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六单元晚清时期的中国18401912年第14讲晚清时期经济结构的变动与社会生活的变迁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3563109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84.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六单元晚清时期的中国18401912年第14讲晚清时期经济结构的变动与社会生活的变迁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六单元晚清时期的中国18401912年第14讲晚清时期经济结构的变动与社会生活的变迁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六单元晚清时期的中国18401912年第14讲晚清时期经济结构的变动与社会生活的变迁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六单元晚清时期的中国18401912年第14讲晚清时期经济结构的变动与社会生活的变迁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六单元晚清时期的中国18401912年第14讲晚清时期经济结构的变动与社会生活的变迁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六单元晚清时期的中国18401912年第14讲晚清时期经济结构的变动与社会生活的变迁Word文件下载.docx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六单元晚清时期的中国18401912年第14讲晚清时期经济结构的变动与社会生活的变迁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六单元晚清时期的中国18401912年第14讲晚清时期经济结构的变动与社会生活的变迁Word文件下载.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六单元晚清时期的中国18401912年第14讲晚清时期经济结构的变动与社会生活的变迁Word文件下载.docx

①近代军事工业:

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内军械所、李鸿章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创办的福州船政局、崇厚创办的天津机器制造局。

②近代民用工业:

李鸿章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和开平煤矿、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

③筹划海防:

从19世纪70年代中期起,先后建成了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

④近代教育:

创办了京师同文馆等一批新式学堂,选派留学生出国深造,开近代教育的先河。

(4)结果:

清军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惨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失败。

(5)影响

①洋务派引进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对外国经济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③对本国封建经济的瓦解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图示总结 洋务企业的性质

3.民族工业的出现和初步发展

(1)产生

①原因:

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前提)。

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

洋务企业的诱导。

②途径:

官僚、地主、商人投资近代工业。

手工工场转变而来。

③代表企业:

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

(2)初步发展

原因

①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限制,1903年设立商部,奖励工商业的发展

②社会上兴起一股实业救国热潮,涌现出张謇、荣宗敬等一批实业家

③为了反抗帝国主义掠夺路矿利权,中国人民掀起了收回利权运动

表现

企业数量增多,规模扩大,投资数额增加;

纺织业、面粉业等轻工业发展较快;

由沿海向内地扩展

意义

①大大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②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先后发动了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

③为资产阶级维新思想、革命思想的产生和传播奠定了物质基础

生存环境

①列强利用资金、技术优势和在中国攫取的特权,压制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②清政府高额征税、敲诈勒索,又增加了企业的产品成本

③民族工业不得不依赖于外国资本主义,或者寻求本国官府的庇护

图示解史 近代主要经济形态及其相互关系

 

二、社会生活的变迁

1.物质生活的变迁

①外因:

西方文化的逐步渗透。

②内因:

晚清政府的推动。

①服饰:

鸦片战争后,“洋布”“洋装”进入中国城市百姓生活。

②饮食:

在通商口岸和一些大城市出现西餐馆、咖啡店等。

吃西餐成为有钱人的一种时尚。

③住宅:

中国官员和商人建起欧式洋房或中西合璧住宅。

2.交通、通信和大众传媒

(1)交通

①鸦片战争后,列强设立轮船公司。

②洋务运动期间,洋务派创办轮船招商局。

③19世纪70年代,外国人建淞沪铁路。

④19世纪80年代,清政府建唐胥铁路。

(2)通信

①19世纪70年代,丹麦电报公司在上海建起第一个电报机房。

②1877年,福建巡抚丁日昌在台湾架设第一条电报线。

③19世纪80年代初,外国在上海设立电话公司。

(3)大众传媒

①19世纪中期前后,外国人开始在华办报。

②19世纪70年代起,中国人自办的报刊出现。

考点一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近代中国几种主要的经济形式

A代表小农经济(自然经济),B代表洋务企业,C代表外国资本主义企业,D代表民族资本主义经济,E代表官僚资本主义企业。

1.多维角度认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

(1)含义:

农业和手工业逐渐分离并日益商品化。

(2)原因

①资本主义的入侵是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最直接也是最主要的原因。

②国内市场的不断扩大是自然经济解体的前提条件。

③中国资本主义机器工业的产生和发展以及航运、铁路等交通事业的发展,加强了城乡经济的联系,也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

④自然经济自身的局限性是其解体的内部根源。

(3)特点

解体的动力

主要来自外国资本主义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解体的速度

国内发展不平衡,东南沿海尤其是通商口岸远比内地迅速

解体的结果

在自然经济解体的过程中,一直没有建立起有序的商品经济体制

(4)影响

①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准备了自由劳动力、资金和市场,成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确立的前提条件。

②客观上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商品化程度,从根本上冲击着根深蒂固的封建专制制度。

③为西方列强对华进行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创造了条件,使中国逐渐沦为世界资本主义的经济附庸。

2.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变动的特征

(1)经济形式:

由单一的自然经济形式变为自然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等多元合一的经济形态。

(2)生产方式:

由以手工生产为主变为多种生产方式并存,近代机器大工业产生,手工工场逐渐转变为工厂,轻重工业部门并存。

(3)商品流通:

国内农产品、手工业品的商品化程度大大提高,外来商品大量涌入国内市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效应加大。

(4)阶级分化:

伴随着西方经济侵略,出现了买办阶层和产业工人。

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也催生了早期的民族资产阶级,工人阶级的队伍也随之发展壮大。

1.论从史出

近代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特点

史料一 外国资本主义对于中国的社会经济起了很大的分解作用,一方面,破坏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基础,破坏了城市手工业和农民的家庭手工业;

又一方面,则促进了中国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

——《毛泽东选集》第2卷《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结论 史料以分号分层,从两方面说明外国资本主义的冲击是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动力。

史料二 (洋棉)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

由是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商人多不贩运;

而闽产之土布土棉,遂因之壅滞不能出口……

——彭泽益编《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

结论 史料表明近代外国商品倾销冲击了中国传统手工业,自然经济首先从东南沿海开始解体。

2.获取材料信息

根据下面的材料,概括近代中国传统行业的变化。

材料 旧时妇女织成布匹,经纬之纱,都出女手。

自洋纱盛行,而轧花、弹花、纺纱等事,弃焉若忘。

……此又今昔不同之一端,而生活中又少一技能矣。

……女工本事纺织,今则洋纱、洋布盛行,土布因之减销,多有迁至沪地,入洋纱厂、洋布局为女工者。

虽多一生机,而风俗不无堕落。

——方鸿铠、黄炎培等修纂《川沙县志》

主要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传统手工行业破产,大量从业者被迫转向近代企业谋生。

考点二 洋务运动的评价

1.从五大视角理解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起点

(1)思想上:

洋务派面对新的形势,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一最早的近代化思想,表明了统治阶级已经承认“中学”的不足,也使中国人的价值观由“传统人”开始向“现代人”转变,开启了中国思想的近代化。

(2)经济上:

洋务派创办的近代企业,尤其是民用企业,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生产方式,培养了科技人才,开启了近代中国工业文明的先河;

为中国近代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及管理经验。

(3)外交上:

洋务运动使中国外交开始向近代化转变,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常设的外交机构总理衙门,加强了清朝同外国的联系。

(4)军事上:

洋务运动创建近代海军,开始了中国军事近代化的历程。

(5)教育上:

洋务运动设立新式学堂,培养翻译、科技、军事方面的人才,开启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

2.洋务运动的消极影响

(1)洋务运动作为封建地主阶级开明阶层的自救运动,其性质决定了它对民族工业的消极影响。

(2)洋务运动所具有的浓厚的封建性和民族工业所代表的资本主义性质,决定了它们之间的斗争性,突出地表现了封建地主阶级对民族工业的压制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反压制斗争。

(3)洋务运动中所创办的近代企业,对民族工业具有诱导、催生的效应,决定了民族工业具有依赖和软弱的一面。

分析下面的史料,论证轮船招商局在促进中国早期现代化进程中的积极作用。

史料 1872年,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在中国第一次引入股份制。

这种筹资方式,开阔了国人视野并促进了招商局的迅速壮大。

此后十年间,中国的股份制企业增至20多家。

《申报》评论:

“招商局开其端,不数年间,风气为之大开,公司因之云集。

”1877年,招商局收购美资旗昌轮船公司。

据李鸿章估计:

“创办招商局十余年来,中国商民得减价之益而水脚(水路运费)少入洋商之手者,奚止数千万。

”此外,招商局还率先投资开平矿务局、上海机器织布局和中国通商银行等。

招商局创造了历史上的第一次辉煌。

——据虞和平等《招商局与中国现代化》

论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引入股份制公司组织形式,有利于吸引投资,促进了民族企业的创建与发展;

开创了近代民族航运业,抵制了外来侵略,维护了民族利益;

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为近代工商业发展起到了示范作用。

(2017·

课标全国Ⅰ,28)开平煤矿正式投产时,土煤在国内从一个通商口岸装船到另一个通商口岸卸货,须缴纳出口税和复进口税,每吨税金达1两以上,比洋煤进口税多20余倍。

李鸿章奏准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为1钱。

这一举措(  )

A.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

B.加强了对开平煤矿的管理

C.摆脱了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

D.保证了煤矿业稳健发展

弄清题意 题干材料的内容是李鸿章为开平煤矿所产之煤减税。

相关知识点为洋务运动兴办民用工业。

要求分析的问题是如何认识李鸿章为开平煤矿所产之煤减税。

技巧运用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排除错误选项,最终筛选出正确选项。

材料未体现对开平煤矿的管理,排除B项;

降低开平煤矿的土煤出口税,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分洋商之利”的目的,但不能说明近代中国摆脱了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排除C项。

难点辨析 此题难点在于排除D项。

材料中的减税措施仅是煤矿业发展的有利条件之一,不足以保证煤矿业的稳健发展。

对于题目选项中的一些绝对性的表述要注意辨析,这是排除该选项的关键。

答案正解 A项正确。

根据题干材料可知,洋务企业开平煤矿的土煤税重,不利于煤矿业的发展以及与列强煤矿业的竞争,李鸿章奏准降低开平煤矿所产之煤的出口税,有利于减轻该企业的负担,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故选A项。

1.19世纪中期中国的原材料输出

鸦片战争后,大批丝、茶从上海、广州和福州等通商口岸运出,1842~1846年,茶的出口增长了一倍,丝的出口增长近5倍。

1846~1856年,茶的出口再增长55%,丝的出口又增长3倍多,除传统的丝茶贸易之外,为适应外资的需求,驼毛、羊皮、羊毛、牛皮、猪鬃、锡、豆类、原棉等新品种不断扩大输出,特别是锡和猪鬃,由于英国的需求增加,成为对外贸易的抢手货。

——赵冈、陈钟毅《中国棉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