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68239 上传时间:2022-10-2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7.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教案.docx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教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教案.docx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教案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教案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一年级上册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四种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认识一些常见的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是学生今后认识角、直角、锐角、钝角及进一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基础;是帮助学生建构空间观念的基础,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教材安排了较多的动手活动,在这些操作活动中,学生将进一步认识学习的几个平面图形。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在上册已经认识了立体图形,对平面图形有了丰富的感性认识,大量的动手操作活动,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为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提供了机会。

教学要求

  1.以动手操作为主线,注重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在操作活动中,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3.在实际情境中丰富学生对图形的认识。

教学建议

1.客观世界中的“面”不能离开“体”单独存在,观察物体时就看到物体的面。

因此,认识图形从观察物体开始。

2.在实际情境中丰富学生对图形的认识,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联系生活实际展开教学,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图形。

课时安排

1 认识图形1课时

2 动手做

(一)1课时

3 动手做

(二)1课时

4 动手做(三)1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认识图形。

(教材第36、第3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2.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

3.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

让学生从感性上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形状。

难点:

根据图形边的特点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教具学具

长方形纸、正方形纸、长方体、正方体。

教学过程

一、回顾提升

师:

同学们一定都喜欢玩积木吧!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玩积木。

请大家仔细观察桌子上的积木,你能说出哪块积木的名字,指给大家看一看是什么形状的。

学生举起积木介绍:

•这是长方体的。

•这样的叫正方体。

•这样的叫圆柱。

……

师:

同学们,看这个涂上色的图形,老师是从这个长方体上描下来的。

谁能判断出,老师描的是哪个面?

用手指一指。

结合学生的判断,教师把积木放在图上比一比,并介绍是怎样描下来的。

【设计意图:

观察、讨论积木的形状,可以对已有知识进行复习,也可以使学生在轻松的情境中自然的进入学习状态。

自助探究

1.让学生描图形。

师:

请你从积木中找出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以及能描出三角形的那一块,照着老师的方法在纸上描出形状不同的图形并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看谁描出的图形多。

教师巡视指导,了解学生描图的情况。

【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描图形、涂色的活动中经历从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的过程。

亲身感受“面在体上”,为认识图形创造课程资源。

2.展示结果。

师:

大家都描得很认真,谁把你自己描出的图形让大家看一看?

指出你描的是正方体或长方体的哪个面?

说一说描出的图形是什么样子的。

•我描的是长方体上一个最小的面,它是长长的、方方的。

•我描的是正方体积木上的一个面,它是方方正正的。

•我描的是圆柱的底面,它是圆的。

•我描出来的是一个三角形的图。

如果交流过程中,有同学直接说出描出的是长方形、正方形,教师要给予肯定。

如:

师:

对,这种方方的图形叫正方形,谁还描出了正方形,举起来给大家看一看。

学生举起图,教师检查学生理解的对不对。

师:

那种比较长的图形叫什么名字呢?

学生说出后,举起画的长方形,进行检查。

师:

三条边三个角的图形叫三角形。

圆圆的图形就叫圆。

【设计意图:

展示分享自主描图的成果,让学生进一步体会面与体的关系。

在交流的同时,让学生初步了解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的名称。

一方面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另一方面也便于下面的表述。

3.剪一剪,分一分。

师:

现在请把自己描的图形剪下来,和小组同学们的放在一起,然后看看哪些是长方形,哪些是正方形,哪些是三角形,哪些是圆形。

把它们分别贴在4张纸上。

教师注意巡视,了解学生的分类情况。

师:

请各小组来展示一下你们分的结果。

各组把分的结果贴到黑板上。

师:

大家互相欣赏一下,看一看哪个组描的图形最多?

分的对不对?

学生互相欣赏、评析。

师:

在我们的生活中,许多物品的面都是长方形或正方形或三角形或圆形的,比如:

课桌的面是长方形的,硬币的面是圆形的。

你还知道哪些?

学生举例,教师要进行及时的对话引导。

【设计意图:

通过剪、分等活动,使学生体验并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不同。

三、总结提升

师:

这些图形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只要你细心观察,就会发现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是。

【设计意图:

通过找熟悉物品中的这些图形,加深对这些图形的认识,体验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身边丰富的图形世界。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1.从描(画、印)出简单几何体的面入手,引入平面图形,使学生直观认识一些平面图形,体会平面图形与简单几何体的关系,这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

让学生动手实践,通过看、描、剪、分等活动,在直观感受的基础上,辨别三角形、圆、长方形和正方形,体会“面在体上”。

2.通过剪、分等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并感知长方形和正方形的不同,接着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有这样面的物体,加深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认识,体验这些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感知身边丰富的图形世界。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动手做

(一)。

(教材第38、第39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折纸、剪拼等活动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

2.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

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难点: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

教具学具

长方形纸、正方形纸、三角形纸、圆形纸和剪刀。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

师:

同学们,老师拿的是什么?

(课前已经将长方形纸折起一部分,使之变成正方形)

生1:

一张纸。

生2:

一张正方形的纸。

师:

对,是一张正方形的纸。

现在请同学们继续观察(将折叠的部分展开)。

你现在看到的是什么?

生:

一张长方形的纸。

师:

观察这个长方形和刚才折成的正方形,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可能会说到很多。

如:

•正方形比长方形小。

•把长方形折起一部分就变成了正方形。

……

学生如果有其他说法,只要有道理就给予肯定。

师:

把一张长方形纸折起一部分就变成了正方形。

一张正方形纸可以做什么变化呢?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做图形变化的游戏,你会发现图形之间的许多秘密。

【设计意图:

在观察、讨论长方形纸变成正方形纸的活动中开始本节课的学习,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自然地进入下面的活动,同时使学生体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变化及特征。

二、自主探究

1.折一折。

(1)把正方形纸折成相等的两部分。

师:

现在请同学们拿出一张正方形纸,你们能把它折成相等的两部分吗?

试一试。

教师巡视,注意了解学生不同的方法。

师:

谁来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折的?

边说边给大家表演一下。

学生可能出现的做法:

•对边折,折成两个相等的长方形。

•对角折,折成两个相等的三角形。

(2)把一张正方形纸折成相等的四部分。

师:

刚才大家折的都很棒,如果把一张正方形纸折成相等的四部分,怎样折呢?

自己试一试。

学生可能会出现的折法:

•先对边折,然后接着把长边对折,折成了四个相等的正方形。

•先对边折,然后把短边对折,折成了四个相等的长方形。

•先对角折,然后把折成的三角形的两个直角边再对折,折成了四个相等的三角形。

(3)把一张长方形纸折成相等的两部分。

师:

把一张正方形纸折成相等的两部分、四部分,同学们做得很好,并且了解到不同的折法。

如果把一张长方形纸折成相等的两部分,怎么折?

有几种折法?

请同学们折一折。

学生在交流中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折法:

•将短边对折,得到两个相等的长方形。

•将长边对折,得到两个相等的长方形或者正方形。

•沿着对角线对折,得到两个三角形。

当学生出现第三种折法时,教师要对话:

这样对折,两个三角形一样大吗?

如果学生没有出现这种折法,教师介绍:

老师这样折,两个三角形一样大吗?

怎样验证?

生1:

可以把两个三角形剪下来,比一比,如果重合了,说明两个三角形一样大。

生2:

描下一个三角形,放在另一个三角形上比一比。

……

师:

就按你们说的方法,验证一下。

学生动手操作,进行验证,交流结果。

师:

同学们,自己把三角形的纸,圆形的纸折一折。

【设计意图:

在自主折纸交流展示过程中,加深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的感性认识和图形之间的联系。

体验到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感受折纸活动的乐趣和图形变化的奥秘。

2.动手剪、拼。

师:

刚才我们已经验证了把一张长方形纸折成三角形,这两个三角形一样大。

现在请你用这两个三角形拼成一个大三角形。

学生拼完后交流,可能会出现以下做法:

•将两个三角形较长的直角边拼在一起。

•将两个三角形的较短的直角边拼在一起。

师:

刚才的拼图做得很不错。

现在老师请同学们把刚才折纸时折成的图形剪下来,然后选用你喜欢的方法拼成一个漂亮的图形。

并介绍给大家,你拼成的是我们生活中的什么事物。

学生自主剪拼,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剪拼的情况,然后组织交流展示。

【设计意图:

给学生提供开放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空间,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感受图形变化的美妙。

三、总结提升

师:

看来图形之间有着奇妙的联系,只要我们认真观察,动手操作,就能发现其中的奥秘。

【设计意图:

鼓励学生认真观察,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为今后的教学做好铺垫。

板书设计

  动手做

(一)

折一折

剪一剪

拼一拼

课后反思

1.让学生通过对简单的图形的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的活动,使学生体会到一个图形可以分成不同的图形。

同时,这个活动也加深了学生对图形本身特点的感受,渗透了“对称”的思想。

2.在折正方形纸的活动经验基础上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仅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还有利于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然后利用现有材料进行拼图,既节省时间,又能进一步加深对图形的认识,感受图形之间的奇妙联系。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动手做

(二)。

(教材第40、第41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七巧板拼图的活动,进一步熟悉学过的平面图形,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

2.发展空间观念、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力。

重点难点

重点: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难点: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

七巧板、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提升

师:

同学们,你们玩过七巧板吗?

知道七巧板的来历吗?

出示课件介绍七巧板的来历:

宋朝有个叫黄伯思的人发明了一种桌子,可以根据吃饭人数的不同,把桌子摆成不同的形状,比如3人拼成三角形,4人拼成四方形……有意思吧!

后来这种桌子演变成了一种玩具,它十分巧妙好玩,人们叫它“七巧板”。

师: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用七巧板拼图的问题。

【设计意图:

介绍七巧板的来历,既吸引学生注意力,又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拓宽知识视野,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自助探究

1.观察七巧板。

师:

七巧板由几种图形组成?

其中有几个三角形?

生:

七巧板由3种图形组成,有5个三角形。

师:

图中的哪两个号的图形完全一样?

生:

1号和2号图形、4号和6号图形是完全一样的。

2.尝试拼正方形。

师:

同学们,谁能利用七巧板拼出一个正方形呢?

试一试。

学生尝试拼图,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拼图情况,然后组织交流展示学生拼图的结果。

对于能拼出正方形的学生要给予表扬。

3.刚才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