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研究文档格式.doc
《企业内部研究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内部研究文档格式.doc(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内部控制(Internal
Control)是指经济单位和各个组织在经济活动中建立的一种相互制约的业务组织形式和职责分工制度。
也就是由企业董事会(或者由企业章程规定的经理、厂长办公会等类似的决策、治理机构,以下简称董事会)、管理层和全体员工共同实施的,旨在合理保证实现企业基本目标的一系列控制活动。
进而言之,企业内部控制是提高企业运营效率、保障企业依法经营和会计信息真实可靠,促进企业实现战略目标的活动,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根本要求,是企业各项管理工作的基础,也是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和防范风险的一种有效机制。
换言之,内部控制,是一个单位为了实现其经营目标,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可靠,确保经营方针的贯彻执行,保证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而在单位内部采取的自我调整、约束、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一系列方法、手续与措施的总称。
内部控制的内容,归根结底是由基本要素组成的。
内部控制是因加强经济管理的需要而产生的,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完善的。
最早的控制主要着眼于保护财产的安全完整,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可靠,侧重于从钱物分管、严格手续、加强复核方面进行控制。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生产规模的扩大,经济活动日趋复杂化,才逐步发展成近代的内部控制管理系统,并逐步提出内部控制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等五个相互联系的要素。
1.1.控制环境
控制环境提供企业纪律与构架,塑造企业文化,并影响企业员工的控制意识,是所有其它内部控制组成要素的基础。
控制环境的因素具体包括:
评定员工的能力、诚信的原则和道德价值观、董事会和审计委员会、管理哲学和经营风格、组织结构、人力资源政策及实务、责任的分配与授权。
1.2.控制活动
控制活动,是确保管理阶层的指令得以执行的政策及程序,如核准、授权、验证、调节、复核营业绩效、保证资产安全及职务分工等。
控制活动在企业内的各个阶层和职能之间都会出现。
这主要包括:
高层经理人员对企业绩效进行分析、直接部门管理、对信息处理的控制、实体控制、绩效指标的比较、分工。
1.3.风险评估
每个企业都面临来自内部和外部的不同风险,这些风险都必须加以评估。
评估风险的先决条件是制定目标,风险评估就是分析和辨认实现所定目标可能发生的风险。
主要包括:
目标、风险、环境变化后的管理。
1.4.信息与沟通
企业在其经营过程中,需按某种形式辩识、取得确切的信息,并进行沟通,以使员工能够履行其责任。
信息系统不仅处理企业内部所产生的信息,同时也处理与外部的事项、活动及环境等有关的信息。
企业所有员工必须从最高管理阶层清楚地获取承担控制责任的信息,而且必须有向上级部门沟通重要信息的方法,并对外界顾客、供应商、政府主管机关和股东等做有效的沟通。
1.5.监督
内部控制系统需被监督。
监督是由适当的人员,在适当及时的基础下,评估控制的设计和运作情况的过程。
监督活动由持续监督、个别评估所组成,其可确保企业内部控制持续有效的运作。
持续的监督活动、个别评估、报告缺陷。
2.企业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意义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内部为了有效地进行经营管理而制订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制度、措施和方法的总称。
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对于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促进企业规范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内部控制体系是企业重要的风险防范系统,内部控制包括组织的计划和企业为了保护资产,检查会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经营效率,以及促使遵循既定的管理方针等所采用的所有方法和措施,合理保证企业特定目标而建立的各种政策和程序。
内部控制是在长期的社会经济活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只要人类社会活动中需要管理,我们就离不开控制。
内部控制的有效与否,直接关系到一个企业的兴衰成败。
尤其在我国现阶段,内部控制普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从而严重影响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因此,现代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可以发挥至少以下四个方面作用:
(一)能够保护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
(二)能够提高会计资料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三)能够保证国家对企业的宏观控制
(四)能够保证企业高效率经营。
3.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内部控制研究起步比较晚,虽然已加大研究力度,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也已取得一定的成果,但还存在不少问题:
3.1.企业管理层对内部控制认识不足。
我国企业管理层普遍存在关注企业扩张,重生产、轻经营;
重开发、轻内部管理的现象,把内部控制看成仅仅是财务管理部门的职责,甚至认为内部控制束缚了自己的手脚,不能创造效益,没把内部控制放在整个企业经营管理的策略高度来考虑,不重视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缺少整体的风险意识和风险管理理念。
3.2.企业的管理与监督职能错位。
现代企业出现了所有权与管理权的彻底分离,董事会是公司内部控制系统的核心,其主要职能是科学选择管理者并对其进行监督,参与经营管理重大决策。
一般来说,股东对董事会的监督作用寄予很大期望。
但是,目前我国许多企业内董事会在对管理者的选择、授权、沟通和监督上不到位。
有的企业董事长、总经理由一人担任,这样,董事会难以履行好对经理层的监管职责。
3.3.企业内部控制的严肃性没有完善。
一方面,员工合伙舞弊、内外串通共谋,导致企业内部控制的失败。
例如,中海集团釜山公司大约4000万美元的巨款被公司内部员工非法截留转移;
另一方面,管理层滥用职权。
在很多企业内部,由于管理层的个人控制,使授权、分配责任和管理控制的方法在运用上出现失误。
例如,中航油(新加坡)管理层在没有向董事会报告并取得批准的情况下,无视内部管理规定,擅自投资于投资性期货交易,这种滥用职权、对组织结构、授权和管理控制的藐视,最终将企业带入泥潭。
3.4.会计信息控制混乱。
近年来,企业由于会计工作秩序混乱。
核算不实而造成的信息失真现象较为严重,如常规性的印单(票)分管制度、重要空白凭证保管使用制度及会计人员分工中的“内部牵制”原则等得不到真正的落实;
会计凭证的填制缺乏合理有效的原始凭证支持;
人为捏造会计事实;
篡改会计数据、设置账外账、乱挤乱摊成本、隐瞒或虚报收入和利润等等。
目前,我国经济正在和世界经济接轨,高质量的财务信息对中国经济发展和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尤为重要。
企业的会计造假行为、会计信息的失真,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损坏了广大投资者的利益。
3.5.信息沟通不畅通。
由于企业控制环境基础薄弱,决策权过分集中,导致集团内部信息缺少由下向上沟通的渠道,外部独立董事提供的信息也无法得到公司内部各部门的重视。
信息沟通渠道不畅致使公司的内部控制无法产生真实、及时有用的信息。
3.6.监控不力。
为了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很多企业都成立了自己的内审机构,但其监督效果却不尽如人意。
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
一是监督部门的地位不够独立,维护内部控制缺乏足够的支持;
二是监督范围狭小,大部分内审机构都把重点放在财务报表的监督上,不重视内控的测试和维护。
目前有很多企业监督评审主要依靠内审部门来实现,而有些企业的内审部门隶属于财务部门,与财务部同属一人领导,内部审计在形式上就缺乏应有的独立性。
另外,在内审的职能上,很多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仅仅是审核会计帐目,而在内部稽查、评价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和企业内各组织机构执行指定职能的效率等方面,却未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4.构建和完善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及建议
4.1.优化企业的控制环境
4.1.1.管理者重视是建立内控制度的关键。
从最高管理层开始就要充分认识到,内部控制不仅仅是个合规问题而是企业自身发展的前提条件。
我国许多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在较短的时间内经历了由小到大的快速成长期。
对于小型公司而言,创建者的个人控制往往非常有效。
优秀的管理者能够牢牢把握企业的方向,准确掌握企业信息,并且通过集中控制,进行高效的决策和执行,排除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阻碍。
然而,随着企业规模和经营复杂性的不断增加,个人控制可能会变得越来越力不从心。
权责的不对等、工作程序的不统一以及管理制度的严重漏洞等,导致各种错误、舞弊事件时常出现。
这时,仍然将内部控制视为增加成本、阻碍管理效率的管理活动,而未将其视为实现企业目标的保证,则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甚至经营失败。
因此,提高中国企业高层管理者对内部控制的重视,是提升企业内部控制水平的前提条件。
4.1.2.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在现代企业制度中,股东大会和董事会之间,董事会与经理层之间,经理层与一般员工之间都存在着代理关系。
通俗地说,公司治理就是指股东、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之间形成的权责分配、激励与约束、权力制衡关系,其中股东大会是公司的最终控制主体,董事会接受股东大会的委托,决定公司的政策方针,对经理层进行监督,监事会则对董事会的行为进行监督,他们各负其责,协调运转。
而内部控制是企业董事会及管理层为确保企业财产安全完整、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实现经营管理目标而建立和实施的一系列具有控制职能的措施和程序。
但是,我国很多企业普遍存在治理结构不完善的现象。
主要表现在:
一是董事会缺乏独立性,难以对经理层形成有效控制。
二是监事会功能有限,难以对董事会和经理层形成有效监督。
因此必须将高层管理者纳入到以相互检查和权力制衡为基本原则的整个内控体系中,成为控制和约束的重要对象。
4.1.3.岗位选择合格胜任的人才。
人力资源是企业的第一资源,企业设置的各个岗位,必须要有能履行其职责的人来胜任。
造成中小企业的各种问题的因素中,归根结底是人才因素。
目前,中小企业中关键岗位的人才还主要依靠外聘,要善于挑选能力突出、经验丰富、具有职业精神的高端人才为己所用,充分发挥其才智。
此外,要着手培养自己的人才,逐步建立适合自身特点的员工培训体系,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技能技术教育,促进本企业各类人才的快速成长。
培养熟悉企业内控的专业人员,加快企业内控建设步伐。
组织专业人员,深入学习和研究国内外的最新的内控理论和实务操作,紧密结合企业的发展战略、组织结构、业务特点、系统特点、人员特点构建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基础平台。
4.2.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
每个企业都面临来自内部和外部的不同风险,这些风险都必须加以评价,以找出有效的应对方法。
评价风险的先决条件是制定目标。
风险评价就是分析和识别威胁所定目标实现的风险。
经济、法律及管理的环境等内外部因素不断变化,企业主动地发现和处理由于情况变化所带来的风险是很有必要的。
以工作目标为风险评估的起点,找出控制环境诸要素中可能导致工作目标不能如期实现的关键控制点,通过对其风险程度的评估,并采用科学控制风险的措施,积极有效地加以控制,从而保证其工作目标的实现。
4.2.1.合理进行事项识别。
事项对企业可能有正面的影响、负面的影响或者两者同时存在,有负面影响的事项是企业的风险,要求企业的管理者对其进行评估和反应。
事项识别是管理当局从影响目标实现的内部或外部原因中识别潜在的事项。
它包括区分代表风险的事项和代表机会的事项。
有的企业在进行事项识别时,放弃资金投入原本熟悉的市场,无视可能在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