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初中生物毕业会考复习资料八年级全册知识点doc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3660813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65.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初中生物毕业会考复习资料八年级全册知识点doc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苏教版初中生物毕业会考复习资料八年级全册知识点doc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苏教版初中生物毕业会考复习资料八年级全册知识点doc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苏教版初中生物毕业会考复习资料八年级全册知识点doc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苏教版初中生物毕业会考复习资料八年级全册知识点doc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初中生物毕业会考复习资料八年级全册知识点docWord格式.docx

《苏教版初中生物毕业会考复习资料八年级全册知识点doc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初中生物毕业会考复习资料八年级全册知识点docWord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初中生物毕业会考复习资料八年级全册知识点docWord格式.docx

植物有性生殖的优点:

能综合双亲的优良性状,提高后代的生活力。

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过程包括开花、传粉、受精、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P9)

7.植物的传粉

自花传粉:

同一朵花的雄蕊花药中的花粉传给雌蕊,如,水稻等;

异花传粉:

一朵花的雄蕊花药中的花粉传给另一朵花的雌蕊。

8.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过程:

开花→传粉→受精→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9.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精子和卵子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叫做受精。

受精

胚珠卵细胞─→受精卵─→胚种子

子房珠被─→种皮果实

子房壁───────────→果皮

果实种子的多少与每个子房中的胚珠的多少有关。

二、昆虫的生殖与发育

10.昆虫的生殖发育包括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

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如蚕、蜜蜂、菜粉蝶、苍蝇、蚊等)。

不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受精卵、幼虫、成虫三个时期(如蝗虫、蟋蟀、蝼蛄、螳螂等)。

11.家蚕的生殖与发育

家蚕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要经过四次蜕皮和四眠;

要经过四个时期:

受精卵→幼虫→蛹→成虫。

完全变态发育:

幼虫和成虫时期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明显的差异。

如蚊、蝇、蜜蜂等。

12.蝗虫的生殖与发育

蝗虫的幼虫经过五次蜕皮;

要经历三个发育时期:

受精卵→幼虫→成虫。

不完全变态发育:

幼虫和成虫的形态结构非常相似,生活习性也几乎一致。

如蟋蟀、蟑螂、蝼蛄等。

灭蝗虫、菜粉蝶等昆虫的最佳时期是幼虫时期。

13.昆虫的生殖和发育特点:

有性生殖、体内受精,变态发育。

三、两栖类的生殖与发育

14.两栖类的生殖和发育特点:

有性生殖、体外受精,变态发育。

蝌蚪和成蛙在形态结构以及生活习性等发面有显著不同,这种发育称为变态发育。

15.蛙的发育过程:

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

16.蝌蚪的呼吸:

外鳃→内鳃→肺;

先后肢后前肢。

17.两栖类的生殖、发育过程不能完全摆脱水的束缚,因而它们的生活范围受到一定的限制。

18.常见的两栖动物还有蟾蜍、蝾螈和大鲵等

四、鸟类的生殖与发育

19.鸟类的生殖发育特点:

有性生殖、体内受精,先体内发育后体外发育;

多数具有筑巢、求偶、交配、产卵等行为,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20.鸟类的生殖发育经历求偶、交配、筑巢、产卵、育雏等阶段,具有明显的季节性。

鸟卵的结构主要是由卵黄、卵白(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和水分)、卵带和胚盘(将来发育成雏鸟)组成的。

雏鸟主要有早成鸟和晚成鸟两种类型。

21.鸟类的发育过程:

受精卵→胚胎→雏鸟。

22.早成鸟:

鸡、鸭、鹅、大雁等;

晚成鸟:

家鸽、燕子、麻雀等。

第15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一、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3.细胞核是遗传信息的中心

遗传和变异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

遗传:

生物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个体之间相似的现象。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的中心。

24.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

染色体

每一种生物的体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一定,一般成对出现。

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生物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非常重要。

人的体细胞中多了或少了一条染色体,可能导致严重的遗传病。

例如,当一个婴儿的体细胞中的第13对染色体多了一条,即有47条染色体就会导致先天性裂唇。

染色体主要是有蛋白质和DNA组成的,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DNA分子是双螺旋结构的,上面具有特定遗传效应的片段叫做基因。

二、人的形状和遗传

25.遗传性状:

可以遗传的生物体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

相对性状:

一种生物的同一形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26.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是最基本的遗传信息单位。

显性基因是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

隐性基因是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

隐性基因在显性基因存在时所决定的性状表现不出来。

三、人的性别决定

27.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

人的体细胞中共有23对染色体,,其中常染色体22对,性染色体1对。

女性

男性

体细胞

22对+XX或44条+XX

22对+XY或44条+XY

生殖细胞

22条+X

22条+X或22条+Y

28.性别决定的方式

性别决定和受精卵携带的性染色体有关;

对人类来说,子代的性别主要决定于精子。

鱼类、两栖类和所有的哺乳类动物的性别决定方式和人基本一样;

但鸟类与人的性别决定方式不一样。

29.正常人的体细胞中的染色体分为两类:

常染色体(22对)和决定性别的性染色体(1对)。

性染色体中,男性为XY,女性为XX,人的性别决定如下:

亲代:

男性女性

XYXX

XYX

XXXY

子代:

女性男性

四、遗传病和优生优育

30.遗传病:

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或者是由致病基因所控制的疾病。

常见的遗传病有白化病、血友病、色盲、先天性愚型、先天性聋哑等。

31.优生优育包括禁止近亲结婚、提倡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等。

遗传咨询的目的是避免遗传病患儿的出生。

32.近亲结婚的危害:

血缘关系越近的人,遗传基因越近,携带相同致病基因的可能性越大,婚后所生子女的遗传病的可能性就越大。

五、生物的变异

33.变异:

生物体亲代和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总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差异,这就是生物的变异现象。

34.生物的变异分为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

可遗传变异是性状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的变化引起的,这类变异能够遗传给后代;

不可遗传变异是性状的变异是由环境条件的改变所引起的,这类变异不能够遗传给后代。

35.变异对生物的生存和发展的意义

可遗传变异是由遗传物质发生变化而引起的,单纯由环境引起的变异是不可遗传变异。

生物的变异有利于生物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第6单元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第16章动物的运动

一、动物运动方式的多样性

36.动物和植物的主要区别之一是动物能够通过运动,主动地、有目的地迅速改变其空间位置。

陆生动物中的鸟类和昆虫能够飞行和滑翔。

37.动物运动的意义:

主动适应环境;

有利于觅食和逃避敌害等。

还能迅速迁移到更为适宜的栖息地和生殖场所,从而有利于自身的生存和繁殖。

二、动物运动的能量来源

38.动物的运动器官:

鱼——鳍,昆虫——翅,蜥蜴——四肢,鸟——翼,草履虫——纤毛,变形虫——伪足,蚂蚁——分节足、翅。

39.蚂蚁等昆虫的足分节,依靠足部肌肉的收缩和舒张,使分节的足产生运动。

运动时,一般是以一侧的前足、后足和另一侧的中足为一组,进行交替运动。

40.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

①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骨连接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

其中,骨和骨连接构成骨骼,因而也可说成“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骼和骨骼肌组成。

②骨骼(骨和骨连接)是动物形体的基础,为肌肉提供了附着点。

③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伸肘时,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

④人和脊椎动物的肌肉收缩和舒张都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完成的。

41.动物运动的能量来源

消化吸收呼吸作用释放能量

食物───→细胞───→ATP───→肌肉

第17章动物的行为

42.动物的行为是指动物在自然界中多种多样的活动以及动物的体态、发声和其他所以外部可以识别的变化。

43.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

觅食行为:

如蜘蛛织网等;

防御行为:

对维持个体生存和种族繁衍十分重要;

生殖行为:

能够是动物的子代数量增加,有利于种群的繁衍;

社群行为:

指同种生物个体之间除生殖以外的各种联系的行为;

其他行为:

某些鸟类的迁徙行为,某些鱼类周期性、定向性的洄游行为等。

44.社群行为的特征是:

群体内部形成一定的组织;

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

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

蚂蚁、白蚁、蜜蜂等动物有社群行为。

动物行为的意义是有利于生存和生殖,大大提高了生存机会和生活质量。

45.先天性行为:

动物生来就有的、由遗传物质所控制的行为,也称为本能行为。

46.后天性行为:

不是生来就有的,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积累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后天性行为主要与神经系统中的大脑皮层有关,大脑皮层越发达,学习能力就越强。

47.动物行为的生理基础

动物的行为的产生是动物对外界刺激所作出的反应。

动物的行为主要受神经系统(神经)和内分泌系统(激素)的调控。

动物越高等,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越强,适应各种生活环境的能力也越强。

第7单元健康的生活

第18章疾病与免疫

一、传染病

48.传染病:

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49.传染病的特征:

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

病原体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

50.常见的传染病

传染病类型

病原体

常见的传染病

呼吸道传染病

细菌

肺结核、腮腺炎、麻疹、百日咳、流行性感冒、H1N1甲型流感、非典型肺炎

消化道传染病

寄生虫

甲型肝炎、细菌性痢疾、蛲虫病

血液传染病

病毒

乙型肝炎、疟疾、丝虫病

体表传染病

真菌

血吸虫病、狂犬病、破伤风、淋病

51.传染病的传播和预防

传染病传播的三个环节:

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传染源:

能够传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传播途径:

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后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

易感人群:

对传染病缺乏抵抗能力而容易感染的人群。

52.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等。

53.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措施:

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控制传染源:

对传染病病人应尽量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如对传染病人进行隔离。

切断传播途径:

如保护水源、消毒餐具,以及加强个人卫生等。

保护易感人群:

如通过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和采用预防接种。

二、威胁健康的主要疾病

54.心血管疾病:

由心脏和血管的病变引起的疾病。

冠状动脉:

冠状动脉给心脏的肌肉运来氧气和养料,同时运走代谢废物,最终流入右心房。

冠心病:

冠状动脉发生病变,导致心脏的肌肉缺血的病变。

如心绞痛(心脏肌肉暂时性缺血而胸闷、心前区疼痛)、心肌梗死(冠状动脉被凝血堵塞,血液不流通)。

⑶冠心病成因:

高脂肪饮食、缺乏运动、吸烟等。

预防的有效方法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防治意识。

患心绞痛的病人的急救药物:

硝酸甘油、麝香保心丸。

55.癌症

①癌变发生部位:

除了头发、指(趾)甲外的所有组织、器官。

②我国死亡率排在第一位的恶性肿瘤是胃癌。

城市中排在第一位的恶性肿瘤是肺癌;

农村中排在第一位的恶性肿瘤是胃癌;

青少年和儿童中排在第一位的恶性肿瘤是白血病。

治疗白血病的最好方法是骨髓移植。

③致癌因子物理致癌因子物理致癌因子:

如X射线、电离辐射;

化学致癌因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