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食源性疾病的诊断要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3607101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6.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见食源性疾病的诊断要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常见食源性疾病的诊断要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常见食源性疾病的诊断要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常见食源性疾病的诊断要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常见食源性疾病的诊断要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常见食源性疾病的诊断要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常见食源性疾病的诊断要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见食源性疾病的诊断要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常见食源性疾病的诊断要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2临床表现

2.1 潜伏期:

一般为 6h~48 h。

偶尔长达4d。

2.2主要症状及体征

2.2.1 胃肠炎型:

最常见。

主要症状为:

恶心、呕吐、腹泻、腹痛、发热等,急性腹泻以黄色或黄绿色水样便为主,有恶臭。

症状可因病情轻重而反应不同。

重者可引起痉挛、脱水、休克甚至死亡,多见于老人、婴儿和体弱者。

病程一般为3d~7 d。

2.2.2败血症型:

多见于儿童、慢性疾病及免疫力低下者。

症状严重,有高热、寒战、厌食和贫血等。

败血症因沙门氏菌侵入血循环引起,可导致多种器官的炎症,如脑膜炎、骨髓炎、胆囊炎、心内膜炎等。

3实验室检验

3.1 从可疑食物中检出与患者粪便或肛拭子中血清型别相同的沙门氏菌。

3.2 从可疑食物中检出沙门氏菌。

3.3从患者呕吐物或粪便或肛拭子中检出沙门氏菌。

3.4必要时可测定沙门氏菌分离株与病人血清的凝集效价,恢复期比初期有所升高(一般约升高4倍)。

3.5沙门氏菌检验按照GB4789.4进行。

4诊断

4.1符合本标准的流行病学特点与临床表现,由可疑食物中检出与患者呕吐物或粪便或肛拭子中血清型别相同的沙门氏菌,可确诊。

4.2符合本标准的流行病学特点与临床表现,从几个患者呕吐物或粪便或肛拭子中检出血清型别相同的沙门氏菌,即使无可疑食品或未从可疑食物中检出沙门氏菌,也可确诊。

4.3 符合本标准的流行病学特点与临床表现,从可疑食物中检出沙门氏菌,而患者呕吐物或粪便或肛拭子未检出沙门氏菌,则不可确诊。

附录1-2食源性致泻大肠埃希菌病诊断要点

1.1发病季节:

本病多发生在 3月~9 月。

1.2发病原因:

经口食入产毒素性大肠埃希菌(Enterotoxigenic E.coli,ETEC)、侵袭性大肠埃希菌(EnteroinvasiveE. coli,EIEC)、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nteropathogenicE. coli,EPEC)、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nterohemorrhagic E.coli,EHEC)、聚集性大肠埃希菌(EnteroaggregativeE.coli,EAggEC) 等致泻大肠埃希菌导致的感染型食源性疾病。

1.3 致病食品:

主要为被致泻大肠埃希菌污染的各类熟肉制品及冷荤食品,其次为蛋及蛋制品,乳酪等食品。

1.4 易感人群:

老人及婴幼儿易感。

2.1潜伏期

2.1.1产毒性大肠埃希菌(ETEC)的潜伏期为1d~3 d,最短10h~12 h。

2.1.2侵袭性大肠埃希菌(EIEC)的潜伏期为1d~3d,最短 10h~18h。

2.1.3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的潜伏期为1d~6d,最短12h~36h。

2.1.4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HEC)的潜伏长,3d~10d,平均为 4 d。

2.1.5 聚集性大肠埃希菌(EAggEC)的潜伏期不详。

2.2 主要症状

2.2.1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

是婴儿(2 周~18个月)腹泻的主要病原菌,成人少见。

临床表现多为发热、不适、呕吐、腹泻、粘液便(无血),20%左右的婴幼儿有上感症状,病情可持续 2周以上,严重者可致死。

2.2.2产毒素性大肠埃希菌(ETEC):

腹痛、腹泻、恶心、低热,腹泻主要为水样便(便形似霍乱),少有血样便出现。

常为自限性,一般2d~3d即愈。

营养不良者可达数周,也可反复发作。

2.2.3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HEC):

临床表现多为突发性痉挛性腹痛,初为水样便后为鲜血样粪便,偶有低热,伴有上呼吸道症状。

严重者(如婴幼儿或老年人)可并发溶血性尿毒综合症,血栓性血水板减少性紫癜,导致死亡。

2.2.3.1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

H7

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

H7 为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HEC)的主要血清型,人感染该病原后,患者大多数起病较急,典型的出血性肠炎表现为腹部剧烈疼痛,先出现水样便,1d~2d 后出现类似下消化道出血的鲜血样便或血便相混,低烧或不发烧。

病程一般为2d~9d。

感染中毒严重的人在便后不久可发生溶血性尿毒综合征,表现为急性肾功能衰竭、血小板减少、微血管异常溶血性贫血。

也有的病例在血性腹泻后出现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除有发热、血小板减少、微血管异常溶血性贫血、急性肾功能衰竭等表现外,还可出现头痛、轻瘫、昏迷等神经系统症状,其病理特征为动脉透明血栓。

该菌能产生大量志贺样毒素(SLT)可引起肠道出血性肠炎,(HC)溶血性尿毒综合征、(HUS)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

2.2.4侵袭性大肠埃希菌(EIEC):

水样性腹泻2次/d~5次/d,并有肠鸣、腹痛、乏力、厌食等症状,部分有恶心、发热(39℃)。

2.2.5 聚集性大肠埃希菌(EAggEC):

以成人旅游者腹泻为主。

病程较短 1d~2d,症状较轻、中度腹泻,偶有与婴幼儿顽固性腹泻有关,其特征为病程长,大于 14d,发热(>38℃)、呕吐、血便。

3.1从可疑食物和呕吐物或患者粪便或肛拭子三者之一中检出相同血清型的致泻大肠埃希菌。

3.2 不同患者粪便或肛拭子中检出相同血清型的致泻大肠埃希菌。

3.3患者急性期血清对比恢复期血清,与对应分离的致泻大肠埃希菌凝集效价测定,呈4 倍以上升高。

3.4检验方法

3.4.1按GB4789.6《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检验》进行。

3.4.2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

H7按 GB/T4789.36《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大肠埃希菌O157:

H7/NM检验》进行。

4.1符合本标准的流行病学特点与临床表现,从可疑食品和患者的呕吐物或粪便或肛拭中检出相同血清型别的大肠埃希菌,可确诊。

4.2符合本标准的流行病学特点与临床表现,患者急性期血清对比恢复期血清,与对应分离的致泻大肠埃希菌凝集效价测定,呈 4倍以上升高,可确诊。

4.3其它情况按GB14938.1执行。

附录1-3食源性志贺氏菌病诊断要点

1流行病学特点

1.1发病季节:

一年四季均有发生,夏、秋季节(5 月~10月)高发。

1.2发病原因:

经口食入志贺氏菌污染的食品而感染。

1.3致病食品:

主要有是被志贺氏菌污染的熟肉、生食蔬菜、瓜果或未煮熟食品。

1.4易感人群:

2.1发病急,潜伏期最短半小时,一般 1d~3d,最长7d。

2.2典型的临床症状:

突然发生剧烈的腹痛,多次腹泻。

初期为水样便,以后可出现带黏液的脓血便,里急后重症状明显,伴有高热。

一般持续数天至数月。

食源性志贺氏菌病急性期治疗不彻底或不及时,或抵抗力下降或耐药等原因可导致慢性志贺氏菌病。

约2~3%病人可出现并发症(红斑性结节、脾肿大、关节膜炎、溶血性尿毒综合症,等)。

2.3临床分型:

2.3.1轻型:

不发热或低热,轻微腹痛,腹泻每日3~5次,无脓血便,无里急后重。

2.3.2普通型:

畏寒、发热,伴头痛、恶心、呕吐等全身中毒症状及腹痛,腹泻每日10次至数十次,黏液脓血便,伴里急后重。

2.3.3中毒型:

多见于老人、儿童,全身中毒症状严重。

突发高热,惊厥,精神萎靡、嗜睡、昏迷、抽搐,血压下降,可迅速发生循环和呼吸衰竭,肠道症状较轻。

3 实验室检验

3.1从可疑食物或患者呕吐物或粪便/肛拭检出志贺氏菌。

3.2 从可疑食物(或食品制作人员的粪便/肛拭)或患者呕吐物检出与患者粪便/肛拭相同血清型的志贺氏菌。

3.3 按GB4789.5进行检验。

4.1符合本标准流行病学特点与临床表现,从可疑食物或患者呕吐物或粪便/肛拭检出志贺氏菌,可确诊。

4.2符合本标准流行病学特点与临床表现,从可疑食物(或食品制作人员的粪便/肛拭)或患者呕吐物检出与患者粪便/肛拭相同血清型的志贺氏菌,可确诊。

4.3 其他情况,按照GB14938.1 执行。

附录1-4食源性肉毒梭菌病诊断要点

1.1中毒型

1.1.1发病季节:

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无明显季节性。

1.1.2 发病原因:

由带有肉毒梭菌或其芽胞的粪便、土壤、水污染畜禽肉、鱼肉、粮食、水果蔬菜等食物原料或食品,在其加工储存过程中于厌氧和适宜的温度条件下产生肉毒毒素,食用前未再进行高温加热,经口食入含肉毒毒素的食物而导致的中毒性食源性疾病。

该病一般以家庭暴发为主。

1.1.3致病食品:

主要以豆谷类发酵食品和肉制品为主,如臭豆腐、豆瓣酱、豆豉、面酱、火腿肠、血灌肠、风干牛肉等。

中毒食品多数为家庭自制的风味或民族风俗食品,有密封隔氧的加工和储存过程;

商品类食品以罐头等密封包装食品为主。

1.1.4易感人群:

无性别、年龄差异。

1.2感染型

1.2.1发病季节:

无季节性。

1.2.2发病原因:

主要通过经口食入被肉毒梭菌污染的食物而导致肠道感染性食源性疾病;

也可通过其他媒介致使肉毒梭菌进入胃肠道而导致感染性疾病。

1.2.3致病食品:

蜂蜜和含蜂蜜的食物。

1.2.4易感人群:

婴儿,一般为 1 岁以内。

2临床表现

2.1中毒型

2.1.1潜伏期:

一般为 12h~36 h,短者2h,长者8 h~10d或更长,潜伏期长短与被摄入食品中肉毒毒素含量和摄入食品量有关,摄入毒素量大者潜伏期短,病程急,量小且连续摄入,则呈现潜伏期较长,发病缓的特点。

2.1.2主要症状和体征:

患者一般具有头晕、乏力、恶心、呕吐等前驱症状;

继而出现肉毒中毒特有的神经麻痹症状,初期表现为视力减弱、视力模糊、复视、斜视、眼球震颤或固定、眼睑下垂、瞳孔散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等眼部症状,同时或稍后出现张口、伸舌、咀嚼、吞咽困难和语言障碍、声音嘶哑或失音等肌肉瘫痪症状,由于肌肉运动神经麻痹,导致口腔分泌物增多而不能下咽,气管分泌堆积导致呼吸困难,胃肠运动机能障碍而致便秘和腹胀,患者颈软不能抬头,四肢瘫软不能站立。

重症病例终因呼吸肌麻痹所致呼吸障碍引起窒息、昏迷、心力衰竭和电解质紊乱而死亡。

但患者知觉、体温、血压、血象等体征一般正常。

2.2 感染型

2.2.1潜伏期:

潜伏期不明确。

2.2.2主要症状和体征:

初期婴儿突发便秘,继而出现神经症状,肌肉张力减弱。

啼哭声和吮乳力减弱、面乏表情、吞咽困难、眼睑下垂、瞳孔散大、口腔分泌物增多且潴留,对光、腱、催吐等反应减弱,颈软而无力支撑头部。

血压、心跳、肤色变化且不稳定,终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3.1由可疑食品中检出肉毒毒素并定型,或检出肉毒梭菌并定型。

3.2由患者血清中检出肉毒毒素并定型。

3.3由患者粪便/肛拭中检出肉毒毒素并定型,或检出肉毒梭菌并定型。

3.4按GB4789.12进行检验。

4 诊断

4.1符合本标准流行病学特点和临床表现,由可疑食品、患者血清、患者粪便/肛拭任意样品中检出 A、B、E、F任意一型或其复合型肉毒毒素,可确诊。

4.2符合本标准流行病学特点和临床表现,继而进行的抗毒素治疗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