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水产增养殖业发展规划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3608243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9.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水产增养殖业发展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河北省水产增养殖业发展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河北省水产增养殖业发展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河北省水产增养殖业发展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河北省水产增养殖业发展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北省水产增养殖业发展规划文档格式.docx

《河北省水产增养殖业发展规划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水产增养殖业发展规划文档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北省水产增养殖业发展规划文档格式.docx

②水域滩涂资源及其分布

我省海域总面积10052.56km2,所辖海岸线向海一侧12海里以内区域面积6948.15km2。

岸线中基岩岸线长20.5km,分布在山海关至洋河口一带;

砂砾质岸线长180.3km,分布在洋河口至大清河口一带;

淤泥岸线长220.2km,分布在大清河口以西至大口河口一带。

海域内有大小岛屿132个,面积14.19km2,其中淤泥质岛10.46km2,沙质岛3.72km2,岩礁面积0.01km2。

滩涂总面积1167.9km2,其中礁石滩2.33km2、沙滩360.77km2、泥滩804.8km2。

全省内陆水域总面积1054894.2hm2。

有流程10km以上河流300多条,分属海河、滦河、辽河和内陆河四个水系,年平均径流量174.83亿m3。

主要湖泊有200余个,分高原湖泊和平原湖泊两大类,总面积约5万hm2。

有各类水库1281座,其中大型16座、中型32座、小

(一)型194座、小

(二)型1039座,多数分布在太行山和燕山山麓,总库容量95亿m3,因持续干旱等原因水位很不稳定,有渔业价值水面面积13.5万hm2。

在大多数城镇乡村,分布着各类池塘数以万计,水面达3.3万hm2。

在“两山”地区有自然泉水67处,其中温泉(稳定在25℃以上)27处,冷泉(温度稳定在15℃以下)40处。

另外,在冀中、冀东平原等地有220多口宜渔地热水井,出水口水温在40℃--90℃之间。

2、气象、水文条件

①气象条件

我省地处欧亚大陆东岸,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型气候。

年平均温度北部坝上地区低于4℃,中南部地区在12℃以上,年平均日照2695小时,年平均降水量和降水日数分别为673.1毫米和68.8日,年平均风速为2.7-3.9m/s,年平均大风发生日数为18.8日。

总体上,温度适宜,日照充足,热量丰富,雨热同季,适合生物生长。

②水文条件

我省海域水温一般为-11.5~27.1℃,固定冰期在一月下旬至二月中旬,严重冰期约20天;

海域春季混浊度分布均匀,量值小于10,夏季北部海域量值在5-20,南部海域量值在20~50之间;

海域盐度常年在31.2~33.5‰之间;

海水中活性磷酸盐平均值为8.58µ

g/L,南部高于北部;

无机氮平均值为196.47µ

g/L,西部高于东部;

海域潮流流向大致与岸线方向一致,涨潮流向偏西南,落潮流向偏东北,涨、落潮流速不大,外海多在0.5~1.5节,沿岸或河口附近最大1~3节不等,除秦皇岛以北为正规日潮外,其他海域为不正规日潮。

沿海海岸水域开阔,风浪较大,波高一般0.5m左右,最大浪高为3.8m,多出现于夏、秋季。

淡水资源偏少,年均水资源为260.36亿m3,其中地表水151.6亿m3,地下水108.76亿m3,可采地热水55.8万kw。

除雨季外,多数河流干涸断流,水库、湖泊水位也很不稳定。

淡水水域温度变化一般在0-35℃之间,常温(11~30℃)生长生物的最佳生长期较长。

3、生物资源状况

①海洋生物资源及开发利用情况

我省海域有浮游植物两大类15科17属47种;

浮游动物10大类64种,年均生物量为234~886mg/m3;

底栖动物127种,隶属9个门类;

游泳动物46种,其中脊椎动物32种,无脊椎动物14种。

沿海潮间带生物有140种,隶属于14个门类,其中软体动物45种,多毛类32种,甲壳类30种,藻类10种,鱼类9种,棘皮动物5种,其它类9种。

国家级保护的海栖水生野生动物有江豚、文昌鱼、海龟,省级保护的有柱头虫、海豆芽、海参、海龙、日本海马等。

现海水增养殖种类主要包括中国对虾、日本对虾、斑节对虾、南美白对虾、三疣梭子蟹、锯缘青蟹、红鳍东方鲀、牙鲆、漠斑牙鲆、大菱鲆、半滑舌鳎、美国红鱼、梭鱼、鲈鱼、海蜇、海参、扇贝、贻贝、牡蛎、毛蚶、魁蚶、青蛤、文蛤、杂色蛤、缢蛏等。

②淡水生物资源及开发利用情况

我省淡水浮游植物共有122属,以硅藻、绿藻、兰藻为主;

浮游动物有94属,以原生动物和昆虫幼虫为主;

底栖动物有58种,以软体动物、水生寡毛类和摇蚊幼虫为主。

淡水鱼类共计104种,隶属于12目21科67属,主要为鲤科鱼类57种,其次为鳅科鱼类16种。

淡水维管束植物主要是苇、藕、蒲草,主要集中在白洋淀和唐山地区,承德、邯郸等地也有较小产量。

国家级保护的水生野生动物有细鳞鱼,省级保护物种有鳜鱼、乌龟等。

现淡水增养殖种类主要包括鲤、鲫、鲢、鳙、鲂、鲟、虹鳟、草鱼、罗非鱼、泥鳅、斑点叉尾鮰、白斑狗鱼、乌鳢、淡水白鲳、黄颡、池沼公鱼、大银鱼、小银鱼、淡水白鲨、锦鲤、金鱼、热带观赏鱼、中华绒螯蟹、中华鳖、牛蛙等。

二、水产养殖业现状与分析

1、水产养殖业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在国家“以养为主”的渔业发展方针指引下,我省水产养殖业取得长足发展,资源开发力度不断加大,养殖规模持续扩张,单产和效益不断提高,良繁体系、技术推广、水生动物疫病防治等支撑服务体系逐步建立。

特别自“九五”期间实施新的产业结构调整政策以来,各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认真谋划水产养殖业区域布局,做大优势主导产业;

加快品种结构调整,优先发展特色养殖;

努力实行渔业科技创新,倡导生态、健康养殖模式,加快发展节水渔业、绿色渔业,生产结构不断优化,初步形成了“三大产业带”(即沿海出口优势水产品养殖带、山坝区生态型水产养殖带、城市周边休闲型水产养殖带)、“八大产业基地”(对虾养殖基地、贝类养殖基地、梭子蟹养殖和盐碱地渔业开发基地、河鲀鱼等名贵鱼养殖基地、冷水鱼类和甲鱼养殖基地、大水面增养殖渔业基地、生物饵料养殖加工基地、休闲渔业养殖基地)的特色产业格局。

2006年水产品养殖产量达到66.9万吨,是1978年的88倍,水产品养捕比例由1978年的5:

95提高到62:

38。

水产养殖业已成为全省渔业经济的主体和支柱产业,吸纳社会劳力4.76万人,养殖渔民人均年收入超过7500元。

2006年,全省水产养殖面积达18.9万hm2,其中海水养殖10.2万hm2,淡水养殖8.7万hm2,开发利用率分别达到32%和62%。

已建成国家级良种场2座、省级良种场11座,苗种场370家。

年生产淡水鱼苗23.5亿尾、鱼种3465万公斤、稚鳖1080万只、河蟹苗5300公斤;

海水鱼苗9129万尾、虾苗195.6亿尾、贝苗21.6亿粒、海参苗1.12亿头。

针对中国对虾、牙鲆、红鳍东方鲀、半滑舌鳎、三疣梭子蟹、海参、海蜇、青蛤、文蛤、蓝蛤、毛蚶、魁蚶、卤虫、中华鳖、中华绒螯蟹、鳜鱼等具有较高经济价值和遗传育种价值的品种,正在筹划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

总体判断,我省宜渔国土资源开发相对普遍,但方式比较单调粗放,局部地区和领域仍有很大潜力,养殖产品供需平衡、个别畅销品种供不应求,正处于调整转折的关键时期。

目前海淡水增养殖主要模式有10种,依次列表如下:

河北省水产增养殖情况简表

类型

养殖模式

主养品种

面积、产量

海水池塘养殖

中国对虾、日本对虾、南美白对虾、河鲀、海蜇、海参、梭子蟹等

3.07万hm23.32万吨

滩涂贝类养殖

杂色蛤、青蛤、文蛤、毛蚶、牡蛎、缢蛏等

3.27万hm2

7.67万吨

浅海筏式养殖

扇贝、贻贝、牡蛎等

3.88万hm2

19.01万吨

工厂化养殖

对虾、河鲀、鲆鲽鱼类、美国红鱼等

71.65万hm2

0.47万吨

内陆池塘养殖

鲤、鲫、草、花白鲢、罗非鱼、鲶鱼、鮰鱼、南美白对虾、甲鱼等

3.26万hm2

25.11万吨

三网养殖

鲤鱼、草鱼、鲫鱼、花白鲢、河蟹等

0.4万hm2

3.54万吨

流水养殖

鳟类、鲟鱼、鲑鱼、鳇鱼、香鱼等

57hm2

0.4万吨

温棚渔业

甲鱼、罗非鱼等

151.9hm2

1.8万吨

稻田养殖

河蟹、鲤鱼、鲫鱼、泥鳅等

2747hm2

3425万吨

沿海和内陆大水域增殖

对虾、海蜇、梭子蟹、贝类、海水鱼类、鲤、草、鲫、花白鲢、河蟹、池沼公鱼、银鱼等

沿海和内陆开阔型水域

2、水产养殖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受思想观念、资金、技术等因素限制和影响,浅海、滩涂资源潜力挖掘不够,内陆大水面开发利用也不充分,行业整体发展速度和质量均不高,特色优势发挥不明显。

二是随着城市化、工业化及海洋工程的大力推进,水域滩涂资源开发无序,导致渔民“失水”、“失海”严重,养殖渔民权益保护问题日益突出。

三是养殖基础设施薄弱,池塘老化、养殖机械配备标准不高、进排水渠道不畅、防汛抗台风设施不健全等现象普遍存在,致使养殖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亟待挖潜改造。

四是由于工业废水、城乡污水排放增多,养殖水域环境日益恶化,渔业水域污染和养殖病害事故多发,水产养殖生产成本和风险进一步加大,严重影响了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五是技术推广、水生动物疫病防治、水产品质量安全等支撑服务体系不健全,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名特优新品种推广不快,规模化、区域化养殖程度偏低,产业素质和综合竞争能力不强。

六是水产养殖业产业化水平低、从业人员素质不齐,缺乏规模型龙头企业和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带动,使得生产组织程度相对松散,市场开拓能力弱。

3、水产养殖业面临形势与发展前景

党的十六大以来,“三农”工作成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以及取消农林特产税、农业税和发放燃油补贴等一系列惠农政策相继实施,特别是我省最近明确提出“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的发展战略目标,使水产养殖业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展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

——从资源条件看,水产养殖业发展潜力大。

我省规划用于水产养殖的滩涂、浅海达32万hm2,相当于全省耕地面积的5.5%,目前开发利用率还不足1/3。

内陆有宜渔水面14万hm2、盐碱地12.3万hm2、稻田10万hm2以及大量的地热、冷泉等资源,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大中城市周边休闲渔业的兴起,更拓宽了水产养殖业的发展领域和前景。

——从消费需求看,水产品市场空间大。

水产品不仅味道鲜美,而且高蛋白、低脂肪、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具有一定防病、保健功效,公认为质量最好、档次最高的优质食品。

随着陆生动物疫病发生日益严重,水产品更加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国际市场和国内人民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创造了极大的国内外市场空间。

——从比较优势看,水产养殖业国际竞争力强。

我国是世界第一水产大国,养殖产量占世界的70%,国内水产品平均价格比国际市场低50-70%,具有很强的竞争力,自2002年以来出口额一直稳居世界第一位。

2006年我省水产品年出口量近2万多吨,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