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参与家园合作的现状研究Word文档格式.docx
《父亲参与家园合作的现状研究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父亲参与家园合作的现状研究Word文档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在幼儿早期发展中,家庭和幼儿园作为两个重要的系统,对幼儿的早期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家园合作已成为学前教育的基本共识,但是在幼儿园的开展的实际活动中,父亲的参与程度相对与母亲或者祖辈家长较低。
在家庭中,父母作为幼儿的主要教育者,他们的教育观念和教养方式以及教育行为都会影响着幼儿的发展,其中父母任何一方的缺失都会对幼儿的发展环境产生影响,二者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互相不可替代,所以父亲参与幼儿园活动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2.选题意义
家园合作对幼儿的成长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父亲自身的特性和男性的气质对幼儿的发展有着特殊的影响。
所以,父亲参与到家园合作是非常有必要的。
本研究根据调查到的父亲参与家园合作的现状,整理分析出父亲参与家园合作过程中显现的问题,整理出影响父亲参与家园合作的因素,为促进父亲积极参与到家园合作中来提供一些建议,提高父亲在家园合作中的参与时间和质量,充分发挥父亲对幼儿发展的积极影响和独特作用,并丰富幼儿园的素材性教育资源,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完善幼儿园管理体系。
二、文献综述
(一)概念界定
1.父亲概念
《现代汉语辞典》将“父亲”的定义为:
“有子女的男子是子女的父亲”[1]。
生物学意义上的,某人直系血统的上一代男性就是该人的父亲。
社会学从儿童教养角度出发,认为父亲是教养子女成长的男性群体[2]。
在法律上符合相关要求的男性,通过合法手续领养子女的,称之为子女的养父。
和有子女的女性结婚,继而成为子女的法定父亲,称之为继父。
“本文研究的“父亲”既包括亲生父亲,也包括继父以及合法关系的养父。
2.参与的概念
《现代汉语词典》对参与的解释为“参加(事物的计划、讨论处理、参与其事)”,即“加入某种组织或某种活动”。
“参与”即可作动词又可作名词。
作动词时意为参与(指事业或活动,常与别人在一起);
参与某事或在其中有份,用作名词时意为参加的动作或状态[3]。
从概念本身看,参与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包含行为与心理的参与。
本研究既包括行为上的直接参与,也包括教育观念等间接参与。
3.父亲参与教养概念
Lamb在1986年明确提出父亲参与教养的三个模型:
投入、可接性和责任。
投入是指父亲直接照料,例如帮孩子穿衣服,接送孩子上下幼儿园等;
可接性是指在孩子需要时为孩子提供帮助;
责任是指承担起有关养育孩子的责任,例如给孩子治病,让孩子上学受教育。
很多人以Lamb的理论为基础,进行父亲参与问题的。
由于Lamb没有对参与形式进行进一步研究和探索,导致单维度参与观念的观点盛行。
但父亲参与是个多维度的结构,不仅有可观察的直接行为也包括关爱幼儿母亲,提供物质和精神支持。
之后,Pleck等又将父亲参与划分成三个方面:
互动(interaction):
父亲与幼儿的直接接触;
可接近性(availability):
不管父亲与孩子的互动是否发生,父亲都在场;
责任心(responsibility):
指父亲在确定需要照顾孩子、为孩子提供可利用的资源时所起到的作用。
Bruce和Fox描述了父亲参与的四种基本功能:
(1)执行功能:
如决策制定、制定规矩、监督和指导、安排家务、制定活动计划;
(2)社会情感功能:
如直接的社会互动、娱乐活动、交流思想观点、身体上的情感表达、安慰、表扬鼓励;
(3)日常照看功能:
如监督和协助、洗澡穿衣喂饭、为孩子睡觉收拾床或为孩子上学做准备、照看生病的孩子、送孩子;
(4)教育功能:
如监督和帮助完成功课、给孩子读书听、教给基本的社会技能、纪律限制、做孩子的咨询顾问、提供智力和文化的刺激、宗教或道德训练[4]。
Palkovitz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将父亲参与扩充为15种:
(1)沟通:
主要包括父亲与幼儿间的对话和倾听。
(2)引导:
主要包括言语指导和示范并对采取适宜的奖惩措施。
(3)监督:
关心幼儿的学习和生活。
(4)宗教:
为幼儿的成长进行祈祷。
(5)跑腿办差:
带幼儿准备所需物品。
(6)日常照管:
帮幼儿穿衣洗澡等。
(7)抚养:
:
直接的、具体的抚养行为。
(8)分享趣闻:
主要是父亲与幼儿进行的趣味活动和讲故事。
(9)可接近:
指父亲和幼儿共同参与活动。
(10)计划:
给幼儿过生日,为幼儿进行储蓄。
(11)共同活动:
父亲与幼儿共同参与游戏和家务劳动。
(12)提供资源:
保障幼儿的衣食住行和教育。
(13)爱:
用拥抱、安慰幼儿等传递关爱。
(14)安全保护:
保护幼儿,进行安全的游戏,提供安全的活动环境。
(15)情感支持:
给予鼓励,培养特长[5]。
与Lamb的理论相比,Palkovitz突出强调了父亲教养的情感和认知因素,表达了父亲参与的多样性。
Dollahite等人提出七种父亲的责任:
(l)亲人职责:
和孩子建立亲密亲子关系,满足孩子的依恋和情感寄托。
(2)娱乐职责:
父亲能及时满足,孩子的玩耍和娱乐需求;
(3)精神性职责:
给予精神上的鼓励和支持,增进与孩子进行精神上的交流和碰撞。
(4)服务员职责:
提供间接帮助,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
(5)指导性职责:
在智慧方面给予孩子指导;
(6)发展性职责:
关注子女,帮助孩子提升和发展自己;
(7)伦理道德职责:
基于良好的伦理道德教育并进行指导和示范。
父亲不仅要为子女提供物质保障,还要培养子女的道德和个人价值。
Amato意识到父亲间接参与的重要性,他认为父亲帮助孩子成功,为孩子成功提供技能示范;
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安全等提供经济资源;
为孩子提供有序的环境,包括安全的社会环境,温馨的家庭环境和良好的人际关系,包括亲密的亲子关系,有爱的同伴关系等。
也对孩子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Hawkins等对父亲参与划分了9个维度,即:
提供经济支持、给孩子母亲给予支持和帮助、培养孩子的责任感、鼓励学业、给予积极的情感表达与支持、与孩子进行对话交流、关注孩子的日常生活、教子女读书、帮助和鼓励孩子发展才能[4]。
这些研究内容涵盖了认知、情感、道德、社会以及直接和间接的参与方式。
比以往对父亲参与维度的研究更为广泛、丰富和深刻。
因此,父亲参与不是单一的、暂时的、直观的现象,而是一个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多方面、多维度的持续性作用过程。
在整合和借鉴的上述研究内容,对父亲参与教养的内容重新划分为六个维度:
(1)日常互动:
是指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父亲与幼儿的直接接触,例如日常交流、一起参加活动。
(2)基本教育:
指父亲对幼儿进行有关于基本文化知识和生活常识的教育。
(3)监督约束:
关注幼儿的生活与学习的各个方面并对其中的内容、规则和要求进行示范和管教。
(4)情感支持:
指父亲直接对幼儿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支持。
(5)间接支持:
为幼儿提供物质,非物质等间接的帮助与扶持。
(6)自我提升:
父亲主动学习来提高自身文化素质与个人修养。
通过以上整理归纳,本研究将“父亲参与”概念界定为:
父亲直接和间接参与的一切有关孩子的活动。
4.家园概念
家园合作是指幼儿园和家庭都把自己当作促进儿童发展的主体,双方积极主动地相互了解,相互配合,相互支持,通过幼儿园与家庭的双向互动共同促进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6]。
(二)家园合作的现状研究
我国传统文化中就有“子不教,父之过”等有关父亲参与幼儿早期教养的内容,还有颜之推、曾国藩、陈鹤琴等人,不仅自己是好父亲,还将自己做父亲的经验编撰成书,供后人们学习和借鉴。
王莉在梳理和研究国外家养方式的基础上认为,就目前看来父亲在西方幼儿的养育中所起到的作用相对较小[7]。
许岩、张文新对国外相关研究进行了整合,认为社会经济地位对父亲参与的影响较大,主要有父母文化水平、家庭收入、职业等因素。
父亲的工作时间与参与的程度成反比。
刘秀丽、赵娜在父亲参与幼儿成长的研究中发现,在我国幼儿养育中,父亲的投入严重不足,不仅体现在直接的教养时间和爱方面,间接地经济和物质提供方面也显不足[8]。
周玲(2006)认为父亲对幼儿发的性别认知、个性养成,交际能力、认知发展四个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9]。
1.家园合作的类型
戴维斯(Daivs)将家园合作划分为四种类型:
第一种:
解决幼儿在教育中的各种问题问题;
第二种:
、父母关注幼儿教育并为其提供各种支持和帮助;
第三种:
利用社会资源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
第四种:
家长参与到教育教学活动中来并提出意见和建议[10]。
杰斯特威克(Gestwicki)将家校合作划分为低中高三个层次:
低层次的参与:
除了家长会,家长基本不参与学校开展的活动。
中等层次参与:
家长会选择性的为学校提供帮助与服务。
高层次参与:
家长会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
沃