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届人教版北京专用 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名师精编单元测试.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356350 上传时间:2022-10-2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76.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届人教版北京专用 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名师精编单元测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中生物届人教版北京专用 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名师精编单元测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中生物届人教版北京专用 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名师精编单元测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中生物届人教版北京专用 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名师精编单元测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中生物届人教版北京专用 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名师精编单元测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届人教版北京专用 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名师精编单元测试.docx

《高中生物届人教版北京专用 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名师精编单元测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届人教版北京专用 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名师精编单元测试.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生物届人教版北京专用 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名师精编单元测试.docx

高中生物届人教版北京专用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名师精编单元测试

2019届人教版(北京专用)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单元测试

A组 基础题组

考点一 基因突变

1.(2017北京东城期末)遗传学家摩尔根在培养果蝇若干代后,发现群体里偶然出现了一只白眼果蝇。

这种变异来源于(  )

                  

A.基因重组B.基因突变

C.染色体结构的变异D.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2.(2017北京东城期末)下列有关基因突变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基因突变不一定由物理或化学因素诱发

B.亲代的突变基因不一定能传递给子代

C.突变的基因不一定有基因结构上的改变

D.子代获得突变基因不一定能改变性状

3.(2017北京东城期末)某种家鼠中,当用短尾鼠与正常鼠交配,得到的后代中正常尾与短尾比例相同;而短尾类型相互交配,子代中短尾与正常尾之比为2∶1。

对上述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家鼠的这对性状中正常尾对短尾为显性

B.该种家鼠中正常尾个体均为纯合子

C.该种家鼠中的显性杂合子有致死现象

D.家鼠尾长短的性状遗传不遵循分离定律

4.(2017北京丰台期末)缪勒在实验中发现,用X射线处理果蝇后,短时间内即得到了几百个突变体。

同样条件下,受高剂量X射线处理的果蝇的突变率比未处理的高150倍左右。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必须选择处于繁殖期的果蝇

B.果蝇的突变性状一定能够遗传

C.高剂量X射线未明显提高突变率

D.未经X射线处理的果蝇也发生了突变

5.下图为结肠癌发病过程中细胞形态和部分染色体上基因的变化。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图示中与结肠癌有关的基因互为等位基因

B.结肠癌的发生是多个基因突变累积的结果

C.图中染色体上的基因变化说明基因突变是随机和定向的

D.上述基因突变可传递给子代细胞从而一定传给子代个体

6.下列针对基因突变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基因突变丰富了种群的基因库

B.基因突变的方向是由环境决定的

C.亲代的突变基因一定能传递给子代

D.基因突变只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特定时期

考点二 基因重组

7.(2017北京东城期末)同无性生殖相比,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具有更大的变异性,其根本原因(  )

A.基因突变频率高

B.产生新的基因组合机会多

C.产生许多新的基因

D.更易受环境影响而发生变异

8.下列过程中能发生基因重组的是(  )

A.杂合高茎豌豆自交后代出现矮茎

B.雌雄配子随机结合产生不同类型的子代个体

C.杂合黄色圆粒豌豆自交后代出现绿色皱粒

D.红眼雌果蝇与白眼雄果蝇杂交,F1雌雄均为红眼

9.图为基因型为AaBb的某雄性动物细胞进行分裂的某一时期图。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时期发生在体细胞增殖过程中

B.该分裂过程中一定发生过基因突变

C.该分裂过程中一个精原细胞可能产生三种或四种精子

D.该分裂过程中没有基因重组

10.图甲表示果蝇卵原细胞中的一对同源染色体,图乙表示该卵原细胞形成的一个卵细胞中的一条染色体,两图中的字母均表示对应位置上的基因。

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图甲中的同源染色体上最多只有三对等位基因

B.图乙中的卵细胞在形成过程中肯定发生了基因突变

C.图中的非等位基因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自由组合

D.基因D、d的本质区别是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不同

 

B组 提升题组

一、选择题

1.(2017北京海淀期末)枯草杆菌野生型与某一突变型的差异见下表:

枯草

杆菌

核糖体S12蛋白第

55~58位的氨基酸序列

链霉素与核糖体

的结合

在含链霉素培养基中的存活率(%)

野生型

…-P-K-K-P-…

0

突变型

…-P-R-K-P-…

不能

100

注P:

脯氨酸;K:

赖氨酸;R:

精氨酸。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S12蛋白结构改变使突变型具有链霉素抗性

B.链霉素通过与核糖体结合抑制其转录功能

C.突变型的产生是由于碱基对的缺失所致

D.链霉素可以诱发枯草杆菌产生相应的抗性突变

2.已知a、b、c、d是某细菌DNA片段上的4个基因,如图中W表示野生型,①②③分别表示三种缺失不同基因的突变体,虚线表示所缺失的基因。

若分别检测野生型和各种突变体中某种酶的活性,发现仅在野生型和突变体①中该酶有活性,则编码该酶的基因是(  )

                  

A.基因aB.基因bC.基因cD基因d

3.某科学兴趣小组偶然发现一突变雄性植株,其突变性状是其一条染色体上的某个基因发生突变的结果,假设突变性状和野生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

为了进一步了解突变基因的显隐性和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小组成员设计了杂交实验,让该株突变雄株与多株野生纯合雌株杂交,观察记录子代雌雄植株中野生性状和突变性状的数量,如表所示,下列有关实验结果和结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性别

野生性状

突变性状

突变性状/(野生性状+突变性状)

雄株

M1

M2

Q

雌株

N1

N2

P

A.如果突变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则Q和P值分别为1、0

B.如果突变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为显性,则Q和P值分别为0、1

C.如果突变基因位于X和Y的同源区段,且为显性,则Q和P值分别为1、1

D.如果突变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为显性,则Q和P值分别为1/2、1/2

4.下图表示的是控制正常酶1的基因突变后所引起的氨基酸序列的改变。

①②两种基因突变分别是(  )

A.碱基对的替换 碱基对的缺失

B.碱基对的缺失 碱基对的增添

C.碱基对的替换 碱基对的增添或缺失

D.碱基对的增添或缺失 碱基对的替换

5.(2017北京海淀期末)乙烯能与R蛋白上乙烯结合位点结合,与乙烯结合后的R蛋白使酶T失活。

有活性的酶T可使E蛋白磷酸化,从而使E蛋白无法调控相应基因转录,无乙烯生理反应出现。

R蛋白上乙烯结合位点突变的纯合子与野生型杂交,在有乙烯条件下,F1个体的表现型及该突变基因的显隐性分别是(  )

A.有乙烯生理反应、显性B.有乙烯生理反应、隐性

C.无乙烯生理反应、显性D.无乙烯生理反应、隐性

6.某高等生物基因型为AaBb,经减数分裂能产生四种数量相等的配子。

如图为其体内的某个细胞,则(  )

A.该状态下的细胞发生了基因重组

B.②与④上的基因分离体现了分离定律

C.图中基因位点①②③④可能分别是A、b、B、b

D.该状态下的细胞含有4个染色体组,其中②和③所在染色体组成一个染色体组

二、非选择题

7.(2017北京昌平期末)现有Muller-5品系纯合雌果蝇,该雌果蝇X染色体上有B(棒眼)W(杏色眼)基因。

欲检测某接受大剂量射线照射的雄果蝇X染色体上是否发生了基因突变(B、W基因位点之外),让两者杂交,得到F1,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

(1)使用      观察亲本雌果蝇卵巢内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的细胞,由于该雌果蝇X染色体发生倒位,导致减数分裂的      过程异常,无法与其他品系果蝇X染色体的基因发生重组。

 

(2)如果F2中被检测基因所控制的性状在雌雄果蝇中    ,且此性状在雌性果蝇中所占的比例为    ,说明发生了    性突变。

 

(3)如果F2中被检测基因所控制的性状只有   性果蝇表现,说明发生了   性突变。

 

(4)为检测该突变是否为隐性致死突变(胚胎致死),实验过程同上。

如果F2中性别比例为      ,说明其发生了隐性完全致死突变。

如果F2中雄蝇所占比例位于      区间范围,说明其发生了隐性不完全致死突变。

 

8.水稻叶片宽窄受细胞数目和细胞宽度的影响,为探究水稻窄叶突变体的遗传机理,科研人员进行了实验。

(1)科研人员利用化学诱变剂处理野生型宽叶水稻,可诱发野生型水稻的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      ,导致基因突变,获得水稻窄叶突变体。

 

(2)测定窄叶突变体和野生型宽叶水稻的叶片细胞数目和单个细胞宽度,结果如图所示。

该结果说明窄叶是由                  所致。

 

(3)将窄叶突变体与野生型水稻杂交,F1均为野生型,F1自交,测定F2水稻的     ,统计得到野生型122株,窄叶突变体39株。

据此推测窄叶性状是由       控制的。

 

(4)研究发现,窄叶突变基因位于2号染色体上。

科研人员推测2号染色体上已知的三个突变基因可能与窄叶性状出现有关。

这三个突变基因中碱基发生的变化如下表所示。

突变基因

碱基变化

C→CG

C→T

CTT→C

蛋白质

与野生型分子

结构无差异

与野生型有一

个氨基酸不同

长度比野生

型明显变短

由上表推测,基因Ⅰ的突变没有发生在    序列,该基因突变    (填“会”或“不会”)导致窄叶性状。

基因Ⅲ突变使蛋白质长度明显变短,这是由于基因Ⅲ的突变导致       。

 

(5)随机选择若干株F2窄叶突变体进行测序,发现基因Ⅱ的36次测序结果中该位点的碱基35次为T,基因Ⅲ的21次测序结果中该位点均为碱基TT缺失。

综合上述实验结果判断,窄叶突变体是由于基因    发生了突变。

 

(6)F2群体野生型122株,窄叶突变体39株,仍符合3∶1的性状分离比,其原因可能是           。

 

答案全解全析

A组 基础题组

考点一 基因突变

1.B 摩尔根培养红眼果蝇进行遗传实验,培养若干代后,偶然发现了一只白眼果蝇,说明这些红眼果蝇是纯种,不可能重组出白眼性状,而染色体变异产生的改变幅度较大,所以该变异应该是基因突变,由红眼基因突变为白眼基因所致。

2.C 基因突变分为自发突变和诱发突变,A正确;体细胞中发生的突变一般不遗传给子代,生殖细胞中发生的突变一般可以遗传给子代,B正确;突变的基因一定有基因结构上的改变,C错误;子代获得突变基因不一定能改变性状,如AA突变为Aa,性状不改变,或者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突变后形成的密码子与原密码子决定同一种氨基酸,D正确。

3.B 两只短尾鼠交配,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所以家鼠的这对性状中正常尾对短尾为隐性,A错误;该种家鼠中正常尾个体是隐性个体,所以正常尾个体均为纯合子,B正确;该种家鼠中的显性纯合子有致死现象,C错误;家鼠尾长短的性状遗传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其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D错误。

4.D 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任何生物在任何时期都会发生基因突变;发生在体细胞内的基因突变不能够遗传给后代;由题干信息可知,高剂量X射线明显提高了突变率,称为诱发突变,未经X射线处理的果蝇也发生了突变,称为自发突变。

5.B 由图分析发现各突变体的突变基因不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所以与结肠癌有关的基因不互为等位基因,A错误;从图中可以发现突变体的突变基因个数越来越多,最终导致细胞癌变,B正确;图中染色体上的基因变化说明基因突变是随机和不定向的,C错误;题述基因突变可传递给子代细胞,但是不一定传给子代个体,D错误。

6.A 基因突变产生了新的基因,丰富了种群的基因库,A正确;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B错误;发生在亲代体细胞中的突变,一般是不能传递给子代的,C错误;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D错误。

考点二 基因重组

7.B 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A错误;有性生殖过程需要亲本经过减数分裂产生生殖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会发生基因重组,从而产生多种类型的生殖细胞,这样导致后代具有较大的变异性,B正确;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过程中均会进行DNA分子的复制,均能发生基因突变,因此它们均能产生新基因,C错误;环境因素对两种生殖方式变异的影响没有明显差别,D错误。

8.C 杂合高茎豌豆自交后代出现矮茎属于性状分离,A错误;雌雄配子随机结合产生不同类型的子代个体是受精作用,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