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冰川融化的声音拟声词优秀word范文 12页Word下载.docx
《最新冰川融化的声音拟声词优秀word范文 12页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冰川融化的声音拟声词优秀word范文 12页Word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这些议论虽然一直存在,却因主流传媒的忽视而不被公众知晓。
如果我们仔细倾听这些来自社区的声音,或许能为全球性的难题找到更深层次的原因,发现解题的另一种角度。
201X年5月4日,我们在云南省德钦县的贡坡村做完调查,驱车直奔县城。
到达月亮湾峡谷上方拍照的时候,忽然遇到CBIK(昆明的一个民间环保组织)几位项目成员。
5月1日我们在嘉碧村碰面,2日他们一行人便去雨崩。
次日传来雨崩神瀑发生雪崩的消息,大家都在为他们担心。
此刻相遇,我们在欣喜他们安全回来的同时,也急切地打听发生了什么事。
美国女孩简告诉我们,2号那天下午他们刚离开神瀑几分钟,便看到瀑布旁边的悬崖上倾泻而下的雪瀑,简即刻用数码相机拍摄。
从她显示的照片上看,当时至少有三条雪瀑相继而下。
接着,正好在神瀑的位置又落下一片雪雾,具有专业登山救援经验的简意识到有灾难发生,马上招呼大家返回去救人。
他们从雪堆里刨出几位游客,其中一个女孩脊椎折断,简说不能用马驮,便和大家做了个简易担架把她抬到村里,后来她得救了。
关于这次意外的原因有很多猜测,气候变暖,导致近年冰雪融化是普遍的说法。
但气候变暖是同人的行为有关的,用佛教的话来说,是人的“共业”即共同行为造成了这样的后果。
所以,当地信仰佛教的藏族村民虽然也知道气候变暖的说法,但他们并没有把责任往全球化一推了事,而是把201X年雨崩的雪崩事件,同登山、旅游等一系列外来冲击联系起来,讲述了他们自己的看法。
1.冰川危急
到过云南的驴友,多熟悉明永冰川的名字。
1991年的梅里山难以及之后的旅游开发,使它出了名。
1998年6月我跟云南省社会科学院的和建华第一次上明永冰川,为游客走的路还没有开辟,我们沿着转山人走出的小路,穿过茂密阴暗的森林,大约3个钟头才到太子庙。
庙用石头墙围成小院,墙角嘛呢堆上,还看得见文革时拆下的石雕佛像和花纹。
那时这里还没有多少游客,只遇到守庙的阿尼(大爹)曲扎。
他1950年代去印度做生意,前些年回家乡没有分到地,便为红坡寺守太子庙。
他自己养猪养鸡,粮食由村民供应。
小庙的右侧就是冰川,节节抬升而上,其顶端闪烁着晶莹的主峰。
我们从侧面的山崖攀缘下去,爬到冰川上看个究竟。
冰川下段比较平整,但到处散布着煤灰一样的堆积物,边缘有很多冲倒的树干。
冰上的裂缝纵横交错,有的裂缝扩展成深邃的洞窟,隐约传来流水声。
越往上,冰面越陡峭,形成大片的冰塔林,颜色也越洁白。
背阴的地方,冰壁绿如碧玉。
靠近冰塔林处,不时有冰崩发生,声震山谷。
我们不敢久呆,转身返回太子庙,站在山崖边欣赏壮丽的风景。
迪庆著名的生物学家方震东对明永冰川作了如下描述:
“卡瓦格博雪峰群,以主峰为中心,发育着数十条大大小小的低纬度海洋性现代山岳冰川。
这些冰川呈放射状从山顶奔泻而下,蜿蜒曲折,俯瞰大江。
在云南境内,从南向北,明
显可见缅茨姆冰川、雨崩冰川、明永冰川、斯恰和纽恰等冰川。
站在北段的梅里雪山峰顶,还可见西藏境内的粗阶冰川直插察瓦龙谷底。
其中最长的冰川为明永恰。
‘恰’在藏语中意为‘冰’或‘冰川’,因冰川位于明永村后山而得名。
明永恰一直从卡瓦格博峰顶下延到海拔2700米的云南松林和针阔叶混交林带,绵延8公里,面积为37.5平方公里,年容水量2.32亿立方米。
是世界上稀有的低纬度、低海拔季风海洋性山谷冰川。
”(云南格桑花卉有限公司编《绒赞卡瓦格博》29页,云南美术出版社1997年版)。
面对着巨大的U形冰蚀谷,能直接感到冰雪摧毁性的力量。
但即使蕴藏着如此能量的冰川,也因自然和人为的侵蚀而日益衰弱。
201X年10月8日,新华网刊登了新华社记者曹莹的报道“云南梅里雪山冰川不断后退令人担忧”,文章说:
“地球上低纬度地区海拔最低的冰川——梅里雪山卡瓦格博峰下的明永冰川,目前正在以每年50米左右的速度后退。
这种状况令当地居民及专家们担忧。
……
当地藏民最近发现,从1999年下半年起,明永冰川的前沿从海拔2660米的地方向上缩进了约200米,厚度从原来的300多米变成了150米。
冰雪消融,汇成一条条溪流沿着山体蜿蜒而下。
”
跟明永村民谈过几次,我确实体会到他们对冰川污染的焦虑。
201X年,我们在云南藏区做“社区影视教育”项目,明永村的诗人扎西尼玛拍了一个纪录片叫《冰川》。
他之所以选择这个拍摄题目,是因为登山和旅游带来的变化,已经影响到冰川的稳定:
“这个冰川很有意思。
1999年下半年,这条冰川就开始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开始有大量游客进入观光。
不到两年的时间,冰川就开始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化,这个变化就是冰川前沿往上缩,原来海拔2660米的地方,现在往后退了,我自己估计退了近200米,冰川的厚度从300多米变成150米左右。
莲花寺过去的这个地方冰川原来宽度有500米,现在开始往西南方向消融,化了近150米左右。
”
近些年,明永冰川的消融和退缩非常明显,201X年5月23日和29日下午,明永冰川第二雪台相继发生两起巨大雪崩,《春城晚报》201X年6月2日的报道这样说:
“这两次雪崩引起的震天响声,以及所形成的上百米冲天雪雾烟尘和有如泥石流滚滚而下的数万立方米积雪,令所有的观光者大吃一惊。
梅里雪山旅游景区管理局副局长阿主说,类似这样大的雪崩201X年曾发生过一次,那次雪崩导致的泥石流还冲毁了明永村的两座大桥,当时,村民还误认为是雪山倒下来了,都跑到后山去躲藏。
由于雪崩发生地距冰川最高的莲花寺还远,人们无法测量雪崩坍塌的面积和体积。
专家认为,雪崩坍塌的主要原因是近年全球气候变暖,以及冰雪补给跟不上冰川的消融速度造成的。
目前,冰川最下端正以每年7到8米的速度加快消融。
当地村民称,近5年来,能够感觉到冰川已经消融了近100米。
据迪庆的生态学者方震东等人调查,“明永恰冰舌已有逐年退缩的趋势。
根据实地观察,1992年向后退缩了大约50米。
1913年英国人金顿.沃德(F.K.Ward)曾达明永村及明永冰
1川,当地人告诉他,50年前冰川一直延伸达明永村边。
金顿.沃德是1913年6月13日抵达明永村的。
当天,他攀到半山去看冰川:
“在台地上,我们领略了山谷顶端雪峰的极好景致以及对面壮观的冰瀑。
甚至当我们正朝那儿看的时候,就有一阵爆裂的巨响传来,这使我们把目光即时收回脚下,看到一根巨大的冰柱醉汉般摇晃瞬间后,便咆哮着滚落山谷,将树上一群绿色的鹦鹉惊起。
这就是对我们的欢迎!
雪崩的巨响和冰塔的破碎声确实日夜都陪伴着我们,这些声音随着夏季的推进而更1《绒赞卡瓦格博》31页。
加持续不断。
到了仲夏,冰瀑下边长长一段冰川遂撒上许多碎冰,呈现出一片白色,就像拍打着咸海岩石岸的朵朵浪花。
我从这些冰塔倒下峡谷边缘的频率判断,冰川移动的速度一定很快。
?
当我向当地人打听以前冰是否延伸得更远时,他们回答说,四五十年以前,冰还深深地深入山谷下边。
”(金敦.沃德《神秘的滇藏河流》25-29页,四川民族出版社201X年版)。
地质专家赵希涛根据罹难遗体和遗物的发现,对明永冰川的消融提出了看法:
“供职于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的研究员赵希涛从1996年起,即开始对包括梅里雪山在内的滇西北地区地质情况进行考察研究。
他经过研究发现,作为典型海洋型气候冰川的明永冰川,冰川表面温度高、运动速度快是其显著特征。
最能证明这一论断的是,近两年,中日联合登山队遇难队员遗骸遗物的相继发现......根据遗骸、遗物的水平、垂直运动距离推算,冰川年平均运动速度也超过了500米。
而位于西藏境内的贡嗄山海螺沟冰川(应为四川境内)曾被认为是我国运动速度最快的冰川,已知它年均运动速度是188.8米,仅为明永冰川运动速度的1/3强。
据赵希涛介绍,由于受经费和技术力量等方面原因的制约,我国对现有的海洋性气候冰川观测研究不够,因此关于这些冰川的运动速率资料较少。
但明永冰川以其低纬度、低海拔、垂直高差大等地理特征,可以确认是我国运动速度最快的冰川。
”(王林“梅里雪山明永冰川是我国运动速度最快的冰川”,载《网易科学频道》201X年10月13日,)。
我找村民谈论这个问题,竟然和登山扯在一块。
话要从梅里山难之后的遗体搜寻讲起。
2.遗体搜寻
1991年1月3日,中国和日本联合登山队在攀登卡瓦格博雪山(大众媒体称为梅里雪山)时遭遇雪崩,17名队员不幸遇难。
4月中旬,中日双方组成搜索调查队,调查梅里山难的事故真相,并搜寻遇难者的遗体和遗物。
日方13人,由京都大学总长西岛安则任名誉顾问,岩坪五郎教授任队长,牛田一成任副队长;
中方33人,组长为云南体委副主任杨必育,队员主要是中国登山协会的专家。
4月25日到5月15日,队员们在雨崩村冒着雨雪上山搜索,但因气候恶劣阻扰,未能到达出事地点,无功而返。
7年过去。
1998年7月18日,德钦县公安局忽然接到村民报告:
在卡瓦格博正面的明永冰川,发现梅里山难的遗骸和遗物。
28日,日方牛田一成等人,中方李致新等组成收容队,在昆明确认遗物。
8月3日,他们到明永冰川继续搜索。
在海拔3700-3800米,距离遇难地点4公里左右的冰川上,发现许多遗物和部分遗体,装了20个大袋。
6日,这批遗物遗体运到大理,经9人的家属和法医确认,于7日举行火葬仪式。
日本京都大学学士山岳会网站aack.or.jp/meiri/houyou.jpg。
次年的8月2日到4日,我去明永村了解事情的经过。
牧人桑才在他家里,绘声绘色地跟我讲起他们的发现:
“在冰川右侧莲花寺顶上靠近甲勒容巴垭口的地方,我们有个牛场,叫乃努。
我们村每家有2、3头耕牛,每年割了麦子就放到山上大约3个月,让它们自己在那里吃草,人呢过半个月去看一次。
一般是早上上山,在那里住一晚,第二天回村子。
“去年(1997年)7月18号,达瓦、格森和我三个人从牛场甲勒容巴返回村子,差不多在下午2、3点钟,中午饭吃过后到达叫扎盖的冰川处,坐在大石头底下休息。
我们从高处往下看去,见冰川上面有一点红的颜色,然后又看见花花绿绿的一片。
我们赶忙下去,只见冰面上到处是衣服和睡袋,还有人的尸体,有的在睡袋里面,有的在睡袋外面。
3、4个尸体全身还在,其他的或者没有头没有脚。
有不少骨头,手的,脚的。
我们站在旁边看,因为藏族人很忌讳靠近死人的。
晚上6点过后我们赶回村子,告诉村长,村长报告县里,县里又向州、省上报告。
第二天他们下来,和村里的民兵17,18个人一起去看。
我们没有去。
5,6天后,省体委和日本人来,收了三天尸体,抬下来。
最先接到牧人们报告的是明永村村长大扎西,我访问他的那天,他穿着一件迷彩服,在明永河边的旅游售票小屋里开会。
今年是这个50户人的小村子兴旺发达的又一年。
因为去年下旬从德钦到明永的简易公路修通,游客蜂拥而至,村民靠门票分成和为旅游者牵马赚了不少钱。
每天,售票小屋的里面和外面都会聚集很多人。
在我用录像机采访大扎西的时候,人声和水声几乎淹没了他说的话。
他说,上山放牛的路连接着冰川两边的山,从前是猎人走的。
要爬冰川。
附近山里有很多动物,如雪羊,獐子,岩羊,山羊和黑熊,野鸡也很多,药材也很丰富,有贝母,虫草,风黄连。
那天有3个放牛的人走这条小路回村,顺便在冰川边挖贝母,发现了登山队的遗物。
1999年8月6日清早8点,我跟着村长大扎西、村民达娃和日本人小林尚礼前往冰川,寻找遇难者的遗物。
小林原来是京都大学环境工学部的学生,1996年10月,他参加第三次中日梅里雪山联合登山队。
1998年7月,他辞去已有的工作,加入遗体搜寻的队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