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精品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359773 上传时间:2022-10-21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39.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精品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精品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精品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精品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精品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精品版.docx

《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精品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精品版.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精品版.docx

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精品版

三年级美术教案目录

学年度第一学期

序号

内容

页码

1

魔幻的颜色

2

万花筒

3

大人国与小人国

4

前前后后天然的斑纹

5

校园里的花

6

最受尊敬的人

7

今天我值日

8

有趣的鞋团手包工

9

巧巧手变废为宝

10

梦幻中的城堡

11

我设计的自行车

12

星空的联想

13

新颖的电脑

14

电脑美术会响的玩具

15

美术小记者

16

迷人的动画片

 

 第一学期小学美术三年级教学进度表

周次

日期

教学内容

备注

1

9月3日——9月7日

魔幻的颜色

1课时

2

9月10日——9月14日

万花筒

1课时

3

9月17日——9月21日

大人国与小人国

1课时

4

9月24日——9月28日

前前后后天然的斑纹

2课时

5

10月8日——10月12日

校园里的花

1课时

6

10月15日——10月19日

最受尊敬的人

1课时

7

10月22日——10月26日

今天我值日

1课时

8

10月29日——11月2日

有趣的鞋团手包工

2课时

9

11月5日——11月9日

巧巧手变废为宝

2课时

10

11月12日——11月16日

梦幻中的城堡

1课时

11

11月19日——11月23日

我设计的自行车

1课时

12

11月26日——11月30日

星空的联想

1课时

13

12月3日——12月7日

新颖的电脑

1课时

14

12月10日——12月14日

电脑美术会响的玩具

2课时

15

12月17日——12月21日

美术小记者

1课时

16

12月24日——12月28日

迷人的动画片

1课时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学知识内容一览表

课次

课题

知识内容

第一课

魔幻的颜色

观察两个原色调和之后产生的色彩变化,说出由两原色调出的第三个颜色(间色)

第二课

万花筒

了解万花筒的图案是对称的,并能描述它的对称方式。

第三课

大人国与小人国

能够举例说明大小是通过相互比较才可以体现出来的。

第四课

前前后后

通过回忆,观察与比较,能够概括出“同样大小的物体会显现近大远小的现象”这一规律。

第五课

天然的斑纹

能够用一两句话说出不同肌理效果带给自己的独特感受。

第六课

校园里的花

引导学生细心观察各种植物枝叶生长的结构,叶片,花瓣的形状特征以及枝杈的前后穿插变化。

第七课

最受尊敬的人

引导学生思考谁是最受尊敬的人,并通过平时的观察抓住人物的特征。

第八课

今天我值日

引导学生回忆,观察在学校,班级值日的情景。

第九课

有趣的鞋

欣赏并发现各种材料制作的鞋子所具有的不同风格特征及民族特色。

第十课

团手包工

通过欣赏利用皱纸团包的各种造型的作品,引导学生对立体造型艺术有一些基本的了解。

第十一课

巧巧手

引导学生对身边的事物进行观察,并在此基础上搜集各种废旧材料。

第十二课

变废为宝

引导学生对身边的事物进行观察,并在此基础上搜集各种废旧材料。

第十三课

梦幻中的城堡

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及有创意的角色模仿,启发学生对城堡展开想象。

通过对动画片的欣赏,开拓学生思路。

第十四课

我设计的自行车

通过对自行车结构,功能的初步认识,指导学生设计自行车的草图,或运用各种综合材料创作自行车。

第十五课

星空的联想

通过学生课前查询资料了解宇宙特点,相互交流启发想象,通过欣赏一些科幻片,开拓学生思路。

第十六课

新颖的电脑

 指导学生利用容易找到的材料,设计制作一个造型新颖的电脑模型。

第十七课

电脑美术

指导学生采用Windows图画程序进行复制,粘贴,组成一幅四方连续纹样。

第十八课

会响的玩具

指导学生利用容易找到的材料,设计制作一个会响的简易玩具。

第十九课

美术小记者

指导学生学习简单的摄影知识。

第二十课

迷人的动画片

指导学生欣赏动画片,使学生发解动画片的不同类型。

 

课题

第一课魔幻的颜色

课型

造型表现

第1课时

教学

目标

知识目标

认识三原色。

能力目标

观察两个原色调和之后产生的色彩变化,说出由两原色调出的第三个颜色(间色)

情感目标

能够调出预想的色彩,并用它们涂抹成一幅绘画作品。

内容分析

重点

能否用三原色调出三个间色

难点

能否分别说出三个间色分别是由那两个原色调出来的。

教法

学法

根据课题设计了一系列的魔术活动,使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掌握知识。

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三个魔术,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变魔术了解到原色之间互相混合,可以产生许多变化,这种方法使学生能够很快记住知识点并且会应用。

教具学具

水彩画工具,色彩卡片,图片,范作。

教材处理

课程调整

一、 引导阶段:

把刘谦作为神奇的客人来导课,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把魔术一词贯穿整个课堂。

1、第一个魔术:

利用每个小组桌子上魔法盒里的三支水粉颜色选择喜欢的两种颜色将它们变成三种颜色涂在卡片上,每张卡片涂一种颜色。

要求学生采用小组讨论后制定涂色方案,加强学生的合作交流。

学生展示自己涂好的色卡,分小组进行交流,通过交流总结出配色方法,教师板示:

红+黄=橙  红+蓝=紫  黄+蓝=绿。

学生在交流中得出把其中的一种颜色多一些或少一些会得到色相不同的效果。

这一部分我采用让学生自己变魔术的方法在实践中找到三原色调和成间色的知识,可以使知识的掌握更加的牢固,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2、然后我运用颜色水调和的方法肯定学生的结论,出示知识点:

我们把红黄蓝三种颜色称为三原色,把橙色绿色和紫色叫做间色。

用三原色可以调出其他任何的颜色,只是其他颜色不能调出三原色。

接着询问学生:

生活中也有很多物品是三原色的,你见过吗?

将知识点与生活相联系,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

二、 发展阶段

红黄蓝这魔幻的颜色在绘画大师的笔下又会呈现出怎样的风采呢?

通过欣赏大师的作品,引导学生谈感受?

在这里我进行了拓展,介绍了蒙德里安的作品及他的绘画风格,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

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自己涂的色块拼贴一幅作品,并展示到黑板上。

通过教师激励性的语言:

你们的作品和艺术大师的相比一点都不逊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

然后引导学生欣赏美术书中的作品。

看到这些画,你联想到什么?

这些作品用什么方法创作出来的?

教师演示方法进行第二个魔术:

运用染纸的方法引导学生发现三原色在浸染过程中发生的变化。

 在引导学生制作时,我运用事先准备好的折纸请学生研究折纸方法,并想出更好的方法进行染纸作品。

折法不同,染出来的花纹就不相同。

这样,学生们的作品就产生了不同的变化。

在引导学生欣赏评价作品时,让学生用表示颜色的词语来评价。

使学生把美术学习和自己日常学习的知识进行了有机地结合,同时用染纸和蜡染的联系将知识和生活联系得更紧密。

第三个魔术:

通过教师引导,让运用魔法盒里准备的工具想出更多更好的方法,小组完成一张 更有创意的作品。

学生们通过小组讨论,进行创作,产生了不同的作品,学生们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也得到了最大水平的发挥。

在展示评价作品时, 我请学生展示自己小组想到的方法并请学生结合作品,谈一谈自己这节课的收获。

使学生对知识掌握又上了一个新的高度。

最后欣赏用染纸和创作作品制作的工艺品。

让学生了解我们制作的作品也可以装点我们的生活。

三、 课堂拓展

这些魔幻的颜色无时无刻不在展现他们魔幻的魅力。

引导学生发现不同色调带给人不同的感觉,尝试用所调出的颜色表达感觉、心情、天气等等。

 

 

小学低年级要重视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能运用简单的美术工具开展造型游戏等。

 

在游戏中要注意一般的学生和有美术特长的学生都能够明确各自发展与提高的方向和目标。

教后

反思

 

 

课题

第二课万花筒

课型

设计应用

第1课时

教学

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万花筒的图案是对称的,并能描述它的对称方式。

能力目标

用绘画,剪纸,拼贴等方式表现类似于万花筒的图案。

情感目标

试着按自己的设计来表现色彩。

内容分析

重点

能否表现对称的图案。

难点

能否用“先设计一个花样再复制”的思路来设计对称的图案。

教法

学法

采用 “创设情境法”、“任务驱动法”的同时采用“实例演示法”和“赏识教育法”等完成教学过程。

教具学具

一些有万花筒图案的图片,中心对称的图案。

示范用的彩色纸,剪刀,绘画笔。

教材处理

课程调整

一、引导阶段

1、让学生看看万花筒然后讨论:

万花筒里的“花”有什么特点?

2、引导学生观察万花筒的花样是如何对称的。

3、引导学生观察万花筒中最亮的那个六角形图案,它是由六个三角形组成的。

4、其中有一个三角形的花样是真实的。

其余五个都是镜子反射出来的,它们都是相同的并且围绕一个中心点对称。

二、发展阶段

1、我们要创作一个:

“真实的”三角形花样,可以剪,可以画;再制作其余五个“镜子里的”花样,组成要做的图案。

2、然后思考用什么方法使图案对称。

(将纸叠在一起剪,用印的方法来画……)3、色彩也是考虑的一个方面,可以让学生再一次观察万花筒,将其中认为最漂亮的一个色彩组合记住。

并且将它表现出来。

三、收拾与整理

学生应该已经习惯将剪下的纸屑放在纸篓中。

那么结束时只要再检查一下周围是否有纸屑就可以了

四、课后拓展

在万花筒中最亮的那个六边形图案的外面,海鸥无数个三角形花样,所以我们才叫它万花筒。

不同的学生看“万花筒”,得到的感觉也是不一样的。

建议学生试着用多种外形来概括万花筒图案的形状,表现它的缤纷。

试着做一个万花筒。

 

有些孩子可能没有玩过这个玩具,从未看过那里面神奇的“花花”世界,这样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协调一下,给出一两分钟的时间让带万花筒的学生借给没带的同学玩一下、观察一会儿。

 

教后

反思

 

课题

第三课大人国与小人国

课型

造型表现

第1课时

教学

目标

知识目标

能够举例说明大小是通过相互比较才可以体现出来的。

能力目标

能够用比较的方法,绘画(制作)“大人国”或“小人国”。

情感目标

充沛利用联想与比较,培养同学敢于突破常规,自由、大胆、快乐地想象与表示,培养同学分析、比较、创新的能力。

内容分析

重点

能否用对比的方法,来突显主人公的“大”或“小”。

用来突显主人公的“大“或”小“的表现方法是否有创意。

难点

构图是否完整。

能否有意识地使用一些自己喜欢的色彩组合。

教法

学法

本课就是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无拘无束地表示自身的想法,符合同学发展的特点。

教具学具

一些玩具汽车、房子、人物等迷你型的物品,一些与这些物品大小较匹配的景物图片。

绘画工具

教材处理

课程调整

一、引导阶段

(用泥塑的形式,配以一些玩具,模型,背景图表现立体的大人国或小人国。

1、同学们,你知道格列佛和大人国与小人国的故事吗?

如果你能在想象中漂流,就一定会创作出更多的奇迹。

 

 请同学欣赏课件:

《大人国与小人国》 

 2、提出问题:

 

(1)你们认为格列佛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2)你们想知道格列佛曾经有过哪些奇遇吗?

 

  (3)格列佛认为战争不是好事。

为了阻止小人国与邻国之间的战争,他用绳子将邻国的战船扎在一起,不让他们航行。

 

  (4)渐渐地,小人国的人们和格列佛成为了好朋友,有些人还敢在格列佛的头发里玩捉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