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省情概括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3595599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4.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省情概括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山东省省情概括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山东省省情概括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山东省省情概括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山东省省情概括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省情概括Word格式.docx

《山东省省情概括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省情概括Word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省情概括Word格式.docx

其他比较重要的河流还有徒骇河、马颊河、沂河、沭河、大汶河、小清河、胶莱河、淮河等。

山东较大的湖泊有南四湖和东平湖。

南四湖由微山湖、昭阳湖、独山湖和南阳湖组成,总面积1375平方公里,为中国十大淡水湖之一。

山东半岛三面环海,大陆海岸线北自无棣县的大口河河口,南至日照市绣针河口,全长3121公里,占全国大陆海岸线的六分之一,仅次广东省,全国第二。

沿海滩涂面积约3000平方公里,15米等深线以内水域面积约13300平方公里,两项共16300平方公里,为全省陆地面积的10.6%,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大有可为,因此是名符其实的海洋大省。

自北向南依次有滨州、东营、潍坊、烟台、威海、青岛、日照共七个滨海地级市。

庙岛群岛屹立在渤海海峡,是黄海与渤海的分界处,扼海峡咽喉,是拱卫首都北京的重要海防门户。

山东海岸大都由地壳断裂上升或海积作用形成,黄河入海口处的岸线由黄河携带的泥沙冲击而成,此地多滩涂,成三角至岚山头,以曲折的岩岸位置,间杂沙质海滩岸线。

全省近海海域17万平方公里,占渤海和黄海总面积的37%。

近海海域中,散布着299个岛屿,总面积147平方公里。

其中最大的是庙岛群岛中的南长山岛,面积12平方公里。

山东主要的山脉有泰山、蒙山、崂山、鲁山、沂山、徂徕山、昆嵛山、九顶山、艾山、牙山、大泽山、孟良崮等。

山东省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

全省年平均气温11度—14度,年平均降水量550毫米—950毫米,无霜期沿海地区180天以上,内陆地区220天以上。

(2)山东的土地、植物、动物、水利与矿产资源

山东省简称鲁,位于黄河下游,太行山以东,黄海、渤海之滨,省会济南。

辖济南、青岛等17地级市,章丘等31县级市和61县。

面积15万平方千米,总人口9079。

沿海有岛屿290多个。

地形以平原丘为主,可分鲁西北平原、鲁中南山地丘陵、胶东低山丘陵、胶莱平原等四部分。

主要河流黄河、大运河,湖泊有微山湖、昭阳湖等。

绝大部分地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

以矿产和海洋资源占优势。

煤、石油、黄金等储量较大,石油以胜利油田为重要产地。

海盐资源和沿海湖区鸟类资源极为丰富。

工业较发达,以能源、机械电子、化工、纺织、食品等为主。

机械工业中济南机床、青岛铁路机车、家用电器、烟台钟表等产品驰名全国。

食品中啤酒、花生油等在国内外市场具有优势。

是我国农业发达省份,主要农作物小麦、玉米、花生、水果产量均居全国首位,薯类、棉花等居全国前列。

温带水果和浅海滩涂殖的对虾、贝类、海带均闻名于世。

山东别称齐鲁,历史悠久,是我国古代儒家创始人孔子、孟子的故乡,又有山、泉、湖、海等众多旅游资源;

曲阜、聊城、临淄等6个城市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泰山、崂山、胶东半岛海滨等3处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36处,并辟有黄河口、崂山等22个国家森林公园和长岛等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沂蒙山

区有解放时期孟良崮战役遗址,枣庄市有台山庄抗日战争纪念馆。

特产海鲜和温带果品,德州扒鸡、青岛啤酒、即墨老酒、潍坊风筝、淄博陶瓷等享誉全国,鲁菜为中国八大菜系之一。

(3)山东两处世界自然文化遗产

山东省文物古迹众多,山川风光秀丽,构成了独特的旅游风景线。

全省有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107处,其中国家级27处,省级379处,拥有历史文化名城14座,其中国家级6座。

有馆藏文物60多万件。

世人誉为“中华民族之魂”、“五岳之尊”的泰山,以其雄浑博大的气势和丰富灿烂的文化,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清单。

在孔子故乡曲阜市,由古代供奉祭祀孔子的孔庙、孔子嫡系后裔居住生活的孔府和世界规模最大、保存年代最久的人造园林-孔子家族墓地孔林组成的“三孔”,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山东省拥有“泉城”济南、“齐国故都”淄博、“人间仙境”蓬莱、“世界风筝都”潍坊、“道教圣地”崂山和昆嵛山、“国际啤酒城”青岛、“国际葡萄酒城”烟台、“首座国家级卫生城”威海等著名的旅游胜地。

另外,还有灵岩寺、梁山水泊遗址、菏泽牡丹园、黄河入海奇观、微山湖十万亩荷花、德州苏禄王墓、枣庄万亩石榴园、古运河等旅游名胜。

(4)齐鲁史源

山东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发祥地之一。

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山东人--"

沂源人"

,可以把山东的历史上推到四、五十万年以前。

新石器时代早、中期的滕县北辛文化遗址,距今也有七千年左右。

举世闻名的原始社会末期的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都是在山东首先发现的。

自夏朝开始,山东进入奴隶制社会。

商朝建立以前,山东是商族活动的中心,商前期的五次迁都,有三次在山东境内。

商朝建立后,山东仍是其统治的中心地区。

西周实行"

封邦建国"

之策,封姜尚于齐,封周公于鲁,另外尚有曹、滕、卫诸国。

齐国"

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而人民多归"

鲁国融合周文化与东方文化,为"

礼仪之邦"

齐、鲁作为周王朝的两大支柱,经济、文化取得更快发展,对以后山东地方历史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飞跃,社会生产关系逐步发生变革,齐、鲁两国政治、经济、文化相对发达,因此,山东地区进入封建社会的时间相对早一些。

公元前594年,鲁国"

初税亩"

,表明在鲁国已出现封建生产关系的萌芽。

公元前481年,齐国的田常杀齐简公"

专齐之政"

,齐国成为当时中国最早出现的一个封建大国。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建立了统一的封建王朝,齐是最后被灭的一个诸侯国。

自此以后,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山东地区虽有时也曾为割据势力所盘踞,但总的来说,则是属于历代封建皇朝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自古以来,山东地区就以发达的农业和手工业著称于世。

秦汉时期,今山东地区号称"

膏壤千里"

,农业经济发达,所产粮食不断溯黄河西上,运往关中地区。

西汉时山东地区有人口1700余万,户390万,占全国当时人口的30%,人口密度居全国首位。

后来虽经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战争破坏,但同全国其他地区相比,山东仍不失为经济中心。

隋初,山东各州县遍置粮仓,户口占全国总户数的21%。

唐代开元天宝年间,每年要将山东几百万石粟米漕运至关中。

开元年间,"

海内富实,米斗之价钱十三,青、齐间斗才三钱。

绢一匹,钱二百;

到了唐后期,虽经战乱,但山东农业生产仍在发展,"

田畴大辟,库仓充积"

宋金元时期,山东地区承受的封建剥削尤重,并不断遭受外来的侵扰和野蛮统治,经济处于滞退状态。

元代山东有38万户,126万人,与金代相比,户减约75%,人口减约87%。

明初,"

多是无人之地"

,统治者不得不采取奖励人民垦荒的措施,到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时,山东耕地面积达到7240万余亩,为北宋时期的2.4倍,居全国第三位。

清康熙年间又增至9000余万亩,这大概是鸦片战争以前山东耕地的最高数字。

山东的冶铁业起源很早,春秋初年,齐国已使用铁制农具。

西汉时,武帝在全国设置铁官48处,山东就有18处。

唐朝的兖州是矿冶中心,莱芜有铁冶13处、铜冶18处。

北宋时莱芜铁冶规模更加扩大,与江苏利国监同为京东两大铁冶中心。

明朝初年,山东年产铁315万余斤,居全国第三位。

山东的其他矿产也很丰富,宋时登、莱二州产金,元丰年间登州、莱州的黄金产量占全国的90%。

明初,济南、青州、莱州三府岁采铅32万余斤。

清朝山东煤矿已大量开采,最著名的是峄县煤矿,乾嘉时期,北运京师、奉天,动辄数百万石。

山东的纺织手工业举世闻名,战国时期,齐国即号称"

冠带衣履天下"

临淄、定陶、亢父(今济宁)是汉代三大纺织中心。

所产纺织品数量多、质量好,源源不断地通过"

丝绸之路"

输往西域等地。

因此,当时山东地区是"

的主要源头之一。

唐代兖州的镜花绫、青州的仙纹绫,都是驰名全国的纺织品。

宋代在青州设立织锦院,专门织造高级纺织品。

宋神宗时,在山东"

和买"

绢帛,每年达30万匹左右。

明清时期,济南、济宁、临清等城市都有较发达的纺织手工业,有的地方还出现了带有资本主义萌芽性质的手工工场。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山东经济也走上了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道路。

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掠夺,近代山东经济形成畸形发展的局面。

近代山东农村,封建土地所有制仍然顽固地保存着,土地集中的现象普遍存在。

在封建势力盘剥下的农民和手工业者,又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洋货在山东的倾销,使大量手工业者和小商贩破产失业。

农民日趋贫困,自然经济逐渐瓦解。

随着资本主义在中国的产生和发展,山东也出现了近代工业。

在济南有从事军工生产的机器局;

在枣庄、淄川、平度等地有煤、铅、金等矿业生产;

在烟台有张裕酿酒公司、缫丝厂、蛋粉厂等轻工业。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及战后初期,欧美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山东民族工业曾一度得到发展。

至20世纪30年代,达到建国前的最高水平。

1937年"

七七"

事变之后,山东成为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占区。

侵略者力图使侵占区经济殖民地化,成为日本经济的附庸。

他们重点掠夺山东的"

二白二黑"

,即食盐、棉花和煤、铁。

对战火余存的工业,他们采取"

军事管理"

、"

中日合办"

等手段加以夺取,迫使大部分民营工业陷于绝境。

在农村他们强占土地,征调劳工,对抗日根据地实行惨绝人寰的"

三光政策"

据1945年12月的不完全统计(缺当时未解放地区、鲁中、鲁南新解放区、部队机关的数字),八年抗战期间的损失,死亡668143人,抓壮丁393259人,掠走牲畜10797921头、粮食2356972斤、农具2542844件,烧毁房屋1151186间。

山东地区小麦等11种作物耕种面积1941年比战前减少16%,小麦、玉米、水稻、棉花、烟草均减产50%以上,农业遭到极大破坏。

农村手工业进一步衰落。

整个经济濒于崩溃。

抗日战争胜利后,四大家族官僚买办垄断资产阶级,抢占山东地区铁路沿线的主要城市和部分农村,打着"

接收"

敌伪财产的旗号,垄断了山东地区的主要工业、交通运输业、商业、金融业。

至新中国成立前夕,山东国民党统治区的经济已全面崩溃,留下了一个破烂摊子。

抗日战争爆发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创建了山东解放区。

随着各级人民政权的建立,新民主主义经济得以发展壮大。

此外,解放区还建立了自己的财税金融贸易机构,发行解放区货币,进行了排挤敌伪货币的斗争,开展输入输出贸易,繁荣解放区市场。

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发展壮大,为革命战争的胜利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山东是我国古代文化的发源地之一,也是古代文化的中心。

这里曾产生过许多杰出的思想家、科学家、政治

家、军事家、文学家和艺术家。

在学术思想方面,有孔子、孟子、墨子、荀子、庄子、郑玄、仲长统等;

在政治军事方面,有管仲、晏婴、司马穰苴、孙武、吴起、孙膑、诸葛亮、戚继光等,在历史学方面,有左丘明、华峤、崔鸿、马等;

在文学方面,有东方朔、孔融、王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