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第二学段习作课标研读交流材料共5篇修改版Word文件下载.docx
《小学语文第二学段习作课标研读交流材料共5篇修改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第二学段习作课标研读交流材料共5篇修改版Word文件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去年8月份全国小语会举办的“全国第五次语文教学研讨会”上,崔峦教授旗帜鲜明地指出“要把握住教学目标的阶段性”,克服目标虚化现象。
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解读课标及研读教材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第二学段的目标明显比第一学段提高了一大截。
中年级的任务陡然增加,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分水岭,部分学生自此沦为后进生。
但新课程目标关于每一个学段的设定确实与孩子的年龄特征、认知水平、阅读能力和写作任务是相辅相成的。
要想完成任务,必须把目标分解,发现联系,然后客观看待,有效落实。
下面我从四个方面谈谈自己的感受:
1.各学段习作目标与内容。
2.第二学段习作教学特点。
3.第二学段习作教学的缺失现象。
4.习作教学相关建议。
一、各学段习作目标与内容。
第一学段(1--2)年级
1、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的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
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中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3、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第二学段(3--4)年级
1、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2、观察周围的世界,能不拘形式的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的有趣的或印象深刻、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3、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交流。
4、尝试在写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5、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
6、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第三学段(5---6)年级
1、懂的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的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3、能写简单的记事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
学写读书笔记,学些常见的应用文。
4、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常见的标点符号。
5、习作要有一定的速度,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根据新课程标准第二学段对习作的要求:
1.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2.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3.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交流。
4.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5.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6.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那么课程标准规定的这些要求如何理解,又怎样让学生达到,在这里作如下解读:
1、关于习作的兴趣
第一学段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对写话有兴趣”,第二学段则提出“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这就不仅是一般练习书面表达,而且要乐于表达,因为只有乐于书面表达,才能表达好;
也只有表达好才会乐于表达,两者是紧密关联的。
怎么才能做到“乐于书面表达”?
这就关系到实际的教学质量。
作文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书面表达的兴趣,而且要让学生感受到自己书面表达能力一步步提高的成就感,关键是要让学生有表达的欲望,做到有话要写,有话会写,有话能写好,老师不断地给予引导与鼓励。
2、关于观察
观察不仅是学生获取作文题材的一个重要途径,而且由此让学生来认识周围世界,这是基础教育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
在第一学段“留心周围事物”的基础上,第二学段提出要“观察周围世界”,第三学段提出“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世界的习惯”。
可以看出,中年级的“观察”比一开始的“留心”提高了一步,不仅是一般的“观”,还要“察”,即要求看得细,且要动脑筋去思考、去研究。
显然,课程标准对学生观察的要求,是一步步提高的,以一步步扩大和加深学生对世界的认识,同时为学生提供取之不尽的习作源泉。
应该说,从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观察习惯会使他们终身受益。
学生观察的对象主要是大自然与社会生活两个范畴,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应该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合理安排;
一般从大自然到社会生活,从景物到人物。
观察的程序注意从整体场景,到形象,到细节,由表及里。
二、第二学段习作教学特点。
叶圣陶说过“教师命题的时候,必须排除自己的成见与偏好,唯据平时对学生的观察,测知他们胸中该当积蓄些什么,而就在这范围之内拟定题目。
学生遇到这种题目正触着他们胸中所积蓄,发表的欲望被引起了,对于表达的技术自当尽力用工夫;
即使发表的欲望还没有到不吐不快的境界,只要按题作去,总之是把积蓄的拿出来,决不用将无作有,强不知以为知,勉强的成分既少,技术上的研磨也就绰有余裕。
题目虽是教师临时出的,而积蓄却是学生原有的。
”
第二学段习作教学从课标看有以下特点:
第
一、培养习作兴趣,建立表达自信第
二、指导学会观察,贴近生活需要第
三、尊重学生个性,珍视独特感受第
四、淡化文体特征,适时点拨技巧第
五、感受分享快乐,培养良好品质第二学段习作教学从教材看有以下特点:
一、“小练笔”与“大习作”结合,培养写作能力。
二、内容丰富,形式灵活。
第三、注意激发兴趣,让学生不拘形式地自由表达。
四、作文评价方式多样。
三、第二学段习作教学的缺失现象。
1、老师习作指导的缺失。
新课程语文教材多以人文专题组单元,故而出现习作类型繁多。
我们且来看看三上教材,学生习作才刚起步,一个学期里习作类型就已涉及写人记事写景,写实文与想象文并重,题材、体裁的宽泛,造成了老师教学设计的泛化,往往是课上老师念念范文,就题论题地指导写作,这样会写的学生总能写好,困难的学生总是写不好,他们似乎享受不了这一份“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所带来的自由空间,学生习作出现了明显的两极分化。
久而久之,学生们的习作也就是老师思想与范文模式的翻版,这种流于形式的指导亦无法切实提高学生作文水平。
部分题材缺乏生活体验,如四上语文天地三的口语交际与习作。
“让学生开一个“民族之花”的聊天会,交流自己喜欢的民族工艺品和少数民族的故事及服饰打扮后把自己最想写的内容写下来。
”农村的孩子缺少生活体验,他们对少数民族更多的是源于文本的间接认识!
面对该习作训练老师又何从指导,亦只能范文读读,带给孩子些许的想象空间。
教材的局限带给了课堂几多的空白,习作指导课也因此显得苍白无力。
2、学生习作情感的缺失。
新课标对学生写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而在我们的习作中常发生这样的情况:
内容空泛,套话连篇,瞎编乱造,写作文似乎变成了一种搜肠刮肚,绞尽脑汁的苦差事,难道学生缺乏写作素材?
缺乏生活体验?
其实不然,社会、家庭、学校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且小学生思想活跃,兴趣各异,自有他们的小天地,但第二学段的学生年纪尚小,知识浅薄,对事物缺乏敏锐的洞察力,认识上必然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另一方面,老师往往在习作指导中总是喜欢给学生许多条条框框,喜欢用成人的思想、观念来苛求学生,框住他们的思考,左右他们的情感,为了完成老师的任务,他们无视自己内心独特的情感体验和真切的情感世界,把自己真实的个性感悟隐藏起来,不敢真实地表达,只好用假话、套话、大话来应付了事,哪会有什么真情实感?
3、习作评价功能缺失。
当语文老师的谁不知道,作文批改是语文教学工作中的第一座大山。
一般一篇作文经历这么一个过程:
指导课-----习作课-----讲评课------誊抄,不管你用困难班还是其他零星时间,一次习作至少要花去老师4课时时间,还不算老师的批改时间累计,因此一篇习作的草稿就要在老师手中逗留两个多星期,那么这么沉重的劳动换来的效果怎样?
回答是不怎么样。
滞后的反馈让学生无法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失去写作热情。
加上教材目标的虚化,更让一线老师难以评判学生是否达标?
针对以上问题对于习作课提出以下建议:
(一)常鼓励,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只有学生对写作有兴趣,才能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学生的作文不可能一开始就写得很好,只要有一点优点,就要给予肯定,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
每期还可开展作文竞赛,对优胜者给予奖励,向报刊积极投稿(例如:
玉门文苑)激发学生兴趣,虽然只有几元的稿费,但在学生心中那是何等的荣耀。
总之,要让学生认识到写好作文并不难,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使学生愿写、乐写。
(二)早训练,循序渐进。
作文教学要从一年级抓起,从说到写,由易到难。
我们必须遵循作文教学本身的这一规律。
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可分三步进行:
第一步:
练习说话、写话。
这一训练主要在低年级(
一、二年级)进行,通过观察简单的图画和事物,练习说话和写话。
从说、写一句完整的话,到说、写几句意思完整、连贯的话。
第二步:
练习写片断。
这是中年级(
三、四年级)的训练重点。
在
一、二年级训练写话的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学习有顺序、有重点地观察图画和周围的事物,练习口述后再写片断。
这样从观察图画过渡到观察生活;
从观察简单的图画和事物到观察较复杂的事物,由观察静态的事物到观察动态的事物。
如观察描述“一束花”、“一棵树”、“一个笔盒”、“一张手绢”、到观察描述“小鸡”、“小猫”;
观察描述“大扫除”、“课间操”、“一项活动”等。
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要求他们观察“一处景物”、“秋天”、“雪景”等既有动态,又有静态的情景,扎实有序地进行训练,让学生写出内容具体,语句通顺连贯的片断,为高年级写篇的作文打好基础,作好过渡。
第三步:
练习写成篇的作文。
这是高年级(
五、六年级)的训练重点。
高年级在低、中年级词、句、段训练的基础上,进行连段成篇的综合性训练,以这样的顺序训练学生,是安排得比较科学的。
(三)多看书,丰富语言。
学生的所见所闻所感,往往不能用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达,语言贫乏,这是作文水平低的一个重要原因。
我国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就很注意语言积累,还经常向民间收集。
人们常说: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学生除了学好课本,还要多读课外书。
让学生做好读书札记,以丰富他们的语言积累。
(四)勤观察,积累材料。
作文,就好比修一座房子,要用砖、水泥等材料,这些材料需要平常去积累。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要想写好作文,就必须深入生活,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
教师让学生有意识地观察熟悉的、最喜爱的事物,如书包、玩具、文具盒等静物,花、草、树等植物,鸡、猫、狗等动物,云、雾、霞等景象,以及人、事、活动等。
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如由远及近,从上到下等,并动脑分析、比较,然后记下来,作为写作材料。
(五)教方法,逐步引导。
写作文,需要一定的方法、技巧。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内容具体、生动、典型的好文章,是学生作文的最好借鉴。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课文指导写作,渗透写作方法,把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紧密联系在一起。
如教学四年级下册《种一片太阳花》一文时,要让学生体会作者是如何表达自己对太阳花的喜爱之情的,从而学到一点写作方法,另外,还要指导学生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