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电大期末考试地基基础课程期末复习答疑文本.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66880 上传时间:2022-10-2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3.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都电大期末考试地基基础课程期末复习答疑文本.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成都电大期末考试地基基础课程期末复习答疑文本.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成都电大期末考试地基基础课程期末复习答疑文本.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成都电大期末考试地基基础课程期末复习答疑文本.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成都电大期末考试地基基础课程期末复习答疑文本.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成都电大期末考试地基基础课程期末复习答疑文本.docx

《成都电大期末考试地基基础课程期末复习答疑文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都电大期末考试地基基础课程期末复习答疑文本.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成都电大期末考试地基基础课程期末复习答疑文本.docx

成都电大期末考试地基基础课程期末复习答疑文本

(2015.12.09)地基基础课程期末复习答疑(文本)

邵运达:

本次教学活动现在开始!

大家好。

本次教学活动的目的!

主要是针对期末复习答疑

考核方式及计分方法

本课程考核采用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试相结合的方式。

形成性考核占课程综合成绩的50%,终结性考试占课程综合成绩的50%。

课程考核成绩统一采用百分制,即形成性考核、终结性考试、课程综合成绩均采用百分制。

课程综合成绩加权平均达到60分及以上(及格),可获得本课程相应学分。

终结性考试

1.考试目的

终结性考试是在形成性考核的基础上,对学生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进行的一次全面检测。

2.命题原则

第一,本课程的考试命题严格控制在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的范围之内。

第二,考试命题覆盖本课程教材的全部章节,既全面,又突出重点。

第三,每份试卷所考的内容,覆盖本课程教材所学内容的70%以上章节。

第四,试题难度适中。

一般来讲,可分为:

容易、适中、较难三个程度,所占比例大致为:

容易占30%,适中占50%,较难占20%。

3.考试手段

网络考试。

4.考试方式

闭卷。

5.考试时限

60分钟。

6.特殊说明

终结性考试允许携带计算器。

绪论考核知识点

1.地基、基础及土力学的基本概念。

2.地基及基础在工程中的地位及重要性。

工程地质考核知识点

1.地质作用、地质年代及地质构造

2.岩石成因,特征及分类

3.土的成因,性质及工程分类

4.土的三相简图,土的三相物理换算图

5.地下水及其侵蚀性

土力学基本原理考核知识点

1.地基的应力;基地压力和附加压力的计算方法;

2.地基变形;地基最终沉降量计算的规范法;

3.土的强度指标,土的固结变形与时间的关系;

4.地基承载力;

5.土压力理论及挡土墙设计;

6.土坡稳定分析。

工程地质勘察考核知识点

1.地质勘察的目的、任务和常用方法;

2.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的编写和阅读。

基础设计基本概念考核知识点

1.地基基础设计的基本规定、等级划分和设计原则;

2.地基基础分类和基础埋深的确定方法;

3.正确理解地基基础与上部结构共同工作性能。

天然地基上浅基础设计考核知识点

1.地基承载力的确定方法;

2.基础底面尺寸的确定方法;

3.无筋扩展基础的设计方法;

4.扩展基础的设计方法。

桩基础考核知识点

1.桩基础基本概念、单桩荷载传递规律;

2.桩基设计要求和步骤。

特殊土地基设计考核知识点

1.特殊土地基概念及分类

2.软弱地基处理

3.湿陷性黄土地基

4.膨胀土地基

5.山区地基

6.在役地基的加固与处理

地基基础抗震设计简介考核知识点

1.建筑场地选择时地段划分,建筑场地判别划分;

2.液化机理;地基液化判别;

3.天然地基抗震承载力验算;天然地基基础抗震验算;桩基础抗震验算。

基坑工程简介考核知识

1.基坑工程的基本概念;基坑支护特点及基本要求;

2.基坑支护分类及应用;

3.重力式挡土墙;排桩或地下连续墙式挡土结构;土钉支护。

检验与监测考核知识点

1.检验与监测基本概念;检验与监测的主要内容;

2.基槽检验的目的及工作内容、检验方法;

3.桩基检验的内容及分类;

4.混凝土灌注桩的施工参数检验;桩身质量检验

5.基桩承载力检测;

6.建筑物变形观测;

7.基坑工程监测。

地基基础判断、选择练习题

地基基础判断题

第1章

1.力学性能满足建筑物的承载和变形能力要求的地层称为天然地基(人工地基)。

2.承载能力要求(抗变形能力要求)是指该地层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以及相应的安全储备。

3.抗变形能力要求(承载能力要求)是指该地层承受建筑物荷载后不能产生过量的沉降和过大的不均匀沉降。

4.承受建筑物全部荷载的那一部分地层称为地基(基础)。

5.基础(地基)是连接上部结构与地基的结构构件,基础(地基)结构应符合上部结构使用要求。

6.通过特殊的施工方法将建筑物荷载传递到较深土层的基础称为深基础(浅基础)。

第2章

1.由自然动力引起地球和地壳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地壳形态不断变化和发展的作用,称为地质作用。

2.地质作用按照动力来源的不同,可划分为内力地质作用、外力地质作用及工程地质作用。

3.矿物是指地壳中具有一定化学成分内部构造和物理性质的自然元素或化合物。

4.岩石是由矿物或岩屑在地质作用下按一定规律凝聚而成的自然地质体。

5.沉积岩(岩浆岩)是由风化作用或火山作用的产物经机械搬运、沉积、固结形成的岩石。

6.组成土的物质可分为固相、液相和气相三种状态(组成土的物质只有固相、液相两种状态)。

7.由风力搬运形成的土,称为风积土(残积土)。

8.对于级配良好的土,相应的地基土的强度和稳定性也较好,透水性和压缩性也较小(土的颗粒越均匀,级配越好)。

第3章

1.由土体自重产生的应力称为自重应力(附加应力),由建筑或地面堆载及基础引起的应力叫附加应力(自重应力)。

2.土中自重应力随深度呈线性增加(减少)。

3.土的自重应力不会引起地基变形,唯有新沉积的土或人工填土,需考虑自重引起的变形。

4.基础底面给地基的压力,称为基底压力,方向向下(方向向上)。

5.土的压缩变形实质上是土中孔隙体积变小的结果。

6.在侧限条件下,土的竖向应力与竖向应变之比,称为压缩模量(变形模量)。

7.分层总和法计算结果与沉降观测比较,对于坚实地基(软弱地基),理论计算值比实测值大。

8.正常固结土的前期固结压力等于(大于或小于)现覆盖土重。

9.挡土墙墙背受到墙后填土的自身重力或外荷载的作用,该作用称为土压力。

10.填土的重度越大,则主动土压力越大(小),而填土的内摩擦角越大,则主动土压力越小(大)。

第4章

1.勘探的方法可分为钻探、掘探和物探等。

2.勘察的目的是为查明并评价工程场地岩土技术条件和它们与工程之间关系。

3.岩土工程勘察等级分为三级,即甲级、乙级和丙级。

4.扰动土样的原状结构已被破坏,只能用来测定土的颗粒成分、含水量、可塑性及定名等。

第5章

1.桩基础按桩的制作方式可分为预制桩(摩擦型桩)和灌注桩(端承桩)两大类。

2.摩擦型桩(端承桩)的桩顶竖向荷载主要由桩侧阻力承受,

3.端承桩(摩擦型桩)的桩顶竖向荷载主要由桩端阻力承受。

4.上部结构、地基及基础在传递荷载的过程中是共同受力、协调变形的(相互独立、互不影响的)。

第6章

1.地基承力是指满足地基强度和稳定的前提下地基变形不超过允许值时地基所能承受的最大荷载。

2.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是指由载荷试验测定的地基土压力变形曲线线性变形段内规定的变形所对应的压力值。

3.无筋扩展基础系指由砖、毛石、混凝土或毛石混凝土、灰土和三合土等材料组成的墙下条形基础或柱下独立基础。

4.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的计算主要包括确定基础底面积、基础高度和基础底板配筋。

第7章

1.低承台(高承台)桩基是指桩身全部埋于土中,承台底面与地基土接触的桩基

2.高承台(低承台)桩基是指桩身上部露出地面而承台底与地面不接触的桩基。

3.桩在荷载作用下,桩相对周围土体产生向下的位移,土对桩侧产生向上的摩阻力,称之为正摩阻力(负摩阻力)。

4.群桩的承载力并不等于(等于)各单桩之总和,沉降量也大于(等于)单桩的沉降量,这就叫群桩效应。

第8章

1.通常将不能满足建(构)筑物对地基要求的天然地基称为特殊地基。

2.软土地基具有变形特别大、强度低的特点。

3.膨胀土虽然在天然状态下强度较高,压缩性较低,但并不是一种较好的天然地基。

4.山区地基与平原地基相比,具有地基性质不均匀问题和场地稳定性问题。

第10章

1.基坑工程是指在基坑开挖时,为了保证坑壁不致坍塌以及使周围不受损害所采取的工程措施。

2.支护结构是指基坑围护工程中采用的围护墙体以及内支撑系统等的总称。

第11章

1.以天然土层作为地基持力层的浅基础,基槽开挖后应进行验槽工作,这是工程勘察工作的最后一个环节(第一个环节)。

2.桩基检验分为桩的施工参数检验和基桩检测两大类。

 

地基基础选择题

第1章

1.力学性能满足建筑物的承载和变形能力要求的地层称为(A)

A.天然地基B.人工地基C.深基础D.浅基础

2.下列关于地基说法有误的一项是(B)

A.地基分为天然地基和人工地基

B.力学性能满足建筑物的承载和变形能力要求的地层称为人工地基

C.承载能力和抗变形能力是地层能否作为天然地基的基本要求

D.承载能力要求是指该地层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以及相应的安全储备

3.下列关于基础概念说法有误的一项是(C)

A.基础是连接上部结构与地基的结构构件

B.基础按埋置深度和传力方式可分为浅基础和深基础

C.桩基础是浅基础的一种结构形式

D.通过特殊的施工方法将建筑物荷载传递到较深土层的基础称为深基础

4.通过特殊的施工方法将建筑物荷载传递到较深土层的结构是(C)

A.天然地基B.人工地基C.深基础D.浅基础

第2章

5.由风化作用或火山作用的产物经机械搬运、沉积、固结形成的岩石是(A)

A.沉积岩B.岩浆岩C.火成岩D.变质岩

6.岩石经风化后未被搬运而残留于原地的碎屑堆积物是(A)

A.残积土B.坡积土C.冲积土D.风积土

7.河流的流水作用搬运到河谷坡降平缓的地带沉积起来的土是(C)

A.残积土B.坡积土C.冲积土D.风积土

8.由风力搬运形成的土是(D)

A.残积土B.坡积土C.冲积土D.风积土

9.关于土的特征描述错误的一项是(C)

A.土的特征包括散体性、多相性、自然变异性

B.土的散体性是指颗粒之间无粘结或弱粘结,存在大量孔隙,可以透水、透气

C.土通常是由固体颗粒、水组成的二相体系

D.土是多矿物组合体,性质复杂,不均匀,且随时间在不断变化

10.关于土的组成说法有误的一项是(C)

A.天然形成的土通常由固体颗粒、液体水和气体三个部分(俗称三相)组成

B.土固体颗粒的矿物成分可分为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两大类

C.土粒越均匀,土的级配越好

D.土孔隙中的液态水主要以结合水和自由水二种形态存在

11.关于土的物理性质指标说法有误的一项是(D)

A.土的物理性质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土的力学性质

B.单位体积土的质量称为土的密度

C.土中水的质量与土粒质量之比就是土的含水量

D.确定三相比例指标仅需要做密度试验

12.工程用土中,粒径大于2mm的颗粒含量超过总质量50%的土是(A)

A.碎石土B.砂土C.粉土D.黏性土

13.土的渗透变形主要有管涌、流砂、接触流土和接触冲刷,但就单一土层来说渗透变形主要是(A)

A.管涌、流砂B.管涌、接触流土

C.接触流土、接触冲刷D.接触冲刷、流砂

第3章

14.关于土中应力说法有误的一项是(D)

A.土中应力按产生原因分为自重应力和附加应力两种

B.由土体自重产生的应力称为自重应力

C.由建筑或地面堆载及基础引起的应力叫附加应力

D.地基的变形一般是因自重应力的作用引起

15.当仅有一层土时,土中自重应力与深度的关系是(B)

A.线性减少B.线性增加

C.不变D.不能确定

16.土的重度为20KN/m3,地面以下10m处的自重应力为(A)

A.200KPaB.20KPa

C.2KPaD.10KPa

17.土的重度为20KN/m3,地面以下1m处的自重应力为(B)

A.200KPaB.20KPa

C.2KPaD.10KPa

18.下图是刚性基础基底反力与上部荷载的关系图,其中P1、P2、P3关系正确的是(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