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3000字读书报告3篇Word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630274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3000字读书报告3篇Word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大学3000字读书报告3篇Word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大学3000字读书报告3篇Word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大学3000字读书报告3篇Word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大学3000字读书报告3篇Word文档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学3000字读书报告3篇Word文档格式.doc

《大学3000字读书报告3篇Word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3000字读书报告3篇Word文档格式.doc(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学3000字读书报告3篇Word文档格式.doc

  "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

这句我们都已不陌生,大学最终要达到的目的是至善,如:

上善若水"

,所谓至善就是要容纳一切,只求给与不求回报,在达到一定境界是不浮躁、平心静气的思考问题,才会有所收获。

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

而现在的教育大多仅局限于格物、至知,教育注重知识的获得,强调知识的重要性,以分数为评判指标就是其外显现象,无视"

意诚正心"

,之后的修身就更不必谈了。

在我看来,现代大学生有两大弊病:

一是功利化。

二是道德败坏。

人们追名逐利,比如讨好权利较大的老师,或者如当时的动机不纯。

而无益于自身的事却不会浪费时间。

功利化的时代吧大学引向了功利化的方向,外界对人才的评判也无暇顾及道德方面的问题。

有人说应该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这也不是毫无依据的,现代大学生道德的缺失的确让人大跌眼镜,投毒案、泼硫酸等等这些因道德缺失而造成的悲剧不一而足。

"

皆自明也"

强调了人首先要自己弘扬光明的品德,所谓人之初,性本善,古人都相信性善论,认为人的天性是善良的,因此呼吁人们加以弘扬。

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品德高尚的人不会满足与目前的道德状况,而会不断准求更高的境界,每天都是自己更新到的,达到"

日日新"

止于至善"

,那么究竟怎样才达到至善呢?

黄鸟知道该栖息在何处,而作为人,又怎样才算达到至善呢,在发扬美德时保持谨慎,做国君要仁爱,所谓"

仁者无敌"

,仁这一儒家思想之所以受到君王的重视不无道理,"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君王之所以能使民众拥护,成为民众的榜样,是因为君王能尊重贤人、亲近亲人,使百姓得到恩惠。

作为臣子要恭敬,这在另一方面也体现出臣子在办事或者言语上不可僭越。

做子女的要孝顺,做父母要慈爱,在于他人交往是要讲信用,所有这些概括起来无非就是说每个人都应该做好本分的事。

而如何达到到的完善的境界呢?

这就如同学习,首先是态度,态度决定了是否主动钻研学习,然后还要有一种学无止境的思想,促使自己不断进行钻研以提升自己的水平。

知本。

孔子以审理案子为例,做到"

大畏民志"

便是知本,在我看来,此处所说的知本有两层含义,其一是尽本分,审理案件的人的本分就是公平公正,是人满意,能扬善除恶,第二层含义是要知道事情本来的样子,使真相大白。

从学习的角度来说,学生首先得知道自己的本分,其次在追寻学问是要穷尽其根本,直至完全弄明白为止。

格物"

的目的是"

至知"

而至知的前提是格物,何谓格物致知?

格物就是接触食物而彻底穷尽他的道理,至知就是获得知识。

在格物的过程中不应只满足于前人所得的现成答案,要用自己所得的只是在对食物进行探究,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贵在坚持。

最终会"

学习不要仅局限于书本,在书本教授的知识的掌握上要进行更深层次的钻研,直至没有一点疑惑,这就算是获得知识了。

要通过已不断的探索以求突破原有知识的局限性。

对知识的追求是不能停歇的,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在科学技术及认知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认识又该与时俱进,才不至于让知识变成死水,而是变成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清泉。

  诚意。

使自身的意念真实、诚恳,做到表里如一,作者以恶恶臭、好好色为例,说明我们要达到的至善的境界应该是真的善,是从内心深处出发的一种情感,而不只是为了自欺欺人而在别人表现出来善的行为。

真正的"

诚意"

就是即便在别人用不知情的情况下,也保持高盛的品德,做高尚的事,这就是所谓的慎独,我认为慎独在一方面也体现了了自己内心世界的"

慎"

,显然,自己的内心想法不可能被人知道,但也不要是自己心生邪念,并且内心的不善终会被自己出卖,他会通过外在的行为表现出来,是虚假的行为所掩盖不了的。

只有真正的善才能让别人信服,得到别人的尊敬,而自身的到的也可以是自己心胸宽广,得到人格的提升。

所以说要使自己由内而外的善,成为真正的君子。

  修身。

修身的关键和前提是正心、在我看来就是要做到以下两点:

  一、有博大的胸怀

  能够忍天下难忍之事,以一颗平淡的心去看待一切事物。

我认为首先就是"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把自己的的事看得很轻,并平淡的接受。

其次是胸怀宽广,对天下的人和事都是一视同仁,看待这一切都始终不温不怒。

就像是上帝,他能原谅他做错事的孩子,不管世上的人对他如何褒贬,他都平淡接受。

  二、专注,心无杂念

  无论做任何事,哪怕是一件小事,都应该庆祝自身全部的精力去做好。

如果心中有什么坏想,那么会使人寝食难安,做不好事情。

  这两点之间是有联系的,只有有一颗博大的胸怀才能使自己的心如宁静的湖水,波澜不惊,最多只能化作涟漪开成美丽的花,然后消失。

这样静得下来才能做好该做的事。

就如读书人,如果有杂念、浮躁,那么还能把书读好吗?

三心二意只能一事无成。

真正能做到心远地自偏,就是真正的专注了。

即使是在读书,也要端正读书的动机,现代社会功利化趋势越来越明显,有些人在做事时总以功利为先,若是在读书过程中急于想获得什么。

那么最终可能一无所获,无所求的阅读完一本书却能让你身心得到陶冶,知识得到提升。

  齐家。

欲齐家者先修身。

修身的终极目标我想应该是行中庸之道,不偏激,看待问题总是客观的,不以自身的喜恶而在认识事物的过程当中有先入为主的思维过程,而没有真正认识事物的本质。

所有事物都有好坏,并不是一好百好,一坏百坏,认识事物就要撇开个人的偏见和喜好,想认识新食物一样去认识它们。

人们总喜欢以自身已有的想法去了解事物,殊不知这会阻碍我们能确认事物,

  始终保持中立的立场。

同样的胸怀宽广,承认自己厌恶的东西也有优点,对自己喜欢的事物同样也一分为二,公平公正地去对待事情和家里的每一个人,就是做到了先修身再齐家。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此观点主要有两层含义:

一是治理国家之前必须要管理好家庭。

二是治理国家就要向管理家庭一样。

  古代的宗法制决定了君王家庭内必然会发生抢夺皇位的事情,而古代皇帝后宫佳丽三千,后又分封诸侯,让皇亲国戚的系统更加的庞大,如何才能使整个黄组家庭有条不紊并且和睦的生活,这也是对君王的考验。

君王只有把这个庞大复杂的关系管理好,让每个人都能各司其职,才能让全力发挥作用,吧过加v机李浩。

君王的作风必然会影响天下臣民,臣民也像君王一样把自己的小家庭管理好,那么天下就太平了。

  治理国家在某些层面上和管理国家是同一个道理,教人们孝顺父母,这跟侍奉君王是一样的,古代都称父母官,把君王像父母一般侍奉,使人懂得感恩。

尊敬兄长就像释放比自己年长的人,爱民众就像爱自己的儿女一样,所谓"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其实治理国家就是在齐"

大家"

  治国平天下。

此章在整本书中占得篇幅最多,大多篇幅都在讲信义、仁爱、善。

平天下者必先治其国。

如何做一个能平天下的国君。

  国君应以身作则,养成推己及人的习惯。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对于自己所厌恶的事不要强加于人,以百姓希望被对待的方式去对待他们。

而且在为人处世及尊老爱幼等方面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行,成为百姓的表率。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得民心者的天下,而如何做才算是得民心呢?

想百姓所想、使百姓各得其所,首先最重要的就是生存,有生存必须的土地,其次君主征收的税款应在百姓的承受范围之内。

巧立名目的征税,各种苛捐杂税会让百姓反感甚至引起起义。

  君王自身不一定有巨大的才能,但他应该会用人才,而这里所讲的人才,他不一定有过人的本领,但是一定是仁德之人。

若是有本领全是道德败坏的人,那么就不算是人才了。

仁德之人能容忍别人的强大,没有私心。

真心诚意。

而君王对人才应重用,对小人要重罚,此谓亲贤臣,远离小人。

重义轻利,一个国家的君王若只重利,那么必定欺压百姓,钱财乃身外之物,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钱财的获得要适可而止,而不是让自己变得富足而使百姓穷苦。

所以一个国君应重道义、轻利益。

国君如此,臣民亦会如此。

  我所认为的中国未来教育走向:

从小我们所售的教育教我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可是教师注重的知识分数。

我们往往被分数衡量者好坏。

  中小学的教育应该真正注重前面发展,不知用学习成绩来评价一个学生,在开展丰富的活动,然后再期末成绩中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折算然后加分,高考的最终成绩也应该加入平时成绩。

按照一定的比例组合成最后的分数。

在选择专业方面应该配备专业的指导人员,以帮助学生选择符合自身条件以及意愿的专业。

教育的内容应结合生活实际,与生活息息相关。

  高校培养人才应更多的选择校企结合的方式,现在的高校培养人才的方式有些脱离社会需要,以至于出现公司缺人、就业难的情况。

  大学3000字读书报告篇二:

  在知识更新日益剧烈的时代,重视人的再教育、终身教育,是面对新形势的有力举措。

接受教育不但是自我提升的手段,更是示范的榜样,感召的力量。

  当我拿起学校极力推荐的《第五项修炼》时,看着那些环行线路图和那些专业术语,有些为难,有些看不懂。

真奇怪它怎么能以连续三年名列全美畅销书的排行金榜。

但我想排行金榜一定自有它的道理,学校的推荐一定也很有道理。

再捧起书时我就强迫自己以读小说读散文的感觉来读。

还真的有效,看来真的是态度决定一切呀!

慢慢我读懂了。

呵,那感觉真的像作者彼得、圣吉博士坐在我面前,我像一个小学生样端坐着,听着他从内心深处流淌出的肺腑之言,看着他为我开启了一扇重新看世界的窗,那些经典的事例那些睿智的语言那些寓意深刻的小故事,还有那些我还是有些不感兴趣的图表,都在给我以启迪以思考。

  在《第五项修炼》中,五项修炼被划分为:

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体学习和系统思考。

自我超越"

是不断反照个人对周边影响的一面镜子;

改善心智模式"

专注于以开放的方式,体认我们认知方面的缺失;

建立共同愿景"

培养成员对团体的长期承诺;

团体学习"

是发展团体力量,使团体力量超乎个人力量加总的技术;

系统思考"

极其务实,可以使我们了解与现实世界之间的距离,它的精髓是用整体的观点观察周围的事物。

融合五项修炼的最高境界就是建立学习型企业组织模型,其中的系统思考是核心,是动力,是扫除学习型企业智障的主力军。

  读了彼得·

圣吉的《第五项修炼》后,对"

学习型组织"

有了一个初步的理解:

  一,创建学习型组织必须是自主的,是自愿的。

  这一点非常重要.只有我们自己切实有这种迫切的需求,才会有效果.如果是上级的指令,是上级的要求,这是一种被动的,应对式的工作观;

同时必须不是赶时髦,不是追风,否则只会是形式主义.因此主动与迫切,这两点事关创建的成败.只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