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011单元DOC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3570377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7.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91011单元DOC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第91011单元DOC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第91011单元DOC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第91011单元DOC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第91011单元DOC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91011单元DOCWord格式.docx

《第91011单元DOC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91011单元DOCWord格式.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91011单元DOCWord格式.docx

北师大小学语文教材第四册第九单元单元主题:

丁丁冬冬学识字

备课组长:

备课人:

使用者:

课题

丁丁冬冬学识字

第一课时

修改区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汉字,了解汉字演变的基本过程。

2、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3、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独立识字的能力和根据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

重难点

帮助学生总结交流认字方法,提高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准备

生字卡片

环节

教师及学生教学活动过程

活动一:

一、问题指向,预习先行:

1.搜集有关汉字的起源以及演变过程的资料;

2.自读课文1-3遍,要求正确流利

3.自学课文生字,理解新词意思,要求读准字音,熟记字形。

活动二:

二、呈现目标,任务导学:

1.初步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

2.认读本课的10个生字,规范地书写7个生字。

活动三

三、互动探究,合作求解:

1.初读课文收获:

(1)初步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

(2)用学过的方法解决不认识的字。

2.学习字词检查:

(1)小组合作学习生字新词,分小组讲解,对部分学生已掌握的知识以小老师的形式互教互学。

(2)进行字词检验,领读,指名读,开火车读等,在解决字音的基础上,让学生互相提醒需注意的字形,词意,从音、形、义三方面引领。

活动四

四、交流展示,适度拓展:

1.生展示自己收集到的有关汉字的起源和书法作品。

2.请同学用自己的语言说说汉字的演变过程。

3.全班同学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4.请同学看图猜字。

反馈矫正,尊重差异:

认读生字时需注意以下几点:

(1)翘舌音:

似、兽、盛、容

(2)前、后鼻音节:

范、简、汉;

铜、盛、容(3)多音字:

似(相似)似(似的)

设计

象形字——小篆——隶书——楷书——简化字

课堂练习设计

强化训练,当堂达标:

配套练习,第1、2题。

拓展练习设计

作业布置:

在生字书上认真写本课所学的生字、新词。

课后反思

北师大小学语文教材第四册第九单元单元主题:

第二课时

1、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教给学生识字方法。

2、学会本课的生字。

3、指导学生正确书写生字。

教学准备

一、问题指向,预习先行

1.总结识字方法。

2.写字时应该注意什么?

3.收集字谜,自己编字谜。

二、呈现目标,任务导学

1.掌握多种识字方法,并能灵活运用。

2.书写“需、标、推、简、容、易”这6个生字。

3.激发学生编字谜的热情,培养创造意识。

三、互助探究,合作求解

1.小组内交流识字方法。

2.写字时应注意姿势,并认真观察字的结构,把字写对,写好。

3.学生观察“需、标、推、简、容、易”这6个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并练习书写。

4.猜谜闯关:

(1)小组交流记忆“慧”字的方法。

编字谜记忆,先引导学生编,教师再出示谜语“远树两行山倒影,轻舟一叶水平流”。

(2)小组讨论解字谜“一边绿,一边红,红的怕水,绿的怕虫。

(3)独立猜字谜“一口咬掉牛尾巴。

总结提升

我们祖国的汉字丰富、有趣,一个字表示一个意思甚至几个意思,需要我们细细赏读。

而在字形书写上,每个字横平竖直,方方正正。

人们都说“字如其人”,写字好比做人,写方方正正的中国字,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板书设计

丁丁冬冬学识字

(二)

汉甲骨标推容易

伯酒语代周宋互相

作业布置

1.继续收集字谜或自编字谜。

2.找一些生字,和小伙伴比赛谁记得快,记得牢。

做作坐座

()车()落()业()事星()

2.填一填

南()北()画()点()上()下()

左()右()坐()观()川()不()

好()成()七()八()眼()手()

本单元选编了两篇主体课文《称象》、《狮子和兔子》。

在语文天地中编排了一篇自读课文《壶盖为什么会动》,在“听写词语”的练习中指导学生互检写字,还设计了比较同音形近字、说写句子的练习、看图讲故事,“金钥匙”帮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称象》记叙的是三国时代曹操的儿子曹冲小时候称象的故事,《狮子和兔子》写的是狮子被蚂蚁叮咬,不胜其烦,兔子启发他开动脑筋,跳到水里,摆脱了蚂蚁的故事,从反面说明了不动脑筋光凭力气和发脾气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自读课文《壶盖为什么会动》重在使学生养成仔细观察生活、留心生活,并能从中发现问题、动脑筋解决的好习惯。

语文天地中“抄写词语、比较同音形近”增强学生辨析汉字的能力,“说写句子”的练习让学生积累。

看图讲故事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金钥匙”介绍了复述课文的方法。

1、学认27个生字,学写18个生字。

练习运用“认——想——写——用”的方法独立识字,积累同音字、形近字。

2、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善动脑筋、勤于思考。

3、积累本单元的一些好词佳句。

4、会运用金钥匙所给的方法复述课文内容。

5、继续学习默读。

北师大小学语文教材第四册第十单元单元主题:

动脑筋

使用者:

称象

1、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教育学生学习曹冲,平时要多观察,遇事要开动脑筋想办法。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

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

生字卡片和挂图

一、谈话引出课题。

  教课前,教师先讲有关曹冲的故事,使学生对曹冲的聪明才智有初步的了解,以此激发学生急于知晓曹冲小时候的故事的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并在最短的时间内进入最佳状态。

接着板书课题,在引导学生审题中,向学生说明今天我们要学习有关曹冲的另一个故事——称象。

然后启发学生:

“象又高又大,身子像堵墙,腿像四根柱子,这么大的象怎么称呢?

我们读课文时,就要弄明白曹冲怎么称象的,他称象的方法好不好,好在哪里?

二、展开学习目标。

  1.通读课文后复述故事情节。

  2.学会本课12个生字。

  3.联系课文内容讲讲“又高又大”、“谁有办法把这头大象称一称”等词、句的意思。

识记生字1.请同学们根据本课生字的特点想办法记字形。

(先自己想办法记,再同桌讨论,然后站起来发言)2.出示小黑板,上面写着:

上──止(停止)干──杆(秤杆)到──倒(倒水)你──称(称象)平──秤(大秤)像──象(大象)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生字。

指导写字1.出示田字格中的字,让学生进行观察,说出自己认为难写的、易错的地方,进行互相交流、提示。

2.重点指导:

“点、照”二字的四点底;

“象、像”二字指导下面的弯钩,要写美观;

“再”字的后三笔笔顺是:

竖、横、横,最后一笔横要写长一些,左右出头。

注意比较“在”与“再”二字的字义不同。

3.学生自己练写,师检查,并个别指导。

称象上船画线

上岸装石头沉到线

称石头

石头一共的重量=大象的重量

练习填空:

  1.官员们想出来的办法一共有两个,一个是(),一个是()。

第一个办法别的官员认为(),第二个办法曹操()。

  2.曹冲称象的办法是()。

完成语文天地第三题的第一小题和第二题。

 

1.认识“称、象”等13个生字,会写“再、象”等6个字。

能用“一边…一边…”说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4.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和善于观察,勤于动脑的良好品质。

识字、写字和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

一、对比分析,突出教学重点。

  先指导学生把曹冲的称象和官员们的称象进行对比分析,在比较分析中使学生了解曹冲称象的高明之处。

  要求学生读课文思考:

  1.官员们想的第一个称象办法是什么?

(砍一棵大树做秤杆称)

   这个办法好不好?

(这个办法不好,因为有了大秤也不成啊,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提得起这杆大秤呢。

  2.官员们想的第二个称象的办法是什么?

(把大象宰了,割成一块一块的再称。

为什么?

(这个办法也不好,因为把大象宰了,割成一块一块,大象活不成了。

  3.曹冲用什么办法称象?

曹冲称象的办法与官员们称象的办法相比较,谁称象的办法好?

   (曹冲称象的办法好,曹冲称象既不需要造大秤,又不宰大象,这个称象的方法很科学。

   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曹冲称象的段落,仔细分析曹冲称象的方法。

二、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把曹冲称象的步骤讲出来。

第一步,大象上船,人在船舷上画线;

第二步,大象下船,船上装石头;

第三步,石头装到齐线的地方,然后分几次称石头;

第四步,把石头的分量加起来。

三、实物演示,让学生按曹冲的称象方法操作。

  1.指导学生反复阅读这几句话:

“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

等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称一称船上的石头。

”读后要求学生讲讲这几句话的意思,把理解课文的重点内容与词句训练结合起来。

  2.在学生理解以上句子意思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演示的程序是:

先把小象放到船上,沿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接着把小象拿出来,把石头往船里装,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时,停止装石头,石头有多重,小象就有多重。

四、分析联想,深化教学重点。

  1.读课文,联系演示操作,想想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天文地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