止“相互干扰”。

六层板可能有三个或四个信号层、一个接地层、以及一个或两个电源层,以提供足够的电力供应。

为使系统正常工作,信号迹线的布局与长度是至关重要的因素。

它的设计宗旨是尽量避免由于其它迹线的干扰,造成信号失真。

一条迹线过长,或者信号频率过高,相互干扰的可能性便会大增,所以要求在相邻的两条迹线之间,留出足够大的间距。

有些迹线必须限制它的最大长度,以确保信号的“完整性”,比如同处理器连接的那些迹线。

与同一个设备连接的迹线在长度上都必须接近(但不是所有的设备与迹线都有此要求);

或者说,长度的区别必须在一个容许的公差范围之内。

即便主板全部采用最高品质的电子元件制造,仍有可能不稳定,这正是由于迹线布局有误,使信号不易保持完整性。

要想知道信号是否完整,普通的视波器没有任何帮助,只有使用一些更专业的设备对其进行测量。

对超频者来说,这一点尤其重要。

因为超频后,往往要求主板在标称的规格之外运行。

若布局不佳,可靠性及稳定性便会大打折扣。

2)、电压调节器

同主板连接的不同组件需要不同的电压。

最常用的包括5V(BIOS芯片、实时钟芯片、键盘控制器等)和3V(二级缓存、芯片组、SDRAM芯片等)。

而处理器要求的电压可以高达3.5V,也可以低于2V以下。

电压调节器主要不是用来防止电压骤升,而是用来得到所期望的稳定电压。

主机电源直接向主板提供5V的电压所以只有部分设备,才需要更改这个电压。

电压调节有两个办法,要么使用名为VRM的一种插入模块,要么使用一个电压调节电路(焊接到PCB上的一个集成电路)。

如果是老式的奔腾处理器,通常都要用到两个电压调节器——一个用于提供I/O电压(3.3V/1.5V等),另一个用于提供处理器内核电压。

由于主板需要支持不同类型的处理器,所以必须支持一定范围内的电压输出。

在老主板上,这可以通过跳线实现。

通过不同的跳线组合,使电压调节器输出所期望的在允许范围内的电压。

新主板则大多能自动侦测电压,不再需要用跳线来调节,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安全。

许多老用户可能对“双电压CPU”记忆犹新,因为它们的内核电压和I/O电压是不同的。

而一些更老的CPU,比如老奔腾和一些比较新的IDTCPU,只要求3.3V或3.5V的电压,它们称作“单电压CPU”。

3)、电容

电容其实是保证主板质量的关键环节。

电容主要用于保证电压和电流的稳定。

处理器的耗电量处于极不稳定的状态,可能突然增大,也可能突然减少,特别是在执行了一条HALT(待机)指令,或者恢复至正常工作状态的时候。

而对电压调节器来说,无论如何都不可能立即对这些变化作出响应。

这就好像一座拦江的水坝,尽管它能控制水流的速度,但仅凭它自身的力量是无法保证江水一直稳定流动的。

所以,需要与水库配合,通过放水或蓄水,来稳定水的流速。

铝电容的缺点在于,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它会快速呈“干涸”趋势,最终失去电容能力。

此外,这种电容的准确度不高,易受高温的影响。

而钽电容有效地解决了这些问题。

挑选电容时,另一个重要的因素是ESR(EquivalentSeriesResistance,等效串联电阻)值。

通常,需要将几个电容并行联置,以便有效地保护电路,并保持一个较低的电阻值。

电阻越大,消耗的电压越高,发热就越厉害(发热不是主要的,CPU所要求的瞬间大电流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ESR值越低越好。

设计电容时,各个电容的排列位置和ESR值是两项非常重要的因素,甚至比制造材料还来得重要。

4)、时钟生成器

任何计算机设备都是以时钟的“滴答”为基本步调工作的。

但是,并非每个设备都在“监听”相同的时钟。

ISA、PCI、AGP、USB和系统总线分别以不同的速度运行,所以都要求专门的时钟信号。

处理器也要求一个专门的时钟信号,同步内存芯片(比如用于L2缓存的SRAM和用于主内存的SDRAM)也要求自己的时钟。

时钟生成器可以提供所有这些时钟信号。

每种主板芯片组都具备一定的“计时”能力,但却并不提供实际的时钟信号。

时钟生成器芯片便是为具体的主板芯片组设计的,用于决定可选的系统时钟范围,以及相关的PCI总线速度。

AGP总线的工作速度则不一定要由时钟生成器来决定,440BX芯片组便是这样的一个例子。

ISA和USB时钟是固定的,要由时钟芯片来决定。

主板厂商会根据选用的是什么芯片组,配备多少个PCI/SDRAM插槽,以及要支持多大范围内的系统总线速度,以此来决定时钟生成器芯片的设计。

即使芯片组本身允许不同的PCI分频(1/4,1/2等),时钟生成器芯片也有可能不允许,而且主板厂商也不会采用这种时钟生成器芯片。

许多人都奇怪系统和PCI总线速度在不同的主板上为何有不同的实现方法,答案便在于时钟生成器芯片的能力有别。

5)、BIOS和RTC

计算机要想运行一种操作系统,必须使用一个“引导”或“自举”程序。

这个程序从一个已知的内存位置载入,并提供访问关键设备的一些信息,以完成操作系统的载入。

例如,这个程序必须载入软驱和硬盘的设备信息,以及基本的显示信息。

这样一来,等接力棒交到操作系统手中时,才有足够的前提完成后续的装载。

在PC上,这些引导信息保存在一片快闪内存(FlashMerory)芯片中,名为BIOS(基本输入/输出系统),可保存256KB~4MB的数据,在主板出厂时预先录好。

以后想升级这些信息,便必须使用专门的程序,用新数据覆盖老数据,我们称之为“BIOS升级”,或者BIOS的“烧录”。

PC加电后,首先经历的一个名为“加电自检”(POST)的过程,它可识别出安装了什么处理器、多大内存以及BIOS上定义的各个设备是否都能正常工作。

完成后,引导程序会在每个可引导设备的特定位置寻找一系列特定的指令。

满足条件的第一套指令会载入内存,并加以执行。

如一切通过,这些指令便会完成引导过程,并开始装载操作系统。

要想使BIOS知道自己需要支持哪些设备,必须提供一片特殊的CMOS集成电路,其中包含了由用户指定的参数,在识别出处理器之后读入。

这个电路实际是集成到“实时钟”(RTC)芯片内的,后者负责对具体的日期和时间进行跟踪。

要想显示出CMOS中的参数,可在加电自检过程中进入一个特殊的菜单。

通常按DEL键,便可唤出这个菜单,然后人工修改或输入。

作出的改动必须保存下来,以便下次启动时生效。

倘若设备设置有误,便可能无法装载操作系统,或者在进入操作系统后,无法访问设备。

RTC和CMOS只有在有供电的前提下,才能维持由用户定义的参数。

这个电力是由主板上的一个小电池提供的。

如电池失效,或断开,CMOS中的数据便会丢失,必须在下次引导的时候重新输入。

6)、其他组件

芯片组集成的控制器越来越多。

不知大家是否还记得,早期的IDE和软盘控制器是各自独立的。

但今天的新芯片组已包括了大多数必要的控制器,以支持常用的一系列设备,比如键盘、PS/2鼠标和USB设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