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668612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14.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教具

教学

环节

教学过程(教材处理)

N次备课内容

教师引导活动

学生探究活动

一、辅助环节:

第一步:

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具有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通常称为大气环流。

 

二、第一段(第二步)出示问题、学生自学;

小组合作、学生展示

一、三圈环流

在假设大气是在均匀的地球表面上运动的,而且不考虑地球自转的影响,此时,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是高低纬度间的受热不均。

[板书]1单圈环流

2.三圈环流

假设地表性质均一,则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是高低纬之间的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

以北半球为例

(1)低纬环流

(2)中纬环流

(3)高纬环流

同理分析,南半球

在近地面,全球共形成7个气压带和6个风带。

7个气压带即:

赤道低气压带,南、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南、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和南、北半球的极地高气压带。

在气压带之间的风带为:

南、北半球的低纬信风带,南、北半球的中纬西风带,南、北半球的极地东风带。

3.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就北半球来说,大致是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同时,也由于气压带、风带在一年内有规律地南北移动,常使同一地区在不同季节出现完全不同的天气、气候状况。

完成课本活动

可结合p38的活动题2

(赤道低气压带与副极地低气压带的形成有何不同?

极地高气压带与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成因有何差异?

赤道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是由于冷热不均引起的空气运动而形成的,所以是由热力原因形成的。

副极地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是大气运动所引起空气质量的变化而形成的,因此,这两气压带是由动力原因形成的。

图2.11由于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导致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也作周期性的季节移动。

三、第二段(第三步)引导启发、互动探究;

教师点拨、归纳总结。

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夏季,大陆上的气温比海上气温高得多,形成热低压;

冬季,大陆上的气温比海上气温低得多,形成冷高压。

海陆的热力性质差异,从而影响到海陆的气压分布。

7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图上,副热带高压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所切断,特别是亚洲大陆夏季增温强烈,亚洲热低压(又叫印度低压)最为突出,形成北太平洋的夏威夷高压和北大西洋的亚速尔高压。

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图上,副极地低压带也被大陆上的冷高压所切断,尤其是亚洲高压(又叫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势力最强,控制范围最广。

亚欧大陆的东部几乎都在它的控制之下。

这就使副极地低压带也仅保留在海洋上,形成北太平洋上的阿留申低压和北大西洋上的冰岛低压。

三、季风环流

1.概念

2.东亚季风

东亚季风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导致冬夏间海陆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而形成的。

南亚季风

四.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气温:

根据最冷月或最热月均温值,确定热量带。

(1)最冷月均温>

15℃为热带。

(2)最冷月均温在0℃~15℃为亚热带,但有一特例,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最冷月均温>

0℃。

(3)最冷月均温<

0℃为温带。

降水:

年雨型:

全年降水量较多,季节分配均匀,没有明显的雨季和旱季。

夏雨型:

夏雨较多,且降水集中于夏季,冬季降水较少。

冬雨型:

冬雨较多,且降水集中于冬季,夏季降水较少

先读图2.13“7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和图2.14“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思考以下问题:

1.为什么全球的气压分布不是成带状的?

2.南、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的分布有什么不同?

请同学们看图2.13和2.14。

范围地区的盛行风随季节而有显著改变的现象,称为季风。

结合课本p41活动题看看季风主要分布在什么地方?

风向怎样变化?

读图2.15,同学们再看一下我国西南地区及印度一带的风向的季节变化情况是怎样?

四、第四步:

当堂检测(过关训练、注重应用)

课堂小结

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考点一 大气活动中心与季风环流

北半球海陆分布差异显著导致热力性质差异明显,因此形成冬、夏季不同的大气活动中心。

1月份大气活动中心分布

1月份北半球气压中心和冬季风

7月份大气活动中心分布

7月份北半球气压中心和夏季风

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比较

项目

东亚季风

季节

冬季

夏季

风向

西北风

东南风

东北风

西南风

源地

蒙古、西伯利亚

太平洋

蒙古、西伯利亚(亚欧大陆内部)

印度洋

成因

海陆热力

性质差异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及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性质

寒冷干燥

温暖湿润

温暖干燥

高温高湿

比较

冬季风强于夏季风

夏季风强于冬季风

分布

我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

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我国西南

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对农

有利

雨热同期

业生产的影响

不利

旱涝、寒潮等灾害

旱涝灾害

特别关注:

南亚的西南季风是由于夏季东南信风带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偏转而形成的。

与之类似的是,澳大利亚北部1月份的西北季风,是由于东北信风带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左偏而形成的。

考点二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理解记忆世界气候类型形成和分布

灵犀一点:

气候特征常用地理术语的一般界定

(1)大陆性与海洋性:

气温年较差大于15℃可认为大陆性强,小于10℃表明海洋性强。

(2)高温、凉爽、温和、寒冷:

夏季月均温大于20℃可认为是高温,小于20℃可认为是凉爽;

冬季月均温大于0℃一般可认为是温和,小于0℃一般可认为是寒冷。

(3)降水稀少、少雨、多雨、丰富:

一般来说月均降水量低于10mm描述时为稀少,10~50mm为少雨,50~100mm为多雨,大于100mm为丰富。

主要气候类型分布、成因及特点

1.热带气候类型

气候

类型

规律

典型地区

气候成因

特点

热带雨林气候

南北纬10°

之间

南美亚马孙河流域、非洲刚果河流域和几内亚湾沿岸、亚洲马来群岛

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 

终年高温多雨

热带草原气候

~南北回归线之间

非洲中部大部分地区、澳大利亚北部和东部、南美巴西高原

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全年高温、一年有明显的干、湿两季 

北纬10°

~北回归线大陆东岸

亚洲印度半岛、中南半岛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全年气温高,一年分旱、雨两季

热带沙漠气候

南北回归线~南北纬30°

之间的大陆内部和西部

撒哈拉沙漠、阿拉伯半岛、澳大利亚中西部

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 

终年炎热干燥

2.亚热带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气候特点

亚热带季

风气候和

季风性湿

润气候

南北纬25°

~35°

之间的大陆东岸

前者分布在我国秦岭—淮河以南,后者分布于北美大陆、南美大陆、澳大利亚东南部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引起冬、夏季风交替控制

前者夏热冬温,季节变化明显,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

后者冬夏温差比前者小,降水也比前者均匀

地中海气候

南北纬30°

~40°

大陆西岸

地中海沿岸、美洲南北纬30°

大陆西岸、澳大利亚和非洲西南角

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3.温带气候类型

温带季风气候

北纬35°

~55°

我国华北、东北、朝鲜半岛、日本群岛北部,俄罗斯太平洋沿岸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温带

大陆性

南北纬40°

~60°

大陆内部

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内陆

远离海洋,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

冬寒夏热,干旱少雨

海洋

性气候

西欧、北美和南美大陆西海岸的狭长地带

终年受西风影响

终年温和多雨

4.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和寒带气候

亚寒带

针叶林

北纬50°

~北极圈之间的大陆 

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

纬度高,且居内陆,全年受极地气团控制

冬长严寒,夏短凉爽

苔原气候

北半球极地附近的沿海

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冰洋沿岸

纬度高,太阳辐射弱,受极地气团控制

全年严寒,降水少

冰原气候

南北半球极地附近内陆

南极大陆、格陵兰岛

纬度最高,太阳辐射弱,地势高

全年酷寒,降水少

链接拓展:

几处特殊气候类型的非地带性分布

(1)四处(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部和中美洲东北部)热带雨林气候——远离赤道的热带雨林气候——“来自海洋的信风+迎风坡+沿岸暖流”。

(2)赤道地区的热带草原气候——“地势高”。

如东非高原地势较高,上升气流弱,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3)西风带内的温带大陆性气候——“位于西风带内,但处于山脉的背风坡”。

如南美巴塔哥尼亚高原位于安第斯山脉东侧,受山地阻挡而降水稀少,形成了干燥少雨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4)大陆东岸的温带海洋性气候(澳大利亚东南部)。

(5)南北美洲西海岸气候的分布范围仅局限于沿海地带,并呈南北延伸、东西更替的分布特征,主要是因为受高大的南北走向的科迪勒拉山系的影响,气候分布不能深入内地,而局限于太平洋沿岸地带。

考点三 气候类型的判读方法

根据气候特征判读气候类型

根据气候的两大要素资料来判读,判读时可遵循以下三个步骤:

以形定位、以温定带、以水定型。

具体见下表:

①根据温度确定南北半球——“以形定位”:

由于南北半球热量分配不均,南北半球的季节刚好相反,所以气温的变化也是相反的,根据气温最高月和最低月以及气温曲线的形状可以确定该地是在北半球,还是在南半球。

半球

气候最高月

气温最低月

气温曲线形状

北半球

7月~8月

1月~2月

峰形(凸形)

南半球

谷形(凹形)

②根据最冷月或最热月的均温值,确定该地温度带(即气候带)——“以温定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