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化学期末复习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651239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1.0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一化学期末复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必修一化学期末复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必修一化学期末复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必修一化学期末复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必修一化学期末复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必修一化学期末复习Word文档格式.docx

《必修一化学期末复习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一化学期末复习Word文档格式.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必修一化学期末复习Word文档格式.docx

mol-1。

使用时易出现两个方面的错误:

(1)一是忽视使用条件

将任意条件下的1mol气体都当成22.4L,或认为非标准状况下的1mol气体一定不是22.4L。

如“1molO2的体积为22.4L、常温下0.5molNO的体积一定不是11.2L、44gCO2的体积为22.4L”的说法是错误的。

(2)二是忽视物质的状态。

误将气体摩尔体积用于固体或液体。

如“标准状况下18gH2O的体积为22.4L”的说法是错误的。

二、物质的量浓度

1.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基本计算要充分利用物质的量的四个基本公式:

n=,n=,n==(标准状况,气体),n=c·

V(aq)。

(1)利用cB=进行计算(有时可先用n=或n=或n=)。

(2)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换算

换算依据cB=,

cB的单位为mol/L,ρ的单位为g/cm3,M的单位为g/mol。

(3)溶解度与物质的量浓度的换算

依据饱和溶液的溶解度S,可求算出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w)为×

100%;

然后由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换算公式c=(ρ的单位为g/cm3),即可推得。

(4)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稀释——溶液稀释定律

①对于已知质量分数溶液的稀释:

溶质的质量稀释前后不变,即m1w1=m2w2。

②对于已知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稀释:

溶质的物质的量稀释前后不变,即c1V1=c2V2。

混合后溶液体积不变:

c1V1+c2V2=c混(V1+V2)。

混合后溶液体积改变:

c1V1+c2V2=c混V混,V混=。

(5)已知溶液中某种粒子的物质的量浓度,求其他粒子的物质的量浓度

解答此类题目时要依据两个规律:

(1)定组成规律

电解质溶液中,阴离子与阳离子浓度之比等于化学组成中离子个数之比,据此可求已知一种离子浓度的溶液中的另一种离子浓度。

如Na2SO4溶液中,c(Na+)=2c(SO)。

(2)电荷守恒规律

因为任何溶液都呈电中性,故溶液中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应等于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这个规律称为电荷守恒规律。

例如,在Na2SO4溶液中,c(Na+)=2c(SO);

在K2SO4、MgSO4的混合溶液中,c(K+)+2c(Mg2+)=2c(SO)(假定溶液中H+、OH-的浓度相等)。

2.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牢记步骤

注意事项:

(1)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时,遵循左物右码原则。

(2)本实验中两次使用玻璃棒,是在溶解和转移溶液时,作用分别为搅拌、引流。

(3)移液前应将溶液冷却至室温,移液后需将烧杯和玻璃棒洗涤2次~3次,并将洗涤液注入容量瓶中。

(4)定容。

①当液面距容量瓶刻度线1cm~2cm处时改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

②定容标准为:

溶液凹液面最低处与刻度线相切。

(5)容量瓶使用前的第一步操作是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检查方法是:

加水→倒立→观察→正立,瓶塞旋转180°

→倒立→观察。

(6)容量瓶使用“五不”:

不溶解,不稀释,不作反应容器,不加热,不贮存。

第二章重点知识总结

一、熟悉这些分类中各个概念

二、离子反应与离子方程式

1.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及正误判断

(1)离子方程式书写步骤速记口诀:

要写离子方程式,先写化学方程式;

单质沉淀气弱质,仍然保留化学式;

可溶可离电解质,离子符号来表示;

消去相同的离子,检查守恒就完事。

注意:

①单质沉淀气弱质——指单质、难溶物、固体、气体和弱电解质只能写成化学式,另外要注意,浓硫酸要写化学式。

②微溶物的处理原则:

反应物中的微溶物处于溶液状态时写离子符号,处于浑浊状态时写化学式;

生成物中的微溶物一律写化学式。

③强酸酸式盐可拆分,如NaHSO4写成Na+、H+和SO,弱酸酸式盐不可拆分,如NaHCO3只能写成Na+和HCO。

④反应物或产物在离子方程式中各离子的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其化学式中的比例关系。

例如:

H2SO4和Ba(OH)2两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2++2OH-+2H++SO===BaSO4↓+2H2O。

(2)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

2.离子共存问题——“反应即不共存”

(1)因发生复分解反应不共存。

①有气体产生:

气体又有酸性气体和碱性气体两种,具体表现为易挥发弱酸的酸根与H+不能大量共存;

铵盐与强碱不能大量共存。

②有沉淀生成:

这里的沉淀主要是指难溶性的盐。

③有弱电解质(如水、弱酸、弱碱等)生成;

酸中的盐酸、硫酸和硝酸是强电解质,其他的酸均为弱电解质;

碱中的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钙、氢氧化钡是强电解质,其他的碱均认为是弱电解质。

(2)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不共存。

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后,就变为其他价态的物质,离子自身发生了变化。

并不是任何的氧化性微粒与还原性微粒都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只有具有较强还原性的离子才不能与具有较强氧化性的离子大量共存。

常见的强氧化性微粒有:

MnO、Fe3+、ClO-、NO(H+)。

常见的强还原性微粒有:

S2-、SO、Fe2+、I-。

关于离子能否共存的判断题是考试中的一类传统题。

首先要弄清题干的要求:

“共存”还是“不共存”,“可能”还是“肯定”,是否有如“碱性溶液中”“酸性溶液中”“无色溶液”等附加条件。

具体判断时先看能否发生复分解反应,即生成沉淀、气体、水等,再看能否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三、氧化还原反应

还原性:

还原剂>

还原产物;

氧化性:

氧化剂>

氧化产物。

2.电子得失守恒原理及应用

(1)电子得失守恒。

氧化剂得电子总数与还原剂失电子总数相等。

(2)利用得失电子守恒原理解决有关计算问题

①首先找出氧化剂、还原剂及其物质的量以及每摩尔氧化剂、还原剂得失电子的物质的量。

②然后根据电子守恒列出等式进行计算,即:

氧化剂的物质的量×

每摩尔氧化剂得电子数=还原剂的物质的量×

每摩尔还原剂失电子数。

第三章知识点

详细知识看第三章上课章末复习讲义,提示把钠及其化合物、镁、铝三角、铁三角等几组方程式一定要记下来。

注意物质的量关系对反应生成物的影响,关注Na2CO3和NaHCO3的比较,Fe2+和Fe3+鉴别。

一定要记住铝和钠反应的方程式。

第四章重点知识总结

一、硅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

1.单质硅的性质

2.SiO2的性质

3.Na2SiO3的性质

Na2SiO3+CO2+H2O===Na2CO3+H2SiO3↓

(H2SiO3酸性比H2CO3弱)

二、氯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

1.氯气的化学性质

2.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1)发生装置:

“固+液气体”。

反应原理:

MnO2+4HCl(浓)MnCl2+Cl2↑+2H2O。

(2)净化装置

(3)收集装置:

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4)尾气处理装置:

Cl2+2NaOH===NaCl+NaC

3.氯气的成分及性质

氯水中存在三种分子:

Cl2、H2O和HClO,四种离子:

H+、Cl-、ClO-和OH-。

不同试剂会与不同离子反应。

4.氯、溴、碘之间的置换

Cl2+2Br-===2Cl-+Br2Cl2+2I-===2Cl-+I2

Br2+2I-===2Br-+I2

三、硫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

1.单质硫的化学性质

2.SO2的性质及制备

(1)SO2的性质。

四、氮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

1.N2的性质

2.氮的氧化物的性质

2NO+O2===2NO2

3NO2+H2O===2HNO3+NO

3.NH3的性质

4.铵盐的性质

5.氨气的实验室制法解读

(1)干燥方法。

由于氨气呈碱性,所以要用碱性干燥剂,不能用酸性干燥剂,也不能用CaCl2干燥。

(2)验满方法。

①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置在试管口附近,如变蓝,说明已经集满;

②用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试管口,若有白烟产生,说明已经集满。

关于实验的考查:

1、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2、第三章几个的实验

3、第四章氨气制取实验

希望同学们认真复习,考个好成绩,度过愉快的假期。

O(∩_∩)O

总习题

(下面的总习题是按照知识点的顺序来出的,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性做!

有什么不懂的一定要问老师!

弄懂!

一.选择题(共30小题)

1.(2015•许昌三模)N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1molFeI2与足量氯气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为2NA

B.2L0.5mol•L﹣1硫酸钾溶液中阴离子所带电荷数为NA

C.1molNa2O2固体中含离子总数为4NA

D.丙烯和环丙烷组成的42g混合气体中氢原子的个数为6NA

 

2.(2015•四川)设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0gH218O与D2O的混合物中所含中子数为NA

B.常温常压下,4.4g乙醛所含σ键数目为0.7NA

C.标准状况下,5.6LCO2与足量Na2O2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5NA

D.50mL12mol/L盐酸与足量MnO2共热,转移的电子数为0.3NA

3.(2015•广东)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3gNa与足量H2O反应完全后可生成NA个H2分子

B.1molCu和足量热浓硫酸反应可生成NA个SO3分子

C.标准状况下,22.4LN2和H2混合气中含NA个原子

D.3mol单质Fe完全转化为Fe3O4,失去8NA个电子

4.(2015•连云港)用N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28gN2含有的氮原子数目为NA

B.常温常压下,22.4LCl2含有的分子数目为NA

C.1molNa变为Na+时失去的电子数目为NA

D.1L1mol•L﹣1K2CO3溶液中含有的钾离子数目为NA

5.(2015秋•泉州校级月考)依照阿伏加德罗定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同温同压下两种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

B.同温同压下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密度之比

C.同温同压下两种气体的摩尔质量之比等于密度之比

D.同温同体积下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压强之比

6.(2015•高安市校级模拟)溴酸银(AgBrO3)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溴酸银的溶解是放热过程

B.温度升高时溴酸银溶解速度加快

C.60℃时溴酸银的Ksp约等于6×

10﹣4

D.若硝酸钾中含有少量溴酸银,可用重结晶方法提纯

7.(2015•固原校级一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锥形瓶可用作加热的反应器

B.室温下,不能将浓硫酸盛放在铁桶中

C.配制溶液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会使溶液浓度偏高

D.用蒸馏水润湿的试纸测溶液的pH,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