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电站建设项目建议书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3658800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192.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光伏电站建设项目建议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光伏电站建设项目建议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光伏电站建设项目建议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光伏电站建设项目建议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光伏电站建设项目建议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光伏电站建设项目建议书Word文件下载.docx

《光伏电站建设项目建议书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光伏电站建设项目建议书Word文件下载.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光伏电站建设项目建议书Word文件下载.docx

、北纬41°

,年日照数在2200-3000小时,年辐射总量达到5000-5850MJ/㎡,太阳能资源较好,属于三类光伏发电区域。

由于交通运输等条件较好,并网接入条件优越,可以建设屋顶太阳能分布式光伏并网电站。

1.4投资主体

本项目由某某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投资兴建。

某某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某某能源),是经某某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大型国有独资公司,隶属于某某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是省政府授权的投资主体和国有资产经营主体,是经营省本级电力建设基金和管理省级电力资产的出资人。

目前拥有13家全资及控股子公司。

 

某某能源的投资领域主要是以电力能源为主。

“十二五”期间,某某能源逐步向节能环保和低碳经济领域拓展,着力发展风电、太阳能发电等业务。

“十三五”期间,公司将大力拓展在可再生能源和循环经济的投资。

2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2.1国家可再生能源政策

我国政府已将光伏产业发展作为能源领域的一个重要方面,并纳入了国家能源发展的基本政策之中。

已于2006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可再生能源法》明确规范了政府和社会在光伏发电开发利用方面的责任和义务,确立了一系列制度和措施,鼓励光伏产业发展,支持光伏发电并网,优惠上网电价和全社会分摊费用,并在贷款、税收等诸多方面给光伏产业种种优惠。

2009年12月26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的决定。

修改后的可再生可能源法进一步强化了国家对可再生能源的政策支持,该决定将于2010年4月1日起施行。

本项目采用光伏发电技术开发利用太阳能资源,符合能源产业政策发展方向。

《国家能源局关于申报分布式光伏发电规模化应用示范区的通知》(国能新能[2012]298号)为契机,积极发展分布式光伏发电,形成整体规模优势和示范推广效应。

依托某某太阳能资源丰富的优势,充分利用建筑物空间资源,发挥削峰填谷作用。

通过利用学校的建筑物屋顶,积极开发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低压端并网自发自用项目。

2.2地区能源结构、电力系统现状及发展规划

某某省是我国重工业和原材料工业基地之一,在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003年某某省全社会用电量占东北电网的50.2%,而某某省电源装机容量占东北地区的39.5%;

2004年用电负荷极不相称,一直处于缺电状态。

随着国家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和改造政策的实施,某某省作为我国的老工业基地,一大批国有骨干企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社会经济全面复苏,全社会用电量和用电负荷在“十五”后两年将有一个跳跃式的发展。

因此“十五”后两年和“十五”期间,某某省经济将伴随工业的振兴,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较大的第二产业用电量将会有较大幅度的攀升,相应的会带动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用电量的全面回升,人民生活水平也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将有较大的改善,用电量和用电负荷将大幅度增长。

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全社会用电量分别比上年增长2.1%、5.84%、12.16%、12.32%,全省用电量呈现加速增长趋势。

2005年最大电力缺额2578MW,到2010年电力缺额为5711MW。

为了改变这种用电紧张的局面,除了正常受入黑龙江省、吉林省的盈余电力外,“十五”期间应适当考虑在某某本省加强电源点建设的工作。

因此,建设光伏发电站,探索新能源发电,对于满足某某地区负荷增长的需要,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是非常必要的。

2.3地区环境保护

光伏系统应用是发展光伏产业的目的所在,它的应用情况代表着一个国家或地区对光伏产业的重视程度,标志着当地政府对能源及环境的认识水平。

该电站的建成每年可减排一定数量的CO2,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环保压力。

3项目任务与规模

本工程建设于某某工程学院现有建筑的楼顶屋面上。

项目总装机容量是2.2MWp,25年年均发电量约为230.68万kWh。

采用多晶硅光伏组件,光伏组件分别铺设在学校内的各个楼顶上,可铺设太阳能电池方阵的屋顶总面积约为58336平方米。

4太阳能资源

某某省太阳资源具体的分布如下:

图4.1某某省太阳能资源分布图

根据上图,可以看出某某某某为太阳能资源中等地区,年日照数在2200-3000小时,年辐射总量达到5000-5850MJ/㎡,相当于日辐射量3.8~4.5KWh/㎡。

某某市属北温带大陆季风气候区,由于北部蒙古高原的干燥冷空气经常侵入,形成了半干旱半湿润易旱地区。

主要气候特点为四季分明,雨热同季,日照充足,日温差较大,降水偏少。

春季少雨多旱风,夏季炎热雨集中,秋季晴朗日照足,冬季寒冷降雪稀。

全年平均气温5.4℃~8.7℃,最高气温37℃,最低气温-36.9℃。

年均日照时数2850~2950小时,日照率63—68%。

某某地区太阳能辐射量年际变化较稳定,其数值区间稳定在3828.69~5507.17MJ/㎡之间,年平均辐射总量为5154.68MJ/㎡。

年降水量450~580mm,平均614.7mm,多集中在7~9月份,无霜期120~155天。

属太阳能资源较丰富区,位于全省前列。

4.1太阳能资源分析

项目所在地多年平均太阳辐射量5200.48MJ/m²

/a,属我国第三类太阳能资源区域,但从气象部门获得的太阳能总辐射量是水平面上的,实际光伏组件在安装时通常会有一定的倾角以尽可能多的捕捉太阳能。

混凝土屋顶选择南向倾角41度。

1、某某地区的年太阳总辐射为5200MJ/m2左右,即1444kW·

h/m2左右;

近6年(2004~2009年),年平均太阳总辐射量偏低,为5101.8MJ/m2,即1417.2kW·

h/m2。

该地区的年日照时数为2800h左右,年日照百分率为63%左右,太阳能资源处于全省前列。

2、太阳能资源以春季和夏季较好、冬季最差为主要特征。

其中,5月份太阳辐射最强,可达到620MJ/m2左右,12月份辐射最弱,为206MJ/m2左右。

春、夏、秋、冬四季总辐射量分别约占年总辐射量的31.31%、33.25%、21.01%和14.43%左右。

3、从日平均状况看,11~14时的太阳辐射较强,可占全天辐射量的53%左右,是最佳太阳能资源利用时段,12时前后辐射最强。

4、日照时数以7.5h左右的天数最多,全年可达到60天左右,占14%以上;

6.1~12.0h区间的天数较多,总天数为250天以上,可占全年的69%,年可利用率较高。

综上所述,某某市太阳能资源丰富,属某某省太阳能资源丰富区,可以开展太阳能发电和太阳能资源热利用项目。

4.2太阳能资源初步评价

项目所在地太阳能资源条件较好,由于交通运输等条件较好,并网接入条件优越,可以建设屋顶太阳能光伏并网电站。

光伏电站角度的选取采用“四季均衡,保证弱季”的原则。

本项目太阳能电池板采用按最佳倾角41°

的方式安装在楼顶屋面上,系统年平均峰值日照时间为4.5小时,年日照总量为1600小时。

5网架结构和电力负荷

5.1电力负荷现状

某某工程学院配电服务范围内2011年最大用电负荷为2400千瓦,最小用电负荷为0.2千瓦。

配电区内输电电压为10/0.4千伏,变电站容载比为1.25。

变压器7台,其中2*1600kVA有1台,2*630kVA共6台,总容量1.07万千伏安。

表5.1某某工程学院变电站基本负荷资料汇总表

序号

项目

数值

单位

备注

1

变电站

1.1

最大负荷

2400

kW

峰值负荷

1.2

最小负荷

0.2

1.3

变电站年停电时间

10-18

min

1.4

容载比

1.25

1.5

配电变压器数量

7

根据配电变压器数量逐个填写配电变压器相关数据

1.6

日典型负荷

630

96点/日,表格

2

配电变压器1

2.1

变电容量

0.63*2

KVA

2.2

电压等级

10/0.4

kV

2.3

低压侧馈线回路数

14

2.4

低压侧馈线导线截面

各路不同

mm2

3

配电变压器2

3.1

3.2

3.3

3.4

5.2.电站厂址选择

某某工程学院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拟选址在工程学院现有的建筑物楼顶上建设太阳能电站,在开发利用太阳能资源的同时节省了土地资源。

根据光伏电站的区域面积、太阳能资源特征、安装条件、交通运输条件、地形条件,结合某某气象站的相关资料等,同时考虑光伏电站的经济性、可行性,初步规划出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

该项目建设地点完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规划建设,经实际考察,无遮挡现象,具有以下特点:

(1)富集的太阳光照资源,保证很高的发电量;

(2)靠近主干电网,以减少新增输电线路的投资;

(3)主干电网的线径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在基本不改造的情况下有能力输送光伏电站的电力;

(4)离用电负荷近,以减少输电损失;

(5)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和生活条件;

(6)能产生附加的经济、生态效益,有助于抵消部分电价成本;

(7)良好的示范性,国家电网启动分布式光伏发电支持政策。

6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设计

6.1光伏组件选择

6.1.1标准和规范

(1)IEC61215晶体硅光伏组件设计鉴定和定型

(2)IEC6173O.l光伏组件的安全性构造要求

(3)IEC6173O.2光伏组件的安全性测试要求

(4)GB/T18479-2001《地面用光伏(PV)发电系统概述和导则》

(5)SJ/T11127-1997《光伏(PV)发电系统过电压保护—导则》

(6)GB/T19939-2005《光伏系统并网技术要求》

(7)EN61701-1999光伏组件盐雾腐蚀试验

(8)EN61829-1998晶体硅光伏方阵I-V特性现场测量

(9)EN61721-1999光伏组件对意外碰撞的承受能力(抗撞击试验)

(10)EN61345-1998光伏组件紫外试验

(11)GB6495.1-1996光伏器件第1部分:

光伏电流-电压特性的测量

(12)GB6495.2-1996光伏器件第2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