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项目方法验证能力确认报告新版HJ168重制版固定源排气中一氧化碳的测定HJT 441999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3678561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0.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项目方法验证能力确认报告新版HJ168重制版固定源排气中一氧化碳的测定HJT 441999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新项目方法验证能力确认报告新版HJ168重制版固定源排气中一氧化碳的测定HJT 441999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新项目方法验证能力确认报告新版HJ168重制版固定源排气中一氧化碳的测定HJT 441999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新项目方法验证能力确认报告新版HJ168重制版固定源排气中一氧化碳的测定HJT 441999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新项目方法验证能力确认报告新版HJ168重制版固定源排气中一氧化碳的测定HJT 441999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项目方法验证能力确认报告新版HJ168重制版固定源排气中一氧化碳的测定HJT 441999Word格式.docx

《新项目方法验证能力确认报告新版HJ168重制版固定源排气中一氧化碳的测定HJT 441999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项目方法验证能力确认报告新版HJ168重制版固定源排气中一氧化碳的测定HJT 441999Word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项目方法验证能力确认报告新版HJ168重制版固定源排气中一氧化碳的测定HJT 441999Word格式.docx

从事相关分析工作年限

表2使用仪器情况登记表

仪器名称

型号规格

仪器出厂编号

性能状况

(计量/校准状态、量程、灵敏度等)

备注

表3使用试剂及溶剂登记表

名称

生产厂家

规格

纯化处理方法

方法验证能力确认报告

1.方法依据及适用范围

本方法依据是《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一氧化碳的测定非分散红外吸收法》(HJ/T44-1999),本方法能力验证应随标准更新而更新。

本方法适用于固定污染源有组织排放废气中的一氧化碳测定,本方法的检出限为20mg/m3,定量测定的浓度范围为60~15×

104mg/m3。

2.方法原理及干扰

2.1方法原理

一氧化碳(CO)对4.67μm,4.72μm二波长处的红外辐射具有选择性吸收,在一定波长范围内,吸收值与一氧化碳的浓度呈线性关系(遵循朗伯-比尔定律),根据吸收值确定样品中一氧化碳的浓度。

2.2干扰及消除

在室温下的饱和水蒸气对测定结果无干扰,但更高的含湿量或水蒸气对测定结果有正干扰,需采用除湿装置对气体样品进行除湿处理。

3.主要仪器、设备及试剂

3.1试剂和材料

3.1.1一氧化碳标准气体(高浓度,XXXXXmg/m3),8L钢瓶,证书编号:

XXXXXXXX,标准值:

XXXX,不确定度1.5%,有效期限:

XXXX年XX月XX日。

3.1.2一氧化碳标准气体(中浓度,XXXXmg/m3),8L钢瓶,证书编号:

3.1.3一氧化碳标准气体(低浓度,XXmg/m3),8L钢瓶,证书编号:

3.1.4高纯氮,8L钢瓶,证书编号:

XXXXXXXX,纯度≥99.99%,有效期限:

3.1.5变色硅胶。

3.1.6玻璃棉。

3.2主要仪器和设备

3.2.1非色散红外气体分析仪及配套配件(快速冷凝除湿采样枪等),2台,型号:

XXXX,编号:

XXXXXXXX、XXXXXXXX,检定证书编号:

XXXX、XXXX,检定有效期限,XXXX年XX月XX日。

3.2.2可调式减压阀及连接管,1个。

3.2.3玻璃转子流量计,1台,编号:

XXXXXXXX,检定证书编号:

XXXX,检定有效期限,XXXX年XX月XX日。

3.2.4皂膜流量计,1台,编号:

3.2.5气袋采样器,2台,型号:

3.2.6铝箔复合薄膜袋。

4.样品采集及保存

4.1采样点和采样频次的确定

按GB/T16157、HJ/T373、HJ/T397、HJ75和HJ76及有关规定,确定采样位置、采样点及频次。

采样测定部位应避开管道流速急剧变化的部位。

4.2采样系统的连接

4.2.1直接测定

当排气筒口径<0.4m时,可将仪器采样枪直接插入排气筒采集样品进行测定。

当排气筒口径较大(>0.4m)时,应使用适当尺寸的采样管。

然后按照仪器说明书进行连接和采样

4.2.2气袋采样法

当用采气袋采集气体样品时,将气袋采样器采样枪插入排气筒,然后按照仪器说明书连接铝箔复合薄膜袋袋进行采样。

4.3测定仪气密性检查

正确连接分析仪、采样管、连接管等后,进入仪器检查气密性界面,堵住进气口,启动仪器系统气密性检查,仪器提示气密性检查合格即可。

若检查不合格,应查漏和维护,直至检查合格。

4.4样品采集

4.4.1直接测定

把采样管头部插入排气筒采样点位置,打开除湿装置,然后用排气筒中的气体清洗采样管2~3次,即可直接通入仪器进行测定(仪器自身带有抽气泵)。

4.4.2气袋采样法

打开除湿装置,开启气袋采样器,把待测气体引入采气袋,用排气清洗3次采气袋,然后采样气袋,关闭气袋阀门。

4.5样品的保存

采集到气袋中的样品应尽快分析,室温下保存最长不超过36h。

5.分析步骤

5.1仪器的调零

开启仪器泵电源开关,预热30min,将环境空气通入进气口,待仪器指示稳定后,进行零点校准。

通常用环境空气进行零点校准,但环境中一氧化碳浓度大于待测样品浓度的1%时,需用纯氮校零。

5.2仪器的校正

以一定浓度的标准气体为基准,对仪器的各量程范围进行校正,校正气浓度应选择在满量程的90%~100%范围内。

5.3样品的测定

5.3.1直接测定

把采样管插入排气筒的采样点位中,开启抽气泵,用烟气清洗采样管道,然后开始抽样,待读数稳定后,记录分析仪读数。

5.3.2气袋采样

用气袋采集的样品,可将其直接接入仪器进气口,开启仪器抽气泵,将气袋中的样品气体抽入仪器即可进行测定,待读数稳定后,记录分析仪读数。

6.结果计算与表示

6.1结果计算

可直接从仪器读数一氧化碳的质量浓度(mg/m3)。

如果读数单位是百分含量,可按下式换成:

一氧化碳的质量浓度(mg/m3)=Kc(%)

式中:

K=1.25×

104(0℃,101.3kPa)

6.2一氧化碳的“排放浓度”的计算

按照GB/T16157中11.1.2(下式1)或11.1.4(下式2)计算一氧化碳的“排放浓度”。

……

(1)

——一氧化碳的平均浓度,mg/m3;

n——采集的样品数量。

(2)

——一氧化碳时间加权平均浓度,mg/m3;

,…——一氧化碳在t1,t2…tn时段内的浓度,mg/m3;

t1,t2…tn——一氧化碳浓度为,…时的时间段,min。

6.3一氧化碳的“排放速率”的计算

按照GB/T16157中11.4(下式3)计算一氧化碳的排放速率。

G——一氧化碳排放速率,kg/h;

ρ——标准状态下干烟气中一氧化碳的质量浓度,mg/m3;

——标准状态下干排气流量,m3/h。

6.4结果表示

一氧化碳的浓度计算结果有效数字位数与检出限一致,最多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7.方法能力验证

7.1零点校准和标气校正

按照5.1和5.2的步骤进行仪器的零点校准和标气校正。

7.2检出限和测定下限

按照HJ168-2020中“空白试验中未检测出目标物”的方式确定方法检出限。

配制一氧化碳浓度为45~100mg/m3的标准气体,按照样品分析的全部步骤,在仪器最佳稳定状态下平行测定11次。

计算11次平行测定的标准偏差,检出限=t(n-1,0.99)×

S(其中t(n-1,0.99)=2.764),结果如表1所示:

表1方法检出限测定数据

空白试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样品浓度(mg/m3)

平均值(mg/m3)

标准偏差S(mg/m3)

检出限MDL(mg/m3)

注:

以上方法MDL值计算出来后,应根据HJ168-2020的要求判断其合理性。

由表1可知,实验室检出限计算结果为xxmg/m3(测定下限为4倍检出限),大于仪器检出限1mg/m3,所以检出限为实验室检出限计算值,该值小于方法检出限20mg/m3(测定下限60mg/m3),符合标准方法要求。

方法检出限测定次数最少7次,以各类便携式、集成式仪器为基础建立的方法标准应根据仪器的性能尽可能增加重复测定次数,建议不少于11次,t值取值见HJ168-2020。

7.3准确度

7.3.1精密度

实验室对浓度分别为65mg/m3、75×

103mg/m3、13×

104mg/m3的一氧化碳标准气体,分别进行6次测量,结果如表2所示:

表2方法准确度测定数据(标准物质)

一氧化碳标准气体

测定结果

标准值(mg/m3)

65

75×

103

13×

104

样品浓度x(mg/m3)

相对标准偏差RSD(%)

精密度验证建议以实际使用校准量程选择验证标气浓度。

由表2可知,本实验室对一氧化碳标准气体分别6次测试结果所得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x.x%~xx%,精密度符合标准方法要求。

实验室对一氧化碳浓度分别约为95mg/m3生活垃圾焚烧炉废气、99×

10mg/m3和24×

102mg/m3的两种工艺废气分别进行6次测量,结果如表3所示:

表3方法准确度测定数据(实际样品)

实际样品

95

99×

24×

102

实际样品精密度验证应选择对适用范围内每个样品类型的1~3个浓度或含量(应尽可能包含适用的生态环境质量标准、生态环境风险管控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限值的浓度或含量)的样品。

由表3可知,本实验室对一氧化碳实际样品分别6次测试结果所得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x.x%~xx%,精密度符合标准方法要求。

7.3.2正确度

104mg/m3的一氧化碳标准气体,分别进行6次测量,结果如表4所示:

表4方法正确度测定数据(标准物质)

二氧化硫标准气体

相对误差(%)

正确度验证建议以实际使用校准量程选择验证标气浓度。

由表4可知,本实验室对一氧化碳标准气体分别6次测试结果所得的相对误差为x.x%~xx%,正确度符合标准方法要求。

8.监测实例

本单位监测室两组人员对某食品厂燃油锅炉废气,某印染厂燃煤锅炉,燃煤火电厂超低排放废气,陶瓷厂燃气梭式窑排放烟囱废气采用直接测定法和气袋采样法分别进行一氧化碳监测,测定结果如表5至12所示:

表5监测实例测定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