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市沱江四桥及连接线工程投标施工组织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3556653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202 大小:999.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泸州市沱江四桥及连接线工程投标施工组织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2页
泸州市沱江四桥及连接线工程投标施工组织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2页
泸州市沱江四桥及连接线工程投标施工组织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2页
泸州市沱江四桥及连接线工程投标施工组织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2页
泸州市沱江四桥及连接线工程投标施工组织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泸州市沱江四桥及连接线工程投标施工组织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

《泸州市沱江四桥及连接线工程投标施工组织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泸州市沱江四桥及连接线工程投标施工组织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20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泸州市沱江四桥及连接线工程投标施工组织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

区内发育的主要微地貌类型有:

河流阶地、岸坡、斜(陡)坡、冲沟等。

⑶气象

泸州气候温和,四季分明。

北部为准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

南部山区气候有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南温带和北温带气候之分,具有山区立体气候的特点。

年平均气温17.1℃—18.5℃,年平均降雨量748.4—1184.2毫米,日照1200—1400小时,无霜期300—358天。

土地肥沃,物产富庶。

具有春荣夏艳秋实冬秀的江南特色。

⑷水文

拟建工程场地地形总体特征南高北低,地形较起伏较大,降水从高处向地处排泄,汇集于沱江中,水文地质环境总体较简单。

地下水以松散孔隙水和基岩风化裂隙水为主,地下水总体较贫乏。

补给源主要为冲沟和大气降水,水量大小受气候和季节性的影响,变化较大。

⑸不良地质现象及特殊性岩土

不良地质现象

经过现场地质调查,工程区范围内对本工程有影响的不良地质现象3处,包括1处岸坡坍岸、1处人工开挖边坡和1处人工填土边坡。

此外,场地周围未见大规模活动断层、滑坡、崩塌、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

特殊性岩土

据地面地质调查及钻探揭示,场地内的特殊性岩土主要为人工填筑素填土,素填土主要由粘性土夹砂、泥岩碎块石组成,含有大量的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和卵石,堆填时间差异较大,性质极不均匀。

在自重、地表水、地下水长期作用下,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完成自重固结,沉降量大,对拟建工程基础选型及施工具一定的影响。

⑹区域构造

拟建沱江六桥区域内无明显活动断裂构造,无影响场地安全及稳定性的不良地质构造,区域稳定性好,山体整体稳定,勘察区所处大地构造属扬子准地台川东褶皱带Ⅳ级构造单元阳高寺背斜南东翼南西段与棉花山向斜西翼之间。

⑺工程地质条件

拟建沱江四桥及连接线工程所处大地构造属扬子准地台川东褶皱带Ⅳ级构造单元阳高寺背斜南端西翼,桥址区及周边未发现断层、较大褶曲及区域性断裂带等,无影响场地安全及稳定性的不良地质构造,构造简单,工程区域稳定性较好。

第四系松散层仅在斜坡坡度较大地段以土溜的形式呈现,地调表明近年来未见有变形迹象,对场地稳定性影响微弱;

由低液限粘土、含角砾低液限粘土、角砾、小块石类土及泥岩、砂岩、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等组成的场地属三级场地,属对建筑抗震有利地段,无因地震、液化而使场地失稳、失效的可能,桥址区地震基本烈度小于Ⅵ,属于较稳定场地,适宜拟设沱江四桥及连接线的修建。

1.2工期要求

招标文件要求施工工期:

720日历天,具体时间以开工令为准。

本工程自2014年10月10日起至2016年7月30日止,预计工期为660日历天。

比要求工期提前2个月。

1.3工程主要内容

路线全长3.815029km,为快速路,主线为双向6车道(利用轨道通道,近期为双向8车道),中间预留轨道通道。

全线包含跨江大桥一座,长691m,主线高架桥3座,分别是跨科教城3号路桥、跨隆叙铁路桥、蜀泸立交接线桥。

互通式立交一座(马屋基立交),包含6座桥及1个车行匝道地道,4座人行天桥,4个人行地通道。

第二章总体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

1道路工程

1.1施工测量施工方案

1.1.1测量总则

1、根据以往的测量顺序,请业主、设计提供施工坐标控制点及高程基准点,在施工准备期内派测量技术人员进场,对布置在施工现场内的轴线及标高进行复测,以确保轴线、标高无误,然后根据自己的施工要求新设或以此为依据,进行轴线定位测放及标高测放控制。

2、根据我们的测量经验,轴线用坐标点形成导线控制网:

标高水准测量采用“往返水准”测量法进行测量。

3、由于是公路工程,轴线和标高是测量控制的重点,同时还要兼顾和既有管线的衔接和水流的走向。

1.1.2平面控制测量

1、根据业主提供的坐标控制点,采用极坐标计算方法定位轴线,在施工现场设置多组轴线控制布置点。

同时不定期对控制点进行复测。

2、控制点的精确性会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精度.控制点设置满足稳定、可靠、通视三个要求,精度应控制在2mm之内,并做好明显的标志和必要的保护措施。

3、为防止发生不可预测的破坏或其他情况,另建一组辅助控制点来确保中线投放正确。

4、复核所移交控制点是否有误。

5、利用控制点放出道路中心线上的施工控制点,直线部分50米一点,曲线部分除圆点、圆缓点外每20米一点。

道口中心,天桥中心等特殊点插入。

6、各施工控制点护桩。

护桩测定后,用砼固定,以备道路施工、管线施工时使用。

曲线施工时按切距法放点。

精度控制:

测距1/2000,测角<

20″,层面高度<

10mm。

7、基层面控制

一般每10m在铺筑基层的平面四角钉高程桩,中间拉线控制。

高程标志桩设在施工(铺、压)不易破坏的位置即可。

1.1.3水准控制测量

1、将业主提供的标高基准点采用往返闭合水准测量引测至施工现场易显眼且不受影响处,在现场设置的临时水准点,每个水准点要定期相互校核,以保证水准点的准确性。

2、现场测设的各水准点,跟业主提供的基准水准点闭合精度应控制在12以内,L为水准线路长度(km)。

在现场设置的临时水准点采用圆头铆钉焊上脚铁板后,混凝土浇筑保护。

3、地下结构高程控制,在基坑边寻找一处可垂直传递高程的地方,在托尺上下面架设一台水准仪将托尺上的高程传递至施工面上。

1.1.4测量仪器选用及要求

具体测量仪器设备见附表二

仪器均需经专业计量单位、技术监督局检测合格,且在有效期限方可使用;

使用过程中,加强对仪器的常用指标检查,一旦偏差超过允许范围,及时送校正保证精度。

1.1.5测量精度主要保证措施

1、全站仪工作状态应满足竖盘竖直,水平度盘水平,望远镜上下转动时,视准轴形成一面必须是一个竖直平面。

2、水准仪工作状态应满足水准管轴平行于视准轴。

3、控制轴线前、后视点计算时,注意数值及角度的取值,计算步骤均仔细。

测量采用三测回,测角误差控制在±

10″,测距要往返测量,取平均值。

4、操作各种仪器时,均需按规按步进行,不可操之过急,发生差错测量值均应立表,并有专职技术人员计算、复核。

5、使用钢卷尺操作前进行钢尺鉴定误差、温度测定误差的修正,消除定线误差、钢尺倾斜误差、挂力不均匀误差、钢尺对准误差、数误差等。

6、轴线之间的偏差在±

2mm。

层高垂直误差在±

1.2土石方(挖、填)工程

1.2.1路基填方施工工艺

1、施工准备

(1)施工测量和放样

路基开工前我单位先进行路基复测工作,其内容包括导线、中线、水准点复测、横断面检查与补勘、增设水准点等,施工测量的精度按交通部颁布的《公路路线勘测规程》的要求进行。

路基施工前,根据恢复的路线中桩、设计图表、施工工艺和有关规定钉出路基用地界桩和路堤坡脚、路堑堑顶、边沟等具体位置桩,并在距路中心一定安全距离处设立控制桩,其间隔不宜大于50m。

桩上标明桩号与路中心填挖高。

用(+)表示填方,用(-)表示挖方。

在放完边桩后,进行边坡放样,测定其标高及宽度,以控制边坡的大小。

并在边桩处设立明显的填挖标志,在施工中发现桩被碰倒或丢失时及时对其补上。

开工前按图纸及有关规定进行线路及高程的复测,水准点及控制桩的核对和增设,并对路线横断面进行测量与绘制。

其测量结果应记录并成形资料报监理工程师审查签字认可。

2、基底处理

路堤施工的基底,按基底的土壤性质、基底地面所处的自然状态,同时结合设计对基底的稳定性要求和路堤填筑高度等采取相应的方法与措施处理。

(1)填筑前,按规定对基底范围内的地表杂土,树根等进行清除,用推土机推除耕植土到指定地点以备复耕,按规定对基地整平压实,测定承载力,若未满足设计要求应会同设计人员对基底作换填加强处理。

(2)对不同高度路堤根据设计文件要求进行基地处理施工。

(3)地面自然横坡或纵向陡于1:

5时,将原地面挖成台阶,台阶宽应满足摊铺和压实设备操作的需要,且不小于2m,台阶顶作成2%~4%的内倾斜坡。

(4)半堤半挖和陡坡路堤,或基底有地下水影响路堤稳定时,采取拦截引排措施,将地表水引排至基底范围以外,并根据设计要求采取防渗加固措施。

3、压实工艺试验

路堤填方施工前28天,先根据填料及压实机具不同选择不小于100m(全幅路基)长度的路堤段进行碾压工艺试验,据此选定最佳工艺参数,包括填料的最佳含水量、填料的松铺厚度,以及压实机型,行进速度、压实遍数等。

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后作为控制标准,指导同类施工,确保路基填筑质量。

4、路堤填筑

采用“四区、八流程”工艺施工。

“四区段”是将作业面分为卸料区、摊铺区、碾压区和检工程区,做到界限分明,以便于严格控制摊铺厚度、平整度、含水量,控制碾压范围和碾压遍数,防止漏压,最后便于正确检测密实度。

“八流程”是指填料选择、基底处理、摊铺平整、含水量控制、振动碾压、检测签认、路基成型、边坡修整。

整个路堤施工做到区段合理,流程清晰,保证填方地段施工质量、密实度符合规范要求。

填筑中先用推土机摊铺,人工找平,再压路机碾压,机械不能及的边角、涵洞边及台后,用人工配合摊铺、小型机械碾压。

(1)土路堤施工

开工前根据路堤高度与工艺参数按路基横断面全宽度纵向分层,计算分层层数,并绘出分层施工图,填土松铺厚度控制在30cm以内,填筑至路床顶面最后一层厚度不应小于10cm,填筑时每侧应超出路堤的设计宽度30cm,保证路堤边缘有足够的压实度,不同土质的填料应分层填筑,严禁两种及以上填料混填,当地形起伏,高低不平时,则由低处分层填筑,由两边向中心填筑。

作业区段交界处,若不在同一时间填筑,则先填筑的地段应按1:

1坡度,分层预留台阶;

若两个地段同时填筑,则应分层相互交叠衔接,其搭接长度不得小于3m。

若路基位于素填土路段,由于填土较深,若全副清除量过大,为减少素填土沉降对路基的影响,应在路槽之下铺设5层TGSG60-60双向土工格栅。

(2)石方路堤施工

填石路堤,应将石块逐层水平填筑,分层厚度不大于50cm,石块最大粒径不大于压实厚度的2/3。

大面向下,紧密靠拢,所有缝隙填以小石块或石屑,在路床顶面以下50cm范围内铺填有适当级配的砂石料,最大粒径不超过10cm,填石路堤应使用重型振动压路机分层洒水压实,压实时继续用小石块、石屑填缝,直到压实层顶面稳定,不再下沉(无轮迹),石块紧密,表面平整为止。

(3)零填挖路基

零填挖路基顶面以下0~300mm范围内的压实度,不小于95%,特殊路基土层进行换填或翻拌晾晒,换填应分层进行,同时设置纵横向台梯,压实度符合设计要求。

(4)半填半挖路基

为减少半填半挖路基的不均匀沉降引起的路面早期开裂现象,对于填挖交界位置,应按照《路基施工技术规范》要求开挖纵向台阶、并超挖路床,还应在路槽之下铺设三层双向土工格栅。

当挖方路基高程高于填方区路基设计高程时,应在土工格栅下设置横向碎石盲沟,并将水引入排水沟中。

5、路基整修

填筑至标高后,进行平整和测量。

恢复中线,水平测量,施放路肩边桩,修筑路拱,并用光轮压路机碾压一遍。

修整的路基表层厚150mm内,不应留有尺寸大于100mm的石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