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概论大二下学期适用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581580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6.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学概论大二下学期适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文学概论大二下学期适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文学概论大二下学期适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文学概论大二下学期适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文学概论大二下学期适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学概论大二下学期适用Word文件下载.docx

《文学概论大二下学期适用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学概论大二下学期适用Word文件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文学概论大二下学期适用Word文件下载.docx

☆理想型文学突出情感表现,而现实性文学突出现实再现;

☆文学理论中流行的“镜子”说突出体现了现实型文学的再现性特点

☆作家不直接出面在作品中表露自己的主观倾向,是现实型文学创作的重要原则。

福楼拜说“艺术家不应在他的作品里露面,就像上帝不该在生活里露面一样”。

②逼真性

☆现实性文学立足于客观现实,再现现实矛盾和本质规律,在艺术表现手段上的基本特点便是逼真性

☆逼真,是指以写实的方法,按生活中各种事物的本来面目进行精细逼真的描绘

☆巴尔扎克认为:

“小说在细节上不是真实的话,它就毫无足取了”

(2)理想型文学:

是一种侧重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观理想的文学形态。

其基本特征是表现性和虚幻性

①表现性

☆在理想性文学中,主观理想具有高于一切的地位。

如陶渊明《桃花源记》创造了一个理想乐土;

《阿诗玛》表现了撒尼族人民争取自由、憧憬美好生活的愿望

☆法国浪漫主义作家乔治*桑曾指责法国现实主义作家福楼拜的观点体现了理想型文学的表现原则

②虚幻性

☆现实型文学以写实的方法达到对客观事物的真是描写,理想型文学则充分运用夸张、变形、虚构的方法,不求外表的真实,而遵循情感的逻辑,追求情感的真实。

☆理想型文学的素材经过作家的处理,便具有了夸张、变形的色彩。

如李白的《北风行》中“燕山雪花大如席”;

《秋浦歌》中“白发三千丈”。

☆神话、传说、历史故事、民间传奇等是理想型文学创作的重要素材。

如郭沫若的《天狗》;

《西游记》中孙悟空

(3)象征型文学:

是一种侧重以暗示的方式寄寓审美意蕴的文学形态。

其基本特征是暗示性和朦胧性。

①暗示性

☆现实型文学重在再现现实,理想型文学重在表现情感,象征性文学重在寄寓某种意念、意蕴。

☆暗示是象征型文学寄寓意蕴的方式。

象征型文学则偏重于以间接的方式去暗示客观规律和主观态度

②朦胧性

☆朦胧,指词语含有多层不确定的意义

☆象征主义作品不可避免地具有某种内在的朦胧性

☆法国作家加缪说“最难理解的莫过于一部象征作品。

”罗伯特*弗罗斯特的诗《没有走的路》

☆象征型文学描写客观物象的目的是为了暗示某种深广的意义,所以它不求物象细节的真实,而以主观变形的方法使其具有超越自身的内涵。

希腊法语诗人莫雷亚斯在《文学宣言》中肯定了这点

☆形象的变形是作家想象力对于现实的超越

☆在象征型文学中有形象本身的变形和形象之间的变形

二、文学作品的基本体裁

★由文学作品话语系统的不同结构形式所决定,文学作品形成诗、小说、剧本、散文和报告文学等基本体裁

(一)小说

1、小说是一种侧重刻画人物形象、叙事故事情节的文学样式。

可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与短篇小说,文言小说与白话小说等。

其基本特征主要是:

深入细致的人物刻画,完整复杂的情节叙述,具体充分的环境描写

2、

(1)描写人物是小说的显著特点;

(2)着重刻画人物形象是小说走向成熟的标志

(3)情节是与人物密切相关的,是人物性格发展的历史

(4)环境描写是衬托人物性格、展示故事情节的重要手段

3、小说是长于描写的文学样式

(二)剧本

1、剧本是一种侧重以人物台词为手段,集中反映矛盾冲突的文学体裁。

其基本特征是浓缩地反映现实生活,集中地表现矛盾冲突,以人物台词推进戏剧动作。

可分为悲剧、喜剧与正剧;

按场次划分,还可分为独幕剧和多幕剧等

2、

(1)剧本浓缩地反映现实生活

(2)剧本再现生活的浓缩性要求情节结构单纯、集中。

(3)清代戏剧家和剧论家李渔在《闲情偶记》中突出地强调了结构单一化、“立主脑”、“减头绪”、戏为一人一事而设的主张。

(4)西方提出“三一律”,要求动作、情节、时间空间的整一。

3、

(1)时空局限是戏剧文学的短处,但这短处也又使它具有独特的长处。

(2)剧本要集中地表现矛盾冲突,是由戏剧艺术的时空特征决定的。

(3)集中地表现矛盾冲突是戏剧文学的基本特征。

(4)在剧本中,剧中人物的人物(台词)是用来塑造形象、展示矛盾冲突的基本手段;

剧本以人物台词推进戏剧动作。

(5)台词的动作性,即人物言语要以矛盾冲突为基础,并能促进事件、冲突的发展。

第十章

三、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

(一)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

1、“文本”,在英语中是原文、征文的意思,这里用来指由作者写成而有待阅读的单个文学作品本身

2、◆书中把文学作品分为三个层次:

即文学言语层面、文学形象层面和文学意蕴层面

☆1)文学言语层面,指文学文本首先呈现于读者面前、提供阅读的据体验与系统。

◇这个言语系统中的“言语”除了形象性、生动性、凝炼性、音乐性以外,还具有文学言语的内指性、心理蕴含性、妥帖性、阻拒性。

(结合笔记,共有四个特征!

(1)内指性:

指向文本中的艺术世界。

就文学活动而言,人们面对着两个世界,一个是现实世界,一个是艺术世界。

(2)心理蕴含性:

注重表现功能,蕴含作家丰富的心理体验。

(3)妥帖性:

文学言语的准确追求一种诗意的妥帖。

(4)“阻拒性”(即“陌生化”)理论是俄国形式主义者提出来的。

力避语言的“自动化现象”,把语言加工成阻拒性言语。

2)文学形象层面:

文学形象,是读者在阅读文学言语系统过程中,经过想象和联想而在头脑中唤起的具体可感的动人的生活图景。

◇文学形象具有如下基本特征:

文学形象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是假定和真实的统一,是个别与一般的统一,是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

3)文学意蕴层面,是指文本所蕴含的思想、感情等各种内容,属于文本结构的纵深层次。

(1)由于形象具有指向性和包孕性,就使意蕴层面呈现出多层次的丰富意蕴,可分为三个层面:

第一是历史内容层(如《水浒传》、李商隐的《乐游原》),第二是哲学意味层(如陶渊明的《饮酒》),第三是审美意蕴层(如苏轼的《海棠》)。

(2)陶渊明《饮酒》中哲学意味是一种难以形诸笔墨的“象外之象”、“味外之味”和“言外之意”。

文学作品的文本由此三个层面共同性形成了它的“召唤结构”和特有的艺术魅力。

5、人类创造的艺术的至境形态即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通常有三种:

文学典型、文学意境和文学意象,统称为艺术至境三美神。

(1)德国古典哲学认为,人类的精神需要可分为知、情、意三个方面。

(2)◇作为全面满足人类精神需要的文学艺术,形成三种基本类型即写实型、抒情性(理想型)和象征型;

◇形成三种艺术的境的基本形态典型、意境和意象。

四、文学典型、意境、意象

(一)典型

★典型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是文学话语系统中显示出特征的富于魅力的性格。

1、典型基本上是西方文论创立的概念。

它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1)17世纪以前,基本上是类型说,强调典型的普遍性和类型性;

(2)18世纪以后,形成了个性典型观占主导的时期;

(3)19世纪80年代末,马克思主义典型观趋向成熟。

2、在叙事作品中,典型一般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

◇通常有两个美学特征:

即文学典型的特征性和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

(1)文学典型的特征性

①马克思在《致斐*拉萨尔》的信中提出了特征性原则。

②特征的概念是有德国艺术史家希尔特(Hirt,1759——1838)提出来的;

黑格尔认为他是“现代一位最大的艺术鉴赏家“。

③黑格尔曾把“特征性原则”当作艺术创作的重要原理加以提倡。

④“特征”具有两种属性:

其一,它的外在形象极其具体、生动、独特;

其二,它通过外在形象所表现的内在本质又是极其深刻和丰富的。

⑤特征化:

特征化是写实性作品中最基本的表现手法,即作家抓主生活中最富有特征的东西,加以艺术强化、生发的过程。

⑥“特征性原则”是文学典型的首要的和基本的特点。

⑦“特征”,可以是一句话、一个细节、一个场景、一个事件、一个人物或一种人物关系,高明的作家可以通过特征化使之变为传世之作。

如陆游的《示儿》、杜甫的《兵车行》、尤奈斯库的《秃头歌女》等

⑧文学典型的“特征性”又分两个层次理解:

◇首先,文学典型必须具有贯穿其全部活动的,统摄其整个生命的“总特征”。

◇其次,文学典型还必须通过局部“特征”,反映和形成总特征。

(2)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

①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应当是来自性格显示的一种生命的魅力。

这种生命的魅力,在两个方面体现

◇首先在于典型人物的生命所呈现的斑斓色彩,即性格侧面的丰富和多彩。

◇其次,典型性格的艺术魅力更来自它所显示的灵魂的深处。

②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一般表现为:

吸引力、感染力、震撼力,而实际上是由文学典型的真

实性、新颖性、诚挚性、蕴藉型造成的。

(3)典型的性格特征和艺术魅力都是通过“卓越的性格刻画”来实现的,在人物塑造时处于艺术表现的中心地位。

3、典型环境

(1)①18世纪发过启蒙思想家狄德罗认为“人物的性格要根据他们所处的处境来决定。

”这里的环境是自然环境

②自然主义者左拉也论述过环境,主要是生物学和遗传学的眼光看到的个人生活的狭小空间和地理条件。

(2)马克思、恩格斯第一次以历史唯物主义的眼光观察文学创作,提出了“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命题”。

①恩格斯在《致玛*哈克奈斯》的信中写道:

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人物。

②所谓典型环境,是充分地体现现实关系真实风貌的人物的生活环境。

它包括以具体独特的个别性反映出的特定历史时期社会现实关系总情的大环境,又包括由这种历史环境形成的个人生活的具体环境。

③所谓“社会现实关系的总情势”,包括两个方面内容:

一时现实关系的真实情况,二是时

代的脉搏和动向。

如哈克奈斯的《城市姑娘》

④典型环境是以典型人物为中心的社会关系系统。

总之,典型是显示出特征的、富有艺术魅力的人物性格。

它一般包含着更为丰厚的历史内容成为人类通过文学认识生活的方式之一。

所以它常常是叙事文学的至高的美学追求,人物无塑造达到艺术致境的标志。

(二)意境

★意境是我国古典文论独创的一个概念,它是华夏抒情文学和抒情理论高度发达的产物。

◇意境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

1、

(1)《庄子*齐物论》中有关于“自由之境”的讨论

(2)刘勰《文心雕龙》和钟嵘的《诗品》已开始将“境”的概念用于诗歌理论,意境论已初见端倪。

(3)盛唐之后文学意境经论开始全面形成。

王昌龄的《诗格》中,直接使用“意境”这个概念,并把诗境分为三种:

物境、情境和意境。

(4)中唐后,刘禹锡提出了“境生于象外“的观点。

(5)晚唐司空图提出“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和”韵外之致“、:

味外之旨”的观点。

至此意境的基本内容和理论构架意境确立。

(6)清末王国维是意境论的集大成者。

2、

(1)情景交融是意境创造的表现特征。

有三种不同类型:

景中藏情式(如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景中见景式(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李白《月下独酌》、《行路难》等)、情景并茂式(如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毛泽东《贺新郎*赠杨开慧》《沁园春*长沙》等》。

(2)虚实相生是意境创造的结构特征。

◇实境是指逼真描写的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