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题4 新课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676262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3.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题4 新课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题4 新课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题4 新课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题4 新课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题4 新课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题4 新课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题4 新课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题4 新课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题4 新课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B.叶徒相似(只)亭亭净植(植树)臣之妻私臣(偏爱)

C.竭其庐之入(用尽)呼尔而与之(表修饰)死亦我所恶(厌恶)

D.薄暮冥冥(迫近)朝晖夕阳(光辉)微斯人(非如果没有)

6.下列语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动物有这种本事,许多植物也能准确报时。

②.南非有一种大叶树,它的树叶每隔2小时就要翻动一次。

③.南美洲有一种第纳鸟,每隔30分钟就会“唧唧喳喳”叫上一阵,误差只有15秒。

④.许多古代的学者或哲人推断说,宇宙万物都是自己的作息时间。

⑤.早就发现,许多生物有着极强的“时间观念”。

⑥.丛林中还有一种小虫,每过一个小时就改变一种颜色,因此许多当地人把它们捉回去当“虫表”。

A⑤①②③⑥④B⑤③⑥①②④C⑤③①②⑥④D⑤①②⑥③④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138分)

7.请找出并改正下列词语中的4个错别字(4分,要求书写正整、规范、美观)

按装粗犷针砭凑合迫不及待蜂涌而至娇生惯养因地制宜大肆渲染充耳不闻趋炎附势变本加利心心相印乌烟漳气

 

8.根据提示,补写各句式填写课文原句(10分、1—6,每题1分,7—8,每题2分)

(1),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2)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不求闻远于诸侯。

(3)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若出其里。

(4)靡不有初,。

(5),则孤陋而寡闻。

(6)我寄愁心与明月,。

(7)2008年北京奥运圣火在境外传递时,遭到藏族恐怖分子的无理阻挠,他们这一行径遭到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的强烈谴责。

这也正如孟子所说的:

,。

(8)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应该养成良好的个人习惯,不要以为乱扔一片纸屑,乱吐一口痰,对环境没有任何影响,实际上只要同学们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就能为自己营造一个舒适优美的学习生活环境。

请用你所学过的一句名句劝说这些同学:

9.阅读赵师秀的《约客》完成下列三题(6分)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1)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怀?

(2分)

(2)请赏析“青草地池塘处处蛙”在表达手法上的作用。

(3)试分析“敲”“落”在诗歌中的妙处?

10.情境口语交际(5分)

仔细观察右边的漫画,回答下面的问题。

(1)这幅漫画有何含义。

(2分)

可怜天下父母心

(2)假如你是画中的“小树”,你想对父母说些什么呢?

(3分)

11.名著阅读(5分)

(1)中国有一部古典名著,它最早的德文译名是《强猛与士兵》,法文译名是《中国的勇士们》,英文译名是《在河边发生的故事》。

这部名著是,作者是。

(2)读完名著《西游记》,同学们一致认为,完成西天取经的任务,他们师徒四人缺了谁都不成。

请仿照对唐僧和沙和尚的评价,将对孙司空和猪八戒的评价补充完整。

唐僧,虽然软弱无能手无缚鸡之力,但他品行端正有坚定的信念;

孙悟空,虽然,但他;

猪八戒,虽然,但他;

沙和尚,虽然没有什么大本事,但他任劳任怒,甘心当如后勤。

12.综合实践活动(5分)

初三

(1)班班委会研究决定,以“讲文明,树新风,迎奥运”为主题,出一期校刊。

假如让你负责出这一期校刊,请完成下列工作:

(1)围绕主题为本题校刊设计哪些栏目?

(2)在这一期“我主办校刊”的实践后,你有了哪些收获?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13—13题)(11分)

陶侃惜谷《晋书》

陶侃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

“用此何为?

”人云:

“行道所见,聊取之耳。

”侃大怒曰:

“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

”执而鞭之。

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见人持一把未熟稻②执而鞭之

③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

1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与“汝既不田”中的“田”用法相同的是()(2分)

A.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B.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C.醉翁之意不在酒D.去国怀乡

15.翻译:

是以百姓勤于农植。

译文:

16.作者对陶侃的态度如何?

本文表现了陶侃的什么特点?

(4分)

(二)阅读《梦的科学与科学的梦》一文,完成(17-21题)(15分)

梦的科学与科学的梦

①人的一生,几乎有三分之一是在睡眠中度过的,而入睡做梦,是人人都有的经验。

  ②梦究竟是怎么回事?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是一种通俗而较为科学的解释。

无论怎么光怪陆离的梦境,都是大脑活动的反映,总是和人的经历、想象和心理特点有所联的。

佛洛伊德认为,梦是心理活动的反映。

巴甫洛夫认为,“梦就是过去各种刺激的痕迹,它们现在以最料想不到的方式组合起来”,强调是生理反应。

现代科学研究证明,梦是人类正常的生理、心理活动,是大脑处理资讯的一种特殊形式。

更确切地讲,是感觉敏锐、情感丰富而擅长形象思维的右脑,在摆脱了善于归讷、判断等逻辑思维的左脑作用时,独立处理资讯的结果。

在白天清醒时,由于左、右大脑交互制约、补充作用,使我们的思维、工作和生命合“情”合“理”;

而夜晚做梦时,左脑休息抑制,右脑就“不受干扰而自由地”处理资讯,往往就会有“情”无“理”,出现许多稀奇古怪,甚至离经叛道的梦境。

  ③这种非正常逻辑的资讯编辑处理,对于一般人来说,可能只是一个或令人惊喜意外、或紧张恐惧、或兴奋行动、或悲戚哀伤的梦而已。

而对于诗人、作家、另外一些艺术家或科学家,则可能会是飞来灵感和启示,因此流传着许多梦笔生花的美谈。

如庄周化蝶、杜甫梦乡、李贺梦月;

莫扎特作曲、梵高作画、斯蒂文森写《化身博士》、凡尔纳写《八十天环游地球》也都有梦中命笔的传说。

  ④艺术创作本以形象思维见长,右脑“独创”而命笔,应不算离奇,但以逻辑思维为主的科学家,也因梦而得“科学启示”,似乎有点奇怪。

其实深思一下也可明白,科学的发展和突破,很多时候就是要对原有的“科学”要有新的认识,甚至要否定,不太循规蹈矩的右脑往往比左脑更敢于创新、突破。

我们都知道有几个著名的“科学的梦”:

凯库勒梦见碳原子跳着像首尾相咬的蛇一样的环舞,从而悟出了苯分子的环形结构,从而揭开了有机化学史上的光辉的一页;

门捷列夫梦见元素像小孩纵横排列的队伍,导致元素周期律的发现。

还有笛卡尔、爱因斯坦……都做过“科学的梦”。

  ⑤从梦的科学和科学的梦明白梦是怎么回事,也可领悟“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之间的辨证关系。

在清醒的白天不妨大胆突破陈规旧章,突破“逻辑思维”,也许新的发现、新的发明就会在“白日梦”中给我们灵感和启示。

(有删改)

17.为什么说梦“是大脑处理资讯的一种特殊形式”?

18.第②段中加点的“合‘情’合‘理’”应如何理解?

19.第③段中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有什么作用?

20.本文以“梦的科学与科学的梦”为题有什么好处?

21.文中列举了诗人艺术家“梦笔生花”的故事和科学家的“科学的梦”,二者有什么共同之处?

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三)阅读《乡村的泥土》一文,完成(22-26题)(17分)

乡村的泥土

(1)乡村是泥土做的。

泥土是乡村的灵魂,它是上苍送给乡村最好的礼物。

(2)泥土与庄稼,庄稼与人,都是一一安排好了的,谁也离不开谁。

一团泥土,就是一句百读不厌的经文。

曾祖父读过,祖父读过,父亲读过,我和弟妹们也读过,我们的儿孙还要再继续接着读下去。

一个生命,又一个生命,在泥土里摸来摸去的,摸着摸着就摸老了,直到连泥土也摸不动的时候,这个生命就该被泥土抚摸了。

(3)我曾仔细观察过父亲的那双手,粗糙得跟老树的皮没有什么两样,骨节粗大,十指变形,没有一个完整的指甲。

这双手曾在土地上扒挠了八十多年,豆村的每一块土地都曾留下他的手印,甚或每一个土团都曾感受过他的手温。

一次重病使他的右手致残,无法再扶犁耕地,挥镐掘土后,我劝他把家里的那几块地让给别人做,他咬咬牙艰难地作出了决定。

但他执意要留下一小块自己做,说闲着也是闲着,种不动地,哪怕到地里站一站,蹲一蹲,在田埂上坐一坐,弯腰扯几把草,心里也好受些。

父亲留下的这块地顶多只有三分,春天种了玉米,接着又种了一茬芝麻。

夏天我回豆村时,发现他和母亲蹲在白花花的日头底下,一个吃力地翻着土,一个用槌棒敲打着土坷垃。

目睹着这样的情景,我的心里一涌一涌的。

于是我就跟他们说,这地不能再种了,要是热出个好歹,不值得。

父亲一边敲打着土块,一边说,再种最后一茬。

母亲也附和说,再种最后一茬。

这样的话,他们已经跟我说过不下四五次了,每次都没有兑现。

季节一次次地向前延伸,父亲的庄稼也跟着一次次地向前延伸。

其实我心里是清楚的,只要父亲和母亲不倒下,这“最后一茬”就得一次次地向前延伸。

(4)我们与土地和庄稼每相遇一次,都是一种缘分,是一个灵魂与另一个灵魂的默契和交流。

庄稼来了一茬又一茬,又被我们送走了一茬又一茬。

每迎来一茬庄稼,我们就多一份希望;

每送走一茬庄稼,我们就多一份充实。

在这一次次的迎送之中,一代又一代的庄稼人微笑着走进泥土。

试想,如果没有它们一茬又一茬地陪伴着我们,我们的一生该是多么苍白啊!

(5)播种的时候,我常常攥着种子遐想,这些种子去了泥土里之后,它们再也不可能回到村庄里来了,就像一个个日子。

尽管它们会给我带回更多的收获,但我还是有些依依不舍。

一茬一茬的庄稼绿了,一茬一茬的庄稼黄了,似乎都是转瞬之间的事。

收割也是如此。

当我用镰刀把一棵棵成熟的庄稼揽在怀里,它们好安静啊!

我知道又该送走一茬了。

(6)躁动了一个春天,喧闹了一个夏天,土地直到把所有的庄稼都送走了之后,这才坦然无忧地躺下来,在月光下深深地睡下,那飘荡在田野上大团大团的浓雾,就是它绵长而舒缓的呼吸吧。

22作者为什么说“一团泥土,就是一句百读不厌的经文”?

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23.第(3)段中的“再种最后一茬”这句话,父母已经跟“我”说过不下四五次了,为什么“每次都没有兑现”?

24.结合语境,品析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当我用镰刀把一棵棵成熟的庄稼揽在怀里,它们好安静啊!

25.阅读第(6)段,从哪里看出土地的“坦然无忧”?

并说说土地坦然无忧的原因。

26.阅读全文,你从中感悟到人与土地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四)作文:

(60分)

请你以“校园,我从这里起航”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紧扣题意行文,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题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