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寒假作业附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357458 上传时间:2022-10-2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生物寒假作业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二生物寒假作业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二生物寒假作业附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二生物寒假作业附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二生物寒假作业附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生物寒假作业附答案.docx

《高二生物寒假作业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生物寒假作业附答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生物寒假作业附答案.docx

高二生物寒假作业附答案

2019年高二生物寒假作业附答案

  最新14年高二生物寒假作业

查字典生物网高中频道为各位同学整理了14年高二生物寒假作业,供大家参考学习。

更多内容请关注查字典生物网高中频道。

一、选择题(共20题,共40分)

1.关于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专门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也不一定是分解者,而有可能是生产者和消费者

B.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可以供硝化细菌再利用

C.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释放出来的能量,可供绿色植物同化作用再利用

D.微生物不一定都是分解者,分解者一定是微生物

答案:

B

解析:

选项A,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一定是分解者。

选项B,硝化细菌是生产者。

选项C,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释放出来的能量是热能,是一种低效能,不能被绿色植物所利用。

选项D,有些分解者不是微生物,如蚯蚓、蘑菇等。

2.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群落的演替是指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过程

B.草原地区的农区在弃耕后开始出现次生演替

C.群落的初生演替速度通常非常慢

D.火灾过后的森林发生的演替是初生演替

答案:

D

解析:

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因此火灾过后的森林发生的演替是次生演替。

3.下列有关生态系统功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能量只能由较低营养级流向较高营养级

B.食物链中的营养级可以是无限的

C.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可以长时期地保持动态平衡

D.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以热能形式散失到环境中

答案:

B

解析:

物质可以在生态系统中循环利用,而能量一是在流经各营养级时被生物细胞呼吸消耗;二是通过食物链由低营养级流向高营养级。

食物链上一般不超过五个营养级。

4.若用甲代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乙代表生产者,丙代表消费者,丁代表分解者,则甲、乙、丙、丁在碳循环中的关系是()

答案:

D

解析:

解题的关键是大气中CO2只与生产者之间是双箭头,其他成分间是单向箭头。

5.预测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数量未来的动态信息主要来自()

A.现有居住人口不同年龄组成的比例

B.现有人口数量和密度

C.现有出生率、死亡率和迁入率、迁出率

D.现有人口男女性别比例

答案:

A

解析:

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出生率、死亡率和迁入率、迁出率等特征都能影响种群密度,但只有年龄组成可用来预测种群未来的动态;现有的人口数量和密度会影响将来的人口绝对量,但不是预测未来人口数量的主要依据;现有出生率、死亡率和迁入率、迁出率决定现在的种群数量;同样道理,现阶段男女性别比例,只能影响现阶段出生率大小,但对预测未来人口动向及死亡率情况却不起作用。

6.长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的生态瓶中只有一条食物链,共含有三个营养级。

若每个营养级每日每小时的耗氧量如图中曲线所示,则曲线a、b、c所反映的营养级分别是()

A.第三营养级、第二营养级、第一营养级

B.第三营养级、第一营养级、第二营养级

C.第二营养级、第三营养级、第一营养级

D.第一营养级、第二营养级、第三营养级

答案:

D

解析:

食物链中能量是逐级递减的,从图中可以看出,耗氧量ac,可以推知,能量的大小也如此。

另外,a还可制造O2,说明a为生产者。

7.关于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球上所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以及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共同组成生物多样性

B.许多野生物的使用价值目前还不清楚,说明生物多样性具有间接价值

C.建立植物园、动物园等措施属于就地保护

D.保护生物多样性,并不反对对野生生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答案:

D

解析:

A项对生物多样性概念的表达缺少了生态系统层面;B项所述间接价值应为潜在价值;C项所述措施为易地保护。

8.某水池有浮游动物和藻类两个种群,其种群密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如图,若向水池中投放大量专食浮游动物的某种鱼(丙),一段时间后,该水池甲、乙、丙三个种群仅剩一个种群。

下列关于该水池中上述三个种群关系及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和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

B.甲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

C.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

D.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

答案:

C

解析:

由图可知,甲、乙是典型的捕食关系。

根据先增加者先减少的规律,可推出甲先增加,则甲为藻类;乙随着甲的增加而增加,则乙为浮游动物。

当投入专食浮游动物的丙后,如果该水池中最后只剩下一种生物,则此生物为甲藻类。

丙捕食乙,同时,与乙争夺生存空间等资源,所以丙与乙为捕食、竞争关系。

9.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A.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属于第二营养级

B.细菌都属于自养生物,其异化作用类型有需氧型和厌氧型两类

C.生产者属于自养型生物,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成分

D.一种生物只能属于生态系统中的一种生物成分

答案:

C

解析:

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

大多数动物是消费者,还有一部分是分解者;细菌大多数是异养生物,少部分是自养生物;同一种生物可以属于生态系统中的不同成分,如眼虫既可以是生产者,也可以是分解者。

10.世界上有4000多种蟑螂。

蟑螂可以传播多种疾病,蟑螂粪还可使人过敏。

这种害虫很难被消灭。

研究人员已合成出雌蟑螂吸引雄蟑螂的性外激素成分,并认为可借助这种人工合成物质开发诱捕雄蟑螂的新方法。

在实验中,研究人员把这种人工合成的性外激素浸入纸中,放在距雄蟑螂55cm的位置,结果在1min内有60%的雄蟑螂被这种激素所吸引。

研究人员还在猪圈里放置了千分之一克这种性外激素,结果一个晚上诱捕30只雄蟑螂。

以上材料不能说明()

A.蟑螂的性外激素由雌蟑螂分泌,具有挥发性

B.蟑螂的性外激素是一种信息素

C.信息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D.信息传递能在种群的繁衍过程中起作用

答案:

C

解析:

由题干可知蟑螂的性外激素由雌蟑螂分泌,具有挥发性,可以吸引雄蟑螂,属于一种信息,这对于蟑螂种族的繁殖是有利的。

但是该激素对于其他生物是没有作用的,不可以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11.大气中的臭氧层可使人类和其他生物免受紫外线的危害,人为因素可能使臭氧层受到破坏,下列因素可破坏臭氧层的是()

A.SO2的排放

B.制冷剂氟氯烃(商品名氟利昂)的泄漏

C.CO2的排放

D.燃料的不完全燃烧

答案:

B

解析:

氟利昂等物质的大量排放,引起臭氧层破坏。

SO2的排放可以造成酸雨,CO2排放可以造成温室效应,燃料的不完全燃烧可以造成CO等有毒气体的排放。

12.如图是某生态系统示意图,当一种生物的全部同化量来自两种生物时,且同化量各占一半,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包括了图中全部生物的总和

B.图中处于最高营养级的生物是蛇

C.图中由捕食关系而形成的食物链共3条

D.如蛇要净增重1kg,则最多要消耗绿色植物3500kg

答案:

D

解析:

该图包括了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蝉等、分解者细菌构成的完整生物群落,食物链共有3条;绿色植物蝉螳螂黄雀蛇。

蛇为最高营养级,如蛇增重1kg有0.5kg来自螳螂,0.5kg来自黄雀,则消耗绿色植物最多为:

=500kg;=2500kg与=250kg,共需绿色植物最多为3250kg。

13.下列有关食物链和生物进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复杂,个体数量越庞大,食物链就越多,其抵抗力稳定性也越高

B.如果经干旱环境长期诱导,生物体往往发生耐旱突变

C.在食物链中,根据动物的食性,同一种动物可能占多种营养级

D.生态系统中引入的生物种类越多,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高

答案:

C

解析:

在生态系统中,食物链、食物网的研究对象是种群而不是个体,与个体数量没有直接的关系;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干旱环境只是对生物的变异起选择作用;盲目引进外来物种会降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14.如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①②③④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各项中正确的是()

A.①表示流经生态系统内部的总能量

B.一般情况下,③增加1kg,①至少增加100kg

C.食物链中捕食关系一般不可逆转,所以能量流动具单向性

D.从能量关系看②③+④

答案:

C

解析:

①表示初级消费者的同化量;一般情况下③增加1kg,至少消耗生产者应按20%传递效率计算,故①至少增加125kg;从能量关系看②③+④,不可能等于③+④,因②同化量还要满足次级消费者的自身呼吸消耗。

15.下列四图中能正确表示某池塘鱼个体的平均增长量与种群密度关系的是()

答案:

B

解析:

鱼类个体增长受种群密度的制约,种群密度越大,增长量越少,甚至会出现负增长。

16.建设生态农业时,巧设、增设食物链的目的不包括()

A.实现物质的分层次多级利用

B.实现废物资源化,能量循环利用

C.减轻污染,提高抵抗力稳定性

D.加强生物防治,控制有害生物

答案:

B

解析:

无论是哪一种生态系统,其中的能量只能是单向流动,不可循环利用。

17.为观察不同水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设计并制作了小生态瓶。

其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的特殊性表现在()

A.因封闭而不开放B.不输入太阳能

C.缺少分解者D.不进行物质循环

答案:

A

解析:

小生态瓶是封闭的,而自然生态系统是开放的。

18.(2009岳阳模拟)下列各项不属于生物多样性价值体现的是()

A.用芦苇、秸秆作原料造纸

B.将抗虫基因转入棉花体内培育转基因抗虫棉

C.以石油产品为原料生产化纤

D.引进蜣螂消除草原上成灾的牛羊粪便

答案:

C

解析:

A、B属于直接使用价值,D属于间接使用价值,C中石油产品不属于生物。

19.(2019潍坊模拟)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a~e代表各营养级的生物。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没有标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

B.图中生物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而相互联系

C.种群b数量的增长会导致种群a的增长,而种群a数量的增长又会抑制b数量的增加,这是负反馈调节机制

D.若该系统中种群c固定的总能量为6.8109kJ,种群d含的能量为1.3108kJ,则种群a至少约含5.5106kJ

答案:

D

解析:

能量沿食物链传递时,a获得的能量最少,为(6.8109-1.310810%)10%10%=5.5107kJ。

20.(2019北京东城模拟)豚草是原产北美的植物,某课外小组对某地区的一片闲散地的部分植物的种群密度进行了五年的调查,部分结果如表所示(单位:

株/m2)。

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年份20192019201920192019豚草0.30.61.11.52.3狗尾草10.09.286.85.5龙葵3.02.00.400A.可以推测该区域植物的丰富度在增加

B.调查豚草的种群密度应该采取样方法

C.豚草入侵,不改变该区域群落演替的速度与方向

D.该区域豚草的种群数量将保持J型增长

答案:

B

解析:

从题图看出,随着时间推移,豚草种群密度增大,狗尾草种群密度降低,龙葵被淘汰,因而该区域植物的丰富度在降低。

由于豚草入侵,该区域群落演替的速度与方向发生了改变。

豚草的种群密度不断增大,种内斗争激烈,最终呈S型增长。

二、非选择题(共5题,共60分)

21.(12分)下图示一动物种群迁入一个适宜环境后的增长曲线图,据图回答

(1)~(5)题。

(1)图中表示种群数量最大的一点是________。

(2)图中表示种群增长速度最快的一点是________。

(3)该种群的增长速率由缓慢到增大是在迁入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