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商业银行贷后管理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3613370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9.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商业银行贷后管理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浅谈商业银行贷后管理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浅谈商业银行贷后管理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浅谈商业银行贷后管理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浅谈商业银行贷后管理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谈商业银行贷后管理Word下载.docx

《浅谈商业银行贷后管理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商业银行贷后管理Word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谈商业银行贷后管理Word下载.docx

也就是说,贷后管理工作的好坏,决定了银行对信贷资产管理的好坏。

从调查行了解到的情况看,尽管该行做了很大的努力,但由于受人员、机制、技术支持等方面因素的影响,结果还是不尽人意,尽管目前资产没有出现损失,但存在明显的潜在风险隐患。

本文试图所关注的问题作些有益的探索,为不断完善商业银行贷后管理工作,促进银行科学发展,贡献微薄之力。

                          

第一章 导论

1.1 贷后管理的概念和意义

1.2贷后管理在银行经营中重要地位.

第二章  贷后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2.1 中国信贷管理体制和改革.

2.2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使中国特色的信贷管理面临挑战.

2.3商业银行贷后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三章构建专业治理贷后管理构架的一些思考

3.1建设先进、健康的风险管理文化。

3.2加强和完善决策支持及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3.3建立健全全方位的风险管理体系。

3.4加强以内部控制为依托的风险管理基础建设。

3.5转变风险管理的内容及方式、方法,提升风险管理水平。

3.6加强信用风险的控制。

3.7尽快建立符合国际标准的内部风险评级体系,提高风险管理技术含量。

第一章导论

1.1货后管理的概念和意义

贷后管理是指从客户实际使用银行信用开始到该授信完全终止前各个环节的管理。

包括检查、分析与发现、决策与行动、信贷档案管理、考核评价等各个环节,与贷前和贷中管理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是信贷全过程管理的重要阶段。

贷后管理是一项庞大的、复杂的系统工程,从内容上涉及体制、机制、制度,从任务上涉及风险的管理和新商机的发现挖掘,从管理主体上涉及总分行、基层行的前中后台多个业务条线和人员。

贷后管理涉及内容多,风险点多,同时又是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中最薄弱的环节。

据某分行统计,近三年在进行责任认定的不良贷款中,涉及贷后管理的原因超过了80%。

因此,加强贷后管理是商业银行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对提高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1.2贷后管理在银行经营中的重要地位

信贷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的状态决定了商业银行是一种不同于一般企业的特殊企业,其显著特点是高风险性。

银行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经营过程中,与其经营目标相对称的是高经营风险。

商业银行信贷资产经营作为银行最重要的经营活动,面临的风险有环境风险、管理风险、交付风险和金融风险。

银行除了面对一般企业常见的风险外,在信贷资产经营中还要面对特殊的风险,即使是与一般企业相同的经营风险,也由于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上的特点而使银行承受的一般风险具有特殊性。

因此,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具有十分重要地位。

对于信贷风险管理,每家银行都有一套多年形成的习惯做法和思维方式,这些占支配地位的习惯和做法,对于一家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和贷款质量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但是,在我国的商业银行中,由于历史、传统习惯以及对风险的重视程度等多种原因,普遍存在着重贷轻管的思想,信贷风险管理缺乏理论性和科学性,致使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质量低下,影响了银行经营活动和收益。

因此,引入科学的信贷风险管理思想,建立系统的信贷风险管理体系,对推动我国现代银行制度的建立有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二章贷后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2.1中国信贷管理体制和改革

1987年开始,人民银行_总行和省人行发出一系列深化信贷资金管理体制改革,省市各专业银行也提出完善“实贷实存”的管理办法及信贷资金分层次管理办法,将国家综合信贷计划分为三个层次:

国家综合信贷计划(包括人民银行和各家专业银行的信贷收支计划)、专业银行信贷计划和人民银行信贷计划。

其他金融机构的信贷收支,作为单独的计划,不包括在国家综合信贷计划_内,实行计划与资金分开管理原则,人民银行核定专业银行的年度信贷计划是“笼子”和目标,在执行过程中所需的资金,要面向市场,通过吸收存款、发行金融债券、同业拆借等方式筹措,人民银行不再包资金供应。

人民银行对专业银行贷款实行“合理供应、确定期限、有借有还、周转使用”的原则。

人行总行核定各地人民银行分行对专业银行贷款的额度,在这个额度内对专业银行按月按季灵活掌握发放,未经批准不得突破。

将贷款分为两类:

一类为年度性贷款(即原来的计划内贷款);

一类为短期贷款,包括日拆性贷款、季节性贷款和再贴现。

这两类贷款可分开管理和控制。

并将贷实贷权下放到二级分行,增强大中城市人民银行调控资金的能力。

专业银行上下级之间资金往来的调拨关系改为借贷关系,人民银行对专业银行资金往来由单纯供应资金转为实行资金调控,并根据经济发展和宏观调控,确定对专业银行贷款。

为增强资金间接调控手段,1987年初将建设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从30%降为10%后,同年10月又对各专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从10%提高到12%。

同时还规定财政性存款归人民银行管理,市人民银行系统的资金管理也实行指标管理。

各专业银行分别制定信贷资金分层次管理的具体办法,增强人民银行的宏观调控能力,调动专业银行管好用活信贷资金_的积极性。

 1988年,执行《关于进一步加强金融宏观调控、严格信贷资金管理的通知》,及省人行与各专业行下发的《关于加强贷款规模的通知》,各行再次完善、充实“实贷实存”的管理办法,加强信贷规模的考核和监控,采取双线管理条块考核,实行层层负责,增强金融宏观调控能力,存款准备金率从12%提高到13%,对专业行再贷款实行期限管理的新办法,积极开展清仓挖潜,调整信贷结构,如期收回超限额短期贷款,通过各项措施回笼货币,稳定金融,信贷增长过猛的势头得到抑制。

1989年,贯彻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的方针,认真执行“控制总量、调整结构、保证重点、压缩一般、适时调节”的货币信贷政策。

市人行提出“瞄准市场,管紧存量,搞活滞量,用好投量,优化总量”的指导思想和相应措施。

市政府向有关部门批转《福州市调整信贷结构的意见》。

各专业银行围绕盘活滞量,调整存量,进行结构调整,通过清仓挖潜,清拖欠,全年盘活资金近3亿元,压缩一般贷款0.5亿元。

市政府成立“整、治、改办公室”,调整企业和产品结构,对前景欠佳、严重亏损的企业,实行关、停、并、转;

淘汰没有发展前途的产品,银行信贷结构有所改善。

同时加强对福州开发区基础设施贷款的管理,提出将每年开发区归还的基础设施贷款,列入区财政预算,以区年财政收入的40%和土地回收全数安排还贷。

为调节好各个时节的资金,按专业银行资金松紧和经济部门对季节性资金供求情况调节,中央银行再贷款。

 1990年,根据省人行《进一步完善1990年信贷资金管理的意见》,市人行继续完善分层次信贷计划和全社会信用规划的管理。

分四个层次进行管理和监控。

第一层次是对银行、城乡信用社、各类信托投资机构和企业各种债券、股票、集资等信用活动进行总量控制;

第二层次是包括人民银行、专业银行、交通银行和兴业银行在内的银行信贷计划;

第三层次是包括信托投资公司、城乡信用社等在内的其他金融机构的信贷计划;

第四层次是企业各种形式的债券、股票和集资活动。

继续实行贷款限额管理,控制好信贷总量。

对贷款限额继续实行“全年亮底,按季监控,按月考核,适时调节”的办法,并按照“条块结合”的方式进行监控,各家银行“以条为主”,同级人民银行负责监控;

非银行金融机构“以块为主”,由同级人民银行负责管理和监督。

全年贷款限额为指令性计划,未经批准不得突破。

各家银行的季度贷款限额为指导性计划,由各自上级行适时调控。

是年,市人行贯彻“治理整顿,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方针,执行“控制总量,调整结构,保证重点,压缩一般,适时调节,提高效益”的货币信贷政策,以及五家总行联合召开的“从紧方针不变,适当调整力度”的电话会议精神,先后制定《关于当前贷款掌握的十点意见》,《关于支持企业生产的几点意见》、《福州市金融部门支持企业技改的优惠法》、《福州市外商投资企业资金融通暂行办法》,及时把握各家金融机构的贷款投向,合理增强信贷投入,支持经济发展。

支持重点工业生产企业的资金需要,重点支持大中型骨干企业和一、二类企业。

扶持商业、粮食、外资部门的经营,增加农业生产的投入,主要支持春耕生产和农业生产资料储备、副食品基地生产等。

促进企业技改升温,调整全市产业、产品结构。

1994年,市人行贯彻《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信贷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简称《办法》),《办法》规定,人民银行的分支机构按照总行的授权,负责辖区内的信贷资金管理。

人民银行对货币信贷总量的控制,要由信贷规模管理为主的直接控制,逐步转向运用社会信用规模、再贷款、再贴现、公开市场操作、准备金率、基准利率、比例管理等手段的间接控制。

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按照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求平衡、自我发展的原则,实行资产负债比例和风险管理。

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是以金融机构的资本及负债制约其资产总量及结构。

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指标,主要包括资本充足率、有贷款比例、中长期贷款比例、资产流动性比率、备付金比例、单个贷款比例、拆借资金比例、股东贷款比例和贷款质量比例等。

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要接受人民银行对其资产负债比例及其资产质量的检查和考核,以提高信贷资金效益,减少资产风险。

 2010年,央行拟建立新的信贷管理体制,将根据经济增长速度确定信贷投放速度,资本充足率等指标将纳入考量范围。

分析人士预计,明后年银行或会有资本充足率压力,而若真的与这些指标挂钩,新的信贷管理体制将更加精细化、更有针对性,也会更有效地从宏观上控制信贷投放。

 

 信贷管理体制改革方向是将信贷管理方式从行政管制向综合运用市场化调控手段转变。

央行可能不再设定信贷目标,而是根据各家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流动性比率、动态拨备率、存贷比指标来指导信贷投放。

2.2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使中国特色的信贷管理面临挑战

国内研究现状我国关于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

90年代以来,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企业界、理论界,都对信贷风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从理论界来看,有关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机制研究的大量学术论文和著作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不断出现,从不同角度探讨了信贷风险的成因和解决方法。

如阳洁、胡静(1999)对金融风险预警系统评价进行了研究。

武剑(2000)从包括风险内控机制、风险转化机制、风险预警机制、风险监管机制和风险补偿机制等几方面内容,详细阐述了如何加快建立我国的信贷防范机制。

高伶(2000)认为银行信贷风险的管理关键在于对借款企业的违约风险的控制,并借鉴国外银行对企业违约风险的评估模型,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起我国银行信贷风险预警模型,对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随着我国市场化程度的加快,国内有些学者开始关注巴塞尔协议,并开始注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