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B卷.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358634 上传时间:2022-10-2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672.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B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B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B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B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B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B卷.docx

《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B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B卷.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B卷.docx

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B卷

人教版2019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B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

1.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均,字叔庠,南朝梁文学家。

《与朱元思书》是吴均给友人的信的一部分,也是一篇精美的写景短文。

B.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

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C.消息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六个要素,包括标题、导语、背景、主体和结语五部分结构。

D.消息和新闻特写都要报道新闻事件的全过程,都要抓住新闻事件的片段展开。

二、基础知识综合

完成下列题目。

2.欧阳询的字点画工妙,骨硬肉丰。

古人评价其字的笔画“(斜钩)”具有“险而劲”的特点。

请你欣赏下面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选帖,完成小题。

(1)欧阳询的这幅字帖属于_______体(字体),其中“武”字第___________笔的“(斜钩)”体现了“劲而险”的特点。

(2)下面是古人评价书法的四句话。

根据这幅字帖的特点,判断其中属于评价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书法作品的一项是(_______)

A.如云鹄游天,群鸿戏海,行间茂密,实亦难过。

B.翰林苏子瞻书法娟秀,虽用墨太丰而韵有余,于今为天下第一。

C.如深山至人,硬瘦清寒,而神气充腴,能令王者屈膝,非他刻可方驾也。

D.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及其连者,气脉通于隔行。

3.名人故居是北京的历史文化名片。

参观这些故居,是了解历史、感悟文化、汲取精神营养的重要途径,请你根据要求,完成小题。

(1)下面是名人故居分布图。

请你根据提示语,判断途中(甲)处是哪一位名人的故居。

提示语:

《骆驼祥子》描写社会各色人物,展现北平生活画卷。

(甲)________________

(2)在鲁迅博物馆,四位同学观看了《朝花夕拾》的展品,联想这部散文集,颇有感触。

下面是他们分别在参观记录本上写下的感受,其中比喻句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_________)

A.百草园见证了鲁迅美好的童年岁月,拔何首乌、摘覆盆子、捕鸟……那多彩的生活场景,好像色彩斑斓的图画,然我沉醉其中。

B.长妈妈给童年的鲁迅讲故事,还为他买《山海经》……这些小事如同涓涓细流,流淌在鲁迅的记忆里,也让我看到了一个普通人的淳朴与善良。

C.藤野先生的无私帮助和真诚关怀,对于遭遇困境的鲁迅来说,犹如冬日的暖阳,这样的老师让我肃然起敬。

D.《朝花夕拾》在平静的叙述中富有深长的韵味,如同一首热烈而激昂的乐曲,令我回味无穷。

(3)下面是参观郭沫若故居后,一位同学写的参观记录和他未完成的一副对联。

请你根据他的参观记录,在对联处写出词语,将这副对联补充完整。

(参观记录)

时间:

2017年4月13日            

地点:

郭沫若故居

郭沫若,四川乐山人

我国伟大的文学家。

《女神》是他的第一本诗集,出版于1921年8月。

《女神》开一代新诗风,是中国自由诗的代表作。

他还是一位史学大家,潜心研究甲骨文。

他制作的《屈原》是历史剧的先锋之作。

(对联)

上联:

诗坛领袖,①______新诗风,《女神》为自由诗典范

下联:

话剧大家,改变老故事,《②_____》乃历史剧先锋

(4)校学生会准备举办介绍名人故居的专题展览,下面这段文字是为展览拟写的前言,从上下文看,前两句中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不当,后三句中有一个句子两处表达欠妥,请你分别找出来并加以修改。

①盛春时节,漫步京城,吸引你的是争艳的百花,还是静穆的名人故居。

②轻唤一阵阵袭人的花香只会令你享受身心的愉悦,而徜徉于一座座名人故居,却会让你经受精神的洗礼。

③走近为理想信念而不懈奋斗的李大钊,我们敬佩他的革命志向;走近为民族解放而四处奔走的宋庆龄,我们赞叹她的爱国情怀;走近为唤醒民众而笔耕不辍的鲁迅,我们钦佩他的斗争精神……④这些名人故居的静穆,仿佛在诉说着他们的平凡人生,展示着他们的崇高精神。

⑤走进故居,亲近名人,去了解他们的人生,去传承他们的精神吧!

标点符号修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句子修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短文片段,完成小题

⑴因为东关离城远,大清早大家就起来。

昨夜预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经泊在河埠头,船椅,饭菜,茶炊,点心盒子,都在陆续搬下去了。

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

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

⑵“去拿你的书来。

”他慢慢地说。

⑶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

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

⑷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

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⑸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

⑹“给我读熟。

背不出,就不准去看赛会。

⑺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⑻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

但是,有什么法子呢?

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粤自盘古,生于太荒,首出御世,肇开混茫。

⑼就是这样的书,我现在只记得前四句,别的都忘却了,那时所强记的二三十行,自然也一齐忘却在里面了。

记得那时听人说,读《鉴略》比读《千字文》,《百家姓》有用得多,因为可以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

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那当然是很好的,然而我一字也不懂。

“粤自盘古”就是“粤自盘古”,读下去,记住它,“粤自盘古”呵!

“生于太荒”呵!

……

⑽应用的物件已经搬完,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

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晴朗。

母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

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⑾他们都等候着;太阳也升得更高了。

4.本语段节选自《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

5.请概括本文的主要思想内容。

6.选文开头写家人做准备的忙碌场景和结尾部分“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7.从选文中可以看出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8.读后你有什么感受?

河床开始回忆河流(施尔吉·原野)

①大地上的河床像一个干瘪的口袋,粮食没了,口袋显出宽阔。

我在各地见到许多干涸的河床,它们不是耕地、不是广场,是从天边延伸而来的河床,只是没有水。

②所谓一无所有,说的正是河床。

如果有,也只有一些鹅卵石。

夏天,不长庄稼不长草的土地是干涸的河床。

乍见白花花的河床,心里惊讶,它是什么?

它几乎什么都不是。

你能相信一个宽阔的河流竟然一滴水都没有吗?

在雨后,在盛水期见到干涸的河床让人不安,无法想象当年这里曾经有过河,可以用汹涌、清澈、波浪和白帆形容的河,它竟然没了。

③对大自然来说,河没了,比人丢了钱更痛苦。

如果河没了,鱼和水鸟的家也没了。

两岸的青草没了,倒映在河里的星星也没了,因为星星不能倒映在石头上。

如果河没了,连同河床一起消失是最好的。

没有水,留下的河床好像是伤疤,是一条长长的干鱼的尸体。

是的,干涸的河床如同尸体。

是谁的尸体?

是河的尸体吗?

没听说河竟然还有尸体,水干了,白花花的河底只能是河的尸体。

④干涸的河床好像在回忆,它抱着不应该拥有的沉寂回忆涛声和蛙鸣。

河床回忆什么是水,它不知道水流到了什么地方,也不知道水会不会再来。

当年水来的时候匆匆忙忙走过河床,带来鱼虾和泥沙。

水没等站稳脚跟歇息,就被后面的水挤走了,水比车站的人流更拥挤。

河床从来没想过一条叫做河的水流会干涸,这种惊讶比一个朝代的更迭更让人吃惊。

⑤河床的悲哀是一个母亲的悲哀,她的产床上已经没有了孩子,她还在等待,并且哭干了泪水。

一家外媒报道,从卫星上观察,中国境内二十年前约有五万条河流,现在这些河流中已经失去了两三万条。

有两万多个河床母亲手里失去了孩子,她们怀里空荡荡的,等待人类把孩子还给她们。

⑥人说,人是无所不能的,起初我不相信。

当我看到一条又一条干涸的河床时,我相信了这一点,并为自己作为人类的一分子而感歉疚。

人把河都消灭了,还有什么做不到呢?

消灭一条河比建造(请原谅我使用的“建造”这个词,这完全是人类爱用的词,而河流无法建造)一条河更容易。

把河流上游的树木和竹林砍光,草原沙化,河就死了,只剩下河床这条敛尸袋。

⑦当大街出现一个带刀痕的死人时,警察会为这个人的死因搜寻原因,曰侦察破案,人类为此发明了一个词叫“人命关天”。

如果一条河死了,没人破案,没人痛哭,更没人祭奠。

所以,当中国死去两三万条河流时,人们并没觉得失去什么,因为他们不是小鸟不是青草。

他们忍受气候变化并心安理得,却没一个人指认杀死河流的凶手。

在所有的案件里,如果凶手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社会的时候,罪行自然会被赦免,我们都不是罪人。

⑧我们都不是罪人,我们劝自己欢乐并制造更多的欢乐。

我们保持着正常情感。

而河床敞开空荡荡的怀抱,她的孩子没有了,她以为人们会惊讶会替她找回孩子。

先前的人类离不开河流,人类所谓的“文明史”都诞生于河流的两岸。

看地图,人类的城市多建造于河边,中国有多少城市的名字带着水字边。

古时候,人祭祀河、景仰河,谁能想到后来竟杀死了河。

这何止于狠,是把事做绝了。

⑨我们应该派人到河边告诉河床,河已辞世,水利术语叫断流。

我们理应为河床献上一些祭品表达歉意,因为河的消失毕竟不是小事。

或者,在河边装一个高音喇叭,日夜播放河水流过的声音和鸟啼声。

总之,人应该为河的陨灭略微表示一点态度。

(选自2015年5月22日《光明日报》,有改动)

(注释)河床:

河流两岸之间容水的部分。

9.请根据文意填空。

面对河的“辞世”,作者的情感是复杂而富有变化的。

开始,作者是惊讶与不安;后来,借大自然和河床之口,说出了自己的痛苦和________;最后作者是________和________。

10.结合上下文,具体说说第⑤段在文中的作用。

11.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④段画线的句子。

12.本文以“河床开始回忆河流“为题,有何好处?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

尝著《五柳先生传》曰: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

甚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

每一醉,则大适①融然②。

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

性不解音,而③畜素琴一张,弦徽④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

“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节选自《晋书》)

(注)①适:

满足。

②融然:

和悦快乐的样子。

③畜:

同“蓄”。

④弦徽:

琴弦与琴徽,琴徽即琴弦音位的标志。

13.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词。

(1)渔人甚异之(________)

(2)阡陌交通(________)

(3)博学善属文(________)

(4)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________)

14.翻译下列句子。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15.请从(乙)文中摘录出与“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