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福建省龙海市第二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 Word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3569469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32.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福建省龙海市第二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 Word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学年福建省龙海市第二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 Word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学年福建省龙海市第二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 Word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学年福建省龙海市第二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 Word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学年福建省龙海市第二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 Word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福建省龙海市第二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 Word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学年福建省龙海市第二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 Word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福建省龙海市第二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 Word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福建省龙海市第二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 Word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3.据《左传》记载:

“春秋时期晋平公之母为杞国女子,晋国(周成王弟弟叔虞的封国)因此帮助杞国(夏禹后代东楼公的封国)修筑城墙。

郑国批评说:

‘晋国不恤周宗之阙,而夏肄是屏,其弃诸姬,亦可知也已。

诸姬是弃,其谁归之?

是谓离德。

’”对以上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周王室对各诸侯国不分亲疏 

B.宗法制度影响西周封国间的关系

C.当时强调同宗族的国家相互帮助 

D.周王和诸侯是宗法制的核心所在

4.王家范先生认为,西周是中国真正进入“文明时代”的关键,后世的中国文明,其深基正是从这里扎下了根。

西周对后世影响最深远的是

A.等级分明的礼乐制度 

B.“封建”式的地方管理方式

C.世代公卿的选官制度 

D.“四方”臣服中央的国家观念

5.从“周制微弱”到天下“统于秦”,反映出

A.皇帝制的建立B.分封制的衰落C.郡县制的推行D.宗法制的瓦解

6.从“政自天子出”到“政自诸侯出”,再到“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这一系列的变化反映了

A.从分封制到集权独断的变化 

B.封国制从产生到消亡的过程

C.中央集权制诞生是历史的必然 

D.战国时期中国政治的剧烈变化

7.秦始皇横扫六合,开创封建专制中央集权统治的政治格局,这使得关于“分封”与“郡县”的这场争论无非只是走了一个与其说是“讨论”,还不如说其具有宣传“作秀”意义的过场。

这就是说

A.郡县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B.秦朝的朝议制度徒有虚名

C.秦始皇早已决定要实行郡县制D.秦朝集权统治开启了郡县制

8.下图反映了我国古代某一时期加强对岭南地区管理的情况。

据此可知,该时期(  )

A.地方上开始设置郡县 

B.全国范围推行郡县制

C.地方长官实行世袭制 

D.全国实行郡国并行制

9.史载,汉武帝元朔五年,封长沙王刘发之子刘贤为泉陵侯,置县级泉陵侯国。

汉武帝元鼎六年置零陵郡,泉陵侯国属零陵郡管辖。

东汉光武帝刘秀改泉陵侯国为泉陵县。

材料主要表明

A.封国是朝廷的主要依靠力量

B.封国对朝廷构成严重威胁

C.“推恩令”加强了中央集权

D.东汉初年最终废除分封制

10.唐初唐太宗命高士廉修《氏族志》,将李唐皇室的李姓列为第一等,外戚次之,山东士族为第三等;

宋代的《百家姓》开篇则是“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将皇室赵姓排在第一位。

上述现象不能说明( 

A.中国古代社会皇权至上 

B.宗法制仍有影响

C.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D.姓氏文化源远流长

11唐代名臣范祖禹说:

“中书造命,门下审覆,尚书奉行,机事往往留滞,上意亦颇以为悔。

”由此可知,范祖禹认为三省六部制

A.易形成冗官现象 

B.降低了行政效率

C.减少了决策失误 

D.加强了君主专制 

12.北宋旧制,凡往告状者,必须先将状纸交给守门的府吏,再由府吏转呈,府吏往往借此敲诈勒索。

故,包拯权知开封府时规定,告状者可直接至公堂见官纳状,自陈冤屈。

这一做法有利于

A.提高行政效率B.改变三冗局面C.精简司法机构D.根除官吏贪腐

13.元代设立陕西行省,将一直属于巴蜀故地的汉中地区划入陕西行省,使汉中进入以西安为中心的文化辐射圈。

经过几百年的发展,今汉中地区虽然仍保留一些蜀地旧俗,但其西北关中氛围也更加明显了。

对以上材料解释最合理的是

A.区域文化是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的重要原则

B.行政区划有利于增强行政区内的文化认同

C.区域内的文化趋同有利于行省制度的推行

D.行省制度有利于扩大元朝的统治疆域

14.史料记载:

“687年,或诬告(宰相)祎之,……(武)则天特令肃州刺史王本立(人名)推鞫(审问)其事。

本立宣敕示祎之,祎之曰:

‘不经凤阁(中书省)鸾台(门下省),何名为敕?

’”刘祎之不认可王本立宣读的“敕书”,主要是因为它违反了

A.诏令须经起草和审议的程序B.诏令须由枢密院负责的规定

C.中书省监察地方政务的惯例D.尚书省负责执行诏令的定制

15.据记载,明代初期以前并没有发布政令的权力,而明初以后六部则可以直接向下属发布命令。

导致此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六部拥有了决策权B.丞相制度的废除

C.皇权专制收到约束D.六部分割了相权

16.“(明代)大学士成为没有宰相名义的宰相……但大学士毕竟不同于正式宰相,正式宰相可以单独推行政令,大学士便无此权。

他只能依靠‘票拟’签注意见,来窃弄皇帝的权力,只有黑市地位,没有法定地位。

”作者意在表达(  )

A.大学士权力无制度保障 

B.设立大学士有利于限制皇权

C.大学士擅长于玩弄权术 

D.大学士只是没有名义的宰相

17.乾隆时入阁协办批本的程晋芳曾感慨说:

旁观者谓密务重务咸由军机,内阁秉成例而行,如邮传耳。

乌知国家大政内自九卿以下,外而督抚藩臬,凡诸兵农礼乐刑赏之事,胥由是出纳焉,可不谓至重欤?

”据此可以得出(  )

A.军机处并未完全取代内阁的职能B.军机处和内阁分理军务和政务

C.内阁处理的政务不如军机处重要D.内阁和军机处分管地方和中央

18.清朝时,军机处起草的诏旨密封后往往不经过内阁、部院,而直接由驿马传递地方督抚的,称为“廷寄”,直接交中央各部院的,称为“交片”,地方督抚密折奏事也可经军机处直达皇帝。

材料表明清朝政治形态的特点是

A. 

中枢机构之间彼此牵制B. 

地方具有较好的自治性和能动性

C. 

高层政治决策具有封闭性D. 

军机处代替内阁成为了中央官署

19.对于鸦片战争,有人称为中英战争,有人称为通商战争,也有人称为夷匪犯境。

其中淡化了历史认识中价值判断的表述是

A.中英战争B.鸦片战争C.通商战争D.夷匪犯境

20.直接导致下表所示人口数量变动的历史事件应是

江苏人口数量变动表(部分)

1851年

1865年

苏州府

657.1万

228.9万

江宁府

452.9万

108.7万

镇江府

247.5万

51.9万

A.太平天国运动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D.义和团运动

21.下面是甲午战争期间中日双方参战士兵体格嗣查表。

据此可推知( 

年龄

(岁)

身高

(cm)

体重

(kg)

胸围

呼吸伸缩差

肺气容量

(mL)

握力

日兵

21.4

165.1

60.88

84.95

10.36

3631

41

清兵

29.8

166.65

54.75

19.5

10.24

3129

31

A.清军战斗素养落后日军B.军人体质决定战争结局

C.清朝不够重视军队建设D.清军战斗精神不及日军

22.开始于1901年的清末新政,又称“庚子后新政”。

就其内容而言,大体与戊戌变法相似。

可是掌权的慈禧太后在推行新政的同时,却再三强调新政不得偏重西法。

这说明慈禧太后

A.接受列强建议实行革新的真实动机

B.不愿为戊戌政变翻案的矛盾心态

C.因发动戊戌政变而产生的悔恨心理

D.固守传统反对进步的顽固态度

23.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遵循革命军与袁世凯的秘密协议,特申“颠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至专制政府既倒,民国卓力于世界,即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

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同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这说明

A.孙中山对民主的执着追求 

B.袁世凯得到人民的认可

C.中国社会发展出现倒退 

D.民主革命任务已经完成

24.“能变则存,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

康有为上光绪皇帝第五书集中表达了“维新派变法必须是全面的‘大变’,而不是部分的或局部的‘小变”’的观点。

这主要反映了维新派

A.急于求成的躁进心态 

B.与传统体制决裂的勇气

C.“跪着”变法的策略 

D.对变法成果的乐观预期

25.下面是近代中国某时期报刊上登载的一幅《善吞》的漫画,漫画中一个日本装束的魔术师正将铁路吞入口中,火车上写着“青岛胶济路”。

此漫画

A.美化了日本对中国的经济掠夺

B.批判当时的中国政府出卖铁路主权

C.表达对巴黎和会上中国前景的担忧

D.说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开始

26.中共一大提出党的纲领是“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

”二大提出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最低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这说明中国共产党( 

A.开始改变中国革命的道路B.认清中国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

C.认识到建立军队的重要性D.与资产阶级的革命对象相一致

271937年南京失守后的第三天,蒋介石发表《告全国国民书》:

“中国持久抗战,其最后决胜之中心,不但不在南京,抑且不在各大都市,而实寄于全国之乡村与广大强固之民心”。

这反映了国民政府

A.对抗战策略的再认识 

B.准备停止正面战场作战

C.为南京失守推卸责任 

D.深受敌后游击战术影响

28.1953年1月,中央人民政府正式成立宪法起草委员会。

1954年9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以替代起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A.体现中共领导下多党合作的政权特色 

B.建立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C.保障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顺利过渡 

D.把依法治国的方针写入宪法

29.1964年1月27日,中法两国政府同时发表联合公报,公布建立外交关系。

这两个东西方大国的建交,对二十世纪中期以后的世界进程产生了难以估量的影响,这一外交史上的“核爆炸”事件

A.导致两极格局发生变化 

B.冲击了战后形成的两极格局

C.体现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D.消除了两国间意识形态的分歧

30.有位老人这样描述他们当时的结婚证:

除了双方姓名、年龄外,正中央是毛主席像,下面写有“大海航行靠舵手”几个大字。

内页印着“最高指示”:

我们作计划、办事、想问题,都要从我国有6亿人口这一点出发,千万不要忘记这一点。

这体现出

A.阶级斗争决定国家政治生活

B.个人崇拜是十年动乱的主题

C.国家政治局势影响人民生活

D.意识形态制约社会价值取向

第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3分;

第32题13分,第33题14分,共40分)

31.(16分)选官制度的发展与完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