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箱梁满堂支架施工方案_精品文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622538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43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连续箱梁满堂支架施工方案_精品文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连续箱梁满堂支架施工方案_精品文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连续箱梁满堂支架施工方案_精品文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连续箱梁满堂支架施工方案_精品文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连续箱梁满堂支架施工方案_精品文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连续箱梁满堂支架施工方案_精品文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连续箱梁满堂支架施工方案_精品文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连续箱梁满堂支架施工方案_精品文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连续箱梁满堂支架施工方案_精品文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该桥桥梁上部结构:

单箱双室现浇预应力混凝土变截面连续箱梁。

箱梁跨中高度为1.5m,墩顶高2.7m,梁底按弧线变化。

主桥箱梁除在墩顶处设置厚度为2.5m的横梁及边跨端部设厚度为1.5m的横梁外,其余部位均不设横隔板。

箱梁顶板宽16m,底板宽11m,两侧翼缘板各宽2.5m,单箱双室截面。

顶板厚度为0.28m;

底板厚度由跨中的0.25m按弧线

变化至0.4m;

腹板厚度由0.45m变化到0.6m。

为改善箱梁根部截面受力,在中横梁两端附近的顶、底板局部加腋加厚。

2、桥梁地貌及地址概况

1)地形、地貌

桥址区位于海成一级阶地大地貌单元中的河流沉积入海口,地面标高0.90~6.10m,高差约5.20m。

河槽较平缓,河沟底与岸边高差约6.0m。

周围均为海成砂堤。

2)地层岩性

通过野外钻探、原位测试,室内岩土测试,将埋深23.20m以上浅地基岩土自上而下划分为5个工程地质层,现简述如下:

①冲填土(Q4al):

河岸处揭露(QK1、QK2孔揭露)。

灰色、灰黄色,湿,松散,土质较均匀,以河流冲填细砂为主,含少量有机质。

层底埋深0.60~1.00m,层底标高5.10~5.40m,层厚0.60~1.00m。

②细砂(Q4m):

除河床底部QK4孔地段河水冲刷侵蚀缺失外,桥址处均有分布。

灰黄色、浅灰色,饱和,松散~稍密,粒度较均一,含少量贝壳碎屑。

层底埋深1.90~5.10m,层底标高-1.00~1.00m,层厚1.90~4.40m。

③淤泥质粘土(Q4m):

深灰色,流塑~软塑,土质较均匀,韧性差,干强度低,切面有光泽,摇震反应较迅速,含少量有机质,具臭味,夹少量粉细砂。

桥址区东侧QK1、QK2地段分布,层底埋深6.30~7.00m,层底标高-0.90~-0.30m,层厚1.30~1.90m。

④粗砂(Q3m):

灰黄色,饱和,稍密~中密状,石英质,次磨圆状,粒度不均一,含少量贝壳碎屑。

全桥址均有分布,层底埋深4.20~13.00m,层底标高-6.90~-3.40m,层厚2.50~4.20m。

④-1珊瑚岩(Q3m):

乳白色,疏松气孔构造,较完整,岩芯呈短柱状,柱长5~15cm不等,质轻软,性脆,轻击易碎。

全桥址均有分布,层底埋深4.20~10.10m,层底标高-3.40~-4.90m,层厚2.50~1.60m。

⑤中风化花岗岩(γ5):

桥址处均有分布。

灰白花斑色,中粗粒结构,块状构造,裂隙较发育~中等发育,不规则,多呈闭合状;

岩芯上部2~3.0m多呈碎块状,块径1~6cm,下部呈柱状,柱长5~30cm,局部可见铁锰质浸染,质硬,锤击声脆。

层顶埋深5.80~13.00m,层层标高-5.40~-6.90m,该层未揭穿,揭露厚度10.10~10.20m。

3、施工方法简介

本工程现浇连续箱梁支撑方式拟采用满堂式碗扣支架。

碗扣支架采用WDJ式支架,架杆外径48mm,壁厚3.5mm,内径41mm。

支架顺桥向布置间距为0.9m,横桥向布置间距为0.9m,其中1#墩左右各4.5m采用加密式布设即支架顺桥向布置间距为0.45m,横桥向布置间距为0.9m.2#墩布设方法同1#墩。

翼缘板底顺桥向布置间距为0.9m,横桥向布置间距为0.9m,水平杆步距为1.2m。

支架顶部设一层钢管和一层方木将模板荷载传至支架。

第一层纵梁顺桥向布置,第二层横梁横桥向布置,置于碗扣式支架顶托上。

为保证支架的稳定性,在纵横向布置斜向钢管剪刀撑,每4.5m布设一次上下连续设置;

其中靠近1#和2#墩处左右两边横向桥方向各增设两处间距2.5m布设一次上下连续设置。

剪力撑用5m长Φ48×

3.5普

通钢管连续布置,与地面成45-60度角,剪刀撑上至底板,下至地面,每一处与碗扣架连接处用扣件紧固。

4、施工工艺流程图

5、基本构件、材料及设备

(1)方木根据工程特点选用9cm×

9cm和13cm×

13cm的方木。

(2)支架采用WDJ碗口支架作为现浇混凝土梁板的支架,构件规格分为立杆、横杆、斜杆。

(3)平板采用的是183cm×

98cm×

1.5cm竹胶板。

(4)边模按图纸设计要求提前在施工现场加工内外模(底板除外)。

三、满堂支架设置方案

1、地基处理

  

(1)先用工程机械将表层岩土推平并压实;

(2)局部基坑清淤后采用分层回填并整平压实。

(3)原有地基整平压实后,再在其上浇筑C20混凝土15cm。

(4)垫层混凝土浇筑前,两边用[10型钢作为边界模板,钢筋打桩简单固定。

测量每10m(纵桥向)测量模板顶相对高差,确保混凝土面有1%横坡,并用若干钢筋头标记标高位置,确保收面平整度和坡度。

(5)垫层混凝土浇筑采用混凝土运输车运输,泵车泵送浇筑。

浇筑中,依次进行布料,四周或边角处用振捣棒振捣密实,其它位置采用平板振捣器进行振捣密实,收面从一边向另一边依次进行。

(6)混凝土初凝后及时进行养护,防止开裂。

(7)为避免处理好地基受水浸泡,在如下图位置设置在垫层下部预埋排水管。

排水管排出水通过河沟流出桥梁以外区域。

1号桥排水管路平面布置图

注:

本图标注尺寸均以mm计,预埋管上方布置双向间距100mm的直径12的钢筋以提高挤压破坏强度。

(8)地基承载力计算

A、计算的理论和规范依据

理论上,地基破坏有三种形式:

a、整体剪切破坏,常发生在浅埋基础下的密砂或硬粘土等坚实地基中;

b、局部剪切破坏,常发生在中等密实砂中;

c、刺入剪切破坏,常发生于松砂或软土中。

前两种破坏,也可称为太沙基破坏。

根据基础的实际情况,本基础可能发生的破坏是前两种,即太沙基破坏。

根据《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中给出各种土类的地基容许承载力值表及计算公式,可以为基础承载力计算提供规范依据。

各种取值系数表见下表格所示。

1、砂土的容许承载力[σ0]

土名

湿度

密实

中密

松散

砾砂、粗砂

与湿度无关

550

400

200

中砂

450

350

150

……

2、地基土容许承载力宽度、深度修正系数

 土

系数

砂土

碎石土

粉砂

细砂

砾砂粗砂

碎石

卵石

圆砾

角砾

k1

1.0

1.2

1.5

2.0

3.0

4.0

k2

2.5

5.5

5.0

6.0

基础采取20cm厚C20砼,地基通过碾压、夯实经试验检测承载力大于2500Kpa。

碗口式钢管脚手架,杆件自重Pk,根据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建筑施工计算手册》,脚手架立杆验算截面承受的构架自重荷载:

立杆底座验算N≦Rd

立杆地基承载力验算

式中N—脚手架立杆传至基础顶面的平均轴向力设计值

Rd—底座承载力(抗压)设计值,一般取40KN

Ad—立杆基础的计算底面积

fak—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Kc—脚手架地基承载力调整系数

脚手架立杆传至底座顶面的平均轴向力N=KN

立杆底座面积Ad=0.15×

15=0.0225m2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25000KN

平均轴向力N=12.1KN

①立杆底座验算

取Rd=40KN>

N=12.1KN

②立杆地基承载力验算

N/Ad=12.1/0.0225=537.8(KN/m2)

取Kc=1.0

Kc·

fak=1×

2500>

537.8KN/m2

故知,地基承载力满足要求。

另外还可以以最不利荷载作用范围计算地基承载力:

1、受力面积:

A=11×

100=1100m2

2、地基承载力(Q地容=350KPa):

箱梁钢筋混凝土自重G=1207.9m3×

26KN/m3=31405KN

安全系数r=1.2所以P=G×

1.2=37686KN

Q地=P/A=37686KN/1100m2=34.26KPa

∴Q地=34.26KPa<Q地容=350KPa

由于箱梁段地基浇捣C20砼20cm厚,其下又有碎石30cm回填并夯实,本桥地质较好,多为珊瑚礁、花岗岩层。

经试验地基承载力达到350KPa以上,因此地基承载力满足受力要求。

(9)稳定性验算:

水平风力荷载(按设计院提供有关风力取值,风速37.3m/秒,高度30m以内,按最不利平面体系计算,支架风力可按0.5折减)

Q风=1.2-1.5KN/m2,取Q风=1.5KN/m2(按支架不折减计算)

P风=1.5×

37.3×

(4.86+1.35)=347.45KN

K风=P自(1/2B)/P风(1/2h)≥1.3

K风=37686×

(11.2/2)/347.45×

(6.21/2)=195>1.3

∴在风力及自重荷载下支架稳定性满足要求。

∴通过以上计算可知地基承载力及支架稳定性满足施工要求。

2、支架搭设总体概况

箱梁支架系统由下而上依次为:

支撑架基础、Φ48×

3.5碗扣脚手支架顶托,底垫为C20混凝土基础。

(1)测量放出桥墩中心点,首先拉线定出每一跨支架的纵轴线,然后在轴线上按设计间距分出每排立杆位置。

(2)安装支撑钢板与混凝土基础平整接触,充分受力。

(3)用Φ48×

3.5碗扣脚手管搭设脚手架立杆,立杆除1#、2#墩左右各4.5m区域以外全部按90cm×

90cm间距,进行布置;

立杆布置时,纵横方向均拉线进行,保证立杆位置及分布间距均匀一致。

(4)钢管支架设置纵横向横杆,横杆步距按120cm布置,在横桥方向和纵桥方向支架之间设置斜杆支撑,斜杆按5m间距布置。

(5)顶托在立杆搭设完成后安装。

每一段支架顶托的高度均由测量按设计值放出起止控制断面,并拉线将其余顶托调节到位。

顶托调节螺杆要竖直受力,顶托“U”型槽口向同一个方向。

(6)顶托装完并经高程测量合格后在其上横桥向布置Φ48×

3.5规格的建筑钢管,然后在箱梁底板下宽6m宽度内顺桥向布置9X9cm或13

×

13cm的方木,方木铺设的间距为25cm,所有材料都布置好后可以进行支架预压。

3、工艺流程

竖立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