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结直肠癌治疗进展盘点全文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3577577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66.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结直肠癌治疗进展盘点全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版结直肠癌治疗进展盘点全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版结直肠癌治疗进展盘点全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版结直肠癌治疗进展盘点全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版结直肠癌治疗进展盘点全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结直肠癌治疗进展盘点全文Word文件下载.docx

《版结直肠癌治疗进展盘点全文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结直肠癌治疗进展盘点全文Word文件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版结直肠癌治疗进展盘点全文Word文件下载.docx

W)策略,这些研究结果将给我们的临床实践带来怎样的影响呢?

1. 

LARC新辅助治疗:

TNT大放异彩

2020年是TNT治疗模式大放异彩的元年,表1列举了2020年公布的最重要的TNT研究结果,总结来说,TNT获得了如下临床治疗优势:

1) 

显著增加全身治疗完成度

2) 

显著提高了肿瘤退缩

3) 

显著降低了肿瘤相关治疗转移复发事件

4) 

显著增加cCR比率及W&

W概率

LARC的治疗进入肿瘤学效果和功能并重的时代,传统“三明治”治疗(CRT-TME-术后化疗)模式的利弊凸显,该模式可以显著降低局部复发率,但却没能改善远期生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CRT和TME之后,术后辅助化疗完成度很低(表1中的结果已经一目了然)。

另一方面,尽管CRT较单纯的术前RT提高了肿瘤缓解率,进而提高了保肛率,毕竟传统CRT模式带来的肿瘤完全缓解率一般不超过20%,这对于绝大多数极低位直肠癌的肛门功能保全显然是不够的。

因此,目前全球业界的应对策略是强化术前治疗,TNT治疗应运而生。

一方面提高全身治疗的剂量强度,把术后完不成的全身化疗提前到术前来进行,以期减少远处转移,提高生存率;

表1中可以看出,所有研究中治疗组的新辅助化疗完成度都非常好(均在95%以上),远远高于对照组传统“三明治”模式中的术后辅助化疗完成度,包括PROGIGE23研究中的术前使用三药FOLFIRINOX化疗。

另一方面,强烈的术前治疗带来更多的肿瘤退缩(TRG),无论是RAPIDO还是PRODIGE23研究,TNT组的pCR率均提高一倍;

从而为手术方式改变、功能保全提供更多可行性:

将直肠癌的手术治疗模式“从大变小,从小变无”,即显著的肿瘤退缩,使得原本需要行TMEAPR手术的患者可以施行括约肌保留的TME根治术(LAR或ISR),乃至经肛门的局部切除,而完全消退者,也即达到”临床完全缓解“(cCR),则可以考虑施行W&

W策略。

OPRA研究结果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两种TNT模式均能达到此目的,遗憾的是,RAPIDO和PRODIGE23由于研究设计没有考虑到W&

W的NOM策略,行造口手术的比率没有差别,也就没有体现出TNT治疗带来的功能优势。

TNT治疗导致的另外一个客观结果是放疗结束至手术的间隔被延长了,而这也可能有助于肿瘤退缩。

“三明治”模式在近10年的演变过程中,最大的变化就是逐渐延长的手术等待间歇期(从CRT结束到TME手术的间期),美国NCCN指南的推荐从最初的4-6周延长到5-8周,再到现在的5-12周;

而在逐渐延长的间歇期内,可给予更多的全身化疗。

由于间隔时间延长和间歇期化疗的双重作用,肿瘤进一步退缩,pCR率逐渐增加,理论上可获得更大的保肛机会。

图1 

术前放化疗至手术间隔时间与pCR率的关系

根据全身化疗与放化疗/放疗的顺序,TNT模式又可以分为两种:

模式1,INCT-CRT/SCPRT-TME,模式2,CRT/SCPRT-CNCT-TME,如图2所示。

术前放疗的两大模式,5X5短程放疗(SCRT)和长程同步放化疗(CRT),从治疗时间安排上来说,SCRT是最适合做模式2TNT策略的,既往的POLISHII研究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而CRT模式如果要做TNT策略,手术前的治疗时间就会明显延长(基本要>

4个月)。

表1所列2020年的TNT研究中,具体的模式还是各有差异和特点的:

RAPIDO是全球最大的、SCRT模式下的全TNT治疗模式2(CNCT-TNT)研究,尽管总的放疗强度要低于长程CRT,但通过足量使用全身化疗,似乎可以弥补传统SCRT中肿瘤退缩不如CRT的劣势;

而PRODIGE23研究则采用TNT治疗模式1(INCTTNT),但并非是完全TNT模式——术前诱导化疗仅有3个月而不是4.5个月,称之为“类TNT(TNTlike)”,但提高了诱导化疗的强度,从全TNT模式的奥沙利铂为基础的两药化疗(FOLFOX或CAPOX)强化升级为三药FOLFIRINOX(奥沙利铂+伊立替康+5-FU/LV),借鉴了晚期/转移性肠癌的治疗思路。

总之,从生存相关的结果来看,RAPIDO和PRODIGE23两个TNT模式都取得了阳性的结果,改善了LARC的无病生存率,但这种改善可能是建立在对照组全身治疗完成度太低、开始太晚有关。

RAPIDO研究中对照组的术后辅助化疗完成度仅48%,而且,对照组开始接受全身化疗的时间与TNT组比较,迟了约20周(5个月);

PRODIGE23研究中TNT组术前化疗采用的是FOLFIRINOX三药方案,而对照组的全身化疗则仅有mFOLFOX,那么,生存的改善是来源于TNT模式还是术前化疗中增加的另外一个药物伊立替康呢,这是无法分清楚的。

而OPRA研究中,与对照组相比,两种TNT模式(INCT和CNCT)均未带来生存方面(DFS或DM)的改善,主要终点并未达到,研究者认为术前CRT和诱导化疗的试验顺序不会影响生存,当然,本研究最大的遗憾是与历史经验对照,而不是随机对照。

该结论是否可靠,值得商榷。

另一方面,从器官功能保全角度来看,尽管两个研究的肿瘤缓解指标均大幅改善、pCR率都翻了一倍,RAPIDO和PRODIGE23研究却没有显示出优势,主要原因就是这两个研究没有预先设定器官功能保全的计划,也就是W&

W策略问题,几乎所有患者还是接受了TME手术,因此,TNT带来的肿瘤缓解率提高没有最终转化为器官保全。

反之,由于OPRA研究预先设定了器官保全计划,而且入组的基本都是基线时保肛无望或很困难的低位直肠癌,因此可以说OPRA是第一个以器官功能保全为目标的TNT研究,尽管该目标不是主要终点,最终与传统CRT模式的历史数据比较,两种TNT模式均显著提高了NOM率(CRT模式20%,INCT模式43%,CNCT模式59%)。

OPRA研究观察到的这种TNT治疗提高LARC患者W&

W概率的现象并非偶然。

历史上第一次最大宗TNT模式回顾性病例(n=628)报告[6]正是来自OPRA主要研究者所在的MSKCC(纪念斯隆·

凯特琳癌症中心),INCT-TNT治疗组中21.8%的患者接受了W&

W,而CRT组则仅有5.9%。

OPRA研究还比较了INCT和CNCT两种TNT模式,结果发现CNCT模式能带来更多肿瘤退缩,更加有利于极低位置的LARC达到cCR从而进入W&

W,这个结果和早前报道的类TNT研究——AIO-12[7]的结果一致。

OPRA研究的另外一个启示是常规CRT模式也是可以践行TNT策略的,因此,对于RAPIDO和PRODIGE23研究来说是一有益的补充。

如果把这两种模式结合起来,不但能增加器官功能保全的机会,也能改善远期生存。

总之,以强化术前全身化疗、延长手术等候间隔为标志的TNT治疗,不管哪一种模式,其潜在优势都是一致的:

提高全身化疗依从性和完成率,增加肿瘤缓解程度,提高保肛率或非手术治疗率,最终延长生存。

从2020年报道的最新研究结果看,TNT是目前LARC术前治疗策略中能带来最大程度肿瘤退缩的治疗模式,不但为器官功能保全提供了肿瘤学基础,也改善了肿瘤无复发转移生存。

那么,所有LARC患者均应给予TNT治疗吗?

不同TNT模式如何在临床实践中具体应用?

基于迄今为止所有的研究数据,临床上笔者会将LARC患者分为三个群体,来分别应用三种模式:

群体1,即肿瘤极低位置,基线时手术即大概率面临肛门括约肌功能丧失或极大损伤者,积极践行图2中的模式2即CNCT-TNT,主要治疗目标是最大限度使肿瘤退缩,以期达到cCR,然后行W&

W,或肿瘤明显退缩后行局部切除,从而最大程度保全功能;

群体2,基线时保肛没有难度、但远处转移风险较高者,如距肛门>

5cm中上段肿瘤但伴有EMVI+、N2、侧方淋巴结+等不良预后因素;

积极践行图2中的模式1即INCT-TNT,主要治疗目标是最大限度降低远处转移率,延长生存。

该模式如果INCT疗效好,甚至可以考虑豁免掉后续的局部放疗,来进一步减少治疗相关毒性,尤其是放疗对手术的影响。

群体3,不存在上述两种群体特征的LARC,无需TNT,仍然施行传统“三明治”模式,避免过度治疗。

2.根治性放化疗:

为W&

W策略添砖加瓦

上述TNT模式能带来最大限度的肿瘤退缩,最大概率获得W&

W的机会,为低位直肠癌器官功能保全提供了目前最佳的治疗模式,那么除此以外,还有什么手段可以达到此目的呢?

增加新辅助放疗剂量强度的“加法策略”是另外一种可行的方案。

2020ESMO年会报道的丹麦WW2研究[4]印证了这一观点。

与上述TNT研究不同,该研究有几个特点:

①针对的直肠癌人群肿瘤位置极低,意味着如果直接手术,保全括约肌功能的概率低,或手术后功能差;

②相对分期偏早,整组患者中I期(T1-2N0)患者比例高达40%;

③放疗剂量相对更高,目前标准的CRT中RT剂量一般为50Gy左右,该研究提高至62Gy。

在这一组肿瘤距离肛缘平均4.5cm的极低位直肠肛管腺癌患者中,获得cCR从而进入W&

W的患者比率竟然高达83.3%,这是迄今为止所见报道中cCR率最高的,提示提高局部RT剂量的局部强化策略,更有利于获得cCR,而位置越低、分期越早的直肠癌,越容易通过术前治疗达到cCR,尤其是对于T2N0者,更值得外科同道重视,因为该群体目前的指南推荐标准治疗是TME手术而无需术前新辅助治疗,而这些极低位患者一旦接受TME手术,极有可能需要永久性造口的APR手术,丹麦研究提供了另外一种治疗选择;

3.直肠癌术前治疗的未来展望

低位直肠癌现今的治疗目的与原则一定是“疗效与功能并重”,“早期直肠癌直接手术”的传统理念应该发生改变,只要初始手术无法保全括约肌功能或预计功能损失会很大,不管分期如何,均应考虑术前治疗,以最大限度保全器官功能。

“加法策略”的强化治疗是最佳选择,其中,TNT模式适用于局部进展期直肠癌。

随着2020年这些重要研究的出炉,相信TNT治疗很快将会被写入NCCN、ESMO等全球主流指南中,事实上,2020年3月发布的《CSCO结直肠癌诊疗指南2020》[8]中,已经推荐TNT模式用于有保肛需求的LARC患者。

而对于分期稍早的低位、极低位直肠癌,早期介入新辅助治疗,尤其是强化的术前治疗,则可能提供更多的机会保全器官功能。

其实,该理念早在2017版的CSCO结直肠癌诊疗指南中已经做出推荐[9]。

 

02结肠癌的术前新辅助治疗

结肠癌的新辅助治疗尚在探索中,相关研究不多,迄今为止全球最大型的III期研究FOxTROT(奥沙利铂为基础新辅助化疗对比直接手术)于2019年公布结果[10],主要研究终点2年肿瘤相关转移复发率有降低趋势,但并无统计学差异(17.2%减少到13.6%,HR=0.75,P=0.08),但确实提高了外科的R0切除率(88.9%提高到95.2%,P=0.001);

该研究还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