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136572 上传时间:2022-10-0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x

《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x

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起到独特作用。

随着市场竞争的进一步加剧,中小企业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

如何正确认识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解决的对策,对中小企业发展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从中小企业所面临的内外环境分析了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对今后中小企业发展提出了几点意见。

【关键词】中小企业;发展问题;对策研究

一、相关理论概述

(一)中小企业的定义

中小企业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指的是与本行业大企业相比生产规模较小的企业。

对中小企业的概念很难通过简单的文字表述清楚,通常用数量指标和质的指标来界定。

一般来说,数量指标是利用企业的资本金额、销售额、雇用人数等指标中的一个或几个作为划分大、中、小企业的标准;质的指标主要是指从遵循经营学的角度,能反映企业经营本质特征的指标。

例如,企业是否具有独立性以及所有权和经营权是否一体等。

按照许多国家对中小企业质的规定,大企业的分支机构即使在数量指标的衡量下达到了中小企业的标准,从质的方面仍不属于中小企业的范畴。

(二)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根据国家五部委局联合发布的《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统计资料显示,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已超过800万家,占全国注册企业总数的90%以上。

其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实现利税、出口总额分别已占全国的60%、57%、40%和60%以上,并提供了约75%的城镇就业机会,从农村转移出来的约2.8亿劳动力,大多数也在中小企业就业。

中小企业一方面为国家创造了税收来源,增加了财政收入;另一方面,特别是在当前就业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它们成为创造就业机会、吸纳城镇下岗失业人员以及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渠道,为确保社会稳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中小企业所需投资较少,并能够充分利用各地分散的自然资源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它组织结构简单,管理方式灵活,管理成本较低,适应市场的能力较强,并且有利于发挥从业人员的创造性。

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还加快了区域特色经济的发展壮大,进一步加快了一批区域特色经济的形成和发展。

它们在促进市场竞争、增加就业机会、方便群众生活、推进技术创新、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和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和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小企业也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并为大型企业提供配套服务及分工协作做出了重要贡献。

具体体现在:

1、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主要增长点。

二战以后,资本主义国家和私人垄断资本急剧膨胀,中小企业面对大企业的强大竞争优势,似乎只能在夹缝中求生存,并惨淡经营。

一些经济学家也由此断言:

中小企业已丧失了活动空间。

然而,中小企业不仅没有被吃掉,反而有了长足的发展,并且对国民经济起到了有效的辅助和补充的作用。

有关资料显示,中小企业对各国经济的贡献率在不断上升。

中小企业已成为世界各国经济的脊梁。

在美国,雇员在100人以下、几十人的中小企业占90%以上,其产品出口额占全国产品出口额的40%以上。

我国的台湾地区其经济体系也是以中小企业为主,95%以上的公司是中小企业,其出口额占全部出口额的57%。

自东南亚金融危机以来,以日、韩为代表的大企业主要模式受到较大冲击,而以中小企业为主的台湾所受冲击则较小,显示出中小企业独特魅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增长,中小企业功不可没。

据有关部门统计,80年代以来,中小企业的年产值增长率一直保持在30%左右,远远高于总的经济增长速度。

90年代以来,我国工业新增产值的76.7%是由中小企业创造的。

如,日前我国的食品、造纸和印刷行业产值的70%以上,服装、皮革、文体用品、塑料制品和金属制品行业产值的80%以上,木材、家俱行业产值的90%以上,都是由中小企业创造的。

因而,经济学家吴敬琏曾指出:

几十万个国有和乡镇政府所有的中小企业的放开和搞活,将是近期国民经济的主要增长点。

2、中小企业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

首先,中小企业是提供城镇就业的重要渠道。

就业问题,始终都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一大制约因素。

目前,我国面临着新增劳力和存量劳力就业问题,特别是下岗职工再就业的压力越来越大。

中小企业面广量大,且大部分是从事劳动密集型产业,因而吸纳劳动力的容量相对较大。

据测算,对于相同的固定资产投资,国有中小企业占用国有资产仅17%,吸纳就业量却达74%,吸纳的就业容量为大型企业的14倍;而对于相同的产值,中小企业吸纳的就业容量为大型企业的1.43倍。

改革开放20年来,城镇增加的近8000万个就业岗位,75%以上是中小企业提供的。

所以,我国就业问题的解决,离不开中小企业的发展。

其次,中小企业是农村工业的先锋队。

我国的中小企业相当部分是地方国有企业或乡镇企业,大部分分布在中小城市和集镇。

这些中小企业尤其是乡镇企业,一方面通过社会化服务体系,把分散的农户集中起来实现大规模、集约化生产;另一方面也吸纳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

据统计,20年来,乡镇企业已吸纳的农村剩余劳动力9217万人,占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一半。

这不仅加强了社会稳定,而且对我国的工业化进程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第三,中小企业是地方财政的主要来源。

我国各级政府80%的财政收入来源于中小企业。

事实上,哪个地区的中小企业效益好,那里的财政收入就比较宽松,群众的负担就比较轻、生活比较富裕,干群关系就比较协调,社会稳定也有了牢固基础。

3、中小企业是技术创新的生力军

中小企业往往是一个国家技术进步的主要载体。

在美国,50%至60%的科技进步发生在小企业身上,80%以上新开发的技术是中小企业来付诸生产的。

因为高科技产业是高风险产业,大企业一般注重常规生产,不愿意去冒风险。

因而小企业往往成为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实验田”。

我国中小企业中的高新技术企业,在科技创新、技术开发等方面意识强、行动快,成为名符其实的技术创新的生力军。

据悉,深圳市首批认定的9家“深圳·国家科技成果产业推广示范企业”竟然全是中小企业;深圳考核认定的94家技术先进型企业中,中小企业占76%,124家高新技术企业中,中小企业也占90%左右。

4、中小企业是活跃市场的基本力量

大企业和小企业在市场上,都有自己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

而中小企业在市场上的比较优势,主要表现在“船小好掉头”上,中小企业可以利用其经营方式灵活、组织成本低廉,转移进退便捷等优势,更快地接受市场信息,及时研制满足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尽快推出,占领市场。

所以,中小企业在市场上应更具有竞争力。

只要利用中小企业灵活善变的优势,引导它们放开搞活,对活跃市场功能有事半功倍之效。

5、中小企业是中国经济改革的试验区

相对大型企业而言,中小企业改革成本低、运行操作简便、引发的社会震动小,相对较易进入新体制,已成为企业体制改革的“试验区”,改革重点和难点的突破口。

诸如承包、租赁、兼并、拍卖、破产等企业改革和体制创新的经验,往往是先在中小企业试行后取得的,再逐步向国有大型企业推广。

所以,企业的改革深化离不开中小企业作为“开路先锋”

二、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及问题

(一)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的问题

1、外部的问题

(1)政府对中小企业扶持不力

由于受传统的计划经济影响,长期以来我国的经济政策自觉或不自觉地偏好于大企业,因而在金融政策、财税政策、产业组织政策和科技教育政策等方面,对中小企业有许多的不公平。

比如一些地方政府片面强调“抓大”,只对大型企业集团的组建和发展感兴趣,在财政支持、税收优惠、技术发展等方面只考虑大企业,中小企业很难或根本得不到政策上的帮助,资金短缺已成为制约一些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又由于许多中小企业受各级基层组织管理,而各部门的管理方式、政策不一,多头领导,使中小企业无所适从,企业经营束手束脚,无实际的经营自由权。

(2)对中小企业监管不严

长期以来,国家一直没有制定有关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律法规。

一方面,使中小企业经营行为缺乏法律约束;另一方面,又造成中小企业的许多利益得不到应有的保障。

我国中小企业的宏观管理分散、社会中介服务体系不健全,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发展进程。

(3)中小企业负担重

作为地方财政的主要来源,中小企业常被作为弥补财政收支平衡和转嫁负担的对象,企业税负、社会负担愈来愈重。

比如在地方教育附加的征收标准上,对乡镇企业按销售收入的9%征收,而对国有大型企业则按2%征收。

而且地方政府为了解决地方财政困难,还把中小企业作为摊派各种费用的对象。

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对名目繁多的费用常不堪重负,企业经营步履维艰。

2、内部的问题

(1)中小企业组织和产业结构不合理

一般说来,中小企业属地方管辖。

由于地方保护主义盛行,造成了中小企业低水平重复建设、重复投入的问题。

有相当多行业产品供大于求,出现了“结构性”过剩,为了争夺市场以致于生产同一行业产品的中小企业竞相压价,甚至偷工减料、以次充好,严重地破坏了市场竞争秩序。

另外,重复建设使得中小企业产业关联度较低,“小而全”的企业比比皆是,企业之间缺乏社会化、专业化分工协作,与大企业也没有建立协作体系,因此,在大企业的经济优势面前力单势薄生存艰难。

(2)中小企业自身素质低

一是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尤其是国有中小企业,普遍存在技术装备落后、职工素质低、人才匮乏、产品质量差的问题。

二是缺乏管理组织能力,在生产管理上处于混乱状态,在组织经营上处于无序状态。

产前没有市场调查和研究、没有严格的成本核算;产中没有生产控制,没有营销策略;产后没有售后服务等等。

三是缺乏合理配置资源的能力和环境保护意识,从而资源浪费,环境污染严重,企业难上规模

(二)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因素

1、发展空间较小

从政策角度分析,存在中小企业发展空间较小的问题。

特别是猇亭区中小企业在扩张发展时,规划、用地等方面的政策,与市开发区猇亭园区的项目相比差距较大,发展环境条件明显失衡,影响了中小企业业主和投资者的积极性。

值得引起关注的是,猇亭区中小企业发展中的规划选址和用地计划都要通过开发区审批同意才能实施,从近几年向开发区申报的情况看,由于受到规划的限制,基本上是难以落实的。

因而导致几家小企业不得不迁往外地投资发展。

2、融资难度较大,服务体系滞后

据调查,造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主要是:

一是政策因素的影响,导致贷款供应不足。

国家曾多次提高银行准备金率,严格控制贷款规模,供求矛盾自然较为突出;受国家投资导向政策的制约,猇亭区符合国家信贷政策支持的产业不多,是难于得到银行支持的重要原因;加之银行实行了非常严格的贷款终身责任制等约束机制,银行管理人员和信贷员存在少放贷或不放贷的现象。

由于上述因素的影响,导致贷款供应严重不足。

二是担保服务缺位。

猇亭区担保服务机构尚未建立,中小企业通过担保的途径很难融资。

通过商业银行融资,多数企业只能以土地、房产等不动产作抵押获取贷款,此途径不仅手续、程序十分复杂,而且周期较长,远水难解近渴,企业只有放弃。

三是融资方式单一。

从现实情况看,猇亭区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主要依赖于银行贷款,其他融资方式只能“望而却步”。

四是贷款成本较高,企业没有积极性。

企业贷款除支付银行利息外,还要给中介机构支付较高的费用,因而企业没有积极性。

近几年来,猇亭区有近90%的中小企业未获得银行新增贷款,还有部分中小企业因流动资金不足达产率不足50%。

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很不完善,从事信息服务、信用担保、教育培训、科技创新、创业辅导、管理咨询、市场开拓、政策法律方面的服务机构还不多,服务质量也不高,服务体系滞后成为制约猇亭区中小企业发展新的障碍,因此,加快猇亭区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迫在眉睫。

3、品牌意识不强,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大部分中小企业技术人才缺乏,原创性、自主性产品偏少,自主研发产品的能力较弱,且产品更新周期较长。

同时,一些中小企业不重视与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对接合作,没有形成良好的合作机制和合作氛围,难于推陈出新。

4、要素制约日趋严重

劳动力要素制约。

一方面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

为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国家先后出台一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