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最新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757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552376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5.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政治最新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757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考研政治最新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757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考研政治最新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757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考研政治最新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757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考研政治最新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757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考研政治最新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757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考研政治最新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757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政治最新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757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考研政治最新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757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B.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

C.它是商品交换价值或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D.通过交换用于满足他人的需要

D

[解析]本题考查对商品的使用价值的特点的认识。

解答本题关键是要区分“使用价值”和“商品的使用价值”这两个概念。

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一般物品的使用价值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商品的使用价值不是用于满足生产者自己需要的,其目的在于通过交换让渡其使用价值而实现商品的价值。

因此,本题应选择D项。

本题上述内容可变换角度命制多项选择题。

第3题:

在一切社会里,社会财富都是由

A.价值构成的

B.各种各样的使用价值构成的

C.资本构成的

D.货币构成的

[解析]在任何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都是由各种各样的使用价值所构成的,使用价值的生产和再生产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前提。

第4题:

商品最本质的因素(或者说,商品区别于产品的本质属性)是

A.使用价值

B.价值

C.交换价值

D.价格

[解析]本题考查对商品的本质因素或属性的掌握。

由于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所以CD不是商品的因素。

商品只有两个因素即使用价值和价值。

使用价值是商品和其他物品都具有的共同属性,不是商品所特有的因素。

只有价值是在商品经济关系下,为了交换的需要,才赋予一般人类劳动形成价值这一社会形式,所以,价值才是商品的本质因素。

第5题:

价值是商品的

A.自然属性

B.社会属性

C.物质属性

D.一般属性

[解析]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价值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互相交换其劳动的关系。

第6题:

价值的实体是

A.具体劳动

B.抽象劳动

C.私人劳动

D.社会劳动

[解析]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它是由抽象劳动创造的,因此它的实体是抽象劳动。

第7题:

两种不同的商品可以按一定比例互相交换的原因,在于它们

A.有不同的使用价值

B.都是具体劳动的产物

C.对人们有共同的效用

D.在生产中都耗费了一般人类劳动

[解析]不同商品的使用价值在质上是不同的,不同质的东西在量上无法进行比较。

不同的商品之所以能够互相交换,是因为它们都耗费了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的一般人类劳动,都包含着价值这个共同的东西。

第8题:

交换价值是一种使用价值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它的基础或内容是

A.商品

B.货币

C.使用价值

D.价值

[解析]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因此它的基础或内容是价值。

C和D是商品的二因素,货币是价值或交换价值发展的完成形式。

第9题:

实行“按质论价、优质优价”的价格政策表明

A.商品的使用价值量取决于其价值量

B.商品的价值量取决于其使用价值量

C.商品的价值和价格与其使用价值无关

D.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解析]本题考查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关系。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所以商品因不同的质而具有不同的价格。

D选项正确。

第10题:

商品的二因素是由

A.商品的自然属性决定的

B.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

C.生产资料私有制决定的

D.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决定的

[解析]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

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商品的价值。

第11题:

作为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枢纽的是

A.商品二因素学说

B.劳动二重性学说

C.剩余价值学说

D.平均利润学说

[解析]本题考查劳动二重性学说的重大理论意义。

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由马克思创立的,它科学地回答了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没能回答的什么劳动创造价值的问题,使劳动价值论有了坚实的科学基础。

在此基础上,马克思科学地阐明了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二重性、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资本有机构成以及资本积累理论等。

用马克思自己的话说,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可命制对劳动二重性学说的意义的认识的多项选择题。

第12题:

在商品生产过程中,具体劳动的作用是

A.创造新价值

B.创造剩余价值

C.创造必要价值

D.创造使用价值

[解析]本题考查劳动二重性的作用。

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

商品使用价值的多样性是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的多样性的体现。

正是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的多样性,决定了商品使用价值的多样性。

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

因此无论是新价值、必要价值还是剩余价值都不是由具体劳动创造的。

可将题干改为考查抽象劳动作用的多项选择题。

第13题: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区别在于

A.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两个不同的劳动过程

B.具体劳动是体力劳动,抽象劳动是脑力劳动

C.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价值

D.具体劳动形成价值,抽象劳动创造使用价值

C

[解析]本题考查对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区别的掌握。

生产者通过具体的劳动创造了商品的使用价值,而商品的价值则是由生产该商品所付出的抽象劳动来决定的。

因此,本题应选择C。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因此A不正确,B也不正确。

D的讲法则刚好与正确的相反。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区别和联系也可以分析题的形式命题。

第14题:

在商品生产过程中,生产资料的价值是借助生产者的

A.具体劳动而增殖

B.具体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

C.抽象劳动而增殖

D.抽象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

[解析]这是根据“劳动二重性”知识点的内容命的题,考查对具体劳动在商品生产过程中的作用的理解和掌握。

本题有一定难度。

正确答案为B,因为具体劳动是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

随着生产资料的物质形态在生产中的改变,它的价值也就转移到新的产品中,是在新产品中的再现。

原有价值多少,转移多少,不发生价值增殖。

所以,选项AC错误。

抽象劳动是形成价值的劳动,所以选项D也不正确。

第15题:

形成商品价值的劳动是

A.抽象劳动

B.具体劳动

C.脑力劳动

D.体力劳动

A

[解析]抽象劳动创造商品的价值。

正是因为生产商品的劳动作为抽象劳动具有同一性,才使各种商品的价值可以相互比较。

说商品价值是人类劳动的凝结,指的就是抽象劳动的凝结。

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总和构成抽象劳动。

第16题:

在商品经济中,形成价值的抽象劳动的支出必须借助于

B.剩余劳动

C.商品的生产形式

D.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解析]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劳动的两个方面,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价值。

在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的同时抽象劳动形成了价值,形成价值的抽象劳动的支出必须借助于创造使用价值的具体劳动。

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选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

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第17题:

中国汉代王充在批判孟轲的“良知”“良能”时说:

“不学自知,不问自晓,古今行事,未之有也”。

这在哲学上坚持了

A.唯物主义的观点

B.唯物主义反映论的观点

C.唯心主义先验论的观点

D.唯物主义可知论的观点

AB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唯物主义认识论具体观点的辨认。

题干是汉代唯物主义哲学家王充关于认识来源的一段话,意思是说不学习就能获得知识,不勤问就能懂得道理,从古到今,不曾有过。

王充这段话在哲学上既坚持了本体论上的“唯物主义观点”,又坚持了认识论上的“唯物主义反映论的观点”,同时也坚持了“唯物主义可知论的观点”。

由于王充是一个唯物主义哲学家,所以C项没有正确反映题干的哲学倾向。

这样将C项排除,ABD项是正确答案。

考生要正确回答本题,首先要明确王充这段话的唯物主义哲学倾向,唯物主义哲学在认识论上都坚持唯物主义反映论,由此可推导王充的话坚持了唯物主义反映论;

其次再次确认王充的话也坚持了唯物主义可知论。

有这样的思路就会容易地作出正确选择。

第18题:

中国古代荀子说:

“凡以知,人之性也。

可以知,物之理也”,其哲学含义是说

A.能够认识世界是人的本性,客观世界能被认识是客观事物的规律所决定的

B.物质世界是可知的

C.人的认识是对外界的反映

D.人们通过实践能够认识事物的本质

ABC

[解析]本题是通过具体观点对认识论问题的综合考查。

这是一道典型的综合性考题。

题干是荀子著名的有关认识问题的一段话。

其哲学含义是说“能够认识世界是人的本性”,“客观世界能被认识是客观事物的规律所决定的”,“物质世界是可知的”,而“人的认识是对外界的反映”。

D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所独有的观点。

所以ABC项正确表述了荀子这段话所包含的哲学含义,是正确答案。

考生要正确回答本题,必须首先知道荀子是一个唯物主义哲学家,他所讲的这段话是唯物主义观点,然后就可以逻辑地正确推导出其哲学含义。

本题似乎很复杂,但只要思路准确,作出正确答案,也不会太难。

第19题:

爱因斯坦说过这样的话:

“用一个圆周代表我所学到的知识,但是圆周之外是那么多的空白,对我来说就意味着无知。

而且圆周越大,它的圆周就越长,它与外界空白的接触面也就越大。

由此可见,我感到不懂的地方还大的很呢!

”这说明

A.任何认识都具有相对性

B.认识是一个无限发展的过程

C.认识无止境

D.世界有不可认识的领域

[解析]本题考查对认识相对性的理解。

爱因斯坦通过自己的体验说明,任何认识都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具体的人对具体事物的认识,特别是人的认识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不能把整个世界认识完毕,因此人的“认识具有相对性”(A);

人的认识又是一个在实践的基础上“无限发展的过程”(B),因此“认识无止境”(C)。

但是人的认识本质、认识能力,能够认识无限发展着的客观世界,在现实中只存在还没有被认识的事物,没有不能被认识的领域,这是辩证唯物主义彻底的可知论。

题中ABC项反映了爱因斯坦这段话的含义,是正确的选项,D选项是不可知论的观点,所以是错误的。

第20题:

认识运动之所以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多次反复,是因为

A.由于事物本身的复杂性,事物矛盾的暴露有个过程

B.认识本身的复杂性

C.人类认识能力的有限性

D.人们的实践及其认识条件的历史性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认识的无限发展和不断反复的理解和把握。

由于事物本身的复杂性,其矛盾的暴露需要一个过程,又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化宗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