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9单元文化与生活第21课文化与社会教师用书新人教版整理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3607621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66.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9单元文化与生活第21课文化与社会教师用书新人教版整理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9单元文化与生活第21课文化与社会教师用书新人教版整理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9单元文化与生活第21课文化与社会教师用书新人教版整理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9单元文化与生活第21课文化与社会教师用书新人教版整理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9单元文化与生活第21课文化与社会教师用书新人教版整理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9单元文化与生活第21课文化与社会教师用书新人教版整理Word格式.docx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9单元文化与生活第21课文化与社会教师用书新人教版整理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9单元文化与生活第21课文化与社会教师用书新人教版整理Word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9单元文化与生活第21课文化与社会教师用书新人教版整理Word格式.docx

本质上

我们所说的“文化”属于精神范畴,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范围上

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名师指导备考

判断一种现象是不是文化,应该注意四点:

第一,经济现象或活动不属于文化,如商品交易等。

第二,政治现象或活动不属于文化,如参加选举活动等。

第三,纯自然的山水、景观不属于文化,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第四,文化既包括静态的文化产品,也包括动态的文化活动。

2.文化的特点

特点

从文化与社会的关系看

文化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

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纯粹“自然"

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从文化与个人的关系看

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从文化与物质的关系看

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需要通过物质载体呈现出来

3.文化的形式和活动

(1)从静态角度看,包括思想、理论、信论、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都属于文化。

(2)从动态角度看,包括各种文化活动,即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

4.文化的社会作用

从本质上讲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量的角度

文化的力量有大小之分。

文化对社会发展所产生的深刻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质的角度

文化的力量有好坏之分.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个人和社会的发展

[深度思考]

1.正确理解文化的内涵

(1)把握文化的内涵,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个关键的词语:

①人类:

文化的具体内容是与人类直接相关的,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人是文化的主体。

②全部:

强调文化是所有文化现象的总和,并不单指某一种文化现象.

③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是指人们精神领域中的一切活动及通过这些活动所形成的精神成果和物质成果.

可结合以下图解掌握:

提醒:

文化包括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两部分。

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是社会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的直接反映,是人们的社会价值观念体系,因此具有阶级性;

而非意识形态部分则不具有阶级性.

(2)广义的“文化”指人类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其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

狭义的“文化”指文学艺术和科学知识,或指人们受教育的程度.“文化生活"

中的“文化”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从范围上看小于广义文化而大于狭义文化。

如下图所示:

2.正确理解文化与文明的关系

(1)文化与文明的区别:

①文化作为社会历史范畴,是与自然相比较而言的。

文化越发展,表明人类的发展越是依赖自己所创造的文化世界。

文明是同野蛮、无知和愚昧相对立的,它标志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程度和开化状态。

②文明主要指人类活动的结果,而文化包括人类活动的整个过程、活动方式以及活动手段。

③文明一般专指人类的积极成果,而文化则包括人类活动的一切成果,其中既有积极成果,也有消极成果。

(2)文化与文明的联系:

①文化发展中的积极成果就是文明,一个社会的文化进步程度越高,社会文明的发展水平相应地也就越高。

②文化进步与文明水平的统一通过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表现出来,通过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高度发展而具体化。

3.正确理解文化的社会作用

(1)从本质上看,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本身并不能转化为物质力量,它必须通过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作用于客观的物质世界才能转化为物质力量,不能把文化直接看作是一种物质力量。

如图所示:

①从微观上看,文化素质是每个人在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中不断孕育出来、培养出来的,而这种文化素质也影响着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文化素质的高低,影响着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效果.

②从宏观上看,文化是一个民族凝聚力的重要纽带、一个国家软实力的核心内容。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物质上不能贫困,精神上也不能空虚,只有物质和精神都富有,才能自尊、自信、自强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2)从性质上看

文化有进步与落后、崇高与庸俗、优秀与腐朽之分。

落后的、庸俗的和腐朽的文化腐蚀人们的精神世界、侵蚀民族精神、阻碍先进生产力发展,其祸害之深非一时可以清除;

而崇高的、进步的、健康的文化可以增强人的精神力量,振奋民族的自强不息的精神,推动社会的进步。

4.运用文化的内涵和特点知识解释下列问题

[填空]“小伙伴”是近年来的一个网络热词。

其实,“伙伴”最早是军事用语,士兵十人共用一个灶吃饭,称为“火伴”。

后来,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火伴"

被写作“伙伴"

,词义也从同灶吃饭的士兵扩展成了同伴.材料说明________(①文化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变迁;

②汉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标志;

③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④网络文化是对当代社会生活的反映).[2014·

江苏卷改编]

提示:

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火伴”被写作“伙伴”,词义也有所扩展,这表明文化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变迁,①正确。

②③与题意无关。

④仅仅强调了网络文化是对当代社会生活的反映,没有体现材料中文化变迁这一主旨,不符合题意。

一 历年备考发现的易错易误问题

1.人们的精神产品源自物质载体。

纠错:

人们的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而不是源自物质载体,因为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故错误.

2.文化促进了社会向前发展.

文化的性质不同,其作用也不同。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促进社会和个人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会阻碍社会和个人的发展,故错误。

3.文化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发展的基础。

纠错: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发展的基础,不能将文化的反作用看作基础性的、决定性的,故错误。

4.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自发形成的.

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也不是后天自发形成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故错误.

二 选取好题精准练习考点知识

1.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

①2016年9月4日,G20峰会在浙江杭州举行 ②2016年8月3日,台风“妮妲”袭击广东 ③晨练、下棋、唱歌、扭秧歌等社区活动 ④某校为了迎接2017年高考的到来,在全校师生中开展“共铸诚信·

诚信高考”活动 

A.①②B.②④

C.③④D.②③

答案:

C 解析:

解答本题可采用排除法。

①属于政治现象,②属于自然现象,故可排除含①或②的选项。

③④都是文化现象。

2.[2017·

江西红色七校第一次联考]哲学家康德在其著作《判断力批判》中说:

“人们在根本上所称为艺术作品的,总是理解为人的一个创造物,以便把它和自然作用的结果区别开来。

”对此,下列观点认识正确的是(  )

①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②纯粹的自然物不能称之为文化 ③艺术作品是人对自然的审美意象 ④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A.①③B.②③

C.①④D.②④

答案:

D 解析:

康德的话说明艺术作品是人创造的,与自然界的物品是不同的,②④符合题意,故选D。

题干不体现精神产品与物质载体的关系,①不符合题意。

艺术作品是人的创造物,而不仅仅是审美意象,③说法错误。

3.[2017·

广东汕头教学质量检测]农村是我国传统文明的发源地、乡土文化的根。

推进城镇化要尊重农耕文明,推进传统村落保护发展。

这样做的依据是(  )

①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②传统村落承载的乡土栖居方式已成为多数人的选择 ③乡土文化是优秀文化的集中表现 ④传统村落对于研究人类文明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③④

传统村落是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是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①④正确切题。

②不符合当代客观情况。

乡土文化有优秀和落后之分,③观点错误.故选C。

4.[2017·

福建师大附中考试]礼仪是交往的产物,语法是说话的产物,逻辑是思想的产物。

人们长期形成的做事情的方式和规范,无非是人类知识和经验的总结。

这表明(  )

①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文化素养是逐步培养起来的 ③文化实质上是一种精神力量 ④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A 解析:

材料信息“礼仪是交往的产物,语法是说话的产物”等,反映了文化是实践的产物,①正确;

“人们长期形成的做事的方式和规范,无非是人类知识和经验的总结”,说明文化素养是逐步培养起来的,②正确;

③④说法正确,但与题意不符.

5.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一个书香充盈的城市才能成为美丽的精神家园.建设“书香社会”,已经刻不容缓.这表明(  )

A.文化对社会发展能产生深刻影响

B.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现象

C.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D.文化是一种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

本题考查文化对社会的反作用。

材料体现全民提升阅读水平对社会的影响,答案为A项;

B、C两项均不为材料反映;

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D项错误.

考点 文化与经济、政治

1.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文化与经济

文化与政治

相互

影响

①经济、政治决定文化。

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②不同的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不同,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不同:

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③文化具有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文化发展与经济、政治的发展并不完全一致,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交融

科技角度:

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国内角度:

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劳动者角度:

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对推动经济建设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生产力角度:

伴随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国际角度:

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如下图示:

2.文化与综合国力

(1)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地位

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