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水稻良种繁育加工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书.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355945 上传时间:2022-10-21 格式:DOCX 页数:90 大小:185.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质水稻良种繁育加工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0页
优质水稻良种繁育加工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0页
优质水稻良种繁育加工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0页
优质水稻良种繁育加工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0页
优质水稻良种繁育加工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优质水稻良种繁育加工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书.docx

《优质水稻良种繁育加工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质水稻良种繁育加工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书.docx(9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优质水稻良种繁育加工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书.docx

优质水稻良种繁育加工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书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优质水稻良种繁育及加工基地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论1

一、项目名称和建设单位1

二、建设规模1

三、建设内容1

四、项目总投资1

五、资金筹措2

六、投资使用计划2

七、建设期限2

八、项目效益2

九、可行性研究的依据3

十、主要技术经济指标3

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6

一、项目背景6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8

第三章建设单位的基本情况12

一、建设单位名称、性质及法人代表情况12

二、单位发展简介、主要业务范围和业务能力12

三、人员及其构成13

四、主要技术成果与转化能力、专利技术及获奖情况14

五、现有基础设施和技术条件情况21

六、资产与财务状况21

七、协作与技术依托单位情况22

第四章市场或需求预测24

一、拟建项目产品的市场供求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预测24

二、项目产品市场分析26

三、市场竞争优势27

四、市场风险预测与对策28

第五章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30

一、建设规模确定的原则和依据30

二、建设规模30

三、产品方案31

第六章项目选址和建设条件32

一、选址原则与要求32

二、项目建设地点选择32

三、项目建设地点的条件和现状33

四、项目实施的有利条件35

五、拟建项目与当地环境的互适性分析36

六、所选项目地址的区域位置图和现状图37

第七章农艺技术方案和设备选型37

一、农艺技术方案37

二、设备选型42

第八章项目建设方案与建设内容46

一、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原则46

二、项目建设目标46

三、项目总体规划布局47

四、建设内容47

第九章环境保护与安全生产58

一、环境保护58

二、安全生产60

第十章组织管理与实施进度62

一、项目实施组织管理62

二、项目建设后的运行管理67

三、项目实施进度69

第十一章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方案72

一、投资估算72

二、资金来源76

三、资金运用77

第十二章经济、社会效益分析79

一、经济效益分析的依据79

二、生产总成本的汇集79

三、项目盈利能力79

四、借款偿还能力81

五、不确定性分析81

六、社会效益分析82

七、生态效益82

第十三章结论和建议84

一、综合评价84

二、问题与建议85

第一章总论

一、项目名称和建设单位

1.项目名称:

优质水稻良种繁育及加工基地建设

2.建设性质:

新建

3.建设地点:

4.项目主管部门:

二、建设规模

本项目在***区***镇采用良种繁育技术,建设保种圃7亩,基础种子田31亩,原种田106亩,良种繁育田9666亩。

三、建设内容

本项目建设保种圃7亩,基础种子田31亩,原种田106亩,良种繁育田9666亩。

新建低温低湿库100m2、常温库800m2、物资库200m2、农机具库200m2、晒场2000m2、质检、挂藏室400m2、种子晾晒棚200m2、加工厂房400m2、暂存仓1000m3;土地平整700亩,土地改良700亩,新建灌溉水井2眼,修建排灌渠系4km、田间道路5km;配套完成配电间、输变电线路、围墙等生产性辅助设施建设;购置灌溉、质检、制冷、加工等方面的仪器设备49台(套、件)及农业机具40(套、件)。

四、项目总投资

本项目全部固定资产总投资582万元,其中生产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55万元,占总投资的43.81%,田间工程建设投资99.2万元,占总投资的17.04%,生产性辅助设施建设投资41.7万元,占总投资的7.15%,仪器设备购置费87.7万元,占总投资的14.88%,农机具购置费20.87万元,占总投资的3.59%,新品种引进补助费33万元,占总投资的5.33%,科技推广费投资31.03万元,占总投资的5.33%,项目管理费投资14.7万元,占总投资的2.53%。

五、资金筹措

本项目拟申请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农业部专项资金280万元,地方财政配套140万元,项目承担单位自筹资金172万元。

六、投资使用计划

本项目计划建设期两年,第一年完成项目前期工作、土建工程及部分田间工程,用款407.4万元,占建设总投资的70%,第二年完成田间工程、附属工程、设备招标采购和安装调试、试生产,用款174.7万元,占建设总投资的31%,第三年投入正常运行。

七、建设期限

项目建设期限为2年,即从2007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

八、项目效益

项目完成后,建成保种圃7亩,基础种子田31亩,原种田106亩,良种繁育田9666亩,新增良种生产能力355万公斤。

新增种子加工、仓储能力355万公斤,推广新品种7个,新增新品种推广能力120万亩,新增固定资产503.27万元。

经测算,项目正常投产年销售收入1837万元,利润总额377.15万元,净利润275.37万元,投资利税率47.83%,税后投资回收期5.1年,税后财务净现值(I=8%)1017.5万元,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IRR)29.53%。

九、可行性研究的依据

1、《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2007-2010年)》;

2、农业部《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建设规划》(2004-2010年);

3、《种子工程二期建设规划》;

4、农业部办公厅、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厅《关于印发〈2007年农业综合开发农业部专项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农办发[2008]79号);

5、《关于印发国家农作物原原种扩繁基地建设项目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农办科[2001]58号);

8、项目单位提供的相关资料。

9、国家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

十、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产品方案

1

优质早稻良种

万公斤

106

2

优质中稻良种

万公斤

90

3

优质晚稻良种

万公斤

170

建设规模

1

生产性基础设施

平方米

4310

建构筑物

立方米

1000

立筒仓

2

田间工程

(1)

土地平整

700

(2)

土地改良

700

(3)

排灌渠系

7000

(4)

田埂及田间道路

5000

(5)

机井(含配套设施)

2

3

生产性辅助设施

(1)

变配电间

平方米

50

(2)

围墙

延米

2000

(3)

输变电线路

2000

(4)

地中衡

1

4

仪器设备

台(套件)

49

5

农机具

台(套件)

40

7

新品种引进补助

33

按比例控制

7

科技推广费

31.03

按比例控制

8

项目管理费

14.7

按比例控制

总投资

万元

582

资金来源

万元

1

中央投资

万元

280

2

地方配套

万元

140

3

自筹资金

万元

172

不含流动资金

效益指标

1

年总收入

万元

1837

正常投产年

2

年利润总额

万元

377.15

3

投资利税率

%

47.83

免农业税

4

投资利润率

%

47.83

5

税后投资回收期

5.1

7

税后财务净现值

万元

1017.5

7

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

%

29.53

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

一、项目背景

《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2007-2010年)》指出,“十一五”时期,要把粮食增产作为关系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全局的重大目标,大力加强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着力提高粮食单产水平。

围绕重点区域、重点作物、重点环节、重点技术,加快适用生产技术的集成、推广和应用。

以水稻、小麦、玉米、大豆四类粮食品种九大优势产业带为重点,以提高单产、质量和效益为核心,加快超级稻等高产优质良种的选育推广,集成推广一批高效栽培技术和栽培模式,促进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与工程设施结合,为提高单产和品质提供技术支撑。

通过项目建设,进一步提高农作物的良种供应能力和辐射效益,确保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

自2004年起中央连续下发五个关于农业的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集中力量支持粮食主产区发展粮食产业,促进种粮农民增加收入,并加大了对农业的投入。

2007年农业综合开发农业部专项投资安排的总体思路是:

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央1号文件精神,以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实现确保粮食稳定发展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应、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努力加大对良种繁育、优势特色种养示范的投资力度,建设一批区域骨干性、示范指导性项目,改善和提高农业基础设施条件,促进新农村建设和农业产业化发展。

主要安排良种繁育及加工基地、原原种扩繁基地、脱毒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牧草种子繁育基地、园艺类良种繁育及生产示范基地、畜禽良种繁育、水产品苗种繁育及养殖基地、秸秆养畜等8类项目。

2008年7月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必须立足于基本靠国内保障供给,加大政策和投入的支持力度,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加快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符合我国国情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作为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之一的XX,耀眼处在于它的粮食生产面积、产量和多年来为全国粮食安全作出的贡献:

水稻生产面积、水稻产量分别居全国第二、第三位,粮食面积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50%以上;多年来,全省粮食生产能力一直稳定在175亿公斤以上,每年调出粮食35亿至40亿公斤,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两个未间断调出粮食的省份之一。

XX粮食总产量从2003年的290亿斤增加到2004年的370亿斤,2005年又上升到370.8亿斤,创历史最高水平,2007年全省粮食总产在2004年、2005年连创新高后,再创第三个历史新高,达到380亿斤。

全省粮食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粮食供应上为国家做出新贡献。

XX农科所作为XX省优质水稻良种繁育及加工基地项目建设承担单位,并组织具有农业资质的工程资询单位XX三星咨询有限公司、有关专业技术和工程技术人员共同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需要

无农不稳,无粮则乱,粮食是事关国计民生、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物质。

近年来,由于我国部分产粮区在落实国家退耕还林、还草、还湖政策和城镇建设过程中不注意保护国家基本耕地,加上粮食生产的经济效益低下,农民种粮积极性降低,以及受自然灾害影响,我国粮食产量逐年下降。

作为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已备受关注。

我国耕地资源十分紧缺,人均耕地水平仅为世界的44.5%。

1997-2003年的七年间,全国耕地净减近1亿亩,年均净减1422万亩。

即使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现代化建设事业仍需占用耕地,耕地减少的趋势不可逆转。

另据专家预测,到2020年,我国对耕地的总需求将达20亿亩,按粮食安全保证率95%和目前的占地趋势推算,届时耕地缺口将达到1.3亿亩。

因此,在耕地少、人口多的背景下,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有效途径是依靠农业科技,选育优良品种提高粮食单产。

本项目繁育的系列优质水稻新品种在优质的基础上较好地协调了产量和抗性的关系,比原有优质常规稻增产5~10%以上。

因此,本项目的提出,可进一步提高优质食用水稻综合生产能力,为进一步保障国家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