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促进行动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3547052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1.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健康促进行动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心理健康促进行动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心理健康促进行动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心理健康促进行动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心理健康促进行动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心理健康促进行动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

《心理健康促进行动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健康促进行动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心理健康促进行动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

开展心理健康促进专项行动,旨在通过社会动员与健康宣传,进一步倡导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培育自尊自爱、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有助于促进身心健康、家庭幸福、社会稳定和人际关系和谐。

二、目标要求

(一)总体目标

全社会心理健康素养水平显著提高,健全社会心理服务网络,进一步巩固精神卫生综合服务管理体系,普遍形成政府组织领导、各部门齐抓共管、社会组织广泛参与、家庭和单位尽力尽责的精神卫生综合服务管理机制。

完善精神障碍患者救治救助保障制度,建立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社区康复机构、社会组织、家庭相互衔接配合的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体系,显著减少患者重大肇事肇祸案(事)件发生。

营造理解、接纳、关爱精神障碍患者的社会氛围,提高全社会对心理健康促进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促进公众心理健康,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二)具体目标

到2022年,居民心理健康素养水平达到20%;

失眠现患率、焦虑障碍患病率和抑郁症患病率的上升趋势减缓;

焦虑障碍、抑郁症治疗率在现有基础上提高30%;

登记在册的精神分裂症治疗率达到80%;

登记在册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规范管理率达到82%;

精神科执业(助理)医师达到3.7名/10万人;

二级甲等以上综合医院开设精神(心身)科的比例分别达到30%;

建立公益心理援助热线并建立心理危机队伍;

开展社区康复服务的县(市、区)比例达到30%,在开展精神障碍社区康复的县(市、区),居家患者接受社区康复服务达到25%。

到2030年,居民心理健康素养水平达到30%;

焦虑障碍和抑郁症治疗率在现有基础上提高80%;

登记在册的精神分裂症治疗率达到85%,登记在册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规范管理率达到85%;

精神科执业(助理)医师达到4.9名/10万人;

二级甲等以上综合医院开设精神(心身)科的比例达到80%;

建立公益心理援助热线并建立心理危机队伍的县(市、区)比例达到100%;

开展社区康复服务的县(市、区)比例达到80%,在开展精神障碍社区康复的县(市、区),居家患者接受社区康复服务达到60%。

三、主要任务

(一)积极开展心理健康宣传和促进

1.开展大众心理健康宣传教育。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书刊、动漫等形式,广泛运用门户网站、微信、微博、抖音、动漫、移动客户端等平台,组织创作、播出心理健康宣传教育精品和公益广告,传播自尊自信、乐观向上的现代文明理念和心理健康知识。

普及焦虑、抑郁、认知障碍、孤独症等心理行为问题和常见精神障碍知识,号召公众正确看待压力,使用合理方法缓解压力。

重视睡眠健康。

倡导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时间,出现睡眠问题及时就医。

不断强化个人对心理健康知识的掌握,倡导每个人科学认识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之间的相互影响,保持积极健康的情绪,避免持续消极情绪对身体健康造成伤害。

倡导养德养生理念保持中和之道,提高心理复原力。

在身体疾病的治疗中,要重视心理因素的作用。

自我调适不能缓解时,可选择寻求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预防心理行为问题和精神障碍发生。

重视睡眠健康,了解睡眠不足及睡眠问题带来的不良心理影响,了解失眠的自我调节方法和常用助眠手段。

选择并培养适合自己的运动爱好,积极发挥运动对情绪的调节作用;

积极发挥各类学会、协会的专业技术指导作用。

以“世界精神卫生日”“世界睡眠日”等节日为契机,创新开展形式多样、喜闻乐见的主题宣传活动。

2.开展专业心理健康宣传教育。

组织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精神卫生宣传,增进公众对心理健康及心理卫生服务的了解,提高自我心理调适能力。

广泛宣传“精神疾病可防可治,心理问题及早求助,关心不歧视,身心同健康”等精神卫生核心知识,以及患者战胜疾病、回归社会的典型事例,引导公众正确认识精神障碍和心理行为问题,理解、接纳、关爱精神障碍患者,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规范对有关肇事肇祸案(事)件的报道,未经鉴定避免使用“精神病人”称谓进行报道,减少负面影响。

3.开展重点人群心理健康宣传教育。

鼓励学校、监管场所、老年大学、老年活动中心、基层老年协会、妇女之家、残疾人康复机构针对学生、被监管人员、空巢、丧偶、失能、失智老年人,留守妇女儿童、残疾人、孕产妇和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等分别制订宣传教育策略,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宣传。

(二)推动社会心理服务

4.构建部门协作的工作格局。

打造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作、责任共担、资源共享的社会心理服务工作格局。

市、县(市、区)建立健全社会心理服务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应由政法委、卫生健康、宣传、教育、公安、民政、司法、信访等部门的有关负责同志组成。

要定期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协调解决社会心理服务工作推动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社会心理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必须明确各成员单位的职责:

政法委要将社会心理服务工作纳入平安建设考评内容;

卫生健康部门要对社会心理服务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政法委、卫生健康、宣传、教育、公安、民政、司法、信访等部门之间要加强交流合作与信息共享。

5.健全各社会群体心理服务网络。

各机关、企事业单位、高校和其他用人单位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员工(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鼓励依托本单位党团、工会、人力资源部门、卫生室等设立心理健康辅导室并建立心理健康服务团队,或通过购买服务形式,为员工(学生)提供健康宣传、心理评估、教育培训、咨询辅导等服务,传授情绪管理、压力管理等自我心理调适方法和抑郁、焦虑等常见心理行为问题的识别方法,为员工(学生)主动寻求心理健康服务创造条件。

每年举办职场人际关系、情绪调节等方面公益讲座不低于两次,对处于特定时期、特定岗位,或经历特殊突发事件的员工(学生),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和援助。

推动社会心理服务和教育进学校、进社区、进单位,充分开展公众心理健康宣传。

实现城市,农村普通人群心理健康知识知晓率分别达到70%、50%。

6.以点代面推动全市社会心理服务工作。

将心理健康服务融入社会治理体系、精神文明建设。

建立健全党政领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搭建社会心理健康服务平台,将心理健康服务纳入创建健康城市评价指标体系,作为健康细胞工程(健康社区、健康学校、健康企业、健康家庭)和基层平安建设的重要内容,基本形成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因矛盾冲突、生活失意、心态失衡、行为失常等导致的极端案(事)件明显下降。

(三)强化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援助工作

7.建立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援助机制。

卫生健康、政法、民政等单位建立和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热线服务、心理评估、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精神科治疗等衔接合作的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援助服务模式。

依法将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援助纳入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技术方案,定期开展培训和演练,发生突发事件后及时组织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援助。

鼓励、支持社会组织提供规范的心理援助服务信息,引导其有序参与突发事件后心理援助。

精神卫生专业机构应当配备心理治疗人员,为精神障碍患者及高危人群提供专业的心理卫生服务。

综合性医院及其他专科医院要对就诊者进行心理健康指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向辖区内居民提供心理健康指导。

各级各类学校配备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人员,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制订校园突发危机事件处理预案。

大中专院校要与精神卫生专业机构建立稳定的心理危机干预联动协调机制,并设立心理健康教育示范中心。

用人单位应当将心理健康知识纳入岗前和岗位培训,创造有益于职工身心健康的工作环境。

监狱、看守所、拘留所、强制隔离戒毒所等要加强被监管人员的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

8.建立心理危机干预队伍。

建立市级和县(市、区)级心理危机干预队伍,加强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援助队伍的专业化、系统化建设,发生突发事件后及时组织,按照不同人群分级分类开展针对性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援助。

鼓励、支持专业社会组织提供规范有序的心理援助服务。

9.建立心理援助热线。

搭建信息化的市级心理援助公益服务平台,采用人员专兼结合方式,对来电者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和心理危机干预。

建立XX市心理援助咨询热线,提供常见心理问题疏导、自伤自杀预防干预、问诊转介等专业技术服务,提升全市心理健康服务水平,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心理健康咨询需求。

(四)提升常见心理疾病防治能力

10.推动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开设精神科/心身医学科,鼓励中医医院、妇幼保健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社会办医疗机构开设精神科(精神科门诊或心理治疗门诊),为就诊患者提供专业服务。

各级妇幼保健机构要结合围产期妇女、不同发展阶段的儿童心理特点,在管理躯体疾病的同时,将心理卫生服务融入临床工作,提升临床心理卫生服务水平。

中医医院要推广中医心理调摄特色技术方法在临床诊疗中的应用。

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对辖区居民开展心理健康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对就诊于基层机构的各类患者进行筛查,早期识别及时转诊,做到“早发现、早识别、早转诊”。

鼓励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开展睡眠相关诊疗服务,提供科学睡眠指导,减少成年人睡眠问题的发生。

(五)强化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工作

11.推动实施精神卫生综合管理。

在全市推广精神卫生综合管理“一核五促进、三网四突破”经验(一个“核心”建机制;

促进提高工作经费保障,促进部门政策资源整合,促进奖补政策落地,促进危险患者协同管控,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协同推进;

精神障碍预防服务网络得到强化,专业治疗服务网络不断完善,社区康复网络蓬勃发展;

推进信息交换突破,开展延伸服务突破,药物便捷配送突破,分时分类施保突破),完善卫生健康、政法、公安、民政、司法、残联综合管理机制,按照《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工作规范》,乡镇(街道)建立由政法、卫生健康、公安、民政、司法行政、残联等参与的精神卫生综合管理小组,同时指导村(居)民委员会建立由网格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负责精神疾病防治的工作人员(精防人员)、派出所民警、民政干事、残疾人专职委员、家属、志愿者等组成的患者关爱帮扶小组。

多渠道开展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日常发现、登记、随访、危险性评估、服药指导等服务。

按照“应治尽治、应管尽管、应收尽收”要求,推行“病重治疗在医院,康复管理在社区”服务模式,对急性期和病情不稳定的患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及时转诊到精神卫生专业机构进行规范治疗,病情稳定后回到村(社区)接受精神科基本药物维持治疗。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要求,为辖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建立健康档案,提供相关服务。

12.做好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救治保障工作。

做好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疾病应急救助等制度衔接,发挥整合效应,提高精神障碍患者医疗保障水平。

积极探索贫困精神障碍患者保障政策,实现患者救治救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