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门更节水灌溉工程实施方案_精品文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622546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 页数:46 大小:65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铁门更节水灌溉工程实施方案_精品文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铁门更节水灌溉工程实施方案_精品文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铁门更节水灌溉工程实施方案_精品文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铁门更节水灌溉工程实施方案_精品文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铁门更节水灌溉工程实施方案_精品文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铁门更节水灌溉工程实施方案_精品文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铁门更节水灌溉工程实施方案_精品文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铁门更节水灌溉工程实施方案_精品文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4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铁门更节水灌溉工程实施方案_精品文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降水量(㎜)

2.2

5.3

10.2

17.0

21.3

39.6

7

8

9

10

11

12

98.5

120.1

50.9

26.2

6.5

0.8

(3)日照

项目区多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914h,全年太阳辐射总量为133.82千卡/cm2,属于光、热资源充足的地区之一。

(4)蒸发

项目区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870.3㎜,为降水量的4.7倍,年最大蒸发量为2207.4㎜。

因此干旱是本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限制条件。

蒸发量在各月的分配量见表2-2:

表2-2

月份

蒸发量(㎜)

28.0

46.8

116.8

222.3

332.0

322.4

248.5

201.6

159.2

114.2

50.5

(5)无霜期

项目区无霜期一般从5月上旬终霜期结束,到10月上旬霜冻出现,无霜期多年平均为133天。

(6)冻土

项目区土壤冻结始于每年10月下旬,直到次年3月末、4月初解冻,冻结天数近半年,冻土深在1.31~1.56m左右。

(7)水文

铁门更项目区由于后河以北常年无水。

第四系松散砂砾石层厚度8~9m,水位埋深10~15m,含水层厚度为8~12m,潜流量大,地下水源补给充足。

1.1.3地形地貌

(1)地形地貌

铁门更项目区位于大青山冲积~洪积平原南端,地势由北向南由东向西倾斜,地面比降为1/600~1/900,地面高程在1003~998.9m之间。

主要由沙粘土冲积、洪积含砂卵石夹薄层粗砂组成。

(2)土壤

根据《土默特左旗土壤》报告划分,项目区土壤主要为灰褐土。

灰褐土属于阴山山地的垂直带土壤,它的上限与山地草甸土相连,下界与山地栗钙土或草甸土相接。

从灰褐土的理化分析可看出过渡类型的特点,腐殖质层的有机质含量较高,一般均在3%,全氮含量在0.15~0.54%之间,C/N在10~14之间。

1.1.4农业生产现状

(1)农业生长结构

根据调查,项目区全部为井灌。

现状农业生产结构农:

经:

牧为70:

25:

5。

现状农作物以粮食为主,主要种植玉米、向日葵。

见表2-3。

现状农业生产种植结构表

表2-3单位:

名称

玉米

其它类

向日葵

合计

比例

90

100

1.1.5水资源状况

铁门更项目区水资源为地下水,地下水水资源量为203.4×

104m3。

1.1.6自然灾害

本区自然灾害包括干旱、暴雨与洪涝、冰雹、大风、干热风,主要是干旱。

“十年九旱”是土默特左旗的主要气候特征。

据近500年的历史资料分析,在10年中有7~8年是干旱年,平均三年两头旱,七年一大旱,约62年出现一次特大旱年。

其干旱特征是:

季旱多,通年旱少,春旱最严重,频率几乎为53~92%。

1.2社会经济状况

铁门更村现有人口798人,农户178户。

全村总土地面积3850亩,耕地面积2690亩,林地120亩,有效灌溉面积2040亩。

干旱地650亩。

全村现有大小牲畜1768头只;

其中奶牛98头、猪1200口、羊470只。

2009年底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450元。

2、项目区内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现状

2.1水利工程现状

项目区内农田灌溉由于地理制约无地表水,只能依靠采掘地下水作为农田灌溉水源。

铁门更项目区现无机电井。

只依靠公路西二眼机井输水灌溉,无法保证规划区农田灌溉用水。

由于灌溉设施在村内或村边缘,灌溉井布局欠合理(详见现状图)。

水源井输水渠道长,土质为砂壤土,灌溉输水渠无任何防渗节水工程,渠系输水利用率0.45灌溉成本高。

2.2现行水利工程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

铁门更村小型水利工程机电井产权属村民委员会集体所有。

由村民委员会集体制定出使用水章程及灌溉用水管理制度。

管理方式采用竞争承包方式由村民委员会组织经全体村民代表会议研究,提出能够懂管理、善于经营、会维修设备并能够认真负责若干承包后选人后予以公示,然后在一定时间内由各村民小组通过投票竞争选出使用水小组负责人。

进而在使用水负责人选中择优选出承包负责人。

由村民委员会与承包人签订农田水利灌溉工程承包合同。

承包人按照合同要求,及时负责维修设备、配电等项设备、详细制定使水用水灌溉管理制度。

在农业灌溉前期,根据农田种植结构、分布面积与灌溉用水需求制定工程运行计划,然后依据用水户的申请安排灌溉时序和灌溉用水量。

水费结算办法采取先灌溉后付费的结算管理体制。

目前虽然农田灌溉水源工程数量、出水量基本满足灌溉用水需求,但是输水渠道仍为砂砾石土渠,且无田间工程。

每年灌溉2亩次,每亩次灌溉1.5小时,每小时灌溉水费10元。

因此年灌溉亩均水费高达30元。

增加了农民灌溉用水负担。

同时造成大量的地下水资源浪费,因此根据后马群村实际灌溉用水情况,实施渠道衬砌节水措施已克不容缓。

2.3项目区内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2.3.1项目区水文地质条件

由于受大青山山前断裂的控制,含水组的岩性、厚度、水量、水文地质条件等,由南到北水文地质条件逐渐变差,含水层厚度逐渐变薄,水质变差,水量减少。

由新到老主要含水层有:

(1)、第四系上更新统——全新统含水组

上更新统致全新统含水组地下水类型为潜水——半承压水,含水层岩性由北部的砂砾石向南部的粉细砂过度,北部含水层厚度可达40-70m,地下水埋深由北部的60m左右,地下水总的流向为由北向南,水化学类型为HCO3-Ca.Mg型。

(2)、第四系中更新统下段含水组

铁门更项目区地下水埋设在20--50m,出水量在50m3/h左右。

2.3.2地下水的补给和排泄特征

来自北部山区的地下水侧向补给是本项目区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源。

山区汇水面积较大,降水入渗地下后,沿裂隙向山前含水层汇流,一些地表径流沿沟谷流向山前冲积扇带,由于山前冲积扇土壤颗粒较粗,有利于地表径流的下渗。

地下水自北向南逐渐由扇群前缘进入冲积湖平原。

2.3.3地下水动态

经调查,两项目区地下水位基本上不受气象影响,几乎没有随季节变化的特征。

2.3.4地下水开发利用及预测

根据《内蒙古水文地质报告》与周边附近的机电井,结合农田灌溉需求,现不需要新增机电井。

需配套项目区3眼机电井。

根据项目区年开采量为73.4×

经初步估算地表径流年补给冲洪积扇水量约3200余万立方米,远大于开采量。

所以项目区建设不开采地下水,不会对区域水环境带来不利影响。

2.3.5地下水水质

经化验分析,地下水类型为HCO3——CaMg型水,矿化度<

1.0g/L,水质优良,完全符合灌溉与人畜饮水标准。

3、水资源平衡分析

3.1需水量预测

3.1.1灌溉制度

(1)种植结构

项目区主要种植的农作物为良种玉米。

(2)设计保证率

根据规范要求,本项目区灌溉设计保证率为50%。

(3)灌溉制度

项目区内斗渠及农渠均采用轮灌方式。

(4)设计灌溉定额

1)灌溉净定额

灌溉用水量采用水量平衡方程计算:

M=E-P0-WK±

V

式中:

M——作物生育期灌溉用水量(m3/亩);

E——作物全生育期需水量(m3/亩);

P0——生育期内有效降水量(m3/亩);

WK——生育期内地下水补给量(m3/亩);

V——生育期初、末的田间根系吸水层地下水储水量(m3/亩)。

计算结果详见表5.4-1。

作物灌溉制度

表3-1

作物名称

种植

比例(%)

生长期

月、日

作物

需水量

(m3/亩)

有效降水

地下水补给量

土壤水补给量

理论灌溉净定额

采用值(m3/亩)

玉米

4.26-9.26

325

101

23

33

168

165

由上表可知,玉米净灌溉定额为160m3/亩。

2)灌溉毛定额

灌溉毛定额根据灌溉水利用系数和灌溉净定额计算确定。

M毛——灌溉毛定额(m3/亩);

M净——灌溉净定额(m3/亩);

——灌溉水利用系数。

衬砌渠道渠系水利用系数0.95,田间水利用系数0.90,灌溉水利用系数0.85。

经计算该灌区毛灌溉定额为188m3/亩。

3)设计灌溉制度

节水灌溉制度是根据作物需水量、设计年生育期有效降雨量、缺水量、土壤质地、作物主要根系活动层厚度以及所采用的节水灌溉方式等多种因素综合确定的,直接关系到工程的规模和投资,关系到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所以准确做出节水灌溉制度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本次灌溉制度为非充分灌溉制度,主要结合项目区作物种植结构、种植面积及作物需水情况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项目区作物灌溉制度。

a、灌水率的计算

q——灌水率(m3s-1/万亩);

——作物种植比例;

T——作物灌水时间(d);

M——作物灌水定额(m3/亩)。

计算结果见表5.4-2。

铁门更项目区作物灌溉制度表

表5.4-2

次数

生长期

灌水定额

灌溉定额

灌水时间

天数

(天)

灌水率

(m3s-1/万亩)

拔节

50

6.10-6.25

15

0.39

抽穗

扬花

60

7.10-7.25

0.46

灌浆

8.16-8.30

14

b、灌水率图的绘制

根据以上对作物灌水率计算结果进行绘制灌水时间与灌水模数关系见下图。

4项目工程设计

4.1项目总体设计

4.1.1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及全国财政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新阶段的形势要求,大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