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小说阅读答题技巧(2018).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60630 上传时间:2022-10-2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9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小说阅读答题技巧(2018).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考小说阅读答题技巧(2018).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考小说阅读答题技巧(2018).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中考小说阅读答题技巧(2018).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中考小说阅读答题技巧(2018).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小说阅读答题技巧(2018).doc

《中考小说阅读答题技巧(2018).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小说阅读答题技巧(2018).doc(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小说阅读答题技巧(2018).doc

中考小说阅读答题技巧

盱眙县官滩初级中学2018-10-3张玉公

一、文学作品的四大样式:

诗歌、散文、小说、戏剧

二、关于小说知识:

1.定义: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

2.小说的三要素:

人物形象(主要要素)、故事情节、环境。

㈠人物:

1.小说的根本特征是通过形象再现生活,寄寓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作品的主题思想。

人物形象的塑造是小说的主要内容。

小说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主要采用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和神态描写,还有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等细节描写。

鉴赏小说人物形象的具体目标

2.人物描写:

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肖像描写)细节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㈡情节

1.情节是小说中用以表现主题或人物性格的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

小说的情节起着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主题思想的作用。

2.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

情节通常由场面和线索构成。

场面,指小说中被处理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的具体的矛盾冲突——人物之间的关系,它是比事件更为具体的生活画面。

3.线索,指把人物活动贯穿起来完成情节发展的事物或事件。

线索既有一条也有两条。

一是主线,一是次线;一是明线,一是暗线。

㈢环境

1.作品中的环境描写,不论是社会环境或自然环境,都密切地联系着人物的思想行动。

从广义上说,环境是指一定的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人际关系的总和。

自然环境是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自然环境描写又称为景物描写。

2.环境描写主要有以下作用:

(1)是交代故事的时代背景,

(2)是渲染气氛,

(3)是烘托人物性格。

(4)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5)映衬人物的心情,

(6)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点明中心)等。

三、小说的考点:

考点一、揣摩人物形象

考点二、分析环境描写

考点三、把握故事情节

考点四、概括主题内容

考点五、理解小说标题

考点六、分析写作技巧

考点七、品味语言特色

考点八、加工小说情节

四、答题技巧:

考点一、人物形象分析

(一)题型:

1.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2.XX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3.XX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4.文章安排某个人物有什么作用?

5.分析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

(二)解题思路:

1.重视小说中的人物的身份、地位、教养、气质等,因为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2.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3.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活动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去理解。

4.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三)答题格式:

XX是一个……的人物形象。

作为什么人,他怎么样,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思想品质)。

考点二:

人称(人物形象)作用题

(一)【知识储备】

三种人称的作用:

第一人称:

便于直接抒情,自由表达思想感情;有亲切感;可以把文中的人物、事件写得好像是“我”的亲身经历,增强文章的真实感;便于直接表达“我”内心的喜怒哀乐,亲切自然。

第二人称:

呼告式抒情更强烈,更感人,便于对话或感情交流;抒情自由灵活,亲切自然;其实是“我”在向“×××(有时是作品中的某个人物形象,有时则是读者)”的叙述与倾谈。

这种人称的作用有三:

①拉近与读者或作品中形象的距离,便于作者与之直接对话和沟通交流;②便于作者的感情抒发;③在所写对象为物时,起到拟人化的修辞效果。

一般书信、诗歌和赞颂、悼念的文章的使用。

第三人称:

直接表现生活,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如。

作者以旁观者的身份向读者作客观的叙述,便于反映更广阔的画面和更丰富的内容。

(二)小说中人称(人物形象)作用答题:

1.人称本身的作用

2.线索作用

3.衬托、烘托人物形象或某种心理作用

4.形成对比(对照)

5.揭示主题作用

人称(人物形象)作用答题样式:

(三)人称作用内容+术语(写几点,一般看分值)

人称本身的作用……,“XX”能起到线索作用,烘托、衬托……形象,突出……,与……形成对比,具有揭示主题作用。

考点三、环境描写

(一)题型:

①在文中准确地找出描写环境的句子;②就指定的环境描写说出其作用;③依据文章内容发挥想像续写一段环境描写。

(二)环境作用题【知识储备】

1.社会环境——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A、交代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

B、交代人物身份,表明人物性格;或影响或决定人物性格。

C、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揭示主题。

2.自然环境——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如地点、气候、时间、景色、场面等。

A、自身的、独立的审美价值;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作用。

B、渲染气氛,为后面刻画人物铺垫。

C、烘托人物性格或某种心理。

D、展开、推动情节发展。

E、象征、暗示或深化主旨。

(三)环境描写的思考模式(四级概念整合法):

环境-环境,即环境本身有何特点。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暗示怎样的社会环境)

环境-情节,环境描写对情节展开有何作用。

(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环境-人物,环境描写对刻画人物有何作用。

(提供活动背景,表现人物性格、渲染人物心情等)

环境-主题,环境描写对揭示主题有何作用。

(四)环境作用答题样式:

环境本身内容+术语(写几点,一般看分值)

XX具体描写了……景色,营造……氛围,渲染(定下)了……感情基调,烘托了人物……,为下文……情节展开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揭示(表达、寄托、暗示)……主题。

考点四、把握故事情节

(一)知识储备

1.情节的运行方式

(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2.情节的摇摆

在一个小说中,即使开端和结局都很简单,作家也绝不会让人物选择捷径跑到底的,而是让他千折百回,最终才抵达胜利的彼岸,即体现出情节的曲折性。

情节的摇摆往往赋予小说更为摄人心魄的魅力。

3、情节的出乎意料与情理之中

如“欧·亨利式的结尾”——在小说出其不意地揭示真相,而这个真相通常都出乎人的意料,却不能不承认又在情理之中,从而增加小说情节的生动性。

(二)题型:

1.文中写了XX情景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

2.某事物、人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

3.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4.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5、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三)解题思路:

明确情节构思为表现人物的宗旨,结合情节的一般作用(1、创造悬念,引人入胜;2、前后照应;3、侧面衬托、埋下伏笔;4、总结上文、点明题意;5、线索作用),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文章作答。

(四)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

内容+结构

XX情节(事物)为下文……埋下伏笔;与文中……相照应,(结构);突出了……,点明了(表现了)……(内容)

(五)情节安排评价:

①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

作用:

引人入胜,扣人心弦,

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②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

作用:

使结构紧密、完整。

③就开头来说有倒叙式(把结局放到开头来写)

作用:

制造悬念

④就结尾来说有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

此外,还有出人意料式、悲剧、喜剧式等。

考点五、概括主题内容:

(一)题型:

①找出体现小说主题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概括作品的主题);②读了全文后,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本文对你有何启迪?

谈谈你的一点体会);③结合全文主题,谈谈你对某一句话(某一个问题)的理解或看法。

(二)方法指导:

1.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

2.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认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

3.联系作家创作的动机;

4.从分析文章的标题、开头、篇末入手;

5.从分析文中的抒情议论句入手

(三)答题格式: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

小说通过描绘XX故事情节,暗示了/刻画了/抒发/呼吁了……

考点六、理解小说标题

(一)题型:

小说的标题如何理解?

有何作用?

(二)【知识储备】

标题作用

1.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

2.是本文线索。

3.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4.点明了文章的主要人物,突出主人公的形象(品质、特点等)。

5.紧扣(揭示)主题。

6.制造悬念,营造氛围,吸引读者(激发读者兴趣)。

7.象征意味、寓意。

(三)标题作用答题样式:

内容+术语(写几点,一般看分值)

A、以“XX”为题,起到线索作用(贯穿全文)。

B、以“XX”为题,能概括……情节。

C、以“XX”为题,突出了……人物的形象。

D、以“XX”为题,揭示文章……主题。

E、制造悬念,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F、以“XX”为题,象征了……。

对……具有暗示作用。

考点七、分析写作技巧

(一)题型有:

1.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

2.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的;

3.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给读者提供哪些艺术审美情趣

(二)解题思路:

一、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抒情描写);二、结构方式(总---分---总);三、表现手法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

小说用了什么方法(要辨明本语句所运用的是哪一种修辞或表现手法);表达了什么内容(分析这种修辞或表现手法在文句中是要表现什么内容, 要清楚此种修辞或表现手法的一般表达效果);有何效果或作用(要清楚此种修辞或表现手法的一般表达效果,并结合具体语句加以说明)

(1)人称作用

①第一人称:

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真实生动之感。

②第二人称:

便于感情交流,增强抒情性和亲切感。

③第三人称:

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2)叙述方式作用

①顺叙:

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②倒叙:

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③插叙:

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

④补叙:

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3)描写

①人物描写:

常用方法:

①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②直接(正面)描写、侧面(间接)描写

主要作用:

交代人物,突显特点,展示人物性格品质。

(4)结构安排:

(巧妙)设置悬念,制造波澜;

(注重)前后照应,严谨完整;

(结尾)戛然而止,意味深长;

(讲求)起承转合,曲折有致。

结构类题型

提问方式:

某两个或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

为什么?

答题模式:

不能。

因为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表达了……

(5)修辞手法:

提问方式: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答题模式:

修辞手法+内容+效果

1.比喻、拟人: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

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层层铺开,逐步扩大,对点明主旨起

强化作用等;强调了+对象+特性

3.对比:

强调了……突出了……

4.设问:

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5.反问:

强调,加强语气等;

6.反复:

强调了+加强语气

考点八、分析写作(艺术)技巧

(一)常用的表现手法:

夸张、对比、拟人、比喻、象征、联想、想象、先抑后扬(欲扬先抑)、点面结合、动静相衬、虚实相生、托物言志、悬念铺垫、借古讽今、开门见山、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小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