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野外地质实习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637060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9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杭州野外地质实习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杭州野外地质实习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杭州野外地质实习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杭州野外地质实习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杭州野外地质实习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杭州野外地质实习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

《杭州野外地质实习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杭州野外地质实习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杭州野外地质实习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

第六章资源环境地质,对实习区的国土资源方面做简要介绍,对杭州地区自然环境、人文环境方面作简要性简要性介绍;

第七章结论,对此次实习作一个总的概括,阐述实习的体会、感想、意见和建议。

目录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地层

第三章……………………………………………岩浆岩

第四章………………………………………………构造

第五章………………………………………地质发展史

第六章…………………………………….资源环境地质

第七章……………………………………………….结论

第一章绪论

此次实习的城市为杭州市,地点西湖景区;

这里是个交通便利、环境优美的文明古城,旅游胜地。

在实习中我们还可以“苦中作乐,游山玩水”此次实习自然是不虚此行。

我们此次野外观察实习共5天,具体时间为6月29日至7月3日。

为了方便我们的实习,我们借住在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学生公寓。

按约定我们每天上午7:

30在不同的地点集合,然后根据实习线路一起出发,完成每日的实习任务即可回到公寓。

整理好每日的野外实习记录笔记。

6月29日实习线路南山公墓——玉皇顶;

主要实习任务:

认识叶家塘组、黄龙组、船山组、栖霞组岩性及其所含化石;

观察小背斜、小平卧褶皱,玉皇山向斜。

这一天我们定了定了5个点,在得意亭处观察了叶家塘组岩性,在收费亭处观察了黄龙组岩性,在停车场处定了黄龙组和船山组的分界点,然后来到了紫来洞,进行了对溶洞形成的描述.在离休息亭东南100m处观察了断层,并对断层进行了产状测量,和正逆判断。

第一天实习就算结束了。

这一天我们主要学习了怎样在野外辨别三大岩类,怎样测量产状,怎样辨别正逆断层等,通过这一天实习,让我们学会了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内容相结合。

6月30日,今日路线起于石屋洞途径水乐洞、烟霞洞再到南高峰顶。

由于天气恶劣,加大了我们实习的难度,再加上突遇暴雨,改变了原定实习计划,于是今日定了四个点分别为石屋洞的构造观测点,水乐洞岩溶观测点,烟霞洞溶洞观察点,南高峰岩性观察点。

此行我们途径青龙山、烟霞三洞,并观察了青龙山背斜,南高峰的向斜,了解了烟霞三洞的成因以及水乐洞附近灰岩中的缝合线的形成。

7月1日,今日路线起于紫云洞终于宝石山,今日任务为:

了解紫云洞的成因,观察其岩性,到宝石山学习后方交汇定点法。

在紫云洞我们观察到崩塌的岩洞有断层,有三组解理面,是熔结凝灰岩,断层间有角砾,有擦痕,没有位移的为解理,有位移的为断层,断层附近也有小的解理。

从栖霞岭至初阳台的石阶及其附近有大量的碧玉分布,故宝石山就是由此而得名。

到了宝石山的蛤蟆峰我们学习了后方交汇定点法,了解了西湖的成因,这样就完成了我们当天的实习任务。

7月3日,实习路线为:

钱塘江至九溪,主要任务是认识志留—碳系部分地层岩性特征及了解之江成因,之江及钱塘江,之所以成之字形就是由于河流的侵蚀作用形成凹岸,再由搬运堆积作用使河流形成凸岸,于是就有了之字形的河道。

就这样,我们的杭州实习就算结束了。

第2章地层

2.1概述

杭州的地层简述:

以吴山、龙坞、钱江、古荡为东、西、南、北之界线,在此区内可见下述由老到新的地层:

1、奥陶系(o)(仅见上统,分布在区西南一隅)分为文昌组和长坞组;

2、志留系(s)(出露比较齐全,由西部向西南部呈弧形分布)分为康山群、大白地组和吉安组;

3、泥盆系(D)分为西湖组和唐家坞群;

4、石炭系(C)分为船山组、黄龙组、叶家塘组和珠藏坞组;

5、二叠系(p)分为丁家山组、茅口组和栖霞组;

6、侏罗系(J)仅见上统第一段,分布在宝石山、葛林、白沙山和孤山等地;

7、白垩系(K)下统朝川组,沿钱江零星分布于六和塔、梵村、珊瑚沙

8.第四系(Q)分布广泛,成因类型复杂;

2.2地层岩性描述

由老到新描述各地层分布位置、岩性特点(描述)、岩层产状等。

主要地层有D3x、C2h、C3c、J3h、Q。

第四系合并描述。

D3x(西湖组)岩性为白色石英砂砾岩、粗砂岩夹砂质泥岩。

厚度176~300米。

主要为老和山。

C2h(黄龙组)岩性为浅灰色生物碎屑灰岩、白云质灰岩,底部为白云岩,产纺锤、莫斯科小纺锤,犬齿珊瑚等,厚度154米。

主要分布在棋盘山—龙井—飞来峰一带。

C3c(船山组)岩性为灰色~深灰色生物碎屑灰岩,藻灰结核灰岩。

产中华麦、假希瓦格等。

厚度47~150米。

J3h(黄尖组)分布在宝石山、葛岭、白沙山、孤山等地,根据火山喷发间断及岩性特征,可分为三个亚段

第3章岩浆岩

实习区岩浆岩以酸性喷出岩为主,侵入岩不发育,地表均以脉岩产出。

从岩浆岩特征化学成分,以及与围岩、地质构造关系,结合区域对比分析,均属燕山期岩浆活动产物。

实习区脉岩:

分布零散,种类较多,从基性到酸性都有发育,以中酸性为主,多数受构造控制。

计有:

辉绿岩脉,安山玢岩,英安玢岩,高岭石化霏细斑岩等。

实习区喷出岩:

晚侏罗世早期的喷出岩以流纹质火山碎屑岩为主,是实习区火山岩最发育的一类,分布在宝石山、葛岭、孤山等地。

岩性有熔结凝灰岩、流纹质含碧玉团块玻屑熔结凝灰岩。

葛岭、宝石山一带角砾熔结凝灰岩的岩性特征为:

灰紫、紫灰色,呈角砾状结构,具假流纹构造,有玻屑、晶屑(斜长石、石英、黑云母、角闪石)、岩屑(安山玢岩)和微量磁铁矿褐铁矿组成,少量隐晶质物质胶结,熔结凝灰岩的岩性特征为:

紫、暗紫灰色,晶屑、玻屑结构,具假流纹构造。

玻屑主要,晶屑(斜长石、石英、黑云母)次之,岩屑(安山玢岩、凝灰岩)零星,褐铁矿、磁铁矿微量,由少量隐晶质物质胶结,有些凝灰岩含碧玉团块。

碧玉由玉髓和细粒石英组成,有方解石、黄铁矿、有机质和粘土混合物,颜色多样,常为红色,致密坚硬,具贝壳状断口,常具隐晶质和胶状结构,颗粒在0.01毫米左右。

碧玉的成因一般认为与海底火山作用有关,即火山喷出的凝灰物质被海水分解后,其分解之SiO2大量进入海水,当它达到饱和时,在适当条件下即沉淀下来而成。

早白垩世晚期的喷出岩有流纹质凝灰岩、流纹岩。

安山质熔岩(辉石安山玢岩、安山岩)和基性熔岩(玄武玢岩、玄武岩)等四类,零星分布在六和塔浙大三分部,南星桥、杭一中等地。

第4章构造

4.1概述

杭州市位于扬子准地台东部钱塘台褶带,包括安吉——长兴陷褶带、中洲(淳安)——昌化拱褶带、华埠(开化)——新登(富阳)陷褶带、常山——诸暨拱褶带、余杭——嘉兴台陷等五个三级构造单元以及武康(德清)——湖州隆断褶束等七个四级构造单元。

  一、褶皱

  杭州市区包括三个褶皱区:

西湖复向斜、石龙山褶皱区和半山—皋亭山褶皱区。

二、断裂

  杭州在印支运动以前基底固结程度较低,地壳变形以褶皱方式为主,断裂不很发育,主要是一些长期活动的同沉积断裂或基底断裂,但它们都控制着构造单元边界和古生代地层的发育,如临安——马金断裂、萧山——球川断裂、昌化——余姚断裂、印渚埠——开化断裂,毕浦——双溪口(淳安)断裂等。

三、节理

  杭州市区节理以葛岭—宝石山构造节理引人注目,主要有北西向和北东东向两组剪切节理形迹构成小型“棋盘格式构造”。

在宝石山,北东70°

~80°

的节理密集,北西向节理稀疏;

葛岭附近,北西40°

~60°

、北东70°

的两组节理均较明显;

而葛岭往西南去,北西向,北北西向节理却变得密集,北东东向节理变得稀疏。

4.2节理与断层

栖霞岭介于挂牌山和葛岭山之间,这里发育有蝙蝠洞、华严洞、紫云洞、栖霞洞及泉水出露(白沙泉),这些洞泉的发育都在一条直线上,若与其北东的卧云洞相连,则其走向为北东。

沿线不仅发育有洞泉,而且还明显地可见断层擦痕,断层角砾岩、断层糜棱岩,因此这洞穴泉水的发育与断层有直接关系。

此断层即为栖霞岭断层。

近栖霞岭最高处,紫云洞牌坊前,此处可找到侏罗系火山岩系第二亚段和第三亚段的分界面,两亚段之间可明显地见到一层紫红色的沉凝灰岩,这是在火山喷发间隙时期形成的。

断层和裂隙(节理)统称为断裂构造,裂隙的地方往往形成泉水,泉水是地下水的天然露头。

水出来时冒泡则是上升泉(承压泉),水涧是微上升泉。

裂隙形成的地方泉水的开次量很大。

岩缝的水开采量小。

接下来我们来到了紫云洞(图3-2.2),紫云洞位于杭州西南栖霞山,洞穴主体长约80m,洞型平直简单,走向NE35°

—45°

洞顶平整如板且向东南倾斜,倾角35°

—40°

,主要是循火山碎屑岩层面发育的,受沉积岩夹层控制。

古老的火山作用使得栖霞岭一带布满火山碎屑,火山碎屑夹1至2层凝灰质砂、泥岩或沉凝灰岩,单层5—10m,经风化作用、流水作用循环对松软的沉积岩夹层进行剥蚀、侵蚀和浸泡软化,其碎屑物质被水流搬运带走而淘空,逐渐刻凿出倾斜状深槽。

图3-2.2

深槽顶板为坚硬的火山碎屑岩,并发育有NEE、NNW、NW向X节理(图3-2.3),大大降低了顶板的稳定性,在重力作用下,巨石崩落,岩洞初具雏形,由浅入深由小到大向纵深方向发育与扩展。

然而,岩洞并非无止境的发展下去,随着深度的增加,X节理趋于减少或呈闭合状,风化作用、流水侵蚀和水的循环交替随之变弱,形成今天我们看到的紫云洞。

我们组选在紫云洞进行岩石的走向、倾向、倾角三组产状的测量,我们组所测数据为岩层倾向:

130。

,倾角45。

图3-2.3

4.3褶曲

西湖复向斜,即杭州复向斜在杭州市区倾伏部分,它是杭州市褶皱区的主体,组成西湖复向斜翼部最老地层是上寒武统的超峰群,核部的最新地层是下二叠统的丁家山组,出露在西湖畔的刘庄附近)。

西湖复向斜的形态,顺西南方向收敛,枢纽仰起,向北东方向展开、枢纽倾伏,枢纽总的方向为北东50°

,倾伏角15°

复向斜倾没部分为下白垩统火山碎屑岩所不整合复盖,又为一隐伏的北北西向的大断裂所横切。

龙井——翁家山——南高峰——三台山——丁家山一带为西湖复向斜核部,地形坡度与复向斜倾伏角相适应。

西湖复向斜由一系列单体褶曲组成,从北西到南东计有飞来峰向斜、天马山背斜、南高峰向斜、青龙山背斜、玉皇山向斜、将台山向斜,凤凰山背斜、金家山向斜。

远离西湖的另一组褶曲有午潮山向斜,老焦山向斜、里桐坞背斜,直坞向斜。

半山——皋亭山向斜位于西湖复向斜的北东方向,可视为西湖复向斜的余延部分。

第5章地质发展史

前人对杭州地区做了大量的地质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地质资料,因此本区的地质研究程度相对较高。

在杭州地区进行地质工作的主要有下列地质工作者和单位。

1924年朱庭祜调查了西湖一带地质情况,将石炭、二迭系灰岩称为“飞来峰层”;

1929年舒文博等人命名“唐家坞砂岩”、“西湖石英岩”,并分别划归志留系和泥盆系;

1947年吴磊伯在李四光的指导下,对杭州地区进行较详细的调查,并编制1:

5万杭州地区地质图。

1951年盛莘夫对杭州石炭、二迭系地层进行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化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